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论述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落后、考核方式单一、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匮乏等问题,提出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建议: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优化考核模式;开拓师资实践途径,提升师资综合水平;加快实践基地建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篇1:

浅谈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用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学生教育的普及化以及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教育趋势。而学生管理工作已然成为学校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是“教”与“学”活动的基础,是学生有序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工作属管理范畴,是高校中各方面教育的基础。目前,行政管理学在高校管理中存在于每一个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就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中运用的成就和不足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若干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学生管理;运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加强,无论是地方的小学还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院校,都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做出相应的管理改变。而行政管理学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教学、机关部门办公工作上都有着良好的工作形式,在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工作中都有诸多的契合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指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行动,充分调动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

一、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成效和不足

在学生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中,管理者通过对行政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计划、组织、激励、统筹、创新等基本原理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获得学校学生们的真心拥护,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能够保证学生们进步的正确方向,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此同时,还可增加学生对管理的依从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流畅性、有序性。

虽然行政管理学对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学在一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日渐凸显。

(一)讲外国的多,讲中国的少

在讲授内容选择和时间分配上,讲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特别是美国行政管理理论偏多,讲现代行政管理学理论特别是中国学者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贡献偏少。学科体系的介绍基本上按传统的划分方法,在一般行政管理学教材和课堂上较多地介绍历史上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较少介绍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和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美国的诞生,一百多年来行政学的许多重大理论发展、著名行政学家及其代表作大多产生于美国,美国行政学在世界行政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至于凡是论及行政学必称是美国行政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在行政管理学领域没有作为。事实上,近20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为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派即夏书章学派、中国公共行政学派即郭济学派、中国行政管理学“┼ ”字型学派即欧阳雄飞学派等三大学派。夏书章先生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恢复、重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郭济学派所倡导的公共管理理念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阳雄飞先生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系统工程图”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学┼字型网络图”,在国内外行政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很少介绍这些内容,这样就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全貌。

(二)讲理论的多,讲应用的少

在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上,讲定义、原理、意义等“概论”性的东西偏多,而结合实际讲“为什么”、“怎样做”的偏少。未能摆脱“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甚至是感性+想象”的做法。在讲理论时注意了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结合不够。行政管理学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所需要的理论品质、实际能力和操作技巧,使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 讲过去的多,讲现在的少

教学理念上没有反映出行政实践活动的巨大变化,教学内容跟不上行政管理发展的步伐,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代行政思想的灌输和培养。过分强调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主体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公众的管理,忽视了社会公众对行政管理主体及其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忽视了行政活动领域的有限性和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性。学生所学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甚至解释中国实际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需要。

二、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举措

(一)制定常规化的规章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制

学生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根据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在工作的前期,面对常规化的的问题,制定有章可循的规章管理条例,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工作方式。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建立规范化的学生工作体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还应逐步的完善相应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服务型的行政管理制度,推动服务行为的制度化:

1.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涉及到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决策时,应广泛听取广大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决策信息的参与度,达到“公开、公正”的透明机制。

2.建立和完善沟通与回应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门行政机构与学生本人、家长沟通机制,确保双向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部门能够准确了解学生本人、家长的愿望和需求。

3.建立健全服务评估和监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评估制度,对学生部门的服务内容、质量与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如:成立由学生和专家组成的督导办公室来加强监督,使部门管理工作在有效监督下开展等。

(二) 提升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凝聚管理向心力

1.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身为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是基础,是敏锐洞察力、科学判断力、有效组织力的基石和源泉。因此,无论从领导方法还是领导艺术角度分析,勤于学习,永不懈怠,积累知识都是必行功课。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及时更新既有知识,学生管理人员很容易受到大环境的排斥。

2.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工作热忱。学生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繁琐性,是对管理者身心的双重考验,身体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心理、精神状态是关键。任何一件事情的完美处理,都必须有必要的体力,有健康向上的心,只有身心健康,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加有序和稳定,更能感染学生,营造群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凝聚向心力,达到最佳工作效果。

3.培养人格魅力。从管理制度上看,学生工作者是权利的行使者,这种权利从表面上分析是由组织和上级的赋予而来。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靠这种硬性的授予权利的管理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其实,学生工作者真正的权利来源,不是组织和上级授予的,而是学生内心认可赋予的。学生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赢得下属尊重与爱戴的重要因子,这种人格魅力不是炫耀和浮夸,而是内心深处的伟大和平衡,是管理者给人的综合感受与气质。

(三)运用创新原理,进行人本管理

创新是管理学的又一基本要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就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工作方式和思维,遇到问题要能够运用创新性知识分析问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创造新的工作氛围、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工作出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没有答案、没有模式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需要工作者能勇敢的面对,发挥创新精神探求正确的解决思路,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四) 体现“本土化”思想

坚持教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注意对行政管理学教学的研究和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在教学中,要在全面介绍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同时,注意多向学生介绍中国学者的工作和他们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理论所作的贡献。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还要求在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上规划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学生对本国的事、身边的事关注程度往往比较高,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国家行政管理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结合教材内容尽量选择那些最新发生的、有一定影响的行政管理重大事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成效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然后针对目前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今后学生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志云.新常态下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亚太教育,2016(17):78-79.

[2]王芳.南洋理工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才智,2016(16):38-40.

[3]刘玲.试论学生管理中的行政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09):136.

作者:胡娜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篇2:

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摘 要】本文论述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落后、考核方式单一、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匮乏等问题,提出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建议: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优化考核模式;开拓师资实践途径,提升师资综合水平;加快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独立本科院校  行政管理学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专业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综合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我国的行政管理学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探索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新学科目录中,把公共管理学从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列为管理类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标志着公共管理及行政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行政管理学课程能帮助学生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巩固其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完成相关工作的职业应用技能。而独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开设行政管理学这门课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为独立本科院校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推动独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管理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与“管理学”“招聘与录用”“组织行为学”“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紧密相连,是一门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现代新兴综合管理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模块组成。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既有踏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自主的动手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产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的社会人才。然而,从一些独立本科院校开设“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成果和就业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独立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任重而道远。

二、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讲人,学生是听讲人,单纯而被动地接受知识却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将教师与学生隔离开来,使教学和学习相互分离。而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如果没有教学活动的互动或新颖的实践环节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若行政管理学课程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那么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知识面。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机关及其管理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学科,具备较强的时事性与社会性。虽然在每节课中教师都会穿插案例的引用,但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他教学方法,如小视频、角色扮演等,虽时有运用,但对于大量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挖掘和储备给独立院校的教师也带来了一定压力。另外,独立本科院校教师长期在校教学,且学校对该课程的设置偏向单纯的管理学方向,故教师也缺少了综合性和复合性的社会实践教学。

(二)现有的考核方式单一。行政管理学的考核方式和传统课程一样采取闭卷考核或者半开卷考核方式,这与该课程注重实践性操作的初衷不符。教师仅仅能从卷面作答的情况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课的理论内容,而对于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的分析方式和沟通技能却不得而知。其次,在卷面考核的大多数题目中都是以标准答案为核心,学生被培养成了只具有“应试”技巧却缺乏自我能力的挖掘和创造性思维的人。其次,中国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给学生留下了轻过程、重考核的侥幸心理。特别是独立本科院校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怠慢的学习状态,导致有些学生懈怠日常学习的积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即便有不错的成绩,但实际上失去了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三)师资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着重于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因此,师资的实践经验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立本科院校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书育人,而很难有处理实际的公共实务和解决突发的公共问题的能力,而没有实践经验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当今公共管理的需求的。相应的,没有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然而,作为教师依托的主要资源,学校如果限制了教师自我提高和传道授业的实践途径,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思维也将会受到影响。除此以外,由于独立本科院校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计划的按时按量完成,从而阻碍了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四)校外实践基地匮乏。多数独立本科院校目前仍然停留在不同程度的理论表层和定性教学上,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行政管理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行政机构设置、行政绩效管理、行政部门协调等,学生只有亲自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体验和运用专业技能,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独立本科院校的资金和政策等原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难实现。并且,一些相对较大的实习单位大多是看重学校背景,相较于其他公司企业而言,由于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的特殊性,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也十分有限。虽然有些独立本科院校已经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接手的实习工作往往浮于表面,與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无太大关联。所以,如何让实习基地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独立本科院校进行“行政管理学”实践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独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在学校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认真地设计教学环节,根据现有的平台资源,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将行政管理实景搬到课堂中,以一种“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地在课堂活动中提高技能水平。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模拟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某种行政管理情景中,置身于行政场景中,担任不同的行政角色,从多方面了解行政管理工作。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中还能更好地体会和领悟所需要处理的行政管理问题,从而掌握行政管理的工作技巧和沟通表达能力。或者教师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头脑风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授课内容方面,独立本科院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与行政管理学有关的经典书籍或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教师应该适当地压缩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注重动手实践的教学。而对于一些在管理学中已经涉及的知识,比如“行政绩效”,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学,这样不仅节约了授课时间,还能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注重学习过程,优化考核模式。教师可根据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从而达到优化考核模式的目。对于那些平时努力认真却没有在期末考試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来说,这样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总结及归纳该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构建清晰的知识架构体系对学生理解知识点尤为重要。所以,在每个模块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PPT展演的方式反馈对该章节知识的理解情况,这样既能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通过PPT展演的方式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联系行政管理单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的实践调查报告衡量学生对这门课程理解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团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配合的精神。

(三)开拓师资实践途径,提升师资综合水平。教师自身的综合实践素质奠定了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而教师除了自身的实践积累和学校给教师提供相关的科研项目外,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经验的历练,切身实地的学习行政管理事务的处理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对于独立本科院校而言,学校除了督促教师改革实践教学,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在行政管理单位挂职的机会,鼓励教师去相关单位挂职实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收集最新的专业动态信息,掌握更多的案例资源和专业实践技巧。如果挂职的机会有限,学校也可以聘请该专业行业内的专家定期举办讲座,让教师了解该学科当今发展趋势,并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资料收集的指导与实践教学的评估工作。独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博士甚至是硕士,很少具有行政单位的工作经验,如果学校能有计划地吸引优秀的行政领导干部加盟,这将会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四)加快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可以联系当地政府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假期行政管理培训实践班。这样,学校既可以定期的为实习单位输送有专业基础的学生,为学生提供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友好关系。只有通过实地演练,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除了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外,学校自身的行政部门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情况,如在某些部门较忙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比如学院办公室、招生就业部和教务科技部门等。这样学校既能让学生熟悉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解决紧张的校外实习问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缓解学校行政部门的繁复的工作强度。

【参考文献】

[1]孟迎辉.《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郭小聪,陈瑞莲,蔡立辉.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王敏.浅谈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8(8)

[4]刘美萍.论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J].煤炭高等教育,2006(2)

【作者简介】成怡霏,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学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黎 原)

作者:成怡霏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篇3:

翻转课堂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行政管理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征,课程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该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师生角色、学习环境到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翻转,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活动任务,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吸收和课后反思升华三阶段实施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行政管理学教学;先学后教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内各大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共同目标。为此,国内高校在优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延长学生实习时间、提高实验课程占比、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等,强调在课外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课堂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应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实现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成长为实践、实用和实干型人才。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教学或颠倒课堂,其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西尔韦纳斯·塞耶提出的课前预习、课上交流之教授方法[1]。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创立了“同伴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文章自学,然后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答疑,为翻转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2]。2000年Lage、Platt & Treglia和Baker分别提出“颠倒课堂”和“课堂翻转”的概念[3]。此后,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实践风靡西方教育界。国内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始于2012年[4]。尽管近年来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日趋丰富,但其品质参差不齐,部分翻转课堂并未大幅度改善教学效果,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似[5],有些甚至在形式上都不够完备。因此,对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翻转课堂内涵的深度解析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使教学流程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课下提前观看教师发布的教学录像、讲座或其他可远程获得的教學资料,对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课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来答疑解惑、综合应用,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吸收[6]。它体现出当代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信息化与民主化。信息化是“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线上的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得以有效利用;民主化是“翻转课堂”的人文支撑与理念保障,“翻转课堂”削弱了教师的“课堂控制权”,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7]。它全面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师生角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环境等的翻转。

(一)教学理念的翻转

翻转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认清一个根本问题,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基本概念和原则等逐一加以详细讲解,唯恐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够系统与完备。殊不知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专业知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与静态知识相比,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加重要。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舞台。

(二)教学过程的翻转

传统的教学过程采用“课上传递知识+课后练习巩固”的模式,而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模式,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策,探究背后的原因机理,最后得出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向“怎么做→为什么→是什么”的转变。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在探究和体验式学习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从而使知识真正得以内化吸收。

(三)师生角色的翻转

翻转课堂促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拥有绝对控制权,是课堂的支配者,学生沦为学习活动的配角。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成为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质难问疑、探索知识的场所,学生化身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和知识的创生者,教师则扮演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课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视频与资料、参与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疑问,并帮助学生进行学后反思[8]。

(四)教学方法的翻转

翻转后的课堂是师生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场所,[9]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授受主义’的单一教师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简单提问”,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技能内化和知识创生[10]。它要求教师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和模拟演练等,学生课前自学遗留下来的问题教师仅用5-10分钟时间进行专题讲解即可[11]。

(五)教学评价的翻转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导致学生只重知识的记忆和分数,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过程的多维度评价,评价内容覆盖教学活动始终,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嵌入测验、线上小组项目活动与讨论、课堂讨论互动和小组汇报、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六)学习环境的翻转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室,而翻转课堂打破了场所的限制,拓展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物理空间,将课堂教学活动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进行。学生课前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获取基础知识;在教室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深度互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

二、《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首先,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2]。行政管理学实践性强,课程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并理解行政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因地制宜地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对所学知识会背不会用。而翻转课堂集中大量时间让学生对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毕业后考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学生往往不足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的联系甚少,即使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也面临专业知识更新的现实问题。翻转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地训练,从而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再次,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意愿。行政管理学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原理和原则,同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往往感觉教学内容抽象、空洞、枯燥,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容易分散。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课堂讨论、协作学习、模拟演练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翻转课堂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递任务在课前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状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若学生课前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非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那么课上的实践活动就只能是表面活跃的哗众取宠,毫无思想深度可言。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教师一方面应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微视频,视频包括该次课堂教学目的与内容、重要知识点讲解、学生具体学习任务、自测小练习等内容。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学习,也可以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前自学的管理,除制作并发布学习视频和学习资料外,还要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跟踪并及时提供辅导,如监测学生在线学习时长、设计通关小练习、进行在线答疑、组织在线交流讨论等,及时发现并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课上专题讲解做好准备。

(二)课中内化吸收

翻转课堂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精细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任务。课堂实践活动任务需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章节教学目的和知识点属性灵活加以安排。行政管理学的课程体系包含主体篇、过程篇、保障篇和发展篇四大板块,涉及到导论、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人事、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机关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治和行政改革等多个章节的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其知识点可归纳为陈述性、程序性和原理性知识三大類。一般而言,针对基础概念、原则等陈述性知识,可设计课堂辩论、案例讨论、分享读书报告等交流型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争辩和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牢固持久的记忆;对于行政领导艺术与方法、行政执行过程与手段等程序性知识,可创设情境模拟和方案设计等操作型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对于无缝隙政府、协同治理等原理性知识则可联系当前行政改革实践,设计专题研讨等探究型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达到对原理创新运用的高阶目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学习、模拟演练、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在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探究进度,适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防止探究过于肤浅,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构[13]。

(三)课后反思升华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反思总结,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就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流程、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向学生深入了解意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课堂设计;还应为学生提供课外研究选题和课后思考题,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更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促进知识的升华。对学生而言,则应对课前学习与课中内化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对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拾遗补缺,改进学习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3] 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6,(1):25-30.

[2] 温丽娟,基于翻转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5,(9):73-74.

[4] 何勇伶,吴新慧.翻转课堂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130-131.

[5][10][11][13]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实证与反思[J].课程与教学,2013(8):91-97.

[6] Jensen,J.L.,Kummer,T.A.,&Godoy,P.D.Improvements from a flipped classroom may simply be the fruits of active learning[J].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5,14(1):1-12.

[7] 曾淑煌.“翻转课堂”的理论意蕴与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4,(10):118-120.

[8] 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教师教育,2014,(6):49-51.

[9] 胡弼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12] 姜锋.翻转课堂在《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265.

作者:吕丽娜 余军华

上一篇:与学生谈话艺术论文下一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