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2007年1月1日,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但是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其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研究江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趋势具有示范效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论文 篇1:

新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

摘 要: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联系,我国于2016年颁布新准则,目的就在于制约盈余管理,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新准则的一些不完善或不具体等原因,使得盈余管理又获得了一些新的空间。本文重点在于阐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更清楚的展现出新会计准则下被盈余管理所钻的漏洞,从而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盈余管理的制约。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关系

盈余信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对外报送信息,对于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以及其股票价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变得更为警惕,对于公司的真实利润更加警惕,于是对与盈余管理便也加大了关注程度。客观上讲,新会计准则确实在很多方面抑制了盈余管理,然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其仍然存在着漏洞,从而使盈余管理有机可乘。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管理和控制,必须更明确的认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真正的关系,深刻了解新会计准则究竟在哪些方面使盈余管理者得以利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且明确的对盈余管理加以制约,进一步促进会计准则的发展。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盈余管理并非因会计准则而产生,而只是对其加以利用

盈余管理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础和诱因,目前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产权理论说”、“契约理论说”、“委托代理理论说”和“博弈理论说”等,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配股动机、维持公司上市资格动机等。各学者通过研究都明确的指出,盈余管理并不是因为会计准则的存在才存在,更不会随会计准则的消亡而消亡,早在会计准则产生之前,盈余管理就已经存在。

实质上,我国出台会计准则,其目的就是使会计信息更加的相关和可靠,使随意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抑制,使公司能够在会计准则的帮助下,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进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会计准则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这使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有游离区间,使盈余管理者有机可乘:

首先,会计主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和特殊协议,应避免过于繁琐且无益于信息正确反映的会计规范,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冲突。因此需要使会计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一些难以预见的特殊经济事项。

其次,从会计准则制定上来看, 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多会计假设,同时其在制定过程中亦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和方法,然而这些假设、原则或方法等在基本概念上必然有些不完善以及主观性,同时还有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投资者的“功能锁定”现象,这就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对于会计方法的选择,准则有着灵活性,对于许多经济业务,准则有着不完全性,这些都使企业在进行一些会计处理时能进行自主选择和判断,但是他们的选择和判断在有意识的操纵下,恰好没有脱离会计准则的制约,这就产生了盈余管理。

(二)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长久的博弈关系

会计准则是国家和市场主体两者达成的一个协议。政府制定出一般性的会计准则,以制约市场主体随意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会计准则无法做到完美,并且制定准则时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其实际应用中会留有一些弹性空间,这便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政府一旦发现市场主体利用了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来进行盈余管理,就会加强警惕,再次更新完善会计准则以对这些行为进行管制。盈余管理又會因受到遏制而不断创新。二者就在这样的制约与反制约中长期博弈。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便是在这样的博弈关系中应运而生。

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新会计准则对于我国实际存在的特殊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都做出了充分考虑。在总准则的修改制定中进一步完善了与企业过度盈余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在很多具体准则中也对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自主选择空间进行了调整、压缩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范围,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

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并非只有制约盈余管理这一个目的,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主要是与国际接轨,使会计信息的报送能更切实的展现公司信息。再次基础上,新准则难免会在制约盈余管理的同时,在很多具体准则上让上市公司有更多的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不可避免地使盈余管理者获得了新的操纵空间。

(一)通过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在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更强调了谨慎性,但是也由于对于公允价值在运用范围上有了一定的扩大,这在客观上使上市公司有了更多的方式去利用公允价值的扩大的范围来进行盈余管理。若管理者能够正确对待公允价值,便能够使其报送的会计信息更加可靠,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在确定时给管理者以很大的选择余地,对于很多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不得不通过会计人员来进行判断。在公允价值使用中,其定性因素往往大于定量因素,从而使得对其本身是否公允难以判断。

如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中,新准则规定其若满足一定条件,便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且,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可见,新准则下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人为操纵性。企业管理者可利用对公允价值操控,影响其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进而直接调节利润。

(二)通过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如何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对于两种支出的划分从而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这在借款费用和无形资产中的表现最为显著。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的范围,这在客观上使上市公司有了更大的空间来利用对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来进行盈余调节。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推迟确认在建工程完工和推迟确认存货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而达到其调节利润的目的。

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可将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区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可以在其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而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只要能够遵循准则相关条款规定,便可以予以资本化。在理论上,新准则对两个阶段给出了定义,并且对于研发支出中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予以资本化也进行了相关的条件限制。但是实务应用毕竟与书面理论不同,其存在着很多的变动与不确定性,这使两个阶段的明确划分存在一定困难。上市公司可以采取提供虚假资料等方法,使其在调整上倾向于对自身有利。另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除直线法外有又有了更多的方法可供选择,其摊销的年限也摆脱了固定的限制,这使企业在无形资产摊销中又有了新的盈余管理途径。

(三)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在债务重组收益中引入公允价值,对于原债务,其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使过去将债务人得以豁免或减少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发生了改变,使上市公司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其可以通过关联方债务豁免等方式直接操控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四)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规定,在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便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前所述,新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相关的限制条件,但这一条件却又不得不依赖于会计人员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准则虽然对商业实质的界定也有较为明确的条件限定,但执行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又不可避免地使上市公司能够借此来改变损益,调节利润。(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帅立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 李玉凤.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 罗玲.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4] 吴元元.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

作者:陈恩祈

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论文 篇2: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2007年1月1日,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但是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其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研究江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趋势具有示范效应。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趋势

一、引言

盈余管理作为国内外会计界和经济界专家对资本市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会计信息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急速发展,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元旦开始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修订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江苏的经济一直稳定高速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势必会对江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江苏特殊的经济地位,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地区的盈余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反映新准则的作用。

二、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

(1)取消了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减少了计价方式的选择,削弱了存货成本计价中的人为影响,缩小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2)对资产减值有了新的规定,减少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情况,减少了人为调节所带来的对企业盈余的影响。

(3)改变了合并报表的编制和会计处理的方法,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死角,减少了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的空间

(1)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2)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3)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4)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5)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三、江苏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假设2:新旧会计准则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相比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缩小了空间;

假设3: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下降的趋势;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选自沪深A股的所有江苏地区的上市公司,研究数据主要来源是53家样本公司的2005-2011的年度报告,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均来自CSMAR金融数据库,应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是0.007419,是这连续的六年中绝对值最低的,说明旧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太多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创造条件。新会计准则实行以后,2007年的均值是0.076924,2008年的均值是0.061392,2009年的均值是-0.042888,说明许多上市公司调低利润,整体上都是调高利润的。但是真正能证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需要对这六年的数据进行T检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样本数据6年的独立性检验中,只有2006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年份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验证了假设1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从表3中可以看出,配对样本检验的结果说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在准则实施前后存在非常的显著差异。

验证了假设2中的新旧准则下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不同程度盈余管理。根据这些差异,说明新准则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反地,新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就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出柱状图,作出盈余管理程度趋势图。

四、研究结论

第一,江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表明2007年以后的数据和检验值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江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

第二,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不同的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程度,新会计准则没有起到如预想中的抑制作用。

第三,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的盈余管理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是有变化的,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没有出现如预想的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家翔,李小键.盈余管理定义解读[J].财会月刊,2011,(29).

[2]郑和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方式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1,(20).

[3]夏兰,谢志英.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15).

[4]方小芳,周立平,石文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6).

作者:朱艳倩

会计准则盈余管理论文 篇3: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分析

【摘要】会计是涉及到公司财政问题的重要职业,在任何企业,会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发布了最近的会计准则,在最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适应企业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最后探究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管理分析

所谓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中,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调节企业盈余,实现企业或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手段。不同会计准则将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中进行盈余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社会安定,规范盈余管理手段,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是2007年1月1日人民大会堂发布的最新会计执行标准,在各大企业中开始执行[1]。新会计准则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下,出现的一种全新审计与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会计准则中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从企业到职工,从资产到薪酬,一套相对完善的执行准则。公司管理者开展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标准关系重大,盈余管理往往是建立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标准之下,实现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二、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

(一)减少了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所谓资产减值就是指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额低于账面价值。长期以来,企业高估账面价值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公司管理人员通过资产减值转回,来调节企业或者个人的利益,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增加,而当期费用增加,而当期利润则会相应的减少。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对一些资产的计提进行了严格限制,以存货为例,当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时,公司应该提供相关证明,同时还需要说明持有存货的目的等。相应的审核更加严格,同时也限制了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二)缩小了公司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范围

在原本的会计准则当中,存货成本的计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但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后进先出法与移动加权平均法被取消。当公司出现周转率较低、存货数量比较多的情况时,如果存货价格下跌,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时,金额将会减少,企业收益也能实现増调。而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公司在进行当期存货成本计算时,会计信息更加可靠,人为影响利润的现象也被消除,降低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三)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与传统会计准则一致,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对于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规定也是以“控制”我基础,从而确定合并范围[2]。但是,在新会计准则当中,通过降低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投资比例,将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从企业合并范围中剔除。以及,通过提高盈利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使公司业绩提高的行为都被严令禁止。此外,新会计准则当中,对于同一控制下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区分开,采用不同管理手段,尽可能保证合并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让人们能够通过合并报表,充分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三、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

(一)利用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是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会计准则当中,资产减值范围被扩大,在原先“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加入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的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金融资产、建造合同形成、消耗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等。这些资产的增加,在企业期末时期进行会计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时候,能够提供相应的减值准备。同时,在新会计准则当中,除了第8号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禁止公司转回之外,其他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受影响不大,为企业管理者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

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对于开发費用与当期损益划分开来。其中,当期损益包括研究阶段的支出,而资产价值则包括开发阶段的支出允许资本。虽然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司的研发支出部分资本化进行了更加具体和科学的规定,但是,公司研发项目的可行性、使用或者销售意图等都需要公司会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而会计职业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盈余管理。

(三)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

在传统会计准则当中,对于资本化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当中,资本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需要经过长时间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够投入使用或者销售的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也被纳入资本化资产的范围当中,进一步将资本化资产的范围扩大,从而扩大了可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目前,除了专门借款之外,一般借款也渐渐出现,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当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占有很大比例,审核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从而也为公司和企业增加了实施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利用预计负债的计量

负债与盈利是每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当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当中,需要通过负债的初始计量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然后找出最佳估计数。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在每个月出负债表的时候,仔细进行核对,如果账面出现问题,并且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账面价值与当前的最佳估计数不符,会计人员则应该根据最佳估计数进行相应的调整,综合考虑到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与遇到的各种风险或者不确定性因素等,充分估计相关的风险概率,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盈余管理的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公司的盈余管理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新会计准则的设立,并不是完全为了防止公司开展盈余管理。因此,公司管理层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在新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进行盈余管理。在确保会计信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新会计准则对于开展盈余管理的阻力,提高公司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惠颖莉.基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贸,2015,15(7):30-32.

[2]杨娜.新会计准则变迁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6,21(19):66-70.

作者:周志凌

上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论文下一篇:全球物流流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