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2-07-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1:

浅谈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本文对创新在时代要求下,简述创新教育背景,正确认识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后,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法,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得以改变,在教学方法上得以改进,在教学效果上得以提高的同时抓好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数学;创新教育;实施;品质;形成

创新,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必经之路;创新教育是中国不可缺少的教育。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教师正要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创造的品格和创造的能力,以此来影响、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是由教师引导形成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二、如何实施数学创新教育

1、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的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能够勾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因为课前一般都要求学生自习。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对课本的例题作适当的修改,既可以避免预习能力强的学生上课不再听,也可以引导一般的学生学习。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只有变“传授型”学习方式引导向“探究型”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吸收,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知识的积累。

2、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决问题时是关键,但它往往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它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教学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演算等等。学生在应用不同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慢慢地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3、积极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有人说:智商是抓住机会,情商是利于机会,而灵商是创造机会。正如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再现过程,它还需要有一颗创新的心,没有创新的情感为动力,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作后盾,很难实现创新的思维,就谈不上创新的学习与教育。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创新教育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减轻学习负担,跳出题海战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可促进学生创新教育的形成。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1、多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创新提供更多的素材。

2、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必须重视养成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良好的笔记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精彩的记忆。

3、探索习惯。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存储器,而是学习的主人。电脑具有高智商,但它只能按部就班的去处理需要处理的工作,任何创造发明,还得靠人去实现。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才会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创新与演变,进行发散思考,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才能更好地解决以一变应万变的解题策略,达到创新学习与教育的目的。

4、相互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的灵感,可以克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教育的潜质。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未来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的奋斗。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不断地提高自身数学创新教育的素质,熟悉教材中的每个教育环节。不仅要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形成创新技能。因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而数学中的创新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努力把!

参考文献:

[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

[2] 《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天津教育出版社

[4] 《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永奇

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创设问题情景,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不断激发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教具,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让学生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创造之果。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作者:宋玉宝

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创新教育在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渗透发展。

关键词: 创新 创造 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新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交流,给学生提供进行创新的环境。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讲解者,学生只要好好听讲就行,课堂上完全没有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新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个使所有学生在发表评论、提出假设,以及给予解释时不感到任何顾忌的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利用口头交流来学习和分享数学的乐趣,在这种交流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论述,并且提炼他们的结果,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创新环境。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重视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求知欲和创新欲是指人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推动人们求知和发现新关系的力量。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对学生规定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情绪低落时要改变教学的形式和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教学上来。增加教师自身魅力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并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去发现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学生的疑惑,在交流中去引导学生创新。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探讨适合不同学生的策略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4.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在很多时候能够把数学知识更形象地表示出来,把一些枯燥抽象的东西用一种比较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易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计算机的很多软件都具有强大的绘图和计算功能(如matlab、maple等),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几何的教学与解题过程中,计算机能够形象地绘出图形,特别是一些立体图形,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映象,还能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在代数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计算量很大的题目,或者一些技巧性很强一时没法解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采用计算机先进行模拟或先直接计算出结果,以此来突破思维局限,获得新的思路。

5.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并不是要抛开基础知识,刻意地标新立异,那样只会让创新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之上进行创新。温故而知新,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不仅能够加深对以前知识的理解掌握,很多时候还能够让学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熟练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对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掌握,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将学生的创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引导,而不是毫无根据地胡猜乱碰。很多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做了大量的练习题,却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抛开,结果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只有抓住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事半功倍,也只有抓住基础知识,才能够避免我们的创新成为无源之水。

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一个关键,创新教育已经渗透到数学教育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张奠宙,梁绍君.中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举例[J].数学教学,2002,4:(2-3).

[4]郭玲杰,熊昌雄.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113-115).

作者:刘仙仔

上一篇:护理服务健康管理学论文下一篇:线损率供电企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