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民事责任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证券立法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民事责任规定较少,但证券民事责任却对于健全证券市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证券民事责任的概念入手,从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的角度进行构成要件分析,意图为健全我国当前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关键词证券民事责任证券侵权构成要件法谚云:“无救济即无权利,无责任即无义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民事责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证券民事责任论文 篇1:

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不足与完善

【摘要】 我国现行证券法中规定的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突出地表现在民事责任的缺位,这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从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的角度探讨证券法律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助于明晰证券立法的思路,从而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

【关键词】 证券民事责任;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各种规范市场、惩罚和遏制违法行为的立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特别是2005年新《证券法》的颁布和实施,为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维护他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必须加强和完善证券法律责任制度,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

一、证券民事责任的一般分析

证券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了有关证券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追究民事责任的前提在于明确责任的性质,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违反合同义务的民事责任(即违约责任)及侵权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证券民事责任主要是指侵权民事责任,但有时会发生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本文论述的证券民事责任仅限于证券法上的侵权民事责任。

二、我国《证券法》民事责任制度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1.《证券法》对于证券交易违法行为的规定。(1)关于虚假陈述的证券民事法律责任。新《证券法》:首先将侵权行为人的归责原则细化为不同类型;其次将侵权责任人范围进一步扩宽。在原有规定的发行人、承销商及其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的范围基础上,新《证券法》还明确了上市公司、保荐人、承销商、提供证券中介服务的机构,相关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负有责任高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等;最后对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做了明确规定。(2)关于内幕交易的证券民事法律责任。新《证券法》修订了以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内容:一是扩大了法定内幕人员范围。新《证券法》第74条规定,将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扩大到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股东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二是对原来界限不清的法定内幕人员和其他内幕人员进行了区分。(3)关于欺诈客户的证券民事法律责任。欺诈客户是指欺诈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做出虚假陈述致使客户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如果发生新《证券法》第79条规定的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损害客户利益的禁止性行为,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行为是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竞合,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行为则构成侵权。

2.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不足。(1)对一些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有待于完善。2005年《证券法》對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比较全面,对一些民事责任的内容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在实践中难以操作。(2)诉讼制度不健全。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的缺位主要表现在排斥集团诉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确定了我国证券民事诉讼的方式为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缺陷在于,诉讼成本高昂,并且可能带来重复诉讼、法院判决不一致、投资者得不到平等赔偿等问题。

三、关于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若干构想

1.诉讼制度的完善。为方便当事人诉讼,解决人数众多诉讼带来的问题,我国应在借鉴其他国家证券诉讼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证券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1)建立集团诉讼制度。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实践证明,目前《民事诉讼法》所适用的共同诉讼制度,无论人数确定可以合并审理还是人数不确定需要公告和诉讼代表人的共同诉讼制度,都不适应现行证券民事赔偿实务的需要,也不能加大违法违规者的违法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引进集团诉讼制度,最大限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取消证券民事诉讼前置程序。《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6条重申,投资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须依据有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这就是说,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是证券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投资者因证券欺诈行为而遭受损失,必须等到行政处罚作出之后才能提起诉讼,在此之前,投资者一直处于受损的状态。民事赔偿难以实现,一般在提起民事诉讼之前,罚款就已经上缴国库,广大投资者得不到赔偿了虽然《证券法》第232条、《公司法》第215条都规定了“民事赔偿优先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要将已上缴国库的钱返还给普通投资者是很难的。

2.完善证券监管与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随着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事后救济的法律规定往往相对滞后。要完善证券民事责任还应当完善事前救济的方式,即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从而从宏观层面上对证券市场予以规范。

参考文献

[1]吴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88

[2]杜要忠.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规则及借鉴.证券市场导报.2002(7)

作者:杨 岚

证券民事责任论文 篇2: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之思考

摘 要 我国证券立法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民事责任规定较少,但证券民事责任却对于健全证券市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证券民事责任的概念入手,从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的角度进行构成要件分析,意图为健全我国当前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证券 民事责任 证券侵权构成要件

法谚云:“无救济即无权利,无责任即无义务”。一套内容详实、权利和义务边界清晰、易于操作的法律责任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证券法的立法宗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证券法律责任是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力矫正。就体系而方,证券法律责任分为证券民事责任、证券行政责任和证券刑事责任。其中证券民事责任发挥着基石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事责任制度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监督违法违规行为的积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原《证券法》框架下,我国立法“重刑轻民”的观念十分明显,民事救济的规定简略、行文粗放,这些都使得目前证券民事救济机制极为孱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证券民事责任的概念探讨

关于证券民事责任的概念,目前学界大致可归成两类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证券民事责任指参与证券活动的民事主体违反证券法有关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包括证券违约责任、证券侵权责任和证券缔约过失责任。证券违约责任主要包括证券承销合同的违约责任、证券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证券上市合同的违约责任、证券委托合同的违约责任等。证券侵权责任包括:“短线交易”的侵权责任、虚假陈述的侵权责任,出具虚假报告的侵权责任、欺诈客户的侵权责任。证券缔约过失责任则是指在证券合同的缔结过程中,发行人由于自己过错致使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而给证券持有人造成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必须是违反了证券法规定的义务生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此种责任仅属于侵权责任,而非合同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均存在商榷之处。首先,建立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之核心价值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因他人违法违规行为而遭受损害的投资者能够获得法律上的救济,所以证券民事责任应限定为参与证券市场活动的证券发行人、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者等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次,关于违反证券法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的性质问题。从原理上看,证券民事责任的责任可能属于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所以应由当事人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理性的选择。而不是限制为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或者缔约过失责任。所以,笔者赞同,证券民事责任的定义为证券发行人、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者等证券市场参与者,在证券发行与上市交易中因从事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禁止性行为,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它包括证券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和证券侵权责任,但主要属于侵权责任。

二、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之现状与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证券市场的成熟,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立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比较详细的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了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的追究并于2005年新证券法对虚假陈述民事主体作了修改;新增加了对于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客户等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明确规定了关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保荐人、发行人等在证券不符合发行条件而撤销、停止发行时应付之赔偿责任;对短线交易归入制度有所完善;关于持股报告及持股披露制度也有相关体现并且规定相应的民事责任。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还很短,在证券民事责任方面有如此进步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也呈现出诸多的缺憾:

首先,重公法责任、轻民事责任的思想表现很突出,法律责任的设置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与承担证券刑事责任与证券行政责任相比,我国的证券民事责任承担的规定是非常之少。比如,在证券刑事责任方面,1997年我国《刑法》就规定了内幕交易、虚假陈述和操纵市场的刑事责任;在证券行政责任方面,1993年《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禁止几种证券欺诈行为,对并对该几种证券欺诈行为规定了行政责任。肯在该暂行条例中行政处罚条款有14条;2005年《证券法》虽然规定民事责任条款,但是相关条文仅5条且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需要法律作细致的界定。

其次,民事诉论的行政前置变相增加民事诉讼的不确定性,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诉讼是以中国证监法及其派出机构行政查处为前提条件,当事人只能依据查处结果作为事实依据提起民事诉讼,虽然这一规定有其积极性,但是无疑增加了投资者索赔的难度。虽然2005年证券法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行为规定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并未出相应的司法解释是否取消行政查处的前置,也未解释后者是否也适用行政查处的前提。

再次,关于我国证券侵权行为主体制度虽然规定的较细致,但是仍有不足需要完善。比如,证券监管机关的民事责任问题、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民事责任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受益所有人制度的问题等。

三、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之完善

由于证券交易双方互不会面以及合同的相对性原理,责任主体只能是合同关系的相对人,那么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就极其狭窄,举证也变得异常困难。因此,一般意义上对于受害人的救济途径适用侵权行为法较为妥当。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也是采取侵权的救济方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证券侵权责任问题拟从证券侵权责任的讨论来达到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的目的。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大多学者主张在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中,建立以侵权行为、损害事实、过错、因果关系组成的责任构成要件;在公平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中,建立以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和困果关系所组成的责任构成要件。 本文立足于证券侵权责任的特殊性,主要探讨证券侵权责任中的责任主体、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与归责原则。

(一)证券民事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

一方面,关于证券监管机关、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民事责任问题。按照《证券法》规定,证监会拥有较大的行政审批、监管权力,对于一般投资而方,通过其审批的有关事项也具有权威、可信性。我国现行立法对上述机构行使职责过程中的责任承担也有规定;如《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再如《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都是有相关规定的。所以,证券监管机关应作为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因为也要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无论其以作为方式还是以不作为方式侵权都应成为证券民事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另一方面,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受益所有人制度。我国目前没有受益所有人制度,而受益所有人制度是证券业和证券法比较发达的美国的产物。按照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6条的规定所谓受益人:直接或间接通过合同、安排、备忘录、某种关系或者其他方式对所涉证券拥有或分享直接或间接金钱利益的任何人。其规定所有内部人作为受益所有权人、拥有受益所有人的证券都属于该规定之列。据此,对于内部人的配偶、未成年人子女持有的股份,法院一般都认定为内部人属于所涉股份的受益所有人。 但是如果内部人的配偶或子女在经济上独立于内部人、拥有独立的账户且在从事证券交易时独立作出决定,那么内部人则不能认定为受益所有人。因此,法院在判断内部人是否属于受益所有人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内部人对所涉证券的控制程序;内部人从短线交易中获得利益的能力。我国证券法虽严格限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任期内转让股票,但对该人员利用其配偶、子女或他人名义持有或买卖股票却规范甚少,而这种现象又是大量存在的,这就说明了我国立法上的一个疏漏。

(二) 证券侵权中的损害事实。

证券市场中的损害较一般民事损害具有复杂性,不好确定。所以在损害确定性上应把握:损害是已经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如任何一个没有买入证券、也没有卖出证券的人却主张诸如丧失买、卖证券机会等难以证实的经济损失,似乎是寻求一种凭推测性、投机性的、其股份数量依赖其主观假设的补偿是不能称为损害的确定;损害是对权利和利益侵害的事害。此种事实应该是被诱使而从事不利的证券交易的投资者所受的损害。所以对于损害的计算就显得很重要。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个人意见。首先,证券的侵权损害赔偿应该是补偿性赔偿而不应存在惩罚性损害赔偿,其次,损害赔偿的计算应建立在原告的损失数额上,但应将赔偿限制在被告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失的范围内。再次,计算原告的损失数额的方式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三) 证券侵权责任中的过错与归责原则。

在归责原则上各国证券法中大都规定了过错推定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是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显著特征。但不是绝对的肯定的仅适用这两个原则。本来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就应该是多元、开放、立足于实践的。所以在这些归责原则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谁处于根本的地位。因而,在证券民事责任的认定中,法律可以针对不同的侵权行为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而且,在按法律规定适用这些归责原则会产生严重不公时,法官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考虑双方的情况,根据公平观念来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四)因果关系的认定。

因果关系是联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的重要的逻辑纽带,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一大难题。 就证券民事赔偿案件而言,由于证券交易特殊性、投资者举证的困难等这些都导致判定被告侵权行为与原先损害之间的困果关系是很困难的,这也成为实现民事救济的主要难点。其实可借鉴美国的“推定困果关系”理论,实现法律或事实上的推定。即在投资者提供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推定投资者的损失为被告的行为所致。同时赋予抗辩权,被告只要举证说明原告的损失与其没有关系术不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在诸可追究证券民事责任的行为中普遍可以适用的规则,应立法加以确认。

新《证券法》颁布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在建立健全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方面做出诸多的尝试和努力。虽然离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上还是迈进了相当大的一步。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有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资本市场才会真正活跃,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西南大学2009级民商法研究生)

注释:

周友苏、罗华兰.论证券民事责任.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王利明.证券市场民事赔偿责任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2000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版P136.

Whiting v. Dow Chem. Co. , 523F. 2Dd 680 (2d Cir . 1975)

陈洁 .证券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P315.

作者:彭剑春

证券民事责任论文 篇3:

论我国证券法的民事责任

摘 要:证券民事责任体系的完善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保证,它可以很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还是不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有序进行。本文就我国证券法的民事责任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体系;证券法;民事责任

我国的《证券法》制度是为了确保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维护投资者们的合法权益。但是,该法律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制定还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我国证券法的民事责任要进一步地完善,建立完整的证券民事责任体系。

一、我国证券法的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

1.立法者的不重视及监督力度不够

完善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证券市场有秩序运行,但是立法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对民事责任制度制定时不够重视。证券市场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如果要追究法律责任时,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从而浪费国家财产。立法的漏洞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从而不能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2014年5月16日晚,南纺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了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认定,2006年至2010年南纺股份虚构利润分别达3109.15万元、4223.33万元、15199.83万元、6053.18万元和5864.12万元,5年来虚增利润总额超过3.44亿元。如果扣除虚构利润,2006年-2010年南纺股份实际上处于利润亏损状态。对于南纺股市的造假事件,我们证监会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查出南纺股市连续五年大规模造假事件。这说明了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还是不够,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制度也不完善。同时,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公司缺乏一定的监督,总认为有证监会就行了,法律观念也较薄弱。而南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要企业应该从国家的利益出发,遵守我国法律,促进证券市场公平、健康发展。

2.投资者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难以通过民事诉讼实现

我国对证券法的民事责任有相关规定,但是在程序实行上却很少,没有能够很好处理事件发生后的赔偿损失。比如上述讲到的南纺股市造假事件,对于本次事件,南纺股份受到的处罚是很轻的。同时,投资者也没有积极对造假者追究民事责任,使得造假者逍遥法外。在很多情况下,投资者是很难对违法者进行民事诉讼,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是往往需要很多年,而投资者对其进行民事诉讼只有在行政处罚决定时才能进行立案,耗费时间且民事责任诉讼程序麻烦。

3.对民事责任处罚力度不够

据新华社电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今,沪深交易所累计有78家公司退市,从年均看,我国股市每年仅有个位数股票退市,远低于境外股市年均6%至8%的退市率。实际上,上市蜂拥而退市艰难,一直以来均是A股的“代表性”特征。对于很多造假公司,往往是罚而不退,且处罚力度不够。这样使得有些上市公司对证券法不以为意,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出现不公平现象。只有不断加强退市改革和证券法的民事责任制度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证券市场的有序进行。

二、如何建立完善的证券法民事责任体系

1.建立有效的证券民事赔偿损失制度

证券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市场,存在许多投机者。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证券民事赔偿损失制度,加大赔偿损失,这不为一个有效控制造假事件出现的制度。同时,也要明确赔偿的范围和其计算方法,建立严谨而科学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在违法行为发生时,减少时间去计算赔偿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证券民事赔偿损失制度有利于相关部门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减少人力。

2.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有利于投资者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促进完善证券民事责任体系的建设。其实每位投资者就是充当监督的角色,监督证券市场的一举一动,减少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从而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促进证券交易的公平性。不仅如此,投资者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可以更好地了解证券市场,减少投机取巧行为发生。这样更利于投资者明白自己的处境,善于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提高证券民事责任的地位,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处境。因此要提高证券民事责任的地位,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促进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投资的积极度,活跃市场。这样也可以使投资者积极通过民事诉讼保障自己的权益,从而有效推动证券民事责任体系的完善。提高证券民事责任地位也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证券法》的法律意识,明白其重要性。

三、结语

我國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只有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证券民事责任体系。因此,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加强民事责任制度建设,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确保证券市场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波,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

[2]王利明,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完善[J].法学研究,2001.

[3]黄俊,论如何完善我国证券法中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视点,2014(03).

作者简介:高朝阳,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法院苟堂庭庭长,研究方向:民商法、民事诉讼法等。

作者:高朝阳

上一篇:银行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汽车影视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