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成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及改造对策

2023-02-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 青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暴力和色情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 未成年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未成年犯的情况来看, 暴力犯、财产犯、团伙犯、重刑犯、独生子女犯逐年增多, 未成年的心理行为日趋复杂, 改造难度明显加大。同时, 监所内押犯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 少年犯的心理行为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家庭教育方法、应试教育模式以及监狱干警管教方法的不同, 都对未成年罪犯的改造产生影响。

一、未成年犯罪的的现状

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明显早于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罪犯两岁左右, 有的孩子8、9岁就表现出犯罪迹象, 16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也逐步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出现盗窃罪、抢劫罪、强奸罪、抢夺罪等, 涉案案由范围已扩大到10种之多。其中, 侵犯财产型犯罪约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70%左右, 以盗窃为主, 特别是团伙盗窃最为普遍;此外, 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攀比心理等社会风气, 也对未成年人触发财产型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未成年罪犯的心理特点

(一) 需要结构特点

由未成年犯的生理特征所决定, 他们生理需要的强度和频度远大于成年犯和老年犯。投入改造后, 监狱机关会限制罪犯需要, 又会使未成年犯产生欲求不足的挫折感、紧张感以及各种否定性情感。在改造过程中, 尤其是在入监初期, 未成年犯需要满足的程度, 又是影响其改造态度和改造情绪的重要因素。许多少年犯精力旺盛但精神空虚, 他们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自我教育上, 而是刻意追求改善监狱内的物质文化生活, 有些少年犯因此产生了新的犯罪冲动。

(二) 认知观念特点

未成年犯的文化水平相对同龄人较低, 认识和辨别能力差。未成年犯在犯罪前形成的一些错误思想既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导向, 又与监狱机关教育改造的内容相冲突, 从而成为阻碍少年犯改造的重要因素。由于未成年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世界观尚不牢固, 其认识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外部刺激条件的不同, 存在着转变为新人和进一步恶性逆转的两种可能,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三) 情绪情感特点

“情感是人的第二动机”, 这在未成年犯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他们由于性格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 对各种刺激都容易动感情, 且比较外露, 很少掩饰。同时, 他们受示行强, 更加敏感冲动。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不愿控制自己的情绪, 往往放荡不羁, 易暴易怒, 难以遏制。偶遇强烈刺激, 可能突发违反监规和各种事故。少数未成年犯在激情状态下, 肆无忌惮, 不计后果, 有较大的现实破坏性和人身危险性。

(四) 意志特点

与未成年犯冲动敏感的情绪情感特点相反的是, 他们的意志大都薄弱, 不仅不能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监狱警察的教育下, 他们渴望通过积极改造获得减刑, 早日脱离监狱, 重新做人。但由于他们的自律性和刻苦能力较差, 实际表现又大都与初衷不符。决心虽大, 但一遇困难就吃不得苦, 耐不得劳, 经不起考验, 改不掉恶习。

三、心理矫治对未成年罪犯改造的重要性

心理矫治要讲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 既要解决罪犯的世界观问题, 又要解决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问题。要搞好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 就必须两手抓, 一手抓心理矫治, 一手抓思想教育。心理矫治与思想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忽视或偏废任何一方, 都将无法实现少年犯完整的教育改造。对于未成年罪犯心理矫正工作的是更高目标, 则是消除罪犯的监狱人格, 提高罪犯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 积极的开展心理矫治是未成年犯改造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未成年犯的监管改造对策

(一) 加强未成年犯地观念体系教育

观念是人的行为调节器, 它关系到人的思维和发展方向。针对未成年犯受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而发生的认识错误, 进而导致犯罪这一特点, 必须将改造未成年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育的重点。此外, 还要加强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工作, 是未成年犯接受健康的信息, 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形成正确的观念体系。

(二) 加强未成年犯的行为训练

认识、情感、行为、意志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心理因素, 必须重视这种联系。未成年犯情绪激动、自制力差的心理特点, 既和他的生理特征有关, 也与他的生活恶习有关。因此, 监狱人民警察要针对这个特点, 利用规范化管理形成未成年犯良好的生活习性, 促使未成年犯养成沉着、冷静、理智的处事方式, 使其在平静的心态下遵纪守法, 并以此反馈到知、情、意各个方面, 认识自己情绪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意义, 自觉的加以调控。由于未成年犯的自律性比较差, 此项工作必须常住不懈, 以实现改造目的。

(三) 建设积极健康的改造环境

未成年犯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同时其受外界影响也比较强, 榜样的感染作用强, 易产生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因此, 建立良好的改造环境, 有利于未成年犯的心理改造。罪犯之间的交往一般是心里交互的过程, 罪犯集体对于个体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 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支持力量

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对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性作用, 又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教育方式,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借鉴其他国家教育改造的好做法。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 尽量不要把夫妻矛盾暴露在未成年犯面前, 避免给未成年犯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

(五) 强化社区矫正的作用

要强化社区在矫治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那么就发挥社区的作用而言, 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社区协助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减少其对社会的敌视态度, 切实使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二是建立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制度,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 了解本辖区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 有针对性采取帮教措施;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为本社区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 增强未成年犯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素质

监狱干警要加大普法力度开设普法课程, 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许多未成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外来侵害, 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而是采取暴力等报复方式, 使自己也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所以, 不仅要教育未成年加强自我纪律性, 而且要使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要使未成年犯自觉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地增强自觉抵制犯罪的法律意识。

摘要:少年犯罪, 是全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 对少年犯的教育改造就变得尤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少年犯矫治工作, 我们不得不沉思, 如何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监管改造。本文通过搜集关于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资料, 调查分析未成年犯的心理特点, 以及其在服刑改造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 结合罪犯心理改造的有关理论知识, 从心理角度提出如何对未成年犯进行矫治改造, 强化少年犯改造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关键词:未成年,心理,矫治,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雅凤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新编[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7.

[2] 李成, 刘居祥, 张安民主编.罪犯心理矫治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3] 罗大华主编.罪犯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4] 王永茂.浅析少年犯服刑心理的矫治[J].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报, 2002 (04) .

上一篇:小组合作:引领语文学习新航向下一篇:如何保证砼达到设计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