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面临极大挑战,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中职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兴趣、职业意识、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谈中职语文老师如何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他们顺利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 篇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的构建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一直没有正确的定位,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语文教学成了无效的教学,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幼师人才的文化素养的需求。本文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和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有效教学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长期以来,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一直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文化知识的学习。语文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再加上这几年高师生源质量的大幅下滑,许多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且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没有准确的定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普高几乎没有差别。没有特色的教学自然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例,语文课堂上,睡觉的、玩手机的比比皆是。学生学得没劲,教师教得无序,语文课的教学自然也就没有效率可言了。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已经迫在眉睫。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迄今学术界并没有定论,说法很多。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效益”,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的侧重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取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的侧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较赞成的一种理解是:所谓“有效”,就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学有所得”。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教学而言,有效教学就是既要把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又要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在两者相结合上,构建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语文课程,构建对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有用的语文课程。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的构建

1.立足职业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首先应该尊重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正确定位,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的矛盾,明确教学目标,建立一套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

(1)开发具有学前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一直以来,各家高师大都使用的是普高的语文教材,几乎没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普高语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得比较高,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近几年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由于招生门槛较低,学生的文化基础大都较差,很难达到对语文学习的一些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接受不了,课堂效率自然就很低。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对语文课的学习又有特定的需求,因此开发一套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教材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低起点、重应用,适当增加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大口语训练的内容,增加儿童文学和古典诗词的内容,在教材中开辟讲故事和童话剧表演的专题,突出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能得到提升。

(2)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的学校则侧重人文性,强调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认识都比较模糊。笔者以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头绪,教师不知从何教起,当然就没有效率。温总理2010年9月在《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由此看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在对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坚定职业信仰。因此,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固然重要,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道德情操、审美追求显然更为重要。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代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熏陶。通过对教材中优美的古典诗词的诵读、对科学著作中作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了解、对人物传记中伟人成长故事的热情讲解,将人文的精神慢慢浸渍到学生的心中。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拒绝以考试为标杆的急功近利的语文,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为主要目标。

(3)转变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评价方式。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书面测验和标准化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难以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幼师人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笔者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应立足职业培养目标,其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多元化的动态的评价代替单一的标准化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效教学:①评价内容综合化。学前教育的学生的语文基础大多比较差,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单一的标准化的评价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综合化的评价可以结合课堂的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况,甚至是课堂的抽背、提问,都可以作为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参考。这样一来,一些基础比较差但肯用功、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方面能力强的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使他们在激励中收获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②评价方法多元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对他们的语文成绩的评价方法可以更自由、更多样,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可以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比如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作为评定其语文成绩的一部分。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之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将对实践能力的评价和书面测试相结合,比如对毕业班的学生的语文成绩的评价,可以将课堂上学生的试讲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③评价主体多样化。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任课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有时对某个学生产生了偏见之后,往往看不到该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结论容易片面、主观、不公正。有效教学就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让家长、用人单位、学生自己、同学之间、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活动中,这样就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使那些平时经常被教师批评的所谓“差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渠道,从而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点燃他们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关注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2.遵循学科特点,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特色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先进的评价方法,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的有效教学还需要拓展符合学科特点的有效的课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讲授。讲授法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有效地讲授”不是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讲授,也不是过于注重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形式主义的讲授。有效的讲授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讲授首先应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受生源质量的影响,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往往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如果照搬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很难达到,学起来就非常吃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地增减和调整。其次,应该学生高度参与前提下的适时点拨。教师讲得太多,就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就变成“死水一潭”;放开让学生表演,看似“精彩”、“热闹”,学生却学不到知识。因此,有效的讲授应该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适时的点拨。这样的讲授,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时的帮助,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

(2)有效的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有的教师提问很随意,且所提的大多是几乎不用思维的问题,看起来,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整齐,其实效率不高。也有的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所提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同样没有实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课堂上比较活跃,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课上设计问题时可适当地降低难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对一篇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这样,不仅在一问一答中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有效的练习。长期以来,由于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往往也比较随意,要么让学生自己完成随课本附带的练习册,要么只布置一些口头练习,甚至有的教师从头到尾没有布置作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也是应付式地交差,以抄答案为主。练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有效的练习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重视练习,使练习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以为,在语文练习的设计上,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练习要少而精,有实效。比如在讲完儿童诗歌单元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儿童诗歌朗诵比赛的练习;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布置一些针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趣味性练习;在学习散文单元时,可以布置仿写的练习。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而言,在当前生源质量下降和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能、轻文化的现实背景下,唯有对语文课进行正确的定位,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改变语文课无效教学的现状,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应有的效益,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翠妮.幼师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4.

[2]牟海燕.国内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08,(10).

[3]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徐丽娟

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面临极大挑战,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中职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兴趣、职业意识、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谈中职语文老师如何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他们顺利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语文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遴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既要保证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所以,应该将“教师专业理论教育为先”的相关理念贯彻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符合当前相关教学考核的要求,将培养专业技能作为教学基础,对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由教育部在2013年下旬印发,并且决定自印发日起,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将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定于在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考试。2016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國考”。文件明确规定“2016年6月1日以后入学的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师范生、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博)士想要具备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格,必须通过全国统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这一规定,打破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一毕业就被认定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国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在幼儿园教师相关资格考试的笔试科目共包含两项内容:《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其中,综合素质科目主要对教育法律法规、职业理念、文化素养和教师基本功、教师职业操守等五项内容进行考核。考试内容多,“国考”难度大,通过率低(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在近两年的开展试点工作中,全国性考试共有四次,六个省市共有近三十万人参加考试,通过人数近八万人,通过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八)。

综合素质科目满分150分,题型有: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作文题50分,是“重头戏”。如何通过综合素质关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文综合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不仅是他们在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工具。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沟通能力弱,写作表达能力低下,语文综合能力差。

在“国考”这个指挥棒下,我们必须要努力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师范生顺利过渡成为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

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策略

(一)培养终身对语文教学的学习观念,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想要在当前不断发展的教育体制下进行中职文化课教学,必须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素质为基础,达到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及时更新和研究教学理念。虽然不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达到万事通的程度,但拥有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顺利组织教学,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保证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和主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相关专业的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时代的发展对学前专业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提出过:“学生之所以有高涨的波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是因为课上的有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惊奇和震惊的心理。”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培养兴趣是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环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是语文课程的优势,可以利用大量音频、视频等辅助学习资料开展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篇目都是名篇、名作,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索到可听、可视的相关学习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前期备课过程中,对学习资料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比如利用播放歌曲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处于教师营造的情境之中。在《再别康桥》的导入环节,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林宥嘉的《再别康桥》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教学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融合,体现职业意识

以“国考”为契机,激发了师范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一入校,我们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校内要求说普通话,除了普通话课堂教学,语文课也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谈读书心得,讲故事,唱儿歌,学期末的自我总结,节假日的安排和收获,学校、社会、国家重大时事政治评论等,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组织演讲和讲故事大赛,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锻炼。加强一些应用文体,如计划、总结、便条、自我介绍、求职信和应聘书等的写作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通过读书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帮助学生认知,主要起引导作用。“国考”题型灵活,单凭“记忆”,如果不能结合理论活学活用,也难以通过考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再不能“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而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紧紧围绕教学主体——学生,提升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中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加德纳理论开展《隐形的翅膀》这一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影音资料入手,先营造教学氛围,与学生共同演唱,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同时记住美妙的旋律和歌词;接下来将《隐形的翅膀》电影预告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以歌曲为思考背景进行思维扩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思维展开讨论,将积极向上、顽强、坚定的理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丧失人生目标和希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牢记学习重点,更将难点逐一攻破。

(五)语文教学要科学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考核评价采用闭卷考试,依靠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准,也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过分关注结果,缺乏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很难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片面性,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国考”考试题型灵活,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上。因此,应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占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想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型、实用型人才,必须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国考”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应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上强化职业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科学评价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教师[2013]9号).

[2] 《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实施办法》(粤教师[2016]2号).

[3] 于兰.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解析与实践性教学改革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2016(6).

[4]荣欣.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2).

[5]谢家芝.“教生活之需,供职业之用”——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J].课外语文,2013(4).

[6]李婵.学情视角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7(1).

[7]刘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高质量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6(9).

(编辑:郭恒)

作者:张慧

实用语文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脚步的推进,中职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今时代的发展,儿童的成长和健康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对于学前教育的期待值也更高,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进步,在这里,语文教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文化素质,并且在价值观以及教学经验上也能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语文 教学

在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性的同时,忽略了学前专业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语文方面表现出非常低的应用能力,语文素养也不高,这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并且在多数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被严重的边缘化,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况,基于这种问题,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课程的分类基本分为文化基础类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教育教学类课程。在这几类课程中,对于每一类在教学中所占据的比例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分配,并且教学结构和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强,能力突出的学前教育人才,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教育上,忽视了语文文化课的教学[1]。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没有给语文教育留下太多的课时,因此出现语文课程不被重视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更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笔者在对幼儿园教学情况进行了解时发现,一些教师在向幼儿传递知识时,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旦幼儿提出了书本上没有的问题时,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敷衍,将话题引向别处,或者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说”等等的话语进行搪塞。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了幼儿教师在文学素养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管是学校,学生或者教师在此方面都有责任,应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对语文进行重新的定位。

(二)学前语文教学偏重大众化,难以凸显专业特点

在当前的学前语文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制定以及教学的重点往往是侧重于对语文的说教,就课说课现象十分严重,这样不仅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难以凸显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2]。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的不匹配性,课文是针对所有专业设置的,因此缺少针对性,与普通高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参考资料方面没有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对应的成分,这样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以普通高中的教学篇目为教学蓝本。

(三)教学方式缺少个性化的突破

当前在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中职院校中,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在教学中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是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手写的方式,用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完成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往往还是教师在讲,学生在机械的听,缺少专业讨论以及各项活动,学生基本都是处于枯燥无聊的状态当中。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对语文地位的定位

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因此要极大地端正中职院校教师对待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的认识。

首先,语文在整个学前教育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语文是人们交往和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人们素养形成的基本点,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纲要中就明确的指出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样在学前专业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就需要对语文教学加以全面的认识,这是幼儿教育专业的要求所在。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上有突出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进行言语的训练,并且语言表达在语文学习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也是课程的开端,那么明确了学前教师的基本素质才能对语文有新的认识,并且培养出一批有素质、有文化、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

(二)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模式,应该有所突破,改变以往生硬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基本教材中走出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训练,并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例如,从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上看,语文教材的编制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情况下,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这样需要教材体系更为完整,包含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让教材和教学相适应才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改变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另外,针对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并且接受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改变和处理,以学生需要什么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兴趣学习当中提升文学素养。例如,在培养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还能让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理论,在遇到幼儿各种“奇怪”的问题时,能够应付自如[4]。

(三)教学方式的更新

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的教学方式更新方面,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方法,孔子曾经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打破传统教材对学生学习的束缚,创建一个活跃的开放性课堂,使用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完善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在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注重语文的重要性,对语文进行重新的定位。

参考文献:

[1]秦艳丽.试论实用语文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15,22(3):22-22.

[2]耿玉平.浅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幼教专科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J].校园英语(高中版),2014,18(3):10-10.

[3]彭艳.学前识字量多语文成绩就好?[J].考试周刊,2015,36(31):21-21,32.

[4]杜晓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4,12(3):82.

作者简介:

刘锦杏(1981.5-),女,汉族,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职现代汉语教学。

作者:刘锦杏

上一篇: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