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文

2022-04-23

摘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学术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本质、生成、形态、特征、实现六个方面的研究领域中。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展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文 篇1: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秘密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对人性的解放,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问题理所应当地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本论文在肯定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动因和源泉方面的新主张,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价值生成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宣传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三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主客体;教育载体;

【分类号】D64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是项久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定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 这一定义紧紧抓住了“关系”二字,准确表明了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动因,这一点是已经被普遍公认的。但是在价值客体的认定问题上,如果将由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生成的客体,我认为还是太笼统了,揭示不出价值生成的真正源泉。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主张:有的学者认为是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的多样性,有的学者坚持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价值生成的客体。

从价值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对该领域已有的学者主张的分析不难看出,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理论,他们实际上都是主张通过客观事物、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成为教育客体自身价值的过程。因此,我们与其争论价值客体的具体形式,不如将概括了大部分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源泉。我们不是想要将这三者含糊地粘在一起,而是要强调三者之间是存在内在逻辑性的。

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概括以上各种形式的价值客体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接、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被各位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存在物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产生为存在并不断随之发展,在不同时期载体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大体上跟我們上文所讲的现阶段学术界争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三种客体形式是相对应的。这也是为什么接下来我要选取传统媒介、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三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原因。

在学科建立之初,我们就将各种各样的传统媒介作为宣传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例如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绘画、计算机等。在这一时期,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的确为教育主客体之间价值生成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高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我们可以说,是这些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生成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但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源泉,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随着课堂理论教学的发展,也不断有人对这种教育方式提出了诟病,所以实践活动载体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以日常教育、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等形式表现出来。教育者将思想观念以各种方式灌输给受教育,这一行为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始,接着在潜价值形式形成的阶段,实践活动并没有停止,却恰恰是以更加丰富的方式通过受教育者自身发挥了出来,而这就促成了价值以实在关系的形态显现出来,使价值得以实现,最后一直延伸到下一个教育过程的开始。更进一步说,实践活动构建了将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由传统媒介向实践活动的转变,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教育实践活动看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仅仅具备传媒和实践载体是不够的,教育主体在价值生成中的客体性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以我国现阶段为例,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要实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传播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从而实现教育客体的价值主体化。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大众传媒的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三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机械地将他们分割开来,单独说哪一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客体都是不全面的。

综上所述,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视为这样一种现象:它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关系的形成,而这种关系的存在又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及人的需要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 其实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规定之中注意到这一点,只是我们之前的研究者没有将这三者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是说价值生成的源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我们只是为这样一个学术界争论颇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和线索。我们选取的三种教育载体不足以涵盖教育载体的方方面面,只是为了跟前人的研究成果形成对应关系。论文中还有很多表述也都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2]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江汉论坛》(教

育版),2003年7月。

[3]田霞、李然:《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刘琳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历史回顾与展望

摘 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学术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本质、生成、形态、特征、实现六个方面的研究领域中。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展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历史回顾

在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历史时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经历了“生命线论”、“作用论”、“功能论”、“价值论”的发展逻辑。最初,人们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功能等来表述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价值,这一切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的事实认识,但它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材料。直到1989年,李德顺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发表了系列论文,提出把价值哲学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先河。此举真可谓是“抛砖引玉”。之后,陈秉公、张耀灿、郑永廷等在其专著中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开设“思政价值专栏”,大大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进程。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项久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该书被学界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里程碑。2009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国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的第二本专著。除此之外,学者们撰写的论文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截至目前,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字段,在CNKI上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81篇,其中硕士论文18篇。可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级各类的论文以及一些专业著作的部分章节中,其研究论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研究,总体上学界主要遵照价值论领域的“关系说”和“效用说”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说”的典型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项久雨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1]这一观点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观点,也是多年来学界引用最多的观点。二是胡国义认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个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之中合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价值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的关系。”[2]三是褚凤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上产生的,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始终是指向人的,首先体现为对于现实的个人的价值,即人本价值。”[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效用说”的代表观点有:一是罗洪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自己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效益关系。”[4]二是赖荣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问题。”[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认识,譬如,董浩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对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人和社会在导向、动力、保证等问题上的满足。”[6]

第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认识之上而展开的,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认识各异,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的认识也就不同。典型的观点有两类,一类是建立在“关系说”认识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项久雨等,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7]另一类是建立在“效用说”认识上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李江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就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意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的利益和需要的功能和效益,能够促进主体所统治的社会的发展的积极意义。”[8]卫刘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从本质上讲,是指它对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9]

第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最为薄弱环节。仅有的几名研究者基本认同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源。除此之外,几名研究者从大同小异的角度对这一基本观点进行了拓展性的阐述,譬如,项久雨指出:“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前提;价值主体的利益是思想致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动因;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源泉。”[10]胡国义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实根源;主体的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社会根源;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根源。”[11]闵绪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深刻根源是人的社会性。”[12]

第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涉及最多,但研究成果最为杂乱无章。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大形态,但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却各抒己见,尤其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和热点。除此之外,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学者选择不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进行了多种区分;二是不同学者选择相同标准,但区分出的形态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学界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所呈现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13]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价值中,居于首要地位。它的内容重点涵盖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一句话,它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具体表现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14]还有一些其它观点,如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在: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15]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精神动力的激发、个体人格的塑造、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规范”[16]等几个方面。

关于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学界基本上都认为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没有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观念的虚设。典型的代表观点有:第一,张耀灿等认为:“一般来说,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则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17]第二,刘建军认为:“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离开了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也就变成了空洞的与人无关的东西,忽视了个体价值,也就无法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18]第三,王淑芹认为:“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综合表现和整体效应。”[19]第四,李绍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必须经过‘现实的个人’这个中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只有通过其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本体的价值在于人的改变。”[20]第五,马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现实的个人’,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动‘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21]

其次,其它的区分标准和形态。按照不同标准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代表学者及观点有:第一,项久雨认为“按条件和依据分为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按性质作用分为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按效果显现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按评价分为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按价值主体可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22]。第二,罗洪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层次分类:按价值的实现与否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按价值的实现方式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按价值的持续时间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按价值的实现效果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继承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分类:按价值的性质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按价值的真假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真实价值和虚假价值;按价值的取向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按价值的表现方式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23]。第三,王威孚等认为“从结构角度来看,可划分为内容价值、过程价值和结果价值;从价值和效用范围来看,可分为宏观价值和微观价值;从价值功能来看,可划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24]。

按照相同标准,却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区分为不同形态的观点有:第一,按价值的功能为标准,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区分为导向价值和动力价值、政治价值和服务价值,有的学者却把它区分为导向价值、提升价值、塑造价值、激励价值和调控价值,[25]还有的学者却区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26]第二,按价值的性质为标准,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区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有的学者却把它区分为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27]第三,按价值结构为标准,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区分为内容价值、过程价值和结果价值,[28]有的学者却把它区分为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理想价值和实践价值等。[29]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主要代表学者及观点有:第一,项久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和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特征主要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相表里、个体性与群体性相伴生、精确性与模糊性相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多维性、独特性和历时性等。”[30]第二,李江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相对性和时效性等规定性。”[31第三,罗洪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征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社会性与历史性;阶级性与实践性。”[32]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典型的观点,譬如,陈华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内隐性和外显性的统一(存在方式上),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作用方式上),长期性与近期性的统一(时序上),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评价方式上)及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对象范围上)。”[33]闵绪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有效性与有限性、独特性与多样性、滞后性与超前性。”[34]黄世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35]

第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学界是从其内涵、规律、途径三方面展开研究的。关于其内涵,学界基本认同项久雨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由‘潜’到‘显’,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36]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学界分不同层次进行了研究。其代表人物及观点有:第一,项久雨认为:“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灌输引导途径和接受选择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因特网教育和自我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具体途径。”[37]第二,涂刚鹏认为:“培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开发精神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点;结合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38]第三,李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点:满足价值主体需要。”[39]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学界研究很少,其中,张耀灿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规律体系,其中神形统一律、真善美统一律、虚实转化律是其中的几种具体规律。”[40]张亚丹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对立统一律、转化提升律和自我实现律。”[41]在国外,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术语,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活动依然存在,只是冠以不同名称而已,诸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全人教育等。概括地说,各类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最终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各自民族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使个体具有各自民族认同的道德行为。但由于西方的价值论一直是情感主义占统治地位,同时西方价值论研究100年来处于停滞状态,根据本人所能搜集的资料表明,国外集中在教育价值的研究,对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具体价值的研究似乎没有。

总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起步较晚,但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必须肯定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简单的概念移植、体系嫁接、方法套用等现象,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殊话语。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关系”只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教育一定的主客体关系中才能产生,而不能把“关系”本身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该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的事实。然而,最普遍的定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第三,部分环节仍然杂乱无章,如前所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区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所选标准缺乏理性推断。第四,很多学者都在宏观的视角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普通的教育,它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它的特殊性决定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很多学者没有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一概而论的谈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第五,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认识,由于受传统实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能看得见的“现实的人”看作是社会的中介,贯穿着一种“个人和社会孰先孰后、谁为谁服务”的实体性思维逻辑,没有充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社会的理论。第六,学者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前提是存在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这是普遍承认的也是正确的。但是学界把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为了宣传、再现和传承现有的思想观念。这一结论是以两个并非充分的假定作为前提:一是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看成是既成的、不变的,二是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看成是最理想、最正确的。由此,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只注意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满足某些需要的属性。事实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正如马克思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42]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宣传现有的社会观念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使命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43]因为“现在决不是过去的再现,未来更不是现在和过去的翻版”[44],要适应未来世界,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现有的社会观念的层面上。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身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超越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虽然不排除满足需要的涵义,但它并非只是这样一个表示这类直观意义和简单涵义的概念,本质上它是一个表现人的主体性、超越性和目的性的范畴,它并不表达别的什么意思,而仅仅意味着人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那个目的之物和超越之物”。[45]所以,不管现有的成果如何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缺乏了实践的超越性这个维度必然是片面的。

参考文献

[1][7][10][22][30][36][37]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6,153-168,153-168,173-192,266,273-282.

[2][11] 胡国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22,61-74.

[3] 褚凤英,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10.

[4][32]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61,63-64.

[5] 赖荣珍.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J].学术论坛,2003(3):149.

[6] 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6):157.

[8] 李江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11.

[9] 卫刘华.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教育革新,2009(2):7.

[12][34] 闵绪国.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15,24.

[13][14][16][17][40][44]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3,177-183,174,173,193-198,91.

[1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56-64.

[18] 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49.

[19]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14.

[20][23] 李绍伟.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哲学反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7,61-63.

[21] 马 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复归:现实的个人[J].湖北社会科学,2010(3):178.

[24][26][28] 王威孚,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2,22,22.

[25][27][29] 陈成文,等.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进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6(1):85,85,85.

[33] 陈华洲.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21-24.

[35] 黄世虎.主体性与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特征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5(2):148.

[36]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8):122.

[39] 李 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个因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4.

[41] 张亚丹.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和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3):103-106.

[4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39.

[45] 高清海.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

[责任编辑:成方哲]

作者:李月玲 武步成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文 篇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含义、形态、实现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研究 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上世纪80、90年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到了21世纪,逐步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论著,比如,郑永廷教授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了探索和研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定义、其价值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其价值进行了分析。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为作者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正式出版,该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观念、特征、形态、生成根源、评价、实现及其规律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的精确数据检索,从1994年到2012年5月,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主题的论文有676篇。多数学者只是从单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体系。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对其进行分析。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存在几种不同的理解,田霞、李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可以从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与价值生成的历史根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逻辑根源包括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存在。同时还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事实上是形式根源,它以历史根源为质料或内容。这一点也是由人本身的存在决定的。第二,逻辑根源与历史根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全部根源与根基。”①闵绪国则将人的社会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②项久雨在《利益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中指出,在价值主体的利益、物质利益原则、实践活动共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得以生成。③从上述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作用性和有效性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体现的。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义的研究

价值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它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主客体相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是一种关系范畴,如何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如何体现它的有用性,首先我们应准确把握它的准确含义。目前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冯达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属性——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④沈晓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作用。⑤李江凌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述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利益需要,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⑥目前,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则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出发,对其给出了一个比较权威性的界定,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⑦根据上述观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者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教化,以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

价值形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其价值形态的表现形式则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依据项久雨教授的划分,将其分为:一是按条件和依据分,从可能性和现实性来看,有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二是按性质作用分,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三是按效果显现分,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四是按评价分,有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五是按价值主体分,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别的学者是根据价值内容的不同,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为解读、协调、导向、发展等价值。⑧

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由“潜”到“显”,其实质是客体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潜价值”到“价值”的转变过程。⑨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内化、外化、反馈调节的循环过程来实现价值。我们主要从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以及规律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4.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条件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条件,二是“物”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是以现实社会中具体存在的社会性的人作为根基。人的条件就是指教育者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以及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就“物”的条件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以合理、合法、有效的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来达到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并力促其优化,比如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种教学设施条件、各种相关的组织机构、校园建设条件等,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有效的转化。

4.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能否促进其价值实现。冀素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的辩证统一,必须立足于主体。”⑩唐晓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惧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项久雨教授认为教育活动应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沟通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他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接受、整合、内化、外化的相对完整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次,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是教育的主体,不能单一地将教育者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忽视受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两者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再次,科学合理的灌输和有效的接受相结合。灌输并不是强制性的,“填鸭式”的硬灌,而是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式启迪人们的政治觉悟。有效的接受,能使社会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思想然后外化为良好的品德行为。最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进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是否丰富,个人品质是否良好,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总体上来看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对我们以后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这势必将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 田霞,李然.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② 闵绪国.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③ 项久雨.利益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④ 冯大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3).

⑤ 沈晓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回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⑥ 李江凌.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和实现[J].求实,2006(3).

⑦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⑧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9.

⑨ 项久雨.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价 值 的 实 现 及 其 规 律[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2006(11).

⑩ 冀素兰.刍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特征及其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10).

唐晓燕,连淑芳.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J].理论界,2005(8).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作者:龙晓燕

上一篇:学生思想政治开放教育论文下一篇: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