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贡献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面对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萎缩、中医药诊疗技术使用率低下等问题,中医药应找准自身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突显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而要提高中医药卫生服务的贡献率,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尝试开发和建立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的指标体系,以引导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流向,提高中医药对社会、对人民健康的贡献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药事业贡献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事业贡献管理论文 篇1:

新疆卫生事业管理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卫生事业管理对新疆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卫生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建国以来,新疆卫生事业管理的高速发展形成可规模,为保障各族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总结卫生事业的历史经验,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疆;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应有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 卫生需求,合理分配与使用卫生资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科学。它是管理科学在卫生事业中的具体应用,是国民经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可以说,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保障和推动卫生事业的重要学科[1]。

建国以来,新疆卫生事业管理的高速发展形成可规模,为保障各族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总结卫生事业的历史经验,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2]。

2 新疆的卫生事业管理目前可以开展的工作

2.1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环境中的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的防治研究,新疆特色环境与特殊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新疆环境特征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职业人群与健康关系的研究、重金属中毒保护因子的研究、以及科研服务与边疆教育。

2.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流行病的预防防治研究工作,及卫生问题的调查,采集,统计。进行设计,选择,解释。

2.3 营养与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是营养调查,膳食调查、常见食品卫生食品卫生调查,病人营养。

2.4 卫生毒理的研究工作

2.5 社会医学:保护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人群健康水平。

2.6 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包括医院管理和卫生防疫

3 新疆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3.1新疆卫生事业管理之所以能在30年前就具有相当规模,而且此后一直不断夸大。其原因与政策导向、传统体制、卫生发展归观以及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问题等诸多因素有关。

1.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为尽快解决新疆缺医少药的局面,中央从政治上、资金上给予了倾斜[3]。

3.2新疆卫生事业管理事业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与发展的,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对发展新疆卫生事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固有的弊端,在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产品铲平经济的影响、供给制思想严重、发展卫生事业管理搞大而全、小而全、条块分割、各自办政、不仅条块间重复设置、条块内部机构重叠。

3.3卫生事业管理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传统观念将卫生事业管理当作纯粹的福利事业,因此,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盲目追求高福利、脱离国情与区情发展卫生事业管理,扩大规模。同时,混淆发展与增长的概念,将“发展”与“增长”等同起来,以为只有数量的增长,才能发展一味追求机构、床位、人员的增长速度,在指导思想上外延发展占主导地位。

3.4.改革不配套、互相撞击:其中以教育改革影响最大。

3.5新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 ,卫生资源短缺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础条件差 ,设施简陋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4 新疆卫生事业管理规模超前发展的弊端

4.1新疆卫生事业管理规模超前发展有一定的弊端:新疆卫生事业管理的超前发展,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发展本身都带来了不良影响1.卫生事业费用超过了各级政府以及各产业系统的承受力。2.影响卫生人力资源素质的改善和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3.造成卫生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的方面。4.增加病人不合理负担[1]。这些问题最终引起了新疆卫生事业管理机构的认识与重视,在2000年新疆进行了首次卫生服务调查,得到了新疆卫生服务的基线数据。经过研究人士的认真观察,分析问题、对新疆卫生事业规模的超前发展制定了有力的政策,笔者就今后新疆卫生事业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①深化改革,实施卫生区域规划;②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效率;③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④营造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⑤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卫生人员素质;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⑦积极开展卫生改革政策专题研究等。[2]

5 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挑战

5.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维护人类整体健康水平的保证。21世纪,人类社会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将发挥更大作用。然而,从现状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化,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频繁的突发性灾害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吸烟、吸毒、卖淫等不良现象的泛起,都给卫生事业管理增加了新的压力。

5.2.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疗机构不但面临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人才等竞争 ,而且面临着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局面。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学职业道德观念业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谭一文,坚持从实际出发,控制卫生事业发展规模-兼析新疆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7):11-13.

[2] 王向松,吉斌,才万,对医院改革的几点认识,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6(4):36-37.

[3] 王忠,井明霞,刘军,新疆卫生事业发展的探讨与思考,2011,26(3):208-211.

作者:温靖玄

中医药事业贡献管理论文 篇2:

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面对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萎缩、中医药诊疗技术使用率低下等问题,中医药应找准自身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突显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而要提高中医药卫生服务的贡献率,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尝试开发和建立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的指标体系,以引导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流向,提高中医药对社会、对人民健康的贡献率。

关键词: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指标体系

我国政府虽然一直重视中医药工作,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中医药服务领域缩小、贡献率降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和当前中医药卫生服务综合效率低下、中医药投入的结构不合理、中医药资源浪费严重等有很大关系,而现有的政策很少考虑有限投入的有效性问题,使得中医药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本研究在中医药卫生服务测评研究领域引入贡献率的概念,力求通过建立贡献率测评指标体系,有效改善卫生资源在中医药卫生服务配置失衡的局面,引导卫生资源依据贡献率大小进行配置和流动,从而提高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中醫药发展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政府把“中西医并重”作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传统中医药曾经为我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中医的发展受到了现代医学的强烈冲击,中医正在逐渐走向衰弱,中医药服务领域在逐渐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有淡化趋势,我国真正传统的中医院已名存实亡,中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百分之四十以下,中医院普遍存在着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等问题,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1],其贡献率逐渐被西医所取代。另一方面,中医院现有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未能得到充分提高,其床位使用率普遍低于综合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床位资源存在着很大的浪费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有外部因素,但中医药事业自身也存在着如下诸多的问题。

(一)中医药教育模式严重西化,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

近几十年来,中医教育西化严重,中医药院校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医,盲目地顺应社会的短期需求,培养能够适应中西医临床需要的双面手人才,致使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传统中医人才含金量较低,多数是中西医理论、技能兼顾的医药卫生人才,将西医的框架硬套在中医上,使中医失去了其本来的精神实质,这种模式短期迎合了市场需求,但影响了中医学生未来发展的根基,这些学生中医药基础不牢,知识继承不够、创新不足,未来很难将中医传承和发扬,其医术无法适应群众的需求,贡献率自然无法提高[2]。

(二)中医药服务定价偏低,不能激励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

我国制定的相关价格政策致使中医服务收费标准远低于西医服务收费标准,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中,全部医疗项目3966项中仅有92项是中医项目。在2007年新增的204项和修订的141项中,中医项目仅新增29项,修订8项,根本无法概况中医服务的全部内容,这些没有被囊括进来的项目医疗机构无法合法收费,致使很多中医项目无法提供。由于中医医师人力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造成中医师逐渐放弃提供经济效益不高而技术难度大的中医诊疗服务,转而提供经济收益较高的西医服务。再加上中医药卫生服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能力弱,一旦相关扶持政策的不到位,中医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无法扭转,也降低了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使用率。在财政补偿不足的情形下,中医服务提供得越多,意味着医疗机构亏损越多,因此,不少中医医疗机构管理者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医药特色项目的使用正逐步萎缩。

(三)我国医保政策限制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

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保险政策按照“三个目录”执行,而目录的制定是按照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标准,加上中医诊疗常规不完善,导致疾病的入出院标准、诊疗项目均采用西医诊疗常规内容,因此很多中医药服务提供的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中医的一些诊疗效果较好的诊治手法,却因其在诊疗项目划分上属于美容保健类,不能纳入报销范围,致使患者丧失了选择中医药技术治疗疾病的机会。

(四)药品质量降低了治疗效果,影响了中医药服务的推广

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以及野生天然药材产量的逐渐减少,人工栽培种植的药材虽然能够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但药材的药效降低却是不争的事实。中药对于采收、炮制有很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使得采收根本不考虑药效,炮制也不规范,相关的医疗机构缺乏炮制专门的实施和人员,使得中药有效成分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了中医药卫生服务的有效推广。

中医药卫生服务提供不足的现状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若想从外部环境着手解决此问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而从内部环境看,需要激励中医医疗机构管理者主张和推广使用中医药服务,需要激励中医药服务提供主体更愿意提供中医药服务,从而增加患者利用中医药服务的选择机会,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对于社会、患者的贡献率。

二、贡献率的相关概念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其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其计算方法是:贡献率(% )=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 /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这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4]。中医药卫生服务对社会的贡献率不仅体现在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出社会效益。因此,完全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中医药卫生服务的贡献率显然不恰当,也不符合我国新医改的发展要求。

三、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为保证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可信性,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循如下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

构建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贡献率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充分体现中医药卫生服务投入产出等实际贡献情况。以测评结果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与投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中医药资源浪费与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系统性

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由宏观及微观、由全面及局部,由目标及指标的普遍原则,对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的形成机理进行剖析,对体系进行简明、清晰的分层设计,最终形成金字塔式的体系框架,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及可靠性。

(三)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应定义准确,对于有可能产生歧义的要解释清楚。同时,所设计指标的数据应易于获取,尽量选取能够通过常规统计报表获取数据的指标,统计与计算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易方便。

(四)可比性

鉴于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层次、内容及地域有很大差异,评价指标应尽量选取相对性指标,以保证测评结果既可进行横向比较,又可进行纵向比较。

四、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国内外关于社会贡献率、产业贡献率既有研究进行大量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出三个一级指标:政策落实与政府投入、中医药卫生服务提供、卫生服务消费者体验。其中政策落实与政府投入主要包括:中医药政策的落实与推广率、政府对卫生服务投入总量与构成、中医药投入的增长率等[5];中医药卫生服务提供主要包括:中医药服务提供的项目及其数量与质量、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率、中医治疗率、危急重症就诊率、中草药使用率、中医药特色疗法利用率、中西医结合率、中医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卫生服务消费者体验主要包括: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医药服务选擇率、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以及健康状况指数等[6] [7]。

在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后期将进行试点测评,以检验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做相应调整。当贡献率测评体系经过实践验证后,便可开展中医药卫生服务贡献率的实际测评工作,通过测评结果引导政府的投入、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向,优化中医药服务质量,大力提升中医药对于社会的贡献率。

基金项目: 本文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SJB17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肖梦熊,郑格琳,陈思等.关于建立北京市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体系的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3,8(12):1493-1495.

[2]李艳.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8-10.

[3]封建涛,李惠芳.浅析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76-78.

[4]刘登,季晓颖,施永兴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与健康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82-1984.

[5]罗飞,姚岚,刘红玉等.我国中医院中医服务提供内生动力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1):8-11.

[6]马亚楠,魏薇薇,董光辉等.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效益、质量和效率[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853-854.

[7]刘德红,施永兴,陈继根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52-1754.

作者:徐州

中医药事业贡献管理论文 篇3:

医药类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研

20世纪90年代,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以下简称卫管)专业,卫管专业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青睐。在江西省医药院校中,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只有江西中医药大学和赣南医学院(南昌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每年该专业毕业生共计100余人。对江西各大医药类高校卫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能有效反映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素质与社会受欢迎度。同样地,也有利于院校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持续深入的医疗制度改革源源不断输送卫生事业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一、卫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星向江西中医药大学以及赣南医学院卫管2018年毕业生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80份ID填写问卷,去除无效ID,共74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度为92.5%。

1.就业去向与就业层次。根据调查,毕业生就业单位为医药企业的就业人数为34人,岗位类型集中为医药销售类与人力资源管理类,占调查人数的45.95%;就业单位为事业单位的就业人数为18人,岗位类型主要为行政类,占调查人数的24.34%;就业单位为卫生机关的人数为12人,就业层次主要为县市级,占调查人数的16.21%;就业单位为政府部门(除卫生行政部门外)的人数为6人,就业层次主要为县市级机关单位8.10%;其他就业去向的主要是自由职业,占调查人数的5.41%。调查结果显示:卫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医药企业,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可见药企是吸收卫管毕业生的主要单位,但是专业对口度并不高。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其他学生更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寻找一个铁饭碗的工作,而从事与医疗卫生相关仅有12人。总体来看,卫生事业专业对口度并不高。

2.就业自我评价情况。①专业知识有效度的评价。对在卫生行政部门文职岗位、医药企业销售管理岗位、医药机构信息管理科室等三大方面对江西往届卫管毕业生进行随机的拜访与访谈,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重要程度上认为管理学知识是最重要的,以十分满分记其评分,平均分为7.5。在医药企业担任销售管理的往届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重要程度上认为管理学知识是最重要,其平均评分为7.5,在医药机构管理科室的往届毕业生在专业知识认知上认为数学应用与医学知识最重要,分别为6.5与7.5。②综合能力的评价。综合能力包括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在调查问卷中给出的多项选择中,卫管毕业生的对各项能力的评价结果如下:11人(32.43%)看中公文写作能力;10人(27.03%)看中外语能力;6人(16.22%)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重要;达20人(54.04%)认为协调沟通能力有助于工作的开展;14人(37.84%)看中分析决策能力;12人(32.43%)重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11人(29.73%)在应急能力方面十分重视;11人(29.73%)强调创新能力;15人(40.54%)重视信息分析处理能力。③人际关系的评价。人际关系体现毕业生融入工作环境的程度。调查显示:18人(48.65%)表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适应时间较短。17人(45.95%)表示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需要较长时间慢慢融入工作圈。而有2人(5.41%)表示不愿意主动融入工作环境中,在随后的访谈中,二人表示,除开性格方面的因素,档案管理类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际交往。④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对工作表示满意的卫管毕业生有3人(8.11%),原因是薪资待遇高、工作强度不大;对工作表示比较满意的有7人(18.92%),原因是薪资待遇高但是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个人时间太少等;对工作表示一般满意的有6人(16.22%),原因是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是工作不太累,有较多的个人时间发展业余爱好;对工作表示不太满意的有21人(56.76%),原因是觉得薪资待遇低于自己的工作应得,薪资待遇等与自己工作辛苦不匹配。

二、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伴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与经济形势紧张,毕业大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供求失衡的情况,作为卫管毕业的大学生既希望谋求理想的工作,但又对自身专业普遍不自信,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心中担忧焦虑。卫管专业自90年代末期开设至今,被设置成宽口径的专业,与卫生行政机构、医药相关机构等的窄口径需求存在着矛盾。这导致有部分学生选择继续读研,以期研究生学历能达到以上单位机构的专业素质要求。在随访中,毕业生告知笔者,在选择工作类型、工作地點、笔试与面试这些过程中均表示有较大的压力,具体为焦虑、紧张、不安。

卫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就业期望过高。经济社会逐渐发展,社会资源分配出现不均,大城市有更受期待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医疗环境、子女教育环境、起点待遇都比一些地级市、县城要优越一些。因此,许多卫管专业的毕业生也更倾向于重大城市的、高层次的卫生行政机构与医药相关机构。第二,就业途径单一。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后,有些毕业生便失去继续求职的动力,转而期待校方推荐的岗位与行业。而大多数毕业生依赖于校园招聘、朋友介绍等方式,导致在就业问题上比较被动。

三、 卫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1.更新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从学生本身来看,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本科生高考填报卫管专业为第一专业的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第二第三志愿乃至调剂到该专业。很多学生对于卫管的背景与学习目标都知之甚少,对于卫管没有注入感情、热情、理想,难以使得毕业生将卫生管理当做一生的事业。另外,从用人单位待遇来看,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沉痼以及事业单位起点待遇低等原因最终导致毕业生离开了卫生行业。大部分卫管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沮丧是从面试大城市岗位开始的,实际上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急需更多基层的卫生管理人员,而大城市接纳卫管毕业生数量有限。这就需要毕业生认识到基层有广阔天地,家乡也需要医疗管理人才。同时也要毕业生创新就业途径,积极创业。在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之后,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这便要求卫管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为就业增加筹码;积极参加校园举办的活动,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等;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开阔视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

2.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创新培养方式与路径。①从院校角度来看,大部分卫管专业是建立在医药类院校中,而实际上医药院校设立卫管专业,在教师资源、图书资源、管理经验上都与综合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同院校比较,卫管专业所能获得的资源也比医药类专业少。不仅如此,由于医药院校医药立身是根本,所以在各种政策向医药类专业倾斜上也不利于卫管学生认同感培养与建立。江西省医药类院校要结合本土医药资源特色,充分利用樟树药帮、旴江医药等优势培养与本土医药相结合的卫管毕业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和赣南医学院在对卫管专业认识上存在着较大不足,对比卫管院校中较强的安徽医科大学来看,安徽医科大学的卫管专业不仅是学校高考招生分数投档线最高的专业之一(甚至超过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分数线),而且卫管再次细分为了卫管(文)与卫管,卫管专业的建设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并且安徽与江西同处于中部地区,且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两省存在着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相似之处与地缘上的便利之处,安徽医科大学在建设卫管专业的先进经验可为江西省多院校采用。②从学制方面看,在江西三所高等医药类院校中,开设卫管专业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与赣南医学院都设置的四年制教育模式,而设置类似卫管的南昌大学医学院的五年制预防医学的学生培养模式相比以上两所高校更具专业化、科学化,与卫生市场需求更相符合。在社会转型阶段,国有单位吸纳能力下降,迫使单位减员增效,单位对卫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将使得四年制卫管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学制改革应当纳入卫管学科建设的议程当中。③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与赣南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医学课程分别占据了全部课程的33%和45%,数学应用类科目也贯穿卫管学生大一到大三的生涯。管理课程的安排欠缺特色,如某大学提出“外语+医学+管理”则侧重了英语的课程设置,也有“信息化+管理+医院”则侧重了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课程设置,反观江西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反思课程设置,突出培养重点。④在教材方面,许多院校卫管专业与预防专业共用教材,而非根据专业要求的深浅难易程度单独拥有一套教材。同时,中医院校的卫管并未和全国医药院校共用一套教材,这由于现阶段中医药院校在中国医药学院中未占有主体地位,产生的后果便是中医药院校的卫管无法和中国卫管专业主流平等对话。除开这些因素来看,中醫药院校还存在着学科间的交叉重复,造成了师资浪费。在全国第二轮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目录,新编的管理基础课程部分和专业课程都作出了较大修改。从全国第二轮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教材更新目录上来看,教材内容涵盖了卫生管理、卫生财务、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技术支持等教材,减少了线性规划、高等数学等经济类专业的数学课程。在专业认识上进一步加深,在课程规划上更加全面。

四、总结

卫管专业是建立在专科教育与成人卫生管理教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学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卫管的本科教育在整个江西省卫生管理教育体系中都是居于主体地位和重要地位的。江西省各医药院校可与卫生行政单位、医药相关单位、医药企业等双向合作乃至多平台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同时卫管专业毕业生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良好就业心态,积极投身卫生事业,为国家新医改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李鲜 贾琼 章德林

上一篇:大学生卖花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小学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