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从资本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地发生,这些会计丑闻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侵蚀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文章根据风险因子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论文 篇1:

会计舞弊的不确定性视角分析

摘要:会计舞弊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从具体舞弊手法看,尽管各有不同,然而从其内在特征分析,所有的会计舞弊手法均是不同程度的利用会计不确定性。本文简单谈了会计不确定性的认识,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从会计舞弊不确定性的视角对会计舞弊的手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会计舞弊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会计舞弊 不确定性 会计舞弊手法 关联

一、对会计不确定性的认识

“不确定”的概念正式进入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在上个世纪初“量子革命”兴起之后。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指测量物理量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质点的位置,那么测得的动量就更不准确,即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这就是微观物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也称为测不准原理。在经济学中,奈特是系统论述不确定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在任何一瞬间个人能够创造的那些可被意识到的可能状态之数量”,并将无充分把握的未来事项分为风险和不确定性,前者为可以用概率统计等方法测度的不确定性,后者为难以测度的不确定性。在会计领域,对不确定性的定义基本是沿用经济学中的定义,即由于人的主观认识的不确定性,对同一会计对象,会计确认、计量、披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种认识状态。

在会计系统内外,引起会计不确定性的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带来会计信息处理的不确定性。会计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程度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而金融环境的瞬息万变、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使会计核算和信息报送的难度增加;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政策的变化引起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和文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观念均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下,会计人员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行为观念。

(二)会计对象的复杂性

会计反映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即价值运动。价值运动往往具有抽象性,其价值损耗的多少难以从实物形态上辨别,如无形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而且企业的经济活动是连续的,很多经济业务从时间上要向未来延伸,如或有事项、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业务在时间上的未来延伸性导致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由此,会计在对很多经济业务进行反映时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估计和判断。

(三)会计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应用账户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通过汇总账户分类核算的信息生成会计报表。然而资金运动的抽象性、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及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得分类须建立在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之上。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价值观念、风险取向及个性的影响,对同一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人员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尤其是性质模糊的业务事项,其分类的结果更是无法确定。

(四)会计准则的弹性和不完全性

会计准则的弹性体现在会计政策的多样性和会计准则规定的模糊性。会计准则对于实质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规定了可以选择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相同的业务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核算结果。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其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其计提比例企业可以视情况而定。由此,即便是同一家公司拖欠的货款,不同的公司可以计提不同金额的坏账准备。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源自会计准则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会计准则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某些新型会计业务因没有合适的准则指引成为会计人员自由发挥的结果甚至被排除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如人力资源这一关乎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仍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

(五)会计人员的不确定性

由于会计环境、会计方法、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所反映的对象的复杂性,会计信息的生成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全过程,收入的确认及计量、资产减值的计提、或有事项的反映、建造合同结果的估计等都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使会计处理过程和结果因人而异。

二、国内外典型会计舞弊手法的不确定性视角分析

会计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使会计信息实质是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结合自身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生成的结果。对同一会计对象,不同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会计的这一内在特性使会计舞弊成为可能。

(一)国外会计舞弊手法的分析——以安然、世通舞弊案为例

1.安然公司财务舞弊案。根据安然公司向SEC提交的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会计舞弊主要借助特别目的实体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安然公司利用 “特别目的实体”实质是借助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即根据美国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3%的明确界限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形式重于实质”的经济交易,达到“合法”误报会计信息的目的。安然公司通过设立数量繁多的“特别目的实体”隐瞒负债、掩盖损失。

2.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2002年6月,世通公司的财务欺诈公诸于世。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1)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坏账准备、预提费用等冲销本应纳入期间费用的营业成本。(2)将期间费用转入固定资产,错误的进行会计分类。(3)分摊收购成本,低估商誉。(4)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5)借会计准则变化,利用商誉减值准备调整利润。坏账准备、预提费用、资产减值等准备金科目,其计提与否、计提多少均需要依赖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因此,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将期间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是利用会计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会计分类的精确性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势必造成分类核算的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商誉本身是高度不确定的会计对象,要对其合理估值很难,以至于现行会计只能对外购的商誉进行反映。

(二)国内会计舞弊手法的分析

国内企业会计舞弊错综复杂,以上市公司为例,其会计舞弊根据舞弊手法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手法集中在虚增或虚构销售收入,低估期间费用,虚增资产以及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调节利润等方面。2000年之后至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通过八项准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会计调整调节报表数字。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会计舞弊手法集中表现为,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在不同年度间调节利润;随意增减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调节折旧费用;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确定公允价值,非法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等;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造假等。

三、会计舞弊与会计不确定性的关联性分析

综观上述的会计舞弊手法,会计舞弊与会计不确定性之间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为会计舞弊提供了空间和可能。虽然,各公司从具体舞弊手法上有所差异,但从根本而言,都是在不同程度的利用会计的不确定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的生成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于是,企业有了操纵会计数字和设计交易的可能。而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会计舞弊的风险,会计舞弊不容易被发现。可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会计舞弊成为可能,也使会计舞弊的收益与风险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二,会计的不确定性为会计舞弊提供合法的外衣。会计准则的弹性和滞后性,以及会计估计的广泛存在,使企业完全可以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目的的调节利润,即进行盈余管理。当这种有目的的调节超出了会计准则的范围就构成了舞弊。而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的影响因素往往是复杂的,信息使用人无从判断这种调节是否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很多时候会计舞弊和盈余管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第三,在众多的会计事项中,越是复杂的、不确定性强的业务,越容易成为会计舞弊的载体。在绝大部分公司的舞弊案例中,减值准备、商誉的确认、无形资产的摊销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都是会计舞弊的重要载体。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事项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对于确定性业务,由于其业务的性质和交易结果的确定性,会计准则容易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企业弹性操作的空间不大,比如现金销售。而对于复杂的业务,其业务性质和交易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于是,准则只能规定一些处理原则,并且越是复杂的业务,企业弹性操作的空间越大。可见,不确定性业务才是企业随意调整账面数字的主要载体。Z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1595)参考文献:

1.赵凯华.量子物理北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2).

作者:吴金菊

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论文 篇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分析

摘 要:从资本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地发生,这些会计丑闻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侵蚀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文章根据风险因子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因子理论 会计舞弊 上市公司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地发生,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舞弊案发生后,琼民源、郑百文、黎明股份、银广夏、蓝田、科龙、天津磁卡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件陆续被曝光。这些会计丑闻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侵蚀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整体环境,但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依然不断呈现,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2007年至2011年间分别有21、17、13、14、18家上市公司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笔者根据风险因子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控提出几点简要的政策建议。

一、风险因子理论

风险因子理论,由G. J. Bologna , Joseph T. Wells和Robert J. Lindquist于1993年提出,是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为目前最为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该理论的观点是,舞弊由道德品质、舞弊的需求、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及舞弊被发现后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和程度五个因子结合在一起时发生的。其中,道德品质与舞弊需求归为个别风险因子,这是因人而异、很难受组织管理和控制的因素;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归为一般风险因子,属于可由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解释

会计舞弊的发生不仅是个现象问题,更是一个具有理论内涵的问题,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和方式。下面将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道德品质

对于舞弊者来说,道德是一种心理上的因素,其作用体现在行为主体的行为产生与实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如果管理者的道德水平不高,即使有很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许多上市公司在出现经营不佳和财务困难时,会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粉饰财务报告,而不是通过加强公司管理等正规渠道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见,会计舞弊行为与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有很重要的关系,管理层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公司的组织文化,在一个管理者无视道德约束的企业里,内部控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必将为会计舞弊的发生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需求

需求即会计舞弊的动机。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关键是动机。适当的会计行为是由正当的会计行为动机而产生,而不正当的会计行为则是由不良的行为动机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是会计舞弊。诱发会计舞弊的因素主要为利益驱动,这其中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主要是融资需求,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其舞弊动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利益动机。股权融资方面。按《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获取上市资格需满足“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开业在三年以上而且要连续三年盈利”的条件;申请增发新股的必须要满足“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且预测本次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的条件;若“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其股票将被暂停上市;若“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其股票则会被终止上市。鉴于股权融资的诸多益处,很多企业不惜进行会计舞弊来达到相关的要求。

债务融资方面。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要进行风险管理,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评估其偿债能力和贷款的安全程度。为成功取得银行贷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的限制性条款付出巨大代价,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只能采取粉饰会计报表的手段。

纳税方面。企业如果某年的经营收入很大,其税收额度也会比较大,但是企业往往不想缴纳那么多税额,或者是不想一次性缴纳。为了减少税费支付带来的资金的变动量,企业会采取少报告盈利或者是将本期的盈利推迟确认等手段达到少缴税的目的。高管业绩考核方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往往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预期利润的完成情况或扭亏为盈的实现。在高额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企业往往会通过会计舞弊来调节利润,从而改善一系列考核指标的数值以显示其业绩的提升。

2.政治利益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追求有形资产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企业形象的塑造,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其政治待遇产生联系,取得什么层次的业绩可以授予什么级别的荣誉称号、评选为某某级别的人民代表,一些国企的经营者取得佳绩后还可能被调用参与某个政府部门的行政工作;另一方面是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当地官员的政绩相联系时,企业管理者可能为追求荣誉与晋升而粉饰会计报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对企业提出要求,企业往往会为迎合政府的需求来填报会计报表。

(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机会

通常与潜在舞弊者在企业中所掌握的权力大小有关,管理层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那么由于其本身拥有的相对信息优势及管理会计工作的权限将直接为会计舞弊创造机会,使得管理层从中获取利益。

1.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使公司运营更为有效率,公司内部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使决策更加合理。而一旦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有效的治理机制将不能发挥作用,给具有舞弊动机的人员或组织提供机会,舞弊行为自然不可避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股权结构方面。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大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使得其他股东的控制权和监督权失去意义。为了满足其自身的利益需要,大股东可能会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有的甚至与他人串通,共同实施会计舞弊。

董事会结构方面。董事从股东中选举产生,而持股数又代表着其所持的选票数,因此控股股东往往会通过推选代表其利益的董事参加董事会的方式来掌控董事会,董事会再通过聘任符合自身利益需要的经理阶层,达到层层控制公司的目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大多受控股股东的委派,其被赋予的代行股东权利过大,很多公司出现了不少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情况,造成公司的管理与评价都一人说了算,即“内部控制人”现象,这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其应有的效力, 公司治理方面出现了“无效区”。此外,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自2001年正式出台以来,独立董事虽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履职过程中却出现了独立董事工作投入时间较少、获取内部信息较为困难、“花瓶现象”比较突出、较少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以及履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以致公众对其评价董事不“懂事”、“人情董事”等。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独立董事在与大股东或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其有效性难于发挥。

监事会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公司财务和董事及经理人员职务行为进行监督,但是同时由于高管的薪酬基本都是由董事会决定、报股东大会批准,这使得监事的薪酬受控于董事会,从这个角度来说,监事在经济上不具备独立性,不独立的监事来监督董事,效果可想而知。

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稿)》中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对公司财务负有监督权。而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稿)》中的相关规定,独立董事尤其是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公司财务监督。同是公司财务监督权,却同时赋予两个监督主体,这就造成公司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产生重复监督或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监督成本,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所以,要想权力制约机制在防治会计舞弊方面发生作用,首先要处理好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之间的关系,二者如果都有监督权,那二者的地位如何,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还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无法使公司的监督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

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缺陷。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制定的内容依赖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由此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又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对实务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还要考虑其可操作性,要兼顾有关各方的利益,结果是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给企业留下一定的弹性和会计选择权,比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年限平均法、工作总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应收账款减值处理的备抵法下可选择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且在这些方法下计提的具体比例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类似这些方法和需要运用个人的专业判断的情况有很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判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损益状况,这在无形中给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达到盈余操纵提供了机会。

3.相关法制不完善。相关法制建设的完善程度对于会计舞弊发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惩戒力度不足的法律法规,必然不能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而舞弊若不能被及时纠正和惩罚,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诚信制度,舞弊的发生就是必然的结果。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会计舞弊行为一直存在着重行政责任,而轻刑事责任、尤其是轻民事责任的倾向。第二,如表1所示,与国外相关法规比较,我国处罚偏轻。正是由于法律法规的惩戒力度不足,导致会计舞弊成本过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会计舞弊的发生。

(四)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

可能性,即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披露的概率有多大。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取决于相关监管部门监管的有效性,主要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会计舞弊的影响表现如下:

1.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不佳是造成目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政府在国务院下设了财政部、审计署和证监会三个部门共同发挥会计监管职能,表面看行政监管力量蛮大的,但由于监管模式存在漏洞,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不是很明确,造成多方监管不能形成合力,加之行政监管多为事后行为,不注重事前的预防,导致其监管效率和效果低下。

2.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限制。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而审计独立性的维护又与审计委托关系的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适当的审计委托模式应该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由公司所有者支付,这样才能确保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之间的独立性。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并非公司所有者,而是掌控在公司的主要经营者手中,审计关系由正当的三方关系变成两方关系,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角色由同一人担任,这使得审计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会计师事务的聘任与报酬支付都受制于公司经营管理层,造成审计委托关系失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必然受到损害。处于被动地位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则容易与客户之间发生经济利益方面的关系,甚至出现审计合谋的现象,我国证券市场上审计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如表2所示。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除了审计委托模式不合理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偏轻。一个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注册会计师合谋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比较低;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即使合谋行为被发现,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行为的处罚一般仅限于行政处罚,造成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合谋的收益通常大于成本,这就是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五)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

惩戒的性质和程度,即对舞弊者的舞弊行为的惩罚力度。由于舞弊具有欺骗性和隐藏性,舞弊者做出是否实施会计舞弊行为的判断不仅受到被暴露的概率大小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惩罚的性质与程度的影响,这是舞弊者在实施舞弊行为前必须考虑的成本,只有付出的成本大时才能给潜在的舞弊者带来足够的威慑力。

证监会方面,其处罚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方式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或营业许可证,实务中运用最多的是警告和罚款。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各项规定之间缺乏衔接。如《公司法》和《会计法》对舞弊行为都提到了追究相关刑事责任,但是现行《刑法》上却并无会计舞弊罪以及其他有关形成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等方面罪行的法律规定。由此,舞弊者无论存在多么严重的会计舞弊行为,只要其不与其他罪名相结合,《公司法》和《会计法》中“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就只能是一句无法可依的空话。由此,在众多会计舞弊中真正收到刑罚的案件寥寥无几,即便是银广夏等少数追究过刑事责任的案件,相较于其舞弊获取的巨大利益,其处罚力度也显得较轻,这也使得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

(六)简要的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产生既有理论上的原因,又有现实层面的因素,它的产生从根本来看是两者综合的结果。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不是某人或公司一时冲动的结果,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理论动因;另一方面现实的利益需要和监管上的空白,使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具有了产生的具体土壤,因此综合来看,这种现象的产生具有“灰色合理性”,即它看似是不合理的,但是却又无法避免。

2.根据风险因子理论,道德品质、舞弊需求、舞弊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和舞弊者所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构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条件。其中道德品质包括管理人员诚信方面有不良记录和高管人员行事风格过于高调;舞弊需求包括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度;舞弊机会包括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缺陷;舞弊发现的可能性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相关。

三、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结果,提出如下简要对策,加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控。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防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首先需从公司治理抓起。要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必须保证公司的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独立运行,这就要求保证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其独立性不仅指经济上的独立,还包括权力上的独立性,只有两个方面同时具备,监督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首先要改变监事和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不能由董事会直接或间接确定,否则其仍受制于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无法做到公正客观;其次改变监事和独立董事的薪酬支付和业绩考核机制,维护其经济上的独立性同时又要对其是否勤勉尽职予以考核;第三,将监督权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免其权责不清,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或发生争辩,影响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2.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为减少或避免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存在真空地带为企业会计舞弊提供可能的机会,应加强对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对概念的描述不用模糊语言,对各种会计政策的使用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以及政策、估计的变更做严格限定,尽量减少可由人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这对防范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从监管内容方面:财务状况的恶化是上市公司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一个强烈信号,对外部来看,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一些财务状况出现恶化的公司,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针对这些公司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一旦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出现业绩上的具体变动,或者其他情况,应该加强外部审核和考察。在监管力量方面:首先,应对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权合理分配,权责明确,且注重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督,发挥合力效应;其次,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需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与更换机制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有效的三方代理关系的维持,另外还要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避免行业的恶性竞争降低审计质量;第三,重视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学者、专家的意见,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更专业,其敏感度一般比监管部门的人员强。

4.提高舞弊成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与成本相比较,舞弊带来的收益更大,加之舞弊查处的难度和成本限制,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不断出现。对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规定,提高会计舞弊违规成本,尤其是加大对参与舞弊高管人员的处罚力度;同时,法律层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尤其是与上市公司合谋进行会计舞弊的行为也应加大处罚力度,这样才能使相关法律对会计舞弊真正起到威慑的作用。另外,要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如果虽有法可依,但有法不依,再完善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国民的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给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与会计舞弊相关的人员分别建立诚信档案,一旦其有“污点”立刻反映在该档案中,且在全国的信息平台共享此信息,对于一些舞弊性质恶劣的公司、人员,永远禁止其再“入行”,这样的代价会让很多舞弊者行动前必定三思。

参考文献:

[1] 黄新建,吴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国ST公司的经验证据[J],生态经济,2007(1):78-82

[2] 周继军,张旺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11(8):141-154

[3] 刘明辉,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Logit模型的研究,会计研究[J],2011(03):81-88

[4] 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2012(08):84-90

[5] 王泽霞,沈佳翔,甘道武。上市公司管理舞弊风险因子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会计之友,2014(01):54-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扬州 225127)

[作者简介:范海敏(1981—),女,湖南郴州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财务处会计人员,经济贸易系会计专业教师,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实践]

(责编:若佳)

作者:范海敏

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论文 篇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分析研究

摘 要 会计舞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01 年 11 月,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美国能源巨擎安然公司(Enron Corp.)被曝光了超过 12 亿美元的假账,揭开了席卷全美的会计丑闻的序幕。2002 年 6 月 25 日,世界第二大电信公司世界通信(World Com.)被确认虚增了 38 亿美元的收入和 16 亿美元的利润,成为美国历史上利润造假的最大案件;会计舞弊现象不仅现在有,过去也有;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会计舞弊的手段之高明、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恶劣、造成的损失之巨大、对全球经济的危害之深重。因而,中外学者孜孜钻研,纷纷把研究的方向投向会计舞弊这一研究领域,期盼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通常是针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虽然在国外的文献研究中并未见到会计舞弊的提法,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在国外文献中的提法比较多,如为财务报表舞弊和盈余管理等,前者指故意编制传播虚假财务报表,欺骗、误导报表使用者的行为,后者则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反之内进行的会计选择。对于会计信息舞弊,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舞弊的行为与动机方面,强调财务报表舞弊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系统,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其治理对策主要是强化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前任会长 Albrechtd 和 Wernz.台Williams 在所著的《舞弊:对企业黑暗面的分析》一书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欺骗别人,并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的行为。”他们认为,舞弊的达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欺骗;另一个就是别人对这种欺骗行为的信任。他们将舞弊分为员工舞弊、管理舞弊、投资骗局、供应商舞弊、顾客舞弊和其他舞弊。其中管理舞弊是高级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舞弊,它最普遍的方式是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舞弊的过程可以被定义为“一方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的有目的的寻求利益的一系列行动”。舞弊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旦规范确立,它就将产生,没有规范,也就没有舞弊。他们认为,即使成本不是约束条件,舞弊也不可能被完全消除。

二,国内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舞弊案件的频频败露,学界和政界都十分重视会计舞弊的治理。刘峰(2001)、黄世忠(2001)、谢德仁(2001)、吴联生(2001)等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对虚假会计信息研究来看,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为:蒋义宏主持九五财政部重点课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分别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入手,对虚假会计信息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从产权角度,林钟高、谭劲松等认为会计舞弊的主要成因是产权关系模糊与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因而明晰产权是一个重要的治理对策。从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论。陈汉文、林志毅、严晖认为,治理会计信息的关键在于保障财务信息系统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唐松华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导致会计舞弊,治理对策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诚信教育的角度,葛家澍、黄世忠在总结安然事件给我国的启示时指出,不要过分崇拜市场的力量,民间自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既不要迷信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要神化独立董事;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

4,针对以上国内外所提出舞弊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西方财务报告舞弊的文献相当丰富,包括对舞弊财务报告的原因和动机、影响因素、舞弊的征兆以及财务报告性舞弊的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既有规范研究,又有实证研究,对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国外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运用经济学方法尤其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新兴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与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尽管中外财务报告舞弊背后都有个共同的本质——利益驱动,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法律背景决定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有诸多不适之处。国内学者将西方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会计舞弊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虽未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但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一些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会计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实分析,剖析了舞弊的表现和原因。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理论根源,比较其舞弊与否的成本与收益,从加大舞弊成本角度探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防治问题,从而找到有效制止舞弊、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路径。首先在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相关概念进行析;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现实分析,包括舞弊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等进行讨论;最后有针对性地找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舞弊问题的解决路径。

面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这一严峻事实,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和治理作了探讨,任何笼统的探讨并无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尽管中国证监会每年对会计制度、会计政策进行完善和改进,无疑有助于封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的空间,但这未必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探求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深层根源及形成机理,以探寻根治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路径。本文首先综合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等,全面分析会计舞弊这一复杂的经济现象和重要的会计行为,利用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来探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形成的深层根源。其次,从会计信息外部监管环境的角度,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利益主体目标函数与行为选择进行分析,以找出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机理,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张胜芳、叶丰澄等:《会计舞弊之反思—世界通信公司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剖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吴联生,李辰:人类行为有限性与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研究》,2009 . 2

3.刘小年,吴联生: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信息中立还是经济后果,《会计研究》,2010. 6

作者:闪辉

上一篇:市场营销下物流企业论文下一篇:制约因素的县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