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建筑文化论文

2022-04-17

[提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是新时代旅游业的“引爆点”。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可搭建乡村旅游平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西古建筑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古建筑文化论文 篇1:

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初探

摘要:江西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和调查法等方法,先对江西现有文化资源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其次对现有的基于江西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案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析现有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江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關键词:江西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127-02

1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可以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出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它可以是由创意人群结合特定文化元素内涵设计开发的制品,包括工业产品、建筑、影视、动漫、表演、广告、服装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是创作者运用特定的文化元素设计出带有文化内涵的工业产品,如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等。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精神消费产品,是创意者将文化内涵与自身思想创造性结合的物质载体。它具有商品属性,既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传播精神文化内涵。

2江西文化遗产资源概述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有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出土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艺术品、文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主要包括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民间习俗、文学故事、传统的手工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

2.1江西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江西省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9处。江西开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如西汉海昏侯墓,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红色文化是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不仅拥有井冈山革命遗址等众多的革命遗址,还拥有南昌、瑞金等红色文化名城;江西寺庙佛塔众多,有三清山、龙虎山等古建筑群,对研究道教、佛教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瓷都景德镇成立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了考古发掘和后期修复的精美瓷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2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88项。江西是著名的产茶区之一,先民在种茶采茶的过程中,根据劳动情节形成了富有浓郁江西特色的采茶戏,还拥有独特的绿茶制作技艺。除此之外,江西的戏剧还有赣剧、宜黄戏等;民间音乐有兴国山歌、花镲锣鼓等;舞蹈中傩舞是著名代表之一;曲艺有客家古文、永新小鼓等;传统美术有莲花打锡、夏布绣、南昌瓷板画等;传统技艺中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远近闻名的,还有婺源三雕、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萍乡湘东傩面具等,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江西先民积累、创造的,都是江西珍贵的财富。

3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调研

文章运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法对江西现有的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1江西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调研分析

3.1.1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

目前,江西省内的基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文物保护单位开发为主。江西省博物馆作为江西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汇集了江西各地发现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精品,馆中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江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主要授权给“滕阁秋风”负责,它与江西省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再见昏候”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与八大山人纪念馆合作推出了“八大山人”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以及运用“红色文化”开发的系列创意产品等。“再见昏候”系列中,大多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来源都是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例如马蹄金、鹿镇、青桐雁鱼灯等,它们的形状、色彩、纹样等特征被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之中。“八大山人”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感来源大多为八大山人纪念馆馆内收藏的八大山人——朱耷的水墨画作品。“红色文化”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来源主要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起义纪念馆,以及绘制的小红军形象。

3.1.2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的现存问题

江西现有基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品类不多,现有文化创意产品还是以博物馆或其他文物保护单位运用文物文化元素推出的工业产品为主。一些古遗址、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主要还是以保护为主,也结合旅游业打造了一些文化旅游项目,但仍有不足;二是现有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比较单一,以工艺品摆件和日常用品为主,设计美观度不够,且创新度不够;三是文化元素运用比较生硬,设计感不强,大多数文化创意产品只是文物元素提取、变形,主要是对文物元素图案的运用,对其内涵理解不够,文化传播的意义不足。

3.2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调研分析

3.2.1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传统戏剧、音乐、曲艺等是非常丰富的,对于这几类的开发主要以文艺演出、影视、动漫开发为主。山水实景演出是一项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给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而且促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对于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手工艺产品和工业产品居多,大多数为传统技艺项目与传统美术项目,例如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萍乡湘东傩面具、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等。其中数量较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基于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项目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精湛、产品精美别致,并且陶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用性非常高,有市场接受潜力,因此消费者众多,基于手工制瓷技艺的文化创意产品才得以生产与发展。

3.2.2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存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由于制作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创意表达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能推出的文化創意产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还是以保护为主。在戏剧、音乐、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虽然有几部不错的实景演出,但还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没有被开发出来,对非物质文化提取和文化创意产品载体的选择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产品品质不高,缺乏实用性和文化特色,创新度不够,未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4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

4.1深入挖掘文化特色

深入挖掘江西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特征,创造出有江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辨识度,准确有效地传播好江西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需要创意工作者在文化元素的提取过程中,了解文化遗产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寓意,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只有创意工作者自己理解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去传播江西的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创意工作者还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批判继承,打破固有模式,寻找新方式、新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江西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辨识度。

4.2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品质

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提取和文化载体的选择,在产品载体的选择上要考虑与文化内涵的契合度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其次,要注意产品材质的选取和加工工艺,要做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品质。

4.3传统工艺融合现代设计方法

对于传统制造技艺类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该结合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再设计。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夏布绣,可以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让现代设计潮流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形式。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可以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使其能够更符合现代产品生产和发展潮流,比如庐陵传统居民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层营造技艺等对现代建筑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4结合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形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运用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形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沉浸式的体验。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将更能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5G网络的出现,提供了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江西文化遗产可以依托互联网,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模式。

4.5形成独特文化品牌

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手工艺产品或工业产品,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文艺演出、影视开发等,变成创意商品都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也需要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才能更具传播文化的影响力,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5结语

江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为江西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江西文化遗产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意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能够吸取、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江西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内涵与文化载体更好地结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传播好江西的文化,促进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李泽梅 况宇翔 朱伟红

江西古建筑文化论文 篇2:

打造江西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品牌

[提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是新时代旅游业的“引爆点”。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可搭建乡村旅游平台。加快发展江西乡村旅游,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拓展发展思路,不断创造需求,注重立体宣传,不断提升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从而打造出富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持久兴旺发展。

[关键词]江西;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文化资源

[作者简介]谢 珈(1983—),女,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刘蓉玲(1963—),女,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文化比较。(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欧洲经验及对江西的启示”(19WT07)

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乡村特色资源,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19世纪30年代,乡村旅游起始于欧洲。1855年,法国巴黎的贵族富商就聚集在一起到郊区农村休闲度假。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有组织地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开始认识乡村旅游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大力發展乡村旅游,将农场、庄园等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并提供骑马、滑翔、登山、漂流等多种旅游项目,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开创了规模化、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先河。8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日本等国家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风情等特征,推出了特色农业小镇游,乡村旅游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等多功能扩展。到90年代,一些国家推出了乡村文化旅游,包括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从而使乡村旅游的层次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匈牙利乡村旅游将乡村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场生产与农家生活、参与独特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味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我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与能力日渐高涨,中国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之一,也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江西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发挥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优势,展示江西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逐渐成为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准确把握文化走向,发掘与提炼乡村旅游地的自然与地方文化特征,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是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

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遍布赣鄱大地,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了根基。

(一)绿色文化资源

多年来,江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积蕴着丰厚而又独特的绿色文化资源。

水体文化资源。乡村建筑大多临水而立,留下许多美水亲水的生态景观。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湖上烟波浩渺、水草丰美,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赣鄱溪瀑景观驰名天下,赣鄱温泉水脉遍布山野,成为江南水乡旅游的重要品牌。赣鄱江湖水路孕育出经济重地,江西历史上的四大经济重镇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河口镇都在江湖之滨,舟楫交通之便,有力地推助了农业与商业发展。赣鄱古村溪水缭绕,古桥与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诗意盎然的水乡画卷。

山林文化资源。江西山林文化资源丰厚,利用山林文化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高山蔬菜、有机绿茶、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婺源县庆源村位于山岭之间,生成了“天外来龙挂屏岭,合掌观音坐镜台”的独特山林美景;乐安县流坑村位于山谷,于群山环伺之下,街巷纵横、兰桂齐芳,曾走出过34名进士、文武两位状元。

鸟兽文化资源。鄱阳湖是世界著名的候鸟越冬场所。“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候鸟云集的壮观场景。永修县吴城镇一带的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向来有“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之美誉。弋阳、贵溪、龙虎山等地是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的“天堂”。彭泽县是“中国梅花鹿之乡”,1981年省政府在该县东升镇、黄花乡、黄岭乡境内的桃红岭建立梅花鹿保护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古色文化资源

赣鄱乡村经过千百年繁衍传承,留下无数古村古镇。这些古镇古村多为枕山面水而建,村内古宅、古院落、古街坊、古牌楼、古戏亭等错落分布,村外林木葱茏,交相辉映,展现着天人合一的人文生态。

维系族群的古宗祠。千百年来,江西乡村居民依族而居、同姓一村,村里多设有祠堂,作为节庆、议事、祭祀等活动的公共场所。祠堂也往往是村落里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乐安县流坑村具有千年历史,是董氏大姓聚居的血缘村落。村内宗庙祠堂星罗棋布,总祠、分祠、家庙,系统支派严整,源流谱系清晰。至今,村内遗存的宗庙祠堂58座,已成为这座“千古第一村”的重要景观之一。

养生蓄势的古宅居。江西许多古村仍然保存着成群连片的世系老屋,其中那些高大精美的古建筑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大亮点。婺源县理坑村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这里保留了一批具有明清官邸特色的古建筑群,其数量、款式在当今都属罕见。如今,理坑村的古建筑宅居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求学入仕的古书院。中国世代讲求“耕读传家”,即使在村镇之中,也不乏书院、学馆的存在。而今,这些书院、学馆成为了古村古镇中最富文化意味的游览点,见证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如乐安县流坑村在明代有书院、学馆26座,在清代有28座。村北陌兰洲上的文馆建于明代,是村中儒士祀孔、文人研习、学子读书的场所。

张扬世态的古戏台。古戏台是村镇中重要的设施,大凡喜乐之事都要在戏台上唱念做打,表情达意。乐平市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美誉,现存400余座古戏台,可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的浒崦古戏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戏台内外有人物故事雕饰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金碧辉煌。

通达会意的古桥。古村镇水多桥多亭多。在乡间的一座桥,一个亭,往往带给人无尽的美感和诗意。婺源李坑村全村有桥近40座,包括石桥、木桥、砖桥等各种类型。这些桥成为点缀在山水和村落间的一颗颗明珠,在一桥又一桥间,架设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三)红色文化资源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升起了八一军旗,开启了燎原的星星之火,开创了苏维埃革命轰轰烈烈的建设,也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源头。在江西的村镇中,遗留着许多珍贵的红色遗迹,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重大事件遗址。在江西这片土地上,保留着许多重要的党史事件遗址、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遗迹,显示出江西丰厚的红色资源“家底”。如吉安市青原区渼陂曾是农商繁盛的古村,1930年曾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毛泽东作《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确定了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景德镇市瑶里古镇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同时这里也是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新四军改编地之一,保存着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镇口矗立着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

革命战场遗址。江西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其中大量著名战场、搏杀阵地遗留在江西的乡间和村落间,如位于德安县磨溪乡曙光村与南田村交界处的万家岭。1938年,中国抗日部队在万家岭一带,歼灭日本侵略军106、101师团共6个联队及参战配属部队17000余人,取得万家岭大捷。这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在赣北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贺电中称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二、江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举措

当前,江西的乡村旅游正在打造成为继红色旅游、山水旅游之后又一重要旅游品牌,成为推动全省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动力。

(一)提升乡村旅游战略定位

为引导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江西早在2011年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2013年,江西印发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年)》,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形成一核、两轴、六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为江西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江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10个5A级,100个4A级,1000个3A级,1000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的总目标。

同时,制定了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具体有:一是制定了《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省级标准,为江西乡村旅游规范性发展提供了依据。二是把乡村旅游列入十大重点工程之富民工程,提出了“三个一批”的具体要求,即要策划一批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题材,建设一批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有特点、有要素、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三是提出大力展示江西獨具魅力的古村古镇和乡村风情,将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四是提出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以及养生养老旅游相结合,同步共进,发展旅游综合体,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江西正在努力开拓出一条“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

(二)建立江西特色休闲农业品牌体系

江西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程作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之一,重点发展省级田园综合体。一是制定了《江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强调农旅文同步发展,重点支持有特色、有设施、有创意景观、有区位条件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形成多种载体备齐的建设模式。目前,全省创建了35个省级田园综合体,5个省级精品园区,充分带动区域内农民参与和受益。二是积极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系列活动,举办江西休闲农业乡土美食推介活动,宣传全省休闲农业发展成效;将田园综合体、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点有机串联起来,如南昌市的“休闲农业 秀美乡村”活动月、婺源油菜花节、凤凰沟樱花节等;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以“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为主题的精品推介活动。三是重点培育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农家乐、十佳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目前,全省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89个;认定了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9个、示范点286个,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40个,星级农家乐103家,十佳休闲农庄20个,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0条。

(三)打造历史文化名村镇

2012年,江西省启动了全省的传统村落调查登记工作,共登记上报800余个传统村落,并择优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目前,江西省拥有5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3个、名村37个),175个中国传统村落,6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分别列全国第4位和第8位。同时,江西省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审查和报批工作的通知》《江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审批指导意见》《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暂行办法》等文件,统筹安排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内的各项保护与建设。这些名镇名村特色鲜明,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全省以村镇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品牌层出不穷,并形成持续上升的市场价值。

(四)发展红色旅游主题农家乐

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全省11个设区市都曾是重要革命区域。江西广袤的乡村中至今留存着许多珍贵的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遗踪旧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留下许多知名度很高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且大部分红色资源保存完整完好。着眼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由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倡议,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发委(旅游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联盟”(简称“联盟”),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江西,以此为平台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推广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壮大红色旅游市场,促进全省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省红色旅游年接待规模达到2.4亿人次, 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250万人,红色旅游主题农家乐突破300家。

三、提升江西乡村旅游文化品牌软实力的实现路径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江西应重点突出文化主题,打造出富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持久兴旺地发展。

(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精髓

乡村文化是原生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乡间除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外,更多和最能吸引旅游者的则是淳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江西,长期的自然文化积存形成了具有地域优势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跨文化差异,不少乡村蕴含着特殊的品牌价值。为此,江西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精髓,如名人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古建文化资源、古迹文物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和制定一批富有江西乡土特色的旅游题材,打造出一批富有江西特色、各要素齐备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持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特色品牌。

(二)拓展发展思路,创造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也是可以创造的,这就是在市场消费领域的文化创造。浙江“无中生有”的文化创意成果卓著,如杭州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建立动漫之都;横店创立国家AAAAA级景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遂昌县打造“汤显祖文化”高地等。开拓“创造需求”这一思路,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必要。

江西乡村文化资源丰厚,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人文品位俱高。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当倾心尽力关注需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积极发掘消费者未被滿足的需求。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创造乡土文化特质的旅游项目,研制乡土文化概念的系列产品,不断拓展产品链,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增加消费内容及价值。

(三)注重立体宣传,树立良好口碑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广覆盖的宣传推广平台,进行立体宣传、建立良好口碑,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要科学设计乡村旅游宣传口号和徽标。如江西省的旅游口号“江西风景独好”,南昌的“天下英雄城”,抚州的“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流坑村的“千古第一村”等,都能够使旅游者接收到最直观、最清晰的文化信号。二是要举办具有赣鄱特色的文艺、体育以及民间风俗活动等。如吉安青原区、婺源县多次举办旅游文化节,集中突出“弘扬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主题,着力挖掘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展示地方生产生活风情,两地的乡村文化节已成为在江西省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品牌。三是要维护美丽乡村资质。形成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整体氛围,颐养游客美好体验,建立传播快捷、有可信度的口碑。

总之,打好文化这张牌,做好对江西特色文化的挖掘工作,将“虚”的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红色文化固化、物化、活化,才能打造出富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斌.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品牌设计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5).

[2]元逸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12).

[3]叶木桂.雷州半岛瓦当在湛江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19,(2).

[4]何丽芳.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上官涛]

作者:谢珈 刘蓉玲

江西古建筑文化论文 篇3:

促进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 要: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江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现阶段文化产业并未形成有效的竞争力。本文在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财税政策的手段,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有效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园。

关键词: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财税政策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占比日趋增长。党的十九大以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從文化产业定义来看,既包括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各类文化产品(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等);又包括文化相关辅助性产品(文化用品、文化专用设备等)。2019年我国政府报告明确指出,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深化产业架构、促进产业改革,并针对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旅游、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等做出了重要部署。同年6月28日,《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上升到法律规范的最高层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成依赖要素数量增长至质量增长发展模式的转换,其中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升级[1]。各省市需通过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升级,依据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色,同时随着相关支持性法案的完善和提出,利用财税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完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日趋增长的消费数量和毋庸置疑的信息价值决定了特有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2]。财税政策作为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产业技术创新、质量升级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而江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政府应如何合理利用财税手段推动文化产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更有效地带来知识信息的辐射作用。

1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运动的起源地,曾在南昌、瑞金、井冈山多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此也衍生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此外,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拥有着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各类地貌景观呈现出自然之美;江西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古代遗址为江西发展历史文化产品提供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江西拥有一大批红色革命、自然景观、历史古建筑文化资源,然而通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可知,2010—2019年,江西仅在2014年、2016年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前十,虽然2019年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已从2010年的66.84上升至75.38 ,但与位于发展指数首位的北京还存在较大差距,且经由对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聚类结果显示,江西位于第三梯队即弱势地位。由此可见,江西文化产业在全国当中处于“底端”位置,而在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目标下,江西亟需采取举措,才能扭转其文化产业中的弱势地位,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文化产业结构来看,江西主要的文化产业集中在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业、文化零售业等传统行业。2019年前三季度江西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共计1189.63亿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 。但传统文化行业(包装装潢等复制服务、文化辅助用品、文化节日用品等)为创收的主力军,对江西文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1.8%,原有文化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且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占比较小。此外,全省文化类企业以小规模为主,缺少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泛而杂的小规模型企业无法实现有效地资源整合,缺乏产业发展动力。而随着人们对于游戏、动漫、影视、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增加,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全面覆盖的网络信号使文化产业出现了新的消费渠道,而江西依赖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发展趋势,江西文化产业需做出相应调整和突破,才能获取与其文化资源大省相匹配的产业地位,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 财税政策促进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1 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由现有的文化企业分布情况和规模大小可知,江西文化企业以小规模为主,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链,而此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易受外界环境变更影响,且易被大型企业挤占市场,导致企业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的进一步缩小。通过财税政策一方面能保证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缓解小规模企业融资能力低的问题。助力文化类企业实现扩张,而某些文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之资金的支持成为龙头企业,能带动全省文化类小规模企业共同发展。

2.2 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相较于一般的商品,文化产业有其特定的经济特性,文化类产品个性化要求高,强调了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针对创新这一特性,则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无论是从技术创新还是思维创新都面临着高风险性,出于规避风险心理,文化企业如何做出创新类决策。通过政府给予的相关财税政策鼓励,则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通过政策的支持部分抵消创新带来的风险。尤其对于江西而言,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传统型行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主动性。以财税政策激励企业从技术上做出革新,提高产品质量、效率,同时降低成本[3];以财税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吸纳创造性人才,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产品个性化的需求。

2.3 加快产业融合速度

现阶段,江西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层次不高,以文化制造业为主。从全国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对于新兴业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盈利性质的文化影视类、科技类以及网络化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而江西需要抓住机遇,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尝试,特别是数字经济下,通过财税政策的有效引导,更好的完成与其他互联网、5G等技术的融合,把握市场的真正需求。如今产业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江西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与新技术的结合、新产业的融合能有效改善现有产业结构不足,通过出台相应财税政策,能帮助企业找准转型的方向和途径,使得文化产业整体结构层次提高。

3 促进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3.1 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

文化产业包含公共性质与盈利性质两种形式,在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公共非盈利性质行业建设,江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从资源角度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和文化可挖掘度。此时,亟需政府因地制宜,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并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保证设施建设的有效落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为公众提供便利,也能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文化产品的兴趣以及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带动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政府根据公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既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盈利性文化企业的经营起到辅助推动效果。

3.2 实行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作为给予企业的间接补贴,能对企业资金起到一定的补充。但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仅以文化产业作为对象,无法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还有可能助长企业经营惰性。因此,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需针对企业的文化产品类型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传统文化行业,尤其是像烟花、爆竹等会污染环境的产品应减少对其的税收补贴;对新兴业态行业给予较高优惠的税收政策,以此鼓励相应企业的发展,同时吸引传统文化行业向其转型。此外,加大对税收返还政策的利用,对发展较快、较好的企业进行税收返还,鼓励企业扩大经营,同时也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3.3 增加对创新活动的补贴力度

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业走向高级化至关重要,是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4]。通过新技术有利于相关创意的最终呈现,同时技术创新手段能帮助企业更高效的利用现有生产要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仅如此,从产业融合角度来看,科技创新能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速度,使文化产业走向高智能化和数字化。因此,政府通过划拨相应资金建立文化产业基金,使企业可以申请相应的文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减少由于自身资金不足且创新风险过高、投入过大而阻碍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将税收优惠政策融入其中,对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产品进行税收减免,最大程度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从而帮助江西文化产业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往高层次转型。

3.4 利用财税政策吸引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园

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的形式,使文化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江西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政府可利用建立文化产业园的方式,积极鼓励新业态类、信息类文化企业入园,并对进入产业园区内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取大量优秀高技术型企业。使得相应的生产要素更有效地流动,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时文化产业园的建立有利于吸引相关人才,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創造型人才,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建立企业之间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环境,并最终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园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

薛永武.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谈国新,郝挺雷.科技创新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02).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18(10).

作者:杨华 罗翔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毕业论文下一篇:吴晓邦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