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论文

2022-04-19

实践表明,法律援助律师全程介入刑事诉讼,对于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论文 篇1:

关于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未成年人权利虽然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重视,但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上,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这些对相关法律援助工作的落实开展造成了不小阻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立法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不仅在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素养上相对薄弱,同时还很容易受到消极事物的影响,即便相关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了充分保护,也很容易在诉讼中出现无法行使合法权利的情况,而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则正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未成年人在诉讼中理解、行使合法权利提供重要帮助。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研究,也同样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规定过于分散

《法律援助条例》的施行虽然使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得以确立起来,但由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生理、心理、权益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法律援助条例》及其他法律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刑事诉讼法》等)中有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内容又过于分散,并不能够形成统一、成熟的法律援助体系,因此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一直都存在着内容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而这也给相关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四条中规定“对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但并未对具体的法律援助服务要求做出说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的具体实施,仍然需要按照《法律援助条例》中面向所有公民的规定执行,根本不能体现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更无法在法律援助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优先保护、特殊保护。

(二)法律位阶相对较低

《法律援助条例》作为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法律依据,不仅未能在内容上凸显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同时还存在着法律位阶过低的问题,在一些刑事诉讼活动中,仅能够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机关提供指导,却无法起到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在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援助时,即便上述机关未能按照《法律援助条例》规定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也同样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对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法律援助条例》位阶较低、约束力不足的情况下,还很容易出现法律援助机构服务或援助律师不愿履行义务的问题,或是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时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而这则会给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落实带来困难。

(三)援助经费有所不足

法律援助制度的落实执行必须要以相关援助经费作为基础支撑,但由于当前我国法律援助经费的筹集途径相对单一,仅限于国家拨款及少数的社会捐助(捐助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公益组织等),而在法律援助制度得到推广后,人们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又大大增加,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为相关法律援助律师提供足够补贴,这不仅会严重打击法律援助律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让法律援助工作的落实执行变得更为困难。另外,与常规法律援助服务相比,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服务往往会对援助律师提出较高要求(如了解未成年人性格等),如果法律援助机构的经费不足,那么对相关专业律师人才的引入与培训同样很难进行下去,长期下来还会导致援助律师过少或素质不足的问题。

(四)援助介入范围较小

《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法律中有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规定适用范围相对有限,主要是面向未成年人犯罪、抚养费追索等相关案件,而对未成年人身为被害人的其他类型案件中,法律援助则通常并未受到重视,相关制度内容也存在不少缺陷,而这也使得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介入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例如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中规定“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规定“经济困难”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而定。这样的法律援助制度不仅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同时也未能考虑到未成年人在缺乏经济来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一旦未成年人以被害人的身份参与到诉讼中,就很容易出现法律援助无法介入的情况。

(五)监管评价机制缺失

在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中,还存在着监督评价机制缺失的问题,即便《法律援助条例》中对援助律师监督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却缺乏相关的具体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在按规定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后,援助律师的具体工作行为并不会受到监督,对于援助效果也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样一来,只要法律援助机构及援助律师按规定实施了援助行为,那么即便援助效果较差,也同样可以视为援助工作结束,援助律师基本不会受到任何处罚,这显然是无法真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
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法律规定是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施行的重要依据,要想对当前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加以完善,首先就必须要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构建起针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完善法律体系,同时在参考《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条例》等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将有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法律条文综合起来,制定出一部内容健全的专门法律,已解决当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针对性不足、内容不完善、法律要求不具体等问题。同时,在专门法律出臺后,公安、法院等部门机关也可以展开更为有效的普法宣传工作,帮助未成年人明确认识到自身可享受法律援助服务的权利,或是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展开针对性学习,具备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能力,以免因专业援助律师不足而影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落实。

(二)细化法律援助责任

为解决《法律援助条例》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相关法律文件位阶过低的问题,一方面应从立法工作入手,由立法部门在制定专门法律的过程中提升其法律位阶,保证相关法律规定能够对公安、法院、检查院等机关部门以及法律援助机构做出强制性约束,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具体法律条文中将未成年人案件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审理程序等内容明确下来,同时针对各部门机关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对其提出具体、严格的法律援助工作要求,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责任能够得到明确,以免出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未能依法介入的情况。

(三)重视援助经费筹集

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不能仅局限于法律规定层面,对于法律援助经费的筹集也同样十分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经费之所以会存在较大缺口,主要还是由于法律援助机构所需要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增多,而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又相对单一,而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然也同样需要从经费来源、经费应用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从经费来源来看,未来国家应继续坚持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方式,同时提高对法律援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补款额度、扩大社会捐助范围,以公开表彰、政策优惠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而在经费应用方面,则需要明确认识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特殊性,同时建立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由政府财政部门专门进行拨款,并将相应的社会捐助单独列支,实行专户管理制度,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经费能够从常规法律援助经费中独立出来,专门用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救济,这同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扩大援助介入范围

为实现对所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未来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还需在援助介入范围方面进一步拓展,针对各种未成年人身为被害人的案件做出专门规定,明确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及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部门应在必要时对未成年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并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相关介入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将这类隐性案件同样纳入到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中来。另外,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介入还需坚持“全程化”原则,要求公安机关从侦查起诉阶段开始,既可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以免出现未成年人在诉讼的起诉环节即遭遇困难的情况,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合法权益保护。

(五)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为保证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有效接入与落实到位,政府部门不仅要对公安、法院、检查院等部门机关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建立专业化法律援助队伍以及配套监督机制,由法律援助机构及相关部门共同对案件全程进行跟踪记录,同时与案件公诉人、主审法官保持密切沟通,实现全过程的法律援助监督,并根据监督记录情况作出准确、合理的援助质量评价,一旦发现有援助律师存在援助过程不积极、援助质量过低等情况,应立即对其做出相应处罚,以实现对援助律师行为的有效约束。而对于法律援助过程中表现良好、法律援助質量较高的援助律师,则可以予以公开表彰与奖励,以提高其法律援助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虽然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只要能够提高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重视,同时在法律体系构建、援助经费筹集、法律援助过程监管评价等方面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就必然能够使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海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19):31-32.

[2]张玉香.法律援助服务未成年人的实践思考[J].魅力中国,2020(31):106-107.

[3]任立维,许韵.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路径分析[J].行政与法2018(08):122-128.

作者:王珏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论文 篇2:

检察阶段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制的实践探索

实践表明,法律援助律师全程介入刑事诉讼,对于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沈 兵 顾珍芳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论文 篇3: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或者法院提出申请减免费用或者支付部分费用的法律服务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多重困境如立法分散,经费不足,社会参与度较低。本文提出一下完善的参考建议:整合散立的法条,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提升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法律援助的全程性和强制性。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问题

(一)立法相对分散。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均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法律援助条例》第12条、《刑事诉讼法》第266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1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但是没有一部明确的、集中规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法律文件。

(二)法律实施不到位。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重复委托的情况,新刑诉法虽未规定通知法律援助的期限,与司法局沟通后认为应在受案后三日内,为其指定辩护。从实践来看,很多犯罪嫌疑人均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无法或不愿联系其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父母即使为其未成年子女聘请了辩护人,可能辩护人并未及时到看守所提审,且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亦无法与其家人获得联系,可能造成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时,案件承办人不能第一时间内获知委托辩护人的情况,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法律援助条例》第6条规定了律师应当履行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并且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但是承办人员没有履行其工作义务、法律义务那又由谁来监督和评价呢?根究《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第2、4条规定投诉的定义以及处理投诉案件的范围但是试问又有多少当事人知道这部办法,知道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并且了解其有权利对法律援助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投诉的。

(四)社会参与度低。多数律师表示法律援助案子是司法局摊派给律所的指标,完成法律援助案件的多少直接影响一个律所在当地评优秀律所或者优秀律师的重要指标。律师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在刑事程序上帮助其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做到程序公正,至于实体公正多数律师表示爱莫能助,因为考虑到地区影响性的问题,与司法机关“作对”就是扼杀自己今后的律师道路。这直接影响指定辩护的质量,影响新刑事诉讼法实现设置指定辩护的目的。

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建设

(一) 整合散立的法条,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目前,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律援助问题的规定形式比较分散,而且条文之间也存在差异。笔者建议整合散立的法条,制定出一部具有高层级效力的专门法律,在现有的《法律援助条例》的基础上确定一部专门的 《法律援助法》将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独立成一编,用专章的形式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律援助问题加以明确规定。具体框架可以分为法律援助的处理原则、受理范围、启动程序、执行机构、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参与人的权利义务、监督机制、法律责任。[1]

(二)提升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执业律师作为法律援助的主心骨,其自身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水平是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的强大武器。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法律援助效果的好坏,为此,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中心要着重选拔一大批优秀的未成年人刑事辩护律师,提升律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成为了法律援助制度实施过程的重中之重。

严格筛选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特征、影响青少年犯罪因素、我国现阶段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制度的所有法律文件尤其是那些较难掌握和较难操作的内容。实行看守所值班律师制度。以上海为例,在各大法院的立案庭有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叫做法律援助,该窗口就是由执业律师轮流值班,免费为前来咨询的公民答疑解难,同时也有助于宣传法律援助制度。以此为鉴,在羁押青少年的看守所可以考虑在看守所内设立值班律师制度。这样一来能够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了解自己相关法律事项以及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和方式,二来也可以通过该种方式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同时弘扬法治的理念,传播法律知识。

另外,考慮到法律援助的经费短缺和人力资源有限,可以考虑在借鉴加拿大刑事电话咨询值班律师制度的基础上,在看守所内设立法律援助咨询专线,由法律援助机构安排值班律师提供刑事法律援助咨询。[3]这不仅有助于简化申请程序和缩短律师的指派时间,同时也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三)增强法律援助的全程性与强制性。提倡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应该在整个刑事案件的全过程中,法律援助机构有权强制性介入,只要未成年人及其家属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国家就应该主动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即从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时和在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开始,在侦查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在审查起诉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辩护,在公诉案件一、 二审阶段为未成年被告人辩护。[2]

全程性不仅仅指针对各个阶段分别指定辩护律师的情况,而且还应该在公、检、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环节,原则上只委托同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担任辩护人,尽量避免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辩护人的情况,这样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在程序上的基本权利。

三、结语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对于青少年保护的态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发展趋势。希望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够相互合作,在听取法律界的意见后,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早日出台一部详细的、综合的、完整的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法律援助法规。

参考文献

[1]周洁.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问题研究[J].经济与法, 2014年10月刊.

[2]柯志欣.浅议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J].贾午光. 法律援助制度改革与发展——2009年度全国法律援助研讨会论文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255.

[3]顾永忠.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国实践与国际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09.

作者简介:常怡蓉,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学、青少年犯罪方向。

作者:常怡蓉

上一篇:我国破产立法探析论文下一篇:火电厂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