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重构研究

[摘 要] 现如今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深化会计信息化实务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呼唤。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上的研究经验,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展开粗浅的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22

0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也成为了当前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自会计信息化逐步替代传统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大趋势下,更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立体化、自动化的充分改造。因此,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培养出更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就必须要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重构。

1 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现如今我国财政部已经在相关的指标文件之中明确地提出了,要想不断地推动当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发展与建设,就必须要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进行相应的完善,并且要给予信息技术足够的重视与培养。

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如今要想培养高端技能型會计人才,必须要具备会计核算、监督、管理能力,更是因为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重要革新,其显现出逐步取代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超越了会计电算化作业的趋势,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并以此为基础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实力。所以,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所在。

尤其是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改革早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虽然历史已久,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在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上仍然不够清晰,仅仅是设定了一些网络技术应用以及会计基础课程,且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也就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信息的分析与会计软件的应用的能力上较为欠缺。为此,高职院校就必须要针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重构,并且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中的重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这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2 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会计专业课程的重构思路

第一,对会计专业课程任务进行重构。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培养,都主要是基于手工会计进行设计的。为此,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会计专业课程任务实施重构就必须要紧密地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结合会计信息化岗位需求,对会计专业教学知识进行重构,确定会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并且以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化课程结构的重要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任务重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握好整个工作流程,还必须要能够合理地编排工作流程。

第二,对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通过相关文献的调查分析与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实现程度往往较高,且会计岗位相对较为健全,包含了财务经济、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审计、数据录入等。而对于小企业而言,其不仅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相对较低且会计岗位也十分的简单,仅仅包含了会计主管岗位与会计核算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重构时,应该将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之上,借助于ERP平台对整个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如表1所示。

第三,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手段进行重构。正是因为单一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予以改善。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制作出拥有较高含金量的教学课件,从而进一步增加会计专业课程的容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选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会计专业课程创设一个模拟情境,配合专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尽可能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们在会计信息化上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一人一机,以及良好的网络支持。

3 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对会计专业课程的重构策略

第一,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要想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就必须要确保其课程体系能够与人才市场的基本要求相吻合,进而对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进行全面的提升,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发展趋势,依据多层次、宽专业、重交叉的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并且围绕课程、证书、竞赛这三个要素构建多样性的、复合型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而笔者结合现如今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实际能力要求,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基本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岗位实践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开展职业基本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们的基础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为熟练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提高会计基础实务的处理能力,并且对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从而为后期的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岗位实践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岗位工作能力,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们能够切实掌握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力,会计信息的管理方法。开展职业拓展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们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二,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策略。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所在,将其整体的结构模式进行重组,从而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需求,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ERP软件使学生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们学会如何分析会计模型,并且通过会计模型进行预测与决策。

第三,软、硬件共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师生之间能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眼界,使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化、具体化与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软、硬件共建,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首先要弥补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建立足够的实训基地,容纳所有的会计专业学生们进行实训;其次要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给予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业务操作课程足够的课时,确保课时的交叉安排;最后要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并且根据专业教师的实际授课方向安排课程课题组,确定课程的合理化安排。并且要做好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使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能够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 结 语

企业在经济、决策过程中需要可靠的信息作为理论依据,而会计信息化恰恰能够为企业及时地生成财务报告,并且通过互联网科技推进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就必须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这势必离不开大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为此,作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职院校更应该对会计专业课程实施重构,找寻出有效的课程优化路径,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会计信息化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62-64.

[2]严涌.适应会计职业角色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118-120.

[3]王剑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向“会计信息化”进阶的路径[J].财会月刊,2014(16):115-118.

[4]赵男男,陈金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11):36-38.

[5]周元花.探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4):95-96.

[6]刘荣,鲁艳.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7(3).

[7]郭梓祺,賀琼.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J].经贸实践,2017(10).

[8]庞靖麒,刘荣,张晓琳.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175-176.

作者:刘震威

高职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2: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会计信息化是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高职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作为实现会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在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优秀人才的呼唤更是越来越强烈。目前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已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渐进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更加强调对会计管理职能的把握。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会计信息化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处理企业基本财务业务的信息化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脱节。实践课程安排往往过于独立,一般安排在学期的期末实训周,且实训的内容形式简单,不能把会计实践教学和会计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基本采用“1+1”两条线路模式。一条线是财会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预算与控制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是先讲解手工环境的会计原理与实验,随后再单独设置一门或两门会计信息化课程来完成会计业务的处理,传统教学计划中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时数一般偏少。

2.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只是在局部强化会计操纵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没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财会实验教学中只涉及了财务软件的模拟实验,缺少相应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及ERP管理软件等课程的大型、综合实验该模式将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隔离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学生无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要建立特色鲜明、“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的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计,设置符合市场和行业的需要的课程模块,构建严密衔接、前后呼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1.ERP沙盘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该实训主要解决“ERP是什么”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实训凭借其极强的体验性、互动性、实战性、竞争性、综合性、有效性的特点,正被各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所认可和接受。沙盘课程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因其教学方式的新颖性而为大家所关注,几乎成为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首选。会计业务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理解是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基本要求。而ERP沙盘模拟实训是学生全面理解企业业务流程的平台,在ERP沙盘模拟中,会计业务占有核心位置,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理解各项业务的发生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2.一体化会计软件综合实训。该实训主要解决“会计软件怎么用”的问题。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学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来进行会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成熟的会计软件涵盖资金流运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应收、应付、存货核算、银行对账、总账、报表等模块,通过该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整体掌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控制关系。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会计软件的实训主要是分模块独立进行的,数据量小,周期短,并且数据不够连贯,没有将完整的财务业务数据实施到软件中,这样对各模块之间数据的联系和模块控制关系理解不深。本实训将进行至少两个周期的数据录入。数据覆盖企业管理的所有主要业务。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入供应链管理,将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纳入信息化管理中,将资金流与信息流统一起来,这样学生通过对软件的学习和操作过程,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功能,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3.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该实训解决“会计软件怎样设计“的问题。会计信息化人员的一部分是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因此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尤为重要。本实训基于前面介绍的模拟企业综合业务实训的业务进行数据调查和业务流程分析,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亲历亲为的实践,对被调查的仿真企业十分熟悉,避免了以往的通过查资料或凭空想象来分析业务。由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有限,因此设计的系统相对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要简化许多。主要是将所学的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综合运用。设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功能模块图。设计出关系数据库以及进行程序设计。最后进行系统功能的测试。本实训中设计的会计系统将由多名学生协作完成,可以按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阶段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编程人员、测试人员等角色,也可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应收、应付、总账、报表等不同子系统的分析设计。通过本实训让学生充分体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编写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并且保持各阶段文档之间连贯性。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任何一个系统的成功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需要靠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和配合来完成。

4.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实训。该实训解决“企业怎样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该实训培养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咨询和实施能力。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工作是本实训的主要内容。如果上面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训中设计的系统比较成功,功能比较完善的话,可以将此系统实施于模拟企业;否则可以选择商品化软件进行实施工作。深入分析该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并基于ERP的管理思想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循环和周转更趋通畅。设计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包括网络系统的实施和软件系统的实施。根据企业的部门分布和业务流程。建立网络规划方案。包括网络布线、交换机、路由器的调试,配置服务器等。其后进行会计软件的安装调试,然后进行系统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将模拟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期初的各项管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形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期初数据,录入到系统中。测试通过,初始化工作完成。本实训中指导教师应具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经验,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具有实施会计信息系统能力的学生也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因此本实训在整个实训体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基于以上平台可以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模块的选择。该体系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层次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实现高校学生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零距离奠定了基础。当然也需要学校加大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及实习基地软硬件设备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吕楠.会计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2,(6).

[2] 王慧瑜.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10,(7).

[3] 吴晓江.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改革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2010,(3).

[责任编辑 魏 杰]

作者:金阳

高职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3:

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会计系统化、国际化、信息化与标准化成为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其中,会计信息化也逐渐替代了会计电算化,使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立体化、自动化改造。本文基于会计信息化对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的意义与思路进行系统阐述,继而研究重构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专业;会计课程;重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26

会计信息化是指财务管理以会计信息为信息资源,然后利用互联网、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使会计信息实现快捷传递、获取、存储与应用,从而推动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经营、控制与管理。

1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课程重构的必要性

2009年,财政部在相关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断推动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要在技能培养与知识结构中,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技能与知识的培养。现代化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财会人员,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电算以及财务管理等能力。但是,目前笔者所在学院的会计信息化專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晰,只是设立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与会计基础课程,且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导致财会专业学生欠缺会计信息分析和软件应用能力。此外,现在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教材比较少,笔者所在学院的很多会计专业课程教材依旧是财务电算化教程,导致很多学生会利用会计软件进行简单的实务操作,但却缺乏会计信息设计、分析与软件开发的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会计课程进行重构,并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课程重构思路

2.1 任务重构

重构课程任务时一定要将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重构目标,与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明确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化课程的载体。值得注意的是,任务重构不仅是对工作流程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工作任务与流程的合理编排。

2.2 内容重构

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其会计岗位的构成结构是财务经理主管岗位、核算岗位、数据录入岗位、出纳岗位和审计岗位。与此相反,小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但基本实现了初级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会计岗位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只包括两种会计主管岗位与会计核算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以会计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并借助ERP平台,整合会计信息化与课程内容。

2.3 教学手段重构

首先,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制作含金量高的课件,多选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模拟情境,做到一人一机,并匹配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切实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与软件实操的能力。

3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课程重构策略

3.1 课程体系的重构

重构课程体系要注意与人才市场要求相吻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为企业输送一批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能力要求,教师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4大模块,分别是职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职业拓展课与岗位实践课。职业基础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会计基础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企业财会管理与经营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切实提高会计基础实务的处理能力。公共基础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明确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岗位实践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出纳、纳税的职业技能,掌握会计信息分析方法与管理方法。拓展训练课程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可以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另外,教师可以将出纳实务作为独立科目,作为岗位化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要增加信息化课程,如增加供应链管理系统实务、ERP原理与实施、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等课程,并删除预算会计与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整合信息化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预算管理内容要进行上机实务操作等,以此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强化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环节。此外,教师还要将课程、竞赛、证书连接起来,贯穿到整个会计信息化教学中。

3.2 丰富教学手段,实现现代信息化

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创造了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师生之间可以保持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眼界,使会计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师要将会计信息化教学软件、会计教学局域网、网络实训教师、多媒体教学以及互联网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融合,使会计信息化教学得到技术与软件的支持,对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信息化会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完善会计信息化课程结构

教师应当将会计信息化作为课程的核心,将课程结构设置为八大章。具体的章节如下所示:第一章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讲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发展起源与未来发展趋势等知识;第二章为商品化会计软件,主要介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软件与平台,并分析不同软件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第三章为总账系统,主要围绕某一会计信息化处理软件,对总账系统的数据流向、内部结构、功能特点以及软件操作流程等进行系统阐述;第四章为报表系统,主要介绍报表系统常用的函数公式、功能结构以及操作流程;第五章为软件开发,主要讲解会计信息化软件开发方法与思路;第六章为数据库基础,对Server、SQL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维护数据库的技巧;第七章为系统管理与维护,介绍系统维护的方法,实现内部控制与会计数据的内容;第八章为会计信息化发展领域,对时下新兴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进行讲解,如事项法会计、业务流程充足、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例如,ERP软件与财务软件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的与软件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与财务管理的模拟实验,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模型,对会计业务进行决策、预测、分析、审计与管理等,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 语

会计信息化逐渐与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并可以及时生成财务报告信息,为企业实现科学化、合理化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基于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也需要重构,使学生能力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2]魏芳.会计信息化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3]唐伟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J].财经界,2015(20).

[4]乐曼.对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分析和改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

[5]岳峰丽.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果[J].中外企业家,2017(8).

[6]张乐天.“互联网+”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

[7]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作者:吴利

上一篇: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下一篇:预研标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