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开发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对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关键词]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冰雪体育旅游是以冬季冰雪为主的体育旅游活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学化开发旅游资源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化开发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篇1:

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各界繁荣发展,虽然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助力,但与此同时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却逐渐暴露,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倡节能减排理念,将绿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必要内容,尽可能的还原自然风貌本相,已经初步体现成效,所以本文针对当前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利用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从气候环境来看,新疆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所以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了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地形方面来看,新疆具有荒漠、草原、草甸、沼泽在内的丰富草地类型,并且由于新疆草地质量较高,所以也成就了新疆得天独厚的畜牧产业优势,为了能够保持新疆发展现状,则需要对天然草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结合科学化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增长。

一、新疆草地概况

新疆属于温带和暖温带荒漠地区,四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系坐落,而由于北疆山地相对湿润,所以促成了新疆多样化的草地生态系统形成,在牧草繁多且高质量的背景下,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新疆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草地生态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新疆生态安全、农牧业水平和地区稳定性。草地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长和演变规律,但在新疆的发展历史当中,由于草地资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一些企业和牧民为了能够谋求利益,盲目对草地资源进行侵占开发,造成大量天然草地遭受破坏,而从近些年来看,随着新疆整体发展实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深入,原有草地不断被用于开发建设,不仅造成草地资源迅速缩减,更加衍生出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对地区安定团结以及居民生活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当前时代下新疆牧区人口数量激增,畜牧业依靠于天然草地资源而发展吗,所以造成畜牧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产生,导致新疆绝大部分草地正在处于退化当中,推过不能及时遏制。

二、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为了实现畜牧业与生态文明之间协调发展,在畜牧业活动开展当中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所以在畜牧活动前,应当展开深入的调研分析,对不同季节下的牧场草地综合判断,通过合理的计算,明确载畜量作为畜牧业开展的硬性标准,而在执行期间,则应当结合外界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软性调整,通过调整周期的制定,确保畜牧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二)种植人工牧草

虽然新疆天然草地储备量庞大,但在无穷无尽的开发利用当中势必不断缩减,最终形成资源紧缺以至危机,所以为了保障天然草地资源能够持续再生可循环利用,则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人工牧草种植,以替代天然资源的取用,并提高人工牧草产量,加速生产周期,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极大程度的保护天然资源。

(三)围栏封育

围栏封育属于强制性保护措施,能够对天然草地资源进行限制开发利用,确保天然草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在开展期间,应当结合草地周边畜牧业和居民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围栏封育计划,为植物提供休息空间,并对加速土壤有机矿物质和养分的释放速度,确保草地能够恢复生机。

三、新疆天然草地利用方式

新疆天然草地的实际价值除却为畜牧业提供生产条件外诸如旅游业等附加产业价值同样能够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所以在新疆天然草地的利用当中,应当打造具有新疆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生态效益持续提高。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速,社会公众的生活与工作压力持续升高,为了缓解压力,改善生活品质,旅游成为了公众所主要追求的休闲方式,并且在旅游当中,公众乐于享受“慢节奏”生活,欣赏自然环境的艺术价值,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高生活幸福感,所以在此背景下,新疆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公众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当中漫步,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享受,并提高人与自然的亲密程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更加能够带动新疆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新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乌鲁木齐的白杨沟、菊花台,天山天池、阿尔泰山的禾禾,博州的赛里木湖,伊犁的那拉提、松树塘等山地草原和准格尔盆地的荒漠草地,都被社会公众所广泛认知,在天然草地旅游业的开发当中,第一要素则在于保持原有自然风貌,避免过度开发建设,影响自然景致的天然性,其次,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量庞大,所以相比于我国其余城市来说,具有特殊的文化历史特色,在旅游业的开发当中,应当彰显当地文化特质,作为新疆独有优势,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提高新疆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所以可以集中宣传和推动新疆手工业的内涵,并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为游客提供纪念品。以目前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部分牧民从游牧方式转变成为定居后,原有产业结构急需面临调整,而旅游業的开发利用,则能够获取大量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当地牧民既可以从事旅游向导等职业,又能够以自主创业方式,建设民宿、发展餐饮业,为游客提供富有新疆特色的生活享受,在此期间,新疆本土居民在体会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后,更加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号召,促使新疆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家园,为游客提供宜居、宜养的度假环境。

四、结语

对新疆天然草地资源,既应当大力开展保护工作,又应当结合适当开发利用,才能帮助人们提高认知,以及资源保护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在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当中,应当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疆草原保护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慧霞,俞敏,翟向燕.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J].河南农业,2016(17).

[2]韩燕,穆娟,王莉.新疆天然草地“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的效益及巩固措施[J].新疆畜牧业,2010(04):61-62.

[3]吴柏林,张玉宏,吴轩.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J].新疆农业科技,2008(6):58.

作者:徐昕亿

科学化开发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篇2: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在对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冰雪 体育 旅游 产业化

冰雪体育旅游是以冬季冰雪为主的体育旅游活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冰雪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北纬45°以北,每年至少有2个月平均气温在0℃或0℃以下的地区,能激发冰雪体育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客体。

一、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1.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优势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2.自然资源优势

哈尔滨市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生态环境好,坡度适中,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哈尔滨市年积雪日数在120天~140天,全市主要山地有香炉山、二龙山、凤凰山、松峰山、帽儿山等,山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0%。据滑雪场资源普查结果,全市海拔1000米以上适于建造滑雪场的山峰就达30多座,是中国滑雪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最大冰层厚度达1.27米,所以它成为我国冰雪文化、冰雕艺术的发祥地之一。

3.历史优势

哈尔滨市自1963年开始创办冰灯游园会,到1985年举办冰雪节,1998年建成冰雪大世界,逐渐将冰雕艺术与雪雕艺术相结合、冰上运动与雪地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风格和优势。哈尔滨冰雪节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冰灯、冰雕艺术已闻名世界,滑冰、滑雪旅游与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有机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哈尔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滑雪旅游为主,滑冰旅游为辅的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体系。一大批滑雪场、雪道、冰雪娱乐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接待设施相继建立起来,并在逐步完善。已形成了以亚布力国际标准竞技滑雪场、帽儿山高山滑雪场、黑龙江省滑冰中心、数以百计的旅游滑雪场地、室外人工滑冰场和天然滑冰场为补充的格局。为各类冰雪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场所。

5.举办冰雪赛事的优势

哈尔滨市是我国开展冰雪体育竞技运动最好的地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申雪、赵洪博、王曼丽等一大批冰雪项目的世界冠军。建国以来承办过数次国际、国内重要冰雪运动赛事,1996年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知名度,也为哈尔滨市赚足了人气和财气。现哈尔滨市正在积极筹办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届时哈尔滨市将会迎来更多的国内外冰雪体育旅游爱好者。

二、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现状

(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据黑龙江省假日办初步统计,2006年春节黄金周哈尔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98.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和17.5%。接待入境旅游者14946人次,旅游创汇533.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和19.3%。旅游业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发展速度最快、關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初步的开发和利用。哈尔滨市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大多数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是边开发边利用。目前已开发形成了滑雪、滑冰、雪雕、冰雕、雪地足球、雪地摩托、狗拉雪橇、冰车等极具特色的10余个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随着冰雪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文化内涵的上升,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将得以增强。

2.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市场经济理念。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多为政府行为,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对国内外的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缺乏深刻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很多有文化内涵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开发出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不能以灵活、有效的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能挖掘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应有的潜力来吸引游客,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可持续性理念。冰雪是非常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很高,然而对于冰雪项目的开发仍处于资源利用阶段,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缺乏新、奇、文化性、品位性和个性吸引力。由于缺乏总体战略规划,低标准的重复建设过多,不利于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3)主题雷同且缺乏品牌形象。在哈尔滨市已经开发的冰雪体育旅游项目中,许多地区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的主题和产品几乎千篇一律。据不完全统计,在哈尔滨市已开发的冰雪体育旅游区有60余处之多,而主题基本上大都是以滑雪为主,缺乏地区差异,同时也没有营造出明晰的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这种缺乏地区差异、形象雷同的开发,使哈尔滨市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缺乏个性和特色,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而且雷同的主题和形象使游客对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感知越来越模糊,不利于全省整体冰雪体育旅游形象的形成和冰雪体育旅游品牌的推广。

(4)盲目开发且缺乏整体战略。哈尔滨市目前的冰雪体育旅游开发缺乏一个宏观调控与指导的整体开发战略,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凭条件、地利之便一哄而上,最终导致各地的冰雪体育旅游项目零星开发、遍地开花,始终没有形成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效应和鲜明的整体品牌。盲目的开发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加重了地区间的市场竞争,以至于许多景点共同竞争一个小市场,而忽视了大市场的开拓,给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5)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投入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业的资金有限,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在一些景点、景区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旅店,信息服务落后,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旅游服务咨询、旅游线路、语言和通信的要求。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很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不懂冰雪体育旅游的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尚未形成法制化、标准化、系统化。

三、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

1.突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

(1)突出冰雪体育旅游的主题形象。准确把握冰雪体育旅游形象,不失时机地推广冰雪体育旅游形象,着力完善冰雪体育旅游形象,这是提高旅游者对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认知度,更广泛地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之一。“冰雪”是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核心主题,要深入挖掘“冰雪”主题形象,而且要在旅游六要素中处处体现这一主题形象。

(2)大力开发特色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有主题地进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建设冰雪体育旅游设施,特色鲜明的资源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如雪地足球、雪地赛马、冰上摩托、彩色冰雕、彩色雪雕等项目是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一大特色,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3)以市场为导向,注重需要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能长久地满足冰雪体育旅游者的愿望和不断增长的冰雪体育旅游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注重对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冰雪体育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2.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集团化和产业化

(1)集团化道路势在必行。随着国内外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一些大型的旅游集团已经在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上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如果哈尔滨市在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上仍处于散兵作战的方式,势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各地区旅游企业建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集团,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的来源,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国内外旅游相配套,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优势,形成开发利用一条龙,避免开发容易利用难的问题。

(2)推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冰雪体育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经济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争创效益,效益是旅游业的内在驱动力。政府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市场的主体应是旅游企业。哈尔滨市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让市场机制得到有效的运做,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形成政府主动推进,社会积极创办的产业化局面。

3.加快市场的开发,增强市场营销力度

(1)积极开发客源市场。 哈尔滨市现阶段的国内市场的主力军首先应该是在省内,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开展了多年,应继续扩大影响,通过活动的宣传以及媒体的作用,培养人们对冰雪项目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对冰雪体育旅游本省市场的开发;其次是东北、华北中程主体市场和华东、华南远程辅助市场的开发。国际市场以东北亚为主,其次是西欧和北美的洲际客源。

(2)加強市场营销的投入和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和轰动效应,宣传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资源和产品,在加强市场调研,搞好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搞好旅游产品的营销。哈尔滨市的整体冰雪体育旅游宣传应按照各地区的特色进行营销创意,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对资源和产品的需求不同进行有差别的营销。

4.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

要充分利用哈尔滨市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在高等体育院校适时设置冰雪体育旅游专业方向或相关课程,为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已确保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5.开发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发展相关产业

旅游业是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关联性、带动性很强。因此,在开发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例如滑冰、滑雪装备的生产、开发和研制;旅游品、纪念品的开发与生产。

参考文献:

[1]季景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冰雪运动,2006(3):112~114

[2]刘凯丁勇: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5~6

[3]温亚旭:从体验经济的新视角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J].冰雪运动,2005(2)66~68

[4]王民刘宝巍: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 商业研究,2004(6)168~170

[5]季景盛:老龄化社会与银色体育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217~218

作者:张 强 李 静

科学化开发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篇3: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当今旅游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也存在着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问题。国民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本文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刻地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关系

在全球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论题。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态、文化、经济现象,与旅游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良好的资源环境、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健全的社会环境制度,是全球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支撑旅游业健康向上并且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什么是资源,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旅游资源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平衡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出于两性循环状态。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

1.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旅游资源的开发是环境保护的进一步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不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所有地区的资源保护其实是我们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其为游客提供观赏、游玩、猎奇、探险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资源保护的意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开发能够宣传景区文化,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没有保护好的环境资源,那么这一切也将不复存在,一定要保护性的开发,建设性的开发。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使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征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例如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就以中国来说,我们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景点。这些资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很好地进行开发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先对它们进行保护才是上策,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开发。

2.二者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开发的过程,一定会经历景区的重塑,对原有环境的改造,需要有修建道路,连接水电,建造房屋等一系列的开发,一定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不经意的破坏而产生了矛盾。从人为角度来看,不正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之前的景观,花草树木,动物植被,都会被改变。因此,对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迫切。最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由于旅游资源的文化性,不正当的开发而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只要一次,就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有些游客会随意乱扔垃圾,采摘植物,乱刻乱画,这都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二、开发和保护的对策

1.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我们每天看着由于旅游环境的开发,很多游客最大程度上享受着旅游带来的乐趣,确实,旅游过程中可以欣赏自然生态,欣赏花草树木,欣赏野生动物,但是与此同时,景区的开发,是否是按照对该地区的影响最小而进行着。可持续旅游发展势必应该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关系问题的衡量标准之一。

WTO,WTTC和EC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提到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说到:“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每个人都知道,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与文化所一致的产品。我们相信,这些产品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永久的受益者,而不应成为牺牲品。如何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同时更好的发展下去,并最大限度给予游客们享受乐趣,给当地带来更好的收益,是发展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的地区保持在最低限度,这将是一个可持续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显然,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核心旅游可持续发展。这种辩证关系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可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重要的措施之间的关系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2.正确的政策引导,加强开发管理。每个地区环境的开发,都需要地方部门的审批,和政策性的支持,引导和管理。这些都是为了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而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了什么角色呢?政府需要规范,协调,规划,组织整个旅游区的开发和保护。旅游单位自身,也要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过往的景区开发利和弊进行研究分析,采取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最大化的景区建设。同时,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交通、林业、建设、宗教、文化、历史等相互关联,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要让这个旅游区综合发展,就需要人为的组织和协调。

3.全员展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让全社会参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为能够让环境保护和环境开发保持平稳的发展关系,各级部门要通过每次的开发来建立一个长久的机制。这个机制能够被采纳,被引用,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有了这样的长久机制,通过开展旅游的教育宣传,可以让全社会来一起保护我们身边的旅游资源。让地方旅游部门保驾护航,让旅游从业人员成为旅游资源保护的先锋,让游客成为景区能够生存下去的动力。所有人都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臂之力。(2)为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控制旅游容量。生态资源一定都有一个限度,而人类对这个生态资源开发到什么程度,是人类说了算,是开发部门进行决定。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绿色与环保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前提,努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狭义来讲,绿色旅游产品指除却分生物资源的生态旅游产品,如海洋旅游、森林旅游、草原旅游等。广义的绿色旅游产品则是指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正所谓绿色旅游产品就是生态旅游产品,而这种产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和前提的。所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控制旅游容量,要以开发绿色生态产品为前提,才能进行。(3)完善了才有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景区。景区为我们创造了收益,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跟普通的环境保护相比,对了旅游景区的保护,对人们又提高了要求。古语有云,取之于民,用之于明,对于资源来加工也是一样,要做到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如果开发人员可以在旅游收入的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用来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旅游资源,改善和美化环境,自然资源。这是一个资源保护的需要,也是提高开发效果,促进生态旅游大发展,它将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非常吻合。

4.科技开发,技术兴旅。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在开发的时候,要在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总体规则提前订制,以保证开发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科技方法对珍贵的自然资源、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尽量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耗,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坚持科学为主,一定要实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兴旅”战略,放弃曾经掠夺式的、盲目的、粗放型的集约化的开发,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可持续旅游资源发展与知识经济内涵是统一的,但是旅游已经不是那个新兴的边缘学科,“科技兴旅”战略还包括综合社会学、环境学、旅游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各学科优势深入研究,实现开发和保护的真正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郑雪

上一篇:大学生党建工作学风建设论文下一篇:剖析院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