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与金融时代,“大数据”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并且也日益影响着社会经济与各行各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开始关注“大数据”对其的影响与作用,希望利用“大数据”来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效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银行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力度以及内部审计财务职能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银行业一直都是高风险行业,经济越繁荣,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加强银行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一直以来我国为了降低银行业风险制定了监管制度、社会监督等多种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在商业银行当中内部审计都是控制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防止银行内部风险的产生。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顶层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也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农村商业银行所涉及的业务也逐渐增多,因此,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步加大。現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农村商业银行运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1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在基础金融体系当中银行所从事的一直都是高风险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要素,这些因素会对银行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在于完全消除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风险,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避免商业银行因为战略决策等导致严重损失,使得银行的附加值得以有效提升。从现阶段甘肃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风险类型来看,大约有以下几种:(1)信贷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信贷资产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也是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但是信贷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目前甘肃地区经济发展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总体上活跃度依然不够,信贷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有限。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2016年农村信用社信贷总额为98.3亿元人民币,回收贷款总额为58.6亿人民币,回收总额占据发放总额的60%左右,相比于2015年提升9%,同时最近几年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充分说明对于甘肃地区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信贷已经构成了一定的风险。(2)市场风险,现阶段商业银行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商业银行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必然会承担着一定的安全风险。(3)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为自身管理、战略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安全风险。现阶段因信贷审查不完善或者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而导致的损失占据了现阶段甘肃省农村商业银行总损失的68%。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

随着现阶段甘肃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能够实现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现阶段在商业银行当中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完全分开的,运行审计部门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制定的政策等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即明确商业银行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对导致风险的可能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但是内部审计除了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之外,还需要对不同风险进行评估,即根据该风险要素可能导致的结果对其进行分门归类,将所有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在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以及经营计划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或者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

2.2 能够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虽然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所有风险都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损失,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因为风险而停止运营。商业银行只能采取对应的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或者避免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风险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并存的,商业银行若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动态地对自己所制定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可以将自己所作出的措施与战略决策与实际经济收益联系起来,从而对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对具体政策进行调整。

2.3 能够实现风险预警

内部审计在银行管理控制系统中发挥反馈作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特别在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时,是通过风险反馈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的。一方面,内部审计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沟通,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对重大的审计发现按清晰传递的线路进行报告,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和其他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对监督检查结果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报告,使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以风险为核心及出发点的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作为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反馈,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效率。

3 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在商业银行当中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才能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实现往往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体现出来的。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并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都是直接由银行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但是,从现阶段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运行现状来看,超过30%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直接向银行行长汇报,在隶属关系上呈现出明显的混乱,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现阶段在甘肃省农村商业银行当中,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都不高,在工资待遇方面要明显低于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积极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最终严重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2 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力度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在商业银行中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来说加强管理操作系统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实现信息透明化与信息共享。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甘肃省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力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工作人员在系统应用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3.3 内部审计强调财务功能

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大多数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都将内部审计作为业务运行的财务管理工具,即往往将内部审计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对银行运行效率的检验,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4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策略分析

4.1 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于当前阶段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的基本现状,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归属问题,即内部审计部门不得隶属于商业银行,在行政职能上需要与银行完全平等。对于商业银行干预内部审计的情况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只有做好队伍建设才能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现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需要完全独立于商业银行,同时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内部审计部门的薪酬发放需要完全独立于商业银行,避免内部审计部门过度受到商业银行的干预。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机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对应的福利待遇。

4.2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的建设与推广

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精确性,也可以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的建设与推广。首先,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管理操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为系统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其次,在完成系统建设之后,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的推广,将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最后,需要通過职后培训的方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用技能的提升。

4.3 加强风险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中的进一步应用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因此内部审计程序与机构的风险管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 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首先,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必须要对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并明确最终的优先顺序,确定具体的审计项目。其次,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审计范围与方案。最后,在对审计工作评价时必须要对其风险管理职能的发挥进行评价。

5 结语

在商业银行当中内部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保障了商业银行运行的有效性,同时也实现了风险的控制。随着市场环境复杂程度的提升,当前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促进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上海分局课题组.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上海分局的实例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7(05).

[2] 谭莉川.独立 规范 科学 高标准——谈内部审计指引对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

[3] 王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四大”会计所管理经验[J].吉林金融研究,2017(04).

[4] 杨鸿,刘海宁.ERP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务研究——基于A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COBIT标准体系建设的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

[5] 查小玲.中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构建——基于经济资本管理原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

[6] 刘颖,潘瑞荣,田敏.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A银行的调研分析[J].金融纵横,2014(11).

作者:董斌

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大数据关注点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摘 要】 在互联网信息与金融时代,“大数据”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并且也日益影响着社会经济与各行各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开始关注“大数据”对其的影响与作用,希望利用“大数据”来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效率。文章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大数据”应用现状及运用“大数据”需要注意的关注点进行了讨论,以M银行应用情况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需要予以关注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大数据; 应用案例

一、银行内部审计与“数据”运用

(一)银行内部审计对于“数据”的运用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商业银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契机,其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变以往“事后监督”为主的“被动”角色,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职能。通过海量、动态更新的数据处理,看到抽样统计所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进而有利于内部审计价值体现。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使其优势无法充分体现,所以,当务之急是就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大数据应用的关注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有的放矢地提高银行内部审计对于大数据的使用效果。

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内部审计还主要扮演“救火员”的角色,更多地体现为事后监督,对于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业务规划的评价基本没有,风险预警功能严重不足,仍处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检查阶段。目前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还处于传统模式下,虽已全部使用电脑,但绝大多数是利用Office等办公软件所做的文字编辑以及数据的简单排列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层面较低。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开发应用了“非现场审计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查阅总账、明细账以及信贷业务资料等,但这种系统还只是低层面、“入门级”的数据信息查询,虽然银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建立简单的审计数据接口,并联接至各经营决策单位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上,但所取得的只能是“被加工后”的“二次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抽样与检查等工作,其“先天性”就处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综合经营管理的“后手”,就只能进行合规性、存在错弊的“事后式”检查与评价,更不可能提出让商业银行高层满意的事关大局发展的审计建议,在内部审计实现价值方面不可能超越商业银行内部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这些都与银行内部审计在数据应用,特别是对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不足有关。

(二)有关研究情况

对于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为理论探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数据对审计工作方式的影响。例如大数据正在影响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可以促进持续审计方式的发展、总体审计模式提升等[1]。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工作理念、作业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应以其为核心形成“智能化”的审计体系[2]。二是大数据在审计的应用层面。数据分析成为金融审计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和工具,大数据技术应在金融审计分析平台中发挥重要作用[3]。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内审业务处理方式进行升级,以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提高效率[4]。大数据就是信息处理的高效时代,应利用其推进计算机审计等[5]。上述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改进工作模式,积极利用大数据,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应用大数据,使用分布式拓朴结构、云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等新型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以提高审计的效率[6]。但对于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的案例式研究较少,多数理论研究的操作指导性不强,还需从实践、案例角度加强对于银行内部审计运用“大数据”的研究。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的关注点

大数据是指巨量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应用大数据就是要以经济的方式快速捕获、发现和分析,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挖掘有价值的信息[6]。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时,应注意大数据本身具有的三个特点:一是进行研究与分析时,需使用全部数据而非抽样数据,是建立在全量数据基础上的信息挖掘;二是大数据虽具有丰富性,但需容忍错误的数据,运用大数据采用技术手段分析时,必须强调效率,从海量数据中分离出有用的线索,以探寻可能的问题和风险;三是数据之间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但过于依赖相关性,也可能会带来偏见。以上的大数据特点属性是银行内部审计在应用大数据时需要重视的“关注点”,只有理解这些“关注点”,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大数据的应用实际技术则相对简单。

三、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M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15年6月底,M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余额已达4 000亿元,平均每户的贷款余额为100万元,存量的客户数达到了4万余户,若算上循环贷款项下的同名多贷户,那么贷款客户数还可能扩大到5万至6万余户。面对这样大规模的业务量,M银行内部审计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业务检查并对小额贷款业务风险模式提出具有风险防范价值的审计建议,成为体现M银行内部审计价值的重要所在。正是基于此,M银行内部审计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数量众多的小额贷款业务审计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若对小微贷款业务进行全面检查,鉴于人力成本与时间等因素的考虑,审计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将不可承受。若是利用抽样审计,因为不是建立在对于样本总体情况的全面把握上的,往往会以偏概全,反而会引发较高的检查风险。M银行在利用传统审计方式开展查检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最终着眼于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

M银行内部审计发现,对于银行小微贷款,客户信用情况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因为客户个体或组织的关键信息和行为都被记录下来,而这些数据足迹能通过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获取,而且还可以通过银行数据仓库获得原始数据源。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低成本广泛采集客户的各类数据并进行分析挖掘,判断客户信用资质以及信用风险的高低。

M银行内部审计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内部数据审计覆盖方面,对于小微贷款业务,M银行内部审计通过搭建统一、共享的内部审计数据管理平台,直接嵌入该银行的生产作业系统以及数据信息仓库,从其中获得有关小额贷款的“第一手”信息,直接下载、提取全部业务数据,同时M银行进一步丰富模型应用技术与工具,充实模型分析维度,构建与设计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并与小微贷款业务审计紧密结合,而且还随着小微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因素变化及时更新审计分析模型,确保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在应用、验证、反馈、优化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循环。M银行内部审计对小微业务审计功能覆盖区如图1所示,银行通过业务前端,形成小微业务原始数据来源,经过加工与处理,对小微业务初始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信息化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利经营管理使用。M银行通过预置审计接口,加强信息审计与数据审计,扩大审计覆盖范围,这样就为M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进行小微业务审计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在大数据建立于全数据方面:M银行内部审计每季度利用大数据方式,对于小微信贷业务的整体情况进行一次“跑数”(银行内部审计用语),提取全部业务数据,以从整体上了解小微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构成变化、风险构成因素的变化,为更详细的抽样审计寻找证据。

在大数据的应用效率方面:M银行内部审计利用大数据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注重的是发现重大的业务风险审计线索。M银行在利用大数据模式“跑数”时,建立了一套标准的审计流程,可以根据不同风险查找需求,设计利用不同的查找“字段”,但在既定的流程下,整体上的“跑数”时间是固定的,这就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大数据结果的相关性方面:M银行内部审计对全辖所有的小微业务获取、挖掘出的风险预警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专家审计论证,进而发现其中真正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重要风险信息,以增强对于全体小微客户的风险识别和认知,这样可以让内部审计更好地掌握样本总体的风险情况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更为准确的样本抽样。

M银行内部审计的大数据运用流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对小微信贷业务审计项目的理解,达成目标共识,从业务审计的角度理解数据需求,并转化为数据挖掘问题的定义,制定出一个初步审计挖掘计划。第二步,从原始数据收集开始,熟悉小微数据,识别小微业务数据的质量,发现小微业务数据的内部属性,形成隐含信息的假设,因为在进行数据挖掘时,输入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重复、不完整、含噪音、维度高等问题。第三步,从未处理的小微数据中构造最终数据集作为数据挖掘模型的输入。这个阶段的任务有可能执行多次,包括表、记录和属性的选择,以及为数据挖掘模型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的转换和清洗操作等。第四步,选择各种建模技术,同时对它们的参数进行校准以达到最优值。通常对于同一个小微数据挖掘来说,可有多种建模方法,一般M银行内部审计多利用WEKA系统、数据挖掘K-Means自动聚类技术等,以确认类型数量并实施小微信贷客户的聚类细分。第五步,在最终部署模型开始审计应用之前,对模型进行评估,检查构造模型的步骤,确保模型能完成审计工作目标。第六步,小微业务审计模型的创建并不是审计项目的结束。根据审计需求,这个阶段可以产生简单的报告。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小微业务审计“大数据”模型的建立,以最终得到审计检查与预警所需要的数据分析需求,并可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非现场审计或者现场审计立项工作。

对于“跑数”结果,M银行内部审计还结合实时、历史数据进行全局分析,评估现存小微客户的信用风险,并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动态关注,实现对全部客户整体授信风险情况的精细化管理。

M银行内部审计认为,应用“大数据”进行的数据挖掘,其中心思想就是从海量数据中按照一定的知识发现模式,挖掘萃取出一切存在的、有价值的各类隐藏规律、规则、趋势等,并加以分析利用,从而达到“总结过去、预测未来”的智能效果,进而对于小微业务的整体风险以及小微业务的风险防控有效性给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四、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的建议

(一)需要区分全量与抽样的差别

内部审计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理论上抽取样本越随机就越能代表整体样本,但获取一个真正随机样本太费时费力。当无法获取全量数据,或者无法分析挖掘数据的时候,就要有选择地寻找问题特征样本,这样实际无法兼顾对总体的评价判断与对问题的揭示分析。大数据审计不是抽样分析而是采用所有数据分析的审计方法,是建立在全量数据基础上的信息挖掘,这是与审计“抽样”方法的本质区别。如利用大数据,对于银行小微业务信贷质量审计来说,既可以尽可能全面地揭示风险,也能对其整体风险状况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不至于以偏概全。

(二)需要处理好效率与精确的关系

大数据缺少精确性,而是用概率来说话。数据分析时一般都有特定用途,所以时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精确计算是以时间消耗为代价的,在小数据时代,追求精确是为了避免放大偏差而不得已为之。如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交易笔数以千万计,在这样一个总量中随机抽取1万笔,会产生难以负担的工作量,而如果出现审计差错的话,放大到总体中,则审计风险将难以承受。但应用大数据,样本等于总体,偏差不会被放大,所以运用大数据采用技术手段分析时,必须强调效率,从海量数据中分离出有用的线索,探寻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指引内部审计进行精准分析与查证。内部审计不能是非不清,不能仅做简单的预判,仍需要准确揭示问题,特别是对具体问题的查证认定。

(三)注意数据挖掘对象的因果关系

运用大数据,一般会知道“是什么”,但不能知道“为什么”。在大数据完成相关性分析后,还需要通过分析论证来探究因果关系,找出背后的“为什么”。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运用大数据技术,也必须关注因果关系,过于依赖相关性,可能会带来偏见。如已掌握银行内部员工与小微客户间的非正常资金往来,与道德风险具有较大相关性,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可能会在具体审计发现上形成错误判断;又如小微客户资料真实性审查与信用风险密切相关,但如果不在因果关系基础上进行流程控制,则改进内控也将无效。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在利用大数据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对找出的相关性模式进行逻辑分析和样本外测试,最好是发现的相关性模式不仅在样本外表现稳定,而且又具备理论上的合理性,这样才可有效减少审计检查风险。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5):23-28.

[2] 白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策略的理论思考[J].西部金融,2013(10):7-9.

[3] 吕劲松,王忠.金融审计中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14(5):26-31.

[4] 凌家全,陈方仪,王春雨.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求索与变革[J].中国农村金融,2014(6):72-74.

[5] 刘碧湘.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J].科技信息,2013(21):107.

[6] 秦荣生.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14(32):81-84.

作者:王李

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大数据与金融领域的相互融合,银行内部审计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只有不断的探索大数据与银行内部审计之间的有机融合和业务处理方式,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为新形势下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大数据 信息化

一、引言

现如今,我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更新和密集创新的发展新时代,很多商业银行已经着力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对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打造出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整合发展的新型银行系统。通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整合系统,在结合信息共享下的外部数据,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对潜在的风险和业务机会进行挖掘,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和巩固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变革,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数据和信息的驾驭能力、风控能力、审计服务价值要求等等。在面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的同时,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银行内部审计,推动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大数据的概念

随着云时代的发展和降临,大数据一词成为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焦点词汇,著名分析团队著云台认为,大数据是形容企业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进行关系数据库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消耗。大数据分析通常和云计算相互关联。因为大量的数据集的实时分析需要数以百计的电脑进行分配工作。大数据技术也就是从庞大的数据集当中,迅速准确的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大数据的四V定义分别是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也就是大数据特点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庞大,具有PB级别;第二点就是大数据的数据类型较多,其中包含的信息庞大且类型广泛;第三点其价值密度相对较低;第四点,就是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速度较快。

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最早提出者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在研究中指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不论是行业的发展还是其业务职能都离不开数据,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随着该报告的发布,大数据成为现如今世界上争先传颂的热门概念,不仅在计算机行业,金融界也对其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数据,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三、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挑战

(一)风控能力受到挑战

随着银行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发展,银行内业务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发展,风控管理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现如今风险管控监督范围已经扩展到境内外机构、集团以及附属子公司的各个业务。银行的风控也朝着动态化、广阔化和复杂化发展。就银行的内部审计而言,传统的抽样分析与静态分析难以敏锐的对异常和风险进行察觉,因此银行应当构建起全量数据信息关联与动态分析的内审方式。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也应当建立起以风控为导向、以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新型审计工作模式,并建立能覆盖集团业务全量数据的审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内审的工作质效。

(二)信息处理与驾驭能力的考验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让银行的各项经营和风险管理活动均采用数据信息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信息流的形式打破了传统银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给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银行的内审能够依托于银行庞大的信息流平台,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发掘、分析等审计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内部审计应当从传统的经验审计转向数据审计,能否掌控和利用信息时代的庞大信息数据,成为银行内部审计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三)服务价值的要求的提升

银行业的经营业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愈发复杂,现如今单一的风险报告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各方治理需求,企业对于风险报告的需求朝着全景式、关联式、建设式的趋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从更高的层面和更为广阔的视角下为其提供更具有战略意义和更具有系统性、价值性、前瞻性的审计意见。内部审计朝着服务方案提供者的这条具有高附加值的道路发展。

四、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要求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审计能效

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类、描述,而且进一步的进行有效地预测。还需要积极的建设起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特点的内部审计分析预警机制,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加工。通过采用数据深掘算法,并结合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建立起更为广阔的全流程、广覆盖的内部审计分析。并将内部审计进行模型化,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还要运用系统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检测预警工作进行开展,通过设立科学的参数和对日常监控的环节筛选,从而保证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内部审计的能效提升。

(二)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银行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间存在数据集中,数据量飞速增长的形式,现如今银行的传统业务信息已经基本实现电子化,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对审计作业模式进行改革,要将内部控制测评机制作为基础,通过业务电子化的电子数据,并将这部分电子数据进行转换、分类、整理、分析和验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数据式审计。这样能够让内部审计服务更加贴近业务需求,更能够敏锐及时的对风险进行预警,实现潜在风险识别零距离。

如何实现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首先,应当在银行内部审计项目中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从中筛选出可疑线索和分析结果,并将其作为数据式审计作业模式的统领,在审计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分析结果与筛选出来的线索,从而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其次,应当按照审计的相关流程对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部门和岗位设置,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审计部门设置方式,着力于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第三,加强对大数据的审计检测和分析,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心所在,通过必要的现场审计作辅助,从而大幅提升对大数据时代下庞大的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并大幅降低审计成本。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庞大的数据信息让人们的思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不能够仅满足于传统的重点业务重点审计的审计方式,这种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审计需求而且更难以满足风控的需求。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仅通过抽样分析或静态分析很难对风险和异常进行察觉,必须要构建起动态的分析和全量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现如今,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建设起以风控为导向、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型审计检测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抽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全量数据审计来揭示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隐患,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五、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银行内部审计的方式也从传统的周期审计向连续审计進行转变,审计抽样方式也朝着系统化、模块化、信息化进行发展,并最终形成全量数据的模式。现如今对于审计结果的性能来说,在维持其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加强了审计结果的预测性。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审计工作纳入银行战略规划。

(二)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内部达成纵向、横向相互畅通协同的工作模式。加强信息系统结构的标准化建设,在建立以数据作为审计核心驱动力的同时,对审计的技术方法进行升级。让跨越式系统、平台、数据结构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商业银行掌握着庞大的信息数据,而对于现代审计机制来说,这些庞大的数据很容易造成冗余,对于信息数据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很难深入挖掘出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只有将大数据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才是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根本发展方向。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预测来说,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策性因素、人为因素、市场因素等等。然而现有的数据分析技术很难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这些商业信息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在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的时候应当具备良好的开放式思维。首先,对于客户的预留信息,即其开户时所预留的住址、年龄、工作、性别等等,都是从个体出发且每个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些信息就可以用于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预测。其次客户交易数据,例如客户在取款机的存取款金额、时间、频率,以及客户的信贷偿还时间和理财使用情况,将这部分信息与客户的预留信息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行业风险预测。三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利用进行宏观政策风险预测。外部信息包括互联网、通讯运营商、证券交易所等有关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对行业股票的交易进行行业分析,并从中找出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市场以及政策导向进行预测。

(三)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时代下对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数据的首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应当着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开展审计工作,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敏锐的风险嗅觉和风险洞察力,还应当具备对数据本身的识别能力,随着大量数据的涌入,审计内部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量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六、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银行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深入挖掘分析,着重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发挥银行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少卿.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4,30:189-190.

[2]宁波.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商,2015,04:151.

[3]陈晨,马冀涛.“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J].中国银行业,2014,09:85-87.

[4]赵晓霞.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J].知识经济,2015,12:60.

[5]刘荣.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42-46.

[6]姚小燕.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J].青海金融,2015,08:34-36.

[7]特约嘉宾贾尚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机遇与挑战并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03-28A03.

[8]皮雨鑫,刘美佳.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经济,2016,03:121-122.

[9]欧阳琴.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功能与实现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10]荀大志,王文胜,毛勇,丁文,刘睿,郑磊,孟令谦,付苓.商业银行信息化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C].2014:12.

[11]季强.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变革[J].当代经济,2016,10:52-53.

[12]雷智军.以大数据思维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302+304.

[13]刘键.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4]李广新.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5]赵娟.基于会计操作风险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作者简介:游新华(1984-),男,籍贯:福建省上杭县,学历:本科,职称:审计师、会计师,工作单位:福建上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游新华

上一篇:网络教学研讨论文下一篇:证券民事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