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一个完整IT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来管理,即项目签单以前的公关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中的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结项后的维护项目管理。文章分别从这三个阶段描述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在实践中的管理方法与操作。

第一篇:实用管理学论文范文

一种实用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安全输血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医院输血科(血库)都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存在一些缺陷。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输血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我们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构建了一种全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血制品入库、血液前处理、临床用血、用血申请审批、输血前评估、标本流程管理、实验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退血管理、不良反应登记、血制品追踪与监控、库存管理、发血情况跟踪、系统用血管理和系统报表等,全面实现了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需求。

关键词:临床输血;信息管理;安全输血;输血管理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输血科承担着医院各科室用血的管理、血型血清鉴定等诸多工作,目前仍是人工管理血库的工作方式,随着医院的发展,血制品及用血的逐年增加,现在的管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血制品库存量不及时、不准确,检索统计不方便[1]。通过实施该系统,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血库的管理和服务中,使其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管理的需要[2]。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三级甲等医院对临床输血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输血信息系统整体做了升级,应用一年多来用户感觉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概述

1.1血库系统主要特点与优势

(1)遵循输血技术规范与标准。系统的设计完全符合输血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操作系统会智能提醒,让输血流程更加规范。

(2)数据封档存储。业务数据采用正式表和封档表的方式存储,正式表中只保留较短时间内的数据,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封档数据的再次修改系统自动将数据还原到正式表中,数据封档存储方式不影响数据查询和统计。

(3)系统日志记录。用户对系统所有操作的详细记录,包括用户登录信息、资料的修改、结果的删除和修改、报告打印日志记录等,方便管理人员对原始数据的查询和错误纠正。

(4)开放式接口解决方案。系统接口设计方式完全是开放式,采用Web Service/XML技术,可以方便实现血库系统与医院现有HIS、LIS、中心血站等一系列系统的接口,方便数据集成与交互,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更加准确、可靠。

(5)开放式报表管理。系统支持报表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自行定义设计所需的数据报表,同时系统已提供各种类型的查询和统计报表。

(6)条码化管理。系统全程通过条码化进行管理,能够识别血液中心血袋上的各种条码信息,只需用条码枪扫描识别就可以轻松完成血液的出库和入库操作,提高血库信息管理效率、质量,从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7)标本过程确认与监控。标本确认流程完全遵循实验室IS015189、CAP进行设计,确认过程包括:采集确认、收取确认、送检确认、签收确认等,提供流程监控功能,可以实时查看标本的当前状态。

2 项目目标

(1)建立输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2)实现输血全程条码化管理,优化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3)严格的操作规范,保证輸血质量安全,杜绝医疗差错。(4)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完整记录输血的全部数据。(5)提供友好、易学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6)临床用血网上申请,自动从外部系统提取相关数据,智能提醒。(7)临床用血制度化管理,可以定义多级审核流程。(8)输血指征自动提示,实现临床用血申请的智能化。(9)血制品的配血发血管理,血袋回收管理。(10)临床用血评价管理,合理管理临床用血。(II)血制品过程追踪和监控管理。(12)实现血制品、实验数据、工作量等全部的查询统计报表。(13)与HIS系统无缝对接,实时确认费用,杜绝漏费。(14)与EMR、移动终端无缝集成,实现数据共享。

3 系统功能简介

(1)血制品入库。血制品入库提供手工入库、扫描条码入库、导人文本批量入库、血站接口入库等多种方式,将血制品的数据资料录入到血库系统中,尽可能地减少手工劳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已入库的血袋系统提示不能重复入库,血制品已出库时不允许再次修改。入库统计资料统计、查询,相应入库单据的打印。

(2)血液前处理。血液前处理对于血制品在输血科的内部管理非常有效,血液入库后扫描核对,同时为血袋生成一个内部的预配血号,可以设定不同的分配规则,根据血制品和规格生成不同的号码,相对于血袋上复杂的条码更加容易区分和管理,也利于标本的上机检测。

(3)临床用血。申请系统提供临床用血申请模块,与HIS系统、护理系统、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集成,医生填写输血申请,系统可根据病人ID号自动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与输血相关的各项检验项目结果,方便申请医生核对,同时也可以手动补录和修改。可以设定多种申请类型,如常规申请、紧急申请、备血申请、非同型血液输注申请、急诊输血申请等,申请单可设置必填内容,填写完整后才能发送申请,但对于紧急用血申请也有紧急的处理流程。同时系统会用各种状态提示该申请单的输血前评估、知情同意书签署情况及审核、申请批准情况。用血申请包括常规用血、紧急用血、自身输血等类型,根据医生选择的申请类型,系统智能显示申请填写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设定的规则提醒是否自身输血。

(4)用血申请审批。输血申请需根据相关的输血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批,如输血大于800ML或1600ML以上的需经过多级审批流程才能通过,审核规则可以由系统自定义。根据国家输血规范规定,所有用血申请都需核准,用血小于800ml,由申请医生的上级医师进行核准。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手工填写审核流程,支持纸质的审核流程。输血申请审核通过后,自动产生医嘱信息插入HIS系统中,实现与医院系统的数据同步。

(5)输血前评估。系统提供输血前评估,医生填写手术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检验结果与病人的基本情况、输血相关指征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得出本次输血的评估报告,提示医生用血是否合理。如某些检验指标应申请相关的血制品。一些特殊的用血,医生还必须填写相关原因。系统可以提供数据接口供电子病历系统调用,将输血相关内容通过文本的方式弹出显示框,医生书写病程记录时可以任意复制内容粘贴操作。

(6)实验管理。实验管理支持输血科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管理,如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等检测实验,标本签收后确认相关医嘱和费用,标本手工或上机检测,与仪器实现双向通讯,自动接收仪器结果,可同时显示历史结果进行对比和提醒,特殊结果系统自动报警,如RH血型为阴性,抗体筛查阳性等。结果审核后可以选择传输到临床报告查询系统或电子病历的归档系统中。

(7)配血管理。血库系统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可以通过扫描申请单或条码的方式实现病人资料的登记,自动提取交叉配血结果,若交叉配血结果与历史结果不一致时提醒操作人员,选择血制品类型后,系统自动显示库存相应的信息,也可以直接扫描血袋上的条码进行配血,系统具备智能提醒的功能,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血制品类型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配血完成后系统自动收取配血费,打印配血报告单,并发送领血通知到临床,临床客户端会自动弹出领血的消息,也可以发送短信给主管医生。仪器接口可实现交叉配血的双向通讯功能,系统将配血指令发送给仪器进行配血,接收配血结果(须仪器支持配血通讯)。输血科同时需要登记互助献血单,扫描献血单上的条码进行登记,确认后才能进行配发血。

(8)发血管理。系统可与护理系统实现集成,在护士工作站收到领血通知后,打印领血申请单到输血科领血,输血科工作人员扫描领血申请单进行确认,并要求发血人和领血人同时在系统中进行签名确认后才能发血,领血人可以在窗口外的小键盘中输人工号和密码或者插入密钥,发血的同时系统进行费用确认,完成发血。

(9)不良反应登记。血液输注过程中,系统要进行输血复核,同时操作人员要记录输血过程信息。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填写不良反应登记标本,填写不良反应类型、症状,临床处置记录,输血科处置记录,形成完整的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发送给输血科和医务科审核,若未填写不良反应登记时,系统将自动提示,須完成当前的工作才能使用其他输血功能。

(10)血制品追踪与监控。系统支持血制品的全程追踪与监控,每个血制品当前的状态及去向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系统中监控,同时可以在输血科的大屏幕上显示,如某袋血是发血给哪个病人,输血后的评价等信息。

(11)库存管理。通过系统的库存情况查看功能可方便快捷的了解当前库存信息,同时按分血制品种类、血液型号等条件分别查看库存信息,具有血制品库存量过低提醒功能。系统可根据血制品失效期限自动计算失效日期,并根据接近失效日期的天数做出不同程度的过期预警提示。对于过期血制品可用血品报废功能进行报废,同时检查质量有问题血制品也可通过此功能进行报废,并且可进行报废血制品查询。

(12)系统用血管理。根据各个用户的担任职务所完成的工作内容,系统采用分角色管理用户所能使用的系统功能,如管理员、输血科医生、临床医生、护士等不同角色,即能保障各个用户能正常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能防止越级操作出现的问题。

(13)系统报表。系统所有报表都为开放式报表,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报表和设计,报表支持按数据和图表方式显示,支持导出Word、Excel、PDF等电子文档,同时可以增加水印、条码等防伪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普山,叶汉深,钟彩霞,全程管理的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输血杂志,2016,26(7):677-678.

[2]李红梅,何江,冯宁,等,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08-309.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简介:冯骞(1984-),男,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管理。

作者:冯骞 云森

第二篇:IT企业实用项目管理流程

[摘要]一个完整IT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来管理,即项目签单以前的公关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中的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结项后的维护项目管理。文章分别从这三个阶段描述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在实践中的管理方法与操作。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流程;IT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刘焱宇 陈 岚

第三篇: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实用价值评述

【摘 要】 运用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业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部分企业主观忽视、中西方市场差异、企业内在差异、苛刻的运用前提条件及繁杂的财务数据处理过程等多方面原因,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在我国的实用价值低、运用效果差,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应加强财务模型的实用价值研究,并依据现有财务模型的实用性差异分类研究:剖析低实用价值财务模型的缺陷,不提倡使用;研究高实用价值财务模型的适用条件,指导企业恰当运用;对可修正的财务模型进行实用性改进或修正;对需变通运用的财务模型进行变通运用方法研究,指导企业灵活运用。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 实用价值; 评述; 运用

一、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发展概况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分配活动,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美国审计师Thomas L. Greene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被公认为最早的财务管理学著作,之后,Mead,Dewing和Lyon等学者陆续出版的一系列财务著作,标志着财务管理学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推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对资金需求显著增加,故最初的财务管理以筹资管理为核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筹集资本,以资本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注重筹资方式的选择。这些著作的写作形式以情节描述为主,即将大公司的财务管理实务(侧重于公司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条文化。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财务管理的核心转移到资产管理,主要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资金,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几近崩溃的资本市场促使人们开始探讨证券内在价值与其价格变动规律,经济计量技术由此被引进财务理论研究中,期间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包括1934年B.Graham和D.L.Dodd的《证券分析》、1937年J.B.Williams的《投资价值理论》和1938年A.S.Dewing的《企业理财政策》。这些著作不再局限于描述性的写作方法,不仅关注概念,而且注重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投资分析,强调方法和原理。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也需要通过各种定量方法来实现,各种计量模型逐渐运用于财务管理,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复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大了投资风险,投资决策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资金运用效益,财务管理的核心开始转移到投资管理。主要研究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和完善的投资决策程序,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实现了重大突破,新的财务计量分析模型层出不尽,标志着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形成。投资决策方面,1951年Joel Dean在《资本预算》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投资决策的内部收益率法,同年F.Lutz和V.Lutz在《企业投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净现值投资决策方法,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在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静态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动态分析指标。1955年J.Lorie和L.Savage发表的《资本限额的三个问题》及1958年J.Hirshleifer发表的《最优投资决策理论》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同期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证券市场效率理论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定量分析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二)国内发展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基本上没有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的自主权,财务管理的作用淡化,仅体现在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和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其定量分析也仅运用于对国家下达的各类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1978至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随着国家的逐步放权,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财务管理从成本管理逐步发展到资产运营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投资管理和小范围的筹资管理,并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但在实践中的运用极少,因为中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我国宏观上还没有解决计划和市场的關系,企业无法完全按市场规律有效配置和使用资产。

1992年以来,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生产经营走向市场,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企业融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发展成为集融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于一体的全面的财务管理。西方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股利分配理论等一系列财务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引进,人们在消化吸收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运用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解决我国财务管理实践问题。

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向企业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财务管理作用更加凸显。现代财务管理已发展成为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从管理内容上看,涉及到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成本、收入、分配等方面;从管理方式来看,采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监督等方式;从管理的技术方法来看,需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业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几乎所有方面、所有环节的管理都离不开定量分析模型。如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应该始终遵循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原理;筹资管理需要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计量和杠杆效应分析;项目投资决策需要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投资风险评估和净现值等一系列财务评价指标的测算;证券投资决策需要进行证券估价;营运资产管理需要对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投资效益与成本、存货成本等进行计量分析;企业重组与兼并需要进行资产价值评估;财务分析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等等。显然,定量分析结果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组织财务活动、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模型分析、实证研究更是当今财务理论界最受推崇、最热门的研究方式。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财务管理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财务数据的取得和计算更加快捷,从而使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更多的运用和更快的发展,运用定量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业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实用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实用状况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是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务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才得以凸显。我国大量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开始运用定量分析模型解决我国财务管理实践问题。然而,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短期内得以快速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但由于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短,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加上我国经济相对落后,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差异等原因,使得我们从西方照搬过来的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并不完全适用,有的甚至误导了企业财务决策。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务管理发展相对落后,对定量分析模型的运用效果差强人意。总体情况是运用程度低、运用效果差、实用价值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定量分析模型的基本状况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形:

1.灵活运用。极少数企业能积极吸收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注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但不全盘照搬,对西方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只是有选择性地灵活运用,对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型弃而不用,对选择使用的模型也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分析结果加以适当修正,财务管理成效明显。

2.照搬照用。企业遇到相关的财务问题时,都会用照搬过来的模型计算分析一番,但极少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结果进行修正。表面上看采用了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其实质上因分析结果偏离实际而利用价值极低,为分析而分析。

3.少量运用。企业只进行常规性定量分析,如对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计算银行贷款成本等,其他方面如营运资本管理、投资决策等却很少用到定量分析模型,更多的是凭经验而不是凭数据决策,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4.形式上用。企业除了进行常规性定量分析外,在一些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也计量分析净现值等一系列财务评价指标,但这些分析是为了在项目申报时做给相关部门看的,为了获得项目审批,这些指标往往做得很漂亮,其预期经济效益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误导了投资决策。

事实上,在上述四种情形中,少量运用和形式上用的企业占绝大多数。

(二)成因分析

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在我国的运用程度低、运用效果差、实用价值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西方市场差异。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企业差异、中西方资本市场差异,加上国民观念素质差异,使得一些西方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在我国企业的实用价值受到质疑。实践中我们的确发现:并不是所有“舶来品”都适用于我国企业,我国有的带普遍性的财务现象无法用西方财务理论解释,用照搬过来的定量分析模型作出的财务决策有的是错误的。有的企业因此对西方财务定量分析模型持怀疑态度并抵触。

2.苛刻的假设前提条件。财务学者在建立一些财务分析模型时,为了简化问题,往往设立了许多苛刻的假设前提条件,这些假设与实际条件的巨大差异使得这些模型本身就存在先天性实用缺陷,它们只能用来解释特定条件下的某种财务现象,不能直接用来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

3.企业内在差异。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不仅仅是中西方企业存在差异,国内企业也千差万别,事实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定量分析模型,因此对财务模型的简单套用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

4.财务数据繁杂。有些财务模型在运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财务数据处理和计算,在缺乏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的情况下,依靠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太大,其实施的繁琐程度让许多财务人员望而生畏。

5.主观忽视。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主观忽视财务管理,混淆财务管理與会计管理职能的现象,极少运用财务分析模型,其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三、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实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必须改变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总体运用程度低、运用效果差、实用价值低的现状。针对现有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众多财务学者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近期的研究如:夏红雨(2009)对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和存货模型提出了修正意见;赵晓龙(2009)对现金持有量与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陆志鹏、王洁方、刘思峰和方志耕(2009)研究了区间DEA模型求解算法及其在项目投资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吕堃(2009)论述了EVA在证券投资分析中存在的障碍;王欣兰和甄立构建了全程应收账款管理模式;赵峰(2009)探讨了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公司价值比较法等等,但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在吸收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财务模型在我国企业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如何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或修正,建立适用于中国财务管理环境,能有效指导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系列定量分析模型。这是我国财务管理实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众多的财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笔者拟对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实用价值研究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及方式方法选择等提出一些思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以期能对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在我国企业的普及运用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重点研究对象选择

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很多,近年来,许多财务学者还在不断地研究提出新模型。基于以下三方面的理由,笔者认为应将目前财务管理教科书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模型作为实用价值研究的重点对象。

1.这些模型涉及到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的模型通常包括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证券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决策分析模型,而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证券投资管理,这些模型是企业最为常用的模型,最需要解决实用价值问题。

2.这些模型基本上得到了财务界的普遍认可。财务管理教科书中的模型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通常是已经得到财务界普遍认可并基本达成共识的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而一些仅代表某学者个人观点的模型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其本身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

3.这些模型为众多财务工作者所熟悉。财务管理教科书中的模型是几乎所有财务管理工作者都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正在运用的是这些模型,他们在运用中感到困惑的也是这些模型。对这些模型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能够解决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定量分析中遇到的难题,具有普遍性。

(二)重点研究内容及方法选择

研究者首先应该从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入手,对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运用现状及其成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到一些企业实地调研,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被重视的程度及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模式,了解财务模型在企业各环节的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利用程度及运用效果。学习和总结运用成效好的企业的经验,寻找少用或不用财务模型企业的原因及其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探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财务模型运用情况的相关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后续研究搜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实地调研人们会发现,各种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的实用状况是有差异的,研究的侧重点也应各不相同。依据各财务模型的实用性差异应该分类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1.剖析低实用价值财务模型的缺陷,不提倡使用。一些财务模型本身的缺陷是影响其实用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有些模型为了简化需要考虑的因素,建立在大量的假设前提之上,而实践中完全符合假设条件的完美状况几乎不存在,当现实与假设偏离太远时,运用此类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严重偏离现实。与之相反,有些模型为了将影响因素考虑得尽量周全,运用了较为深奥的数学知识建立起非常复杂的财务模型,人们或者因为难以理解,或者因为分析过程过于繁琐而弃置不用。研究者需要通过研究论证,剖析这类财务模型的低实用价值缺陷,告诫企业不要盲目运用,以免误入歧途。

2.研究高实用价值财务模型的适用条件,指导企业恰当运用。每一个财务模型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事实上并不存在在任何经济体制下、任何类型的企业都普遍适用的财务模型。对那些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财务模型,研究者也需要对其适用条件及不可套用的情况进行研究说明,指导企业在适当的条件下参照运用,避免一味地照搬照用。

3.对可修复的财务模型进行实用性改进或修正。有些财务模型在设立时由于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或者忽略了某些关键要素的影响而存在一些缺陷,这类缺陷有的是可以修复的。研究者需要在原财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被忽略的关键要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改进或修正,其实用价值将得以提升。

4.对需变通运用的财务模型进行变通运用方法研究,指导企业灵活运用。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财务管理环境,不可一视同仁。对于同一财务事件,各企业关注的侧重点可能不同;对于同一财务要素,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也可能不同。因此,当我们运用同一财务模型分析不同企业同一财务事件时,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者需要对一些财务模型在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种不同情形下变通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最后还需要研究开发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计算机系统。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建立后,实际运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财务数据处理和计算,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太大,且难以精确、高效地进行定量分析,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此,研究者还需要将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务管理模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计算机系统,将复杂而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交给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完成,只要财务人员录入相关的财务数据,即可获得相应的定量分析结果,使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在企业的运用更方便、更快捷,进一步提升其实用价值。

总之,研究者应该始终围绕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需要开展研究,密切联系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分析现行财务模型的实用价值,进而构建有更高实用价值的新财务模型,提升财务模型的整体实用价值,以期能有效应用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此外,构建的新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模型是否具有较高实用价值,还需要在企业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郭复初.中国财务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J].财务与会计,2000(7).

[2] 郭复初.中西方近代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启迪[J].四川会计,1997(7):3-7.

[3] 张先治.财务学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15.

[4] 沈洪濤,樊莹,罗淑贞.初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0-24.

[5] 夏红雨.对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方法的修正[J].财会月刊,2009(4上):75.

[6] 赵晓龙.上市公司价值与现金持有量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6):166-167.

[7] 陆志鹏,王洁方,刘思峰,等.区间DEA模型求解算法及其在项目投资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09(4):165-169.

[8] 吕堃.试论EVA在证券投资分析中存在的障碍[J].现代商业,2009(23):25.

[9] 王欣兰,甄立.全程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农业会计,2009(8):10-12.

[10] 趙峰.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方法——公司价值比较法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8):131-132.

[11] Noel Capon,John U.Farley and Scott Hoenig.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6, no.10,October 1990.

[12] Alan Kraus and Robert H. Litzenberger. A State-Preference Model of Optimal Financial Leverag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1973.

[13] Vance H. Fried and Robert D. Hisrich . Toward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 Mak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23, no.3,Autumn 1994, p28-37.

[14] Paolo Angelis & Fulvio Gismondi & Riccardo Ottaviani, A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control of Italian insurance companies, Decision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ringer, vol. 17(1), pages 69-84, March. 1994.

[15] Lili Sun, A re-evaluation of auditors’ opinions versus statistical model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Springer, vol. 28(1), pages 55-78, January. 2007.

[16] Thomas S. Y. Ho and Anthony Saunders .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Margin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XVI, no.4,November, 1984.

作者:陈四清

上一篇:管理学组织论文范文下一篇:控制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