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来建设当代的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实用性进行研究,改进方法与手段,从各个方面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去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的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之对策

【摘 要】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型人才意义重大。本文拟从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实用性教学的原则,探寻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 实用性 对策

一 新形势下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中职学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复杂,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掌握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一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丧失了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普通高级中学相比中职学校不用面对高考带来的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更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教师会将更多的课时让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上,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被严重忽略了。在陈旧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很难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

2.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失败的初中生或初中中途退学的学生,学习底子普遍较差,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就语文学科来讲,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底子好一点的学生大致能跟上教学步伐,底子差一点的学生在课上无精打采。中职学校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将学好专业技能作为来中职学习的根本目的,认为学习语文是浪费时间。除此之外,中职学生的人格尚不完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挫能力较差。

二 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重要性和原则

1.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重要性

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是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对于改善中职语文教学局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呼唤实用性人才。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用人单位招聘员工从高学历的人才逐渐向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转变。其次,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需要。新时期,中职学校语文教材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阻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步伐。最后,提高中职学校语文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基础课程加强对学习的重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原则

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语文学科的专业特色这三者的关系,从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探索出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能应用到生活中,实现教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最终结合。提高中职语文的实用性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使用价值;二是注重专业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三是切实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四是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加强健康心理的建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 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对策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实用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切实提高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实现语文的基础性功能。

2.加快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

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在职业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读、写、说的综合能力。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注重技能培训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结合,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生活化与多元化的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

3.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

新课改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实用性的基础条件。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学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4.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中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勤于训练,提高语文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口语训练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热情。最后,多写多练,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应用文与文学文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抓住应用文的特点,锻炼学生的综合书写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的实用性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呼唤,是中职学校师生“学以致用”的迫切需要。中职学校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开展课程教学,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中职教育者仍需继续探索中职语文实用性的教学对策,切实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相波.把基础文化转化為中职生的职业技能——谈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5)

[2]林瑞惠.人文性和实用性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基于课改理念与职教特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

[3]何文英.为学生生涯而服务——浅谈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用性[J].新课程(教师)2012(6)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王娟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2:

分析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实用性之对策

摘要: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来建设当代的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实用性进行研究,改进方法与手段,从各个方面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去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的需求。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语文实用性;对策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得中国的教育快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对教育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中职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中职教育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中职教育目前的老师配备比较复杂,老师的来源也是参差不齐,在学历与年龄上都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不同年龄的老师拥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甚至是由于思想的差异,也会出现老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一些陈旧的思想使得很多老师在现阶段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使得新制度下改革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得不到实行;一些陈旧的思想的累积使得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课堂甚至是很无趣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影响学生吸收知识的多少,如果老师的教学很有趣味,那么学生们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率也很高,甚至有时可以达到老师刚讲完课,学生就能把所有的知识说出来。虽然老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统一,但是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未尝不是如此。他们很多都是初中中考失败的或者是高中中途退学的,甚至是出去打工然后回来,直接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等等。这样使得中职学校生源的来源不是很好,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学习的状态不好,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懒散行为更是严重,当然在这些中等职业学校里也有不乏优秀的学生。学生整体上的质量不过关给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一般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学习的状态不好,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积极性都不够,加上平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这些都是使得当前的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实用性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始终是“难、繁、偏、旧”的特点,课本的内容往往不切实际,远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使得一些教材里面的内容与学生们想了解的、想学习的产生脱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语文课本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强,不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的特色。曾今,温家宝同志在全国职业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学的内容要学以致用。”国家教育部也在教育改革的文件中强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及时的更改教学的内容,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语文教材课本,编写能反映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要广泛的筛选、整合利用学校以外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这些都说明了,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都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在现代教育的制度下,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例如: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学生。说明现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实际的专业知识需要更高的要求,使得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强调“实用性”。只有学校各项工作都从“实用性”出发,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被社会所需要的,不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提高学校教育的“实用性”,不仅是从单方面的提高,更应该是从各个方面提高。提高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已。可见,提高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不仅是学校和教育制度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实用性的对策

1.改进当前语文教材。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考虑,我们应该使用适合于我们自己学校的语文教材,使用一套专业的和学习相结合的教材。在教材的选定上要考虑到,在中职学校阶段学习的学生,毕竟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学习的课程比较多,实践课程也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所以要比较合理的安排语文学习的课程量,选择比较经典的学习文章,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也可以适当地添加自读学习内容,较长或者是比较深奥文章的也可以安排在其中。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又能够使他们多些时间来学习职业技能,同时还可以保证一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能够继续地钻研文学艺术,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这样比较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改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节省老师的大量板书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声音、视频、图像、画面,等等,利用视觉、听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实用性,我们应该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不仅如此,语文老师还应该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自主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转变其对学习的态度。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经历了中考的失败,然后才选择的中职学校,所以,在实施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从课本上传授他们知识,而且还要在思想上给予他们指导,达到传道育人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人物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从分析周瑜广博的胸襟、指点江山的壮志情怀入手。与此同时教育同学们:在很多人的眼里,人生在不如意时就常怨天尤人,与其这样,为什么不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呢?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能够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努力的学习,以一种勇敢者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生活,就是一种了不起!只要同学们能够刻苦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一样能够演绎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把语文课文、历史故事与做人的态度有机地联系起来,寓思想教育于语文学习之中,就大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4.开设丰富的语文第二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开设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在课外可以组织文学社、手抄报、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语文竞赛指导、写作指导、故事会、诗歌朗诵、编排话剧,等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在生活中,语文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多多地关注生活,扩大学生们接收生活的信息量,使得语文教育与生活的教育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那些知识,其实就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又是高于生活的心灵感受。让生活的泉水不断滋养着学生们,让语文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在生活里充满着语文的气息,老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

四、总结

总之,我们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在今后都要为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服务,说到底是要为学生的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提高服务。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不但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而且更应该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去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社会上人才竞争的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才更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

作者:佘了

语文实用能力管理论文 篇3:

高职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设计研究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能力结构设计新理念,遵循设计规律,确定能力模块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经贸管理专业;能力结构;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毕业生要能适应某种职业或职业群的需要,仅具备单一能力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指高职高专学生通过教育和培训所具备的各能力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能力结构对学生适应职业和职业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建构成多层能力结构模式。为了形成高职特有的优势,能力培养目标首先要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使毕业后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要关注适用于所有职业的一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所以,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可以表述为专业核心能力、一般业务能力、可迁移能力及个性化能力四部分组成。

英国学者高夫·斯坦顿(Geoff Stanton)曾构建了一个能力模型,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整合能力观的思想,该模型表明,能力结构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般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另一方面,是对具体情境的理解力,两者缺一不可。我国劳动部门正在参照英国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分为8个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

高职高专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是职业能力,这是决定他们能否“零距离”上岗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其次,必须具备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核心能力,这是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必须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能力,因为,高职高专教育不是仅仅为了特定的职业而教育学生,而是要以学生准备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职业为宗旨。经贸管理类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有哪些能力可作为共有的平台,用何种训练方法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新的问题急需施教者解决。所以,设计好专业的能力结构,建立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专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培养素质好、能力强、市场所需的经贸管理类人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提出构建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的思路:遵循一个规律,确定两个模块,坚持三个标准,落实四大能力。

遵循一个规律

制定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市场需求的岗位能力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而课程体系来自于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又取决于人才培养规格。因此,课程体系构建与能力结构的设置,就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根据岗位需求,明确能力结构;根据工作过程,确定课程体系。要完成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在经贸管理专业的设置之初,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通过市场调查,把握社会需求总量,从岗位需求入手,确定岗位群。(2)针对岗位群,确定培养目标。(3)围绕培养定位,构建素质与能力、课程与项目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在财会、贸易、营销、管理等方面能适应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熟练掌握财务运算与管理、营销与管理、贸易与通关等所在岗位的专业技能,并具有较高素质与特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确定两个模块

经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而能力培养必须落实在课程体系中。具体的课程是由两大模块构成的,一个是工作岗位中的能力模块,另一个是工作过程中的能力模块。经贸管理类专业的岗位很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如会计员、营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物流师、审计员等,对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岗位技能,以及可迁移能力都有明确要求。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即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工作中的检查、项目完成的验收与评估等等。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及能力设计上,从连锁推广到商务谈判、连锁购销业务、连锁店营销策划、连锁店现场管理、连锁店电子商务运营、连锁店物流管理等,既体现连锁经营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又体现课程的编排有着岗位的前后关联性。同样,在《连锁经营现场管理》课程中,也体现工作过程中各环节的能力培养,从编制营运手册到收货与验货作业、收银作业、理货作业、盘点作业等环节。这两个模块是相容的,岗位能力模块主要是横向的设计,工作过程模块主要是纵向的设计。

坚持三个标准

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质量至上,就必须有检验标准。一个专业要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毕业生就应制定并实施三个标准:一是能力考核标准,二是课程考核标准,三是毕业生质量标准。能力考核标准突出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高职高专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才,其应有能谋生,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保证。能力考核标准是建立在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之上,同时,又与课程考核标准紧密联系的。专业能力就必须紧扣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考核标准,如会计、营销、物流、国际商务、报关、电子商务等都有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而通用能力被分解到各类课程中,如表达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商务谈判、应用语文、普通话与口才等,计算能力体现在经济数学,个人素养与合作相处体现在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创造革新体现在创造原理与应用、思维训练等。毕业生质量标准必须体现培养目标所指引的高素质、技能性、创新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针对其质量鉴定应是全面的,但相对其具体专业而言,鉴定又是有重点的。毕业生的质量鉴定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才是最有效的,用人单位的评价最有发言权。所以,毕业生的质量标准要不断进行阶段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要不断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参与评估,才能不断修正质量标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

落实四大能力

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人才现行谋生与今后发展,考虑岗位竞争与拓展迁移,考虑社会责任与个人爱好,总之,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基于这样的思考,对经贸管理类专业提出培养“四大关键能力”,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一般业务能力、可迁移能力及个性化能力。在专业核心能力上,突出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总体反映学生在专业业务能力上具有市场策划与营销能力、经济运营与核算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一般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英文情景会话、接待礼仪、法律常识等能力的掌握。可迁移能力主要考虑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变化中、岗位转换中、生产调整中都能从容应对,概括为信息处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等八大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落实在显性课程中,也落实在隐性课程中,不仅体现在计划教学中,也反映在社会实践中。以上能力构建并实施培养,才能真正体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在经贸管理专业中,构建共有素质与能力平台,开设大学语文与实用写作、书法、现代办公技术、口语与礼仪、思维与创造等课程,增设并逐渐推广ERP沙盘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学生经营实战能力。个性化能力主要是张扬个体的鲜活性,发挥个体的潜能,激活特长,如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爱好,哪怕富有挑战性的个人专长,在校园中,良好的氛围里,让他们快乐展现,放飞思想,激情燃烧。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作者:刘必千

上一篇:公司人事管理难题论文下一篇: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