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医药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城市公立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扭转不合理的医药收入结构,有助于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保障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院门诊医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门诊医药管理论文 篇1: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我国卫生健康体系逐渐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影响下,公立医院自身财务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日渐凸显,并且在就医诊治人群规模稳定提升的形势下,财务管理成为制约其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其维护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在当下暴露出的问题,揭示相应对策,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侧重对公立医院经营运转中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确保医院合理分配利用各项资源,以此维护其经营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并且公立医院自身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范畴,其盈利用于自身医疗机构发展。在社会发展与时代发展驱动下,为提升自身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与盈利补偿机制变化的适应性,合理利用财务管理方法,不断进行优化,成为相关工作者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性”,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责任,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公立医院全面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以药养医”的局面不复存在,业务收入出现下降;“三医联动”加剧了医疗行业的竞争态势;理顺价格体系,提高医疗技术劳务收费标准,需要逐步落实。加强新的财务管理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不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适应新医改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向管理要效益,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才能实现公立医院整体战略目标。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现象。有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不科学,不具可行性;有的医院预算只注重事前编制、审批,事后考评、汇总,而对事中执行、调整没能做到及时控制,不能做“全过程”管理;有的只关注日常经营活动,對单位的人、财、物等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不能对部室将来发展、医院整体规划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科学严谨评估,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仍存在以决算数据制定年度预算的情况,并未将社会发展趋势与新医改对管理医院的影响纳入实际考虑当中,使其预算内容呈现较强的主观性。

全成本管理力度不足

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所需资金不足部分靠自身日常业务收入来弥补。传统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模式注重事后核算,已不能适应现代公立医院管理需要。有的公立医院管理层干部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科,人员职责不明确,配置不专业;有的成本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造成部分科室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度检查、开大处方,患者满意度低;有的不能与医院长期战略目标结合,片面强调压缩成本,致使医院出现人才流失、设备投入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等现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不到位

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顺利实施。《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操作指南》指出,新的医院会计理念、核算方法、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但公立医院财务及相关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理解不系统,准备不充分,体系还不完善,急需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有的不能熟练掌握收入的确认、费用归属和分摊、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处理方法;有的不能正确运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等知识;有的不能合理分析利用会计信息、不重视智慧财务建设等,从而不能快速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到“参与型”会计的改变。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优化途径

切实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医院运营效果,实现医院的规划目标。一是围绕医院经营发展目标,遵循可行性、系统性、可控性等原则,选用基数加成法、概率预算法等方法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使医院经营发展目标能够指标化、数字化,增强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二是做好医院全面预算目标的分解。按预算的空间或时间维度对预算目标明确分解,在关注总资产周转率、每门诊人次收入、净资产增长率等财务类指标的同时,将患者满意度、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应用到预算管理中,从医院整体发展来评价当前业绩,更好地实现医院发展运营目标 。三是要加强全面预算过程控制和调整。对各项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实现一体化预算控制;重大预算项目要仔细审核,实行刚性控制;重点预算项目严密跟踪,对其中关键性指标的实现情况,建立台账,及时进行分析,并提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科学预测,合理做出相应预算调整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

不断提升全成本管理力度

精准的成本管理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一是公立医院应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全院各部门包括管理者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去,在医院营造全成本管理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成本管理运行机制。二是成立独立、权威的成本管理科,配备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明确其权责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或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以此促进相应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化。三是在“成本效益、适应性、融合性”等成本管理原则基础上,按照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将相关性成本信息嵌入成本管理系统理论,结合国家“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总额预付、DRGs、DIP等医保支付方式”,准确分析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动因,设计个性化的成本分析考核指标,提高全员成本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科室和医院整体效益。
扎实推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公立医院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优化调整业务流程。一是以落实新会计制度为契机,牢固树立“业财融合”新理念,推动日常业务与会计信息结合,建立“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而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标准体系。二是进一步核实确认和归类计算库存物品、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加强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和管理;及时将基建竣工项目转为固定资产;按规定确定各项结转、结余资金,夯实核算基础。从而将单一会计核算转型为综合财务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三是公立医院在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中,要重视智慧财务管理建设,推动财务人员从机械简单重复的传统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以HIS(医院信息)系统与HRP(医院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建立智慧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准确性。及时构建财务数据处理共享平台,并针对其建立相应数据库与专项信息分享机制,促进财务信息传导分享流程规范化,便于财务管理工作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信息进行收集整合,进而形成全面的财务报告,为公立医院管理层提供更为真实详尽的财务信息,全面掌握公立医院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各项资金流动情况,为其制动科学经营发展策略,调整财务管理侧重,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2011-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图
结 论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医疗改革发展趋势,以及打造健康中国对公立医院提出的新要求,为优化自身经营发展环境,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公立医院应审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及时更新财务管理意识、切实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升全成本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以及智慧财务管理建设,综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维护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我国医疗建设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周敏,章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2]李来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29).

[3]张静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改革对策[J].纳税,2018(21).

[4]徐元元,田立启,侯常敏,操礼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5]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作者:孟令君

医院门诊医药管理论文 篇2:

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分析与探讨

摘要:城市公立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扭转不合理的医药收入结构,有助于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保障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前后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占比、技术劳务性收入及医保支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发现补偿机制相关问题,研究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难点、成效以及对医院的影响,以期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 医药价格 改革

S省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构建补偿新机制。实行城市所有公立医院药品(中药饮片、医院制剂除外)按零差价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补偿。这就要求在现有的核算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调价规模测算。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体系:建立合理的医药价格监测制度,研究制定有效的价格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的动态检测。

一、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现状

S省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在2005年制定,十年来,医疗成本不断增加,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一些检查项目价格偏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矛盾突出,城市综合性公立医院药占比高达45%左右。2013年S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省市级医药和县级医院差比价不合理,造成部分患者逆向流动,也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S省医药价格综合改革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省物价局、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联合印发《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

二、S省医药价格调整内容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补偿。①改革价格管理体制:下放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价格;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由省立项,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不再执行备案制管理。②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项目,降低部分检验、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疏导价格结构性矛盾,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③逐步建立有利于费用控制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的项目有诊察费(但同时取消了门诊挂号费)、护理费、注射费、临床手术及麻醉费、康复治疗费、中医诊疗类以及部分病房床位价格。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C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的医疗收费价格弥补减少的药品差价为70%-80%。对于收入结构变化和定价的合理性仍需进一步分析及探索。

三、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一)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前后调价因素影响收入的变动情况

笔者对医院2015年5月-10月与2015年11月-2016年4月进行了统计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4月医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收入净增长额323.46万元,其中:提价项目439项增长865.81万元,降价项目72项减少484.15万元,取消项目6项减少58.2万元,实行零差价药品差价收入(加成率15%)减少369.75万元。物价调整补偿比为87.48%。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药品收入和结构变化

2015年11月-2016年4月与2015年5月-10月相比较,医疗收入总额增加1241.28万元,增长11.63%。其中门诊药品收入减少204.09万元,下降12.03%;住院药品收入增加25.98万元,增长2.64%。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总额比由25%下降为21%,下降16.37%。药品收入及药占比的大幅下降,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负担。医院总收支结余明显下降,药品差价收入减少后,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凸显,为建立合理的医疗补偿机制,医院对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的呼声也十分强烈。(见表1)

(三)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的影响

针对2015年11月-2016年4月与2015年5月-10月收入数据进一步详细分析,将门诊和住院的各项收入合并分析,由于诊察、检查、护理、治疗和手术等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性服务,将这些项目合并归为劳务性收入。从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项目分析可见: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由15.22%上升为22.48%,劳务性收入比重较改革前提高7.26个百分点,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的诊疗费、护理费比重显著提高。(门诊诊察费由3元调整为12元,住院诊察费由2元调整为15元,专家诊察费由9元、6元分别调整为35元、22元。护理费由每天一级9元、二级5.4元和三级2.7元。分别调整为一级32.4元、二级24.3元和三级16.2元。)治疗费和手术费比重略有提高,有的手术费实行打包计价后,收入有所降低,但数额较少,对医院整个收入结构影响微弱。改革降低各类检查检验及大型仪器检查价格。B超、CT、MRI、LA、DSA、SPECT等项目都价格下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63元/次降为55元/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81/次元调减70元/次,CT、MRI等大型检查价格都大幅下调)。(从表2可以看出收入结构的变化)

(四)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前后住院医疗费用医保支付情况比较

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行为不规范.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增加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通过医保统筹渠道进行补偿。其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就医成本和某些重病、慢性病患者的负担。2015年11月-2016年4月与2015年5月-10月参保病人住院收入中通过医保结算的资金分别为813.72万元和976.29万元,占参保住院收入比例分别为52%和51%,但由于医药价格改革后,药品实行零差价,在药费这方面病人实际受惠,医疗服务价格增加部分医保承担,总体来说,病人负担切实降低。(见表3)

四、探讨与建议

(1)“以药养医”的矛头直接指向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药品价格虚高和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成本直接导致了“以药养医”。我国医改难题的症结就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什么时候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到成本水平,药品价格降低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步人正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补偿是否到位、医疗服务价格提升的幅度及范围是否达到应有价值水平、医保基金支付的可持续性、病人负担是否真正降低等。应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制定药品集中采购办法,逐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挤掉药品价格中的水分,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2)我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长期价格水平低,同时也缺乏科学成本核算依据,短期内难以一步调整到位,建议分阶段、平稳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医药价格调整问题和对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目前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尊重价值规律,根据成本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科学测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使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向成本靠拢。分析探讨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医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3)卫生部门积极与价格、财政、医保部门联动,从社会满意度、医疗行为、医疗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强部门合作,推行医疗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变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财政投入两个渠道,建议继续以药品零差价专项补助以实现平稳过渡。财政补助的大小决定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财政投入、医保补偿形成联动,使公立医院医疗成本基本得到补偿,保证其经济运行的良性和可持续。

(4)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根据价格总体水平调控情况,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和保基本的要求,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的非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促进患者分级诊疗。

(5)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医保控费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价格合理形成,把调整后的服务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整体不增加。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

参考文献:

[1]房信刚,吕军,石慧敏.“以药养医”的根源分析与破除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5,(7):5-6.

[2]英建青,郑燕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成效分析与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12):64-66.

[3]彭颖,李芬,王力男,金春林.从医疗成本角度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测算[J].中华医院管理,2015,(8):623-626.

[4]戴文娟.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影响性研究:基于镇江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12):69-72.

(作者单位: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财务处)

作者:陆秀梅

医院门诊医药管理论文 篇3:

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药品生产经营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同样也给我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不仅仅包括假药、伪药以及回扣问题,还包括药费高消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研究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我国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基层医院 药品管理 相关问题 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品存货种类日益繁多,业务越来越频繁,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成为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探讨药品管理策略,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药品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医院从事药品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很少从事过药械管理工作的,他们缺乏对药品管理的基本认识,在药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方面极为缺乏,使得药品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第二,药品管理制度不全。药品管理制度是基层医院进行药品管理的关键,但是很多的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制度方面不重视,对于药品的购进、验收、贮存等制度建设不全,甚至在药品验收记录方面,记录不真实,验收质量不高,很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第三,药械管理不足。首先,从事药品管理的药品人员没有基本的健康证书,尽管从事药品管理的人员很多,但是很少可以拿得出健康体检证明,使得基层医院药品存在着被污染的问题。其次,管理过于混乱。药品管理着不能够做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甚至无法做到药品分类管理,很多药品会由于受到太阳光照射或者受潮而出现失效问题。

二、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策略研究

(一)强化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品管理

医院领导是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人物,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医院领导来决策和指导的。因此,加强医院领导对于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视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领导应该改变原先那种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将对于药品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大事来办。第一,成立核心药品管理领导层,加强他们对于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视。第二,加强对于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技术以及思想的培训。第三,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建设,使得医院药品管理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进行。强化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品管理,这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关键,毕竟药品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为此,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帮助药品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学会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其次,努力提高药品管理人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药品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学习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不违法。最后,基层医院应该加强对于对于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三)加大医院药品管理监督力度

有效地的监督机制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此,基层医院应该做好对于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医院必须建立有效地药品管理监督机制,成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将医院药品管理监督同日常的医院工作相结合,着实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其次,落实医院药品管理公开制度,对于药品管理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公开内容以及公开范围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定。最后,提高药品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于医院药品管理进行有效提升,逐步实现医院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

(四)搭建信息平台,提高药品管理透明度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也深受其影响。基层医院通过加强对医院药品管理网络体系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保障药品管理公开透明。基层医院应该建立健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药品管理系统等,使得基层医院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技术相连。同时,药品管理部门还可以开通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的利用对于医院每天的看病人数。住院人数、门诊量、药品需求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使得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受到监督,保障医院药品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为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

(五)建立医院药械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药械管理制度,是做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举措,医院药械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在已经制定的药品管理制度上,医院应建立和完善药械购进、质量验收、保管养护、首次供货企业和首次购进品种审核、无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药械调配出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医疗器械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其次,规范药械代购制度。在药品监管部门同意许可和购进药械渠道合法的前提下,医院可以更好的完善药品管理的指导职能。再次,完善真实完整工作台账,如《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无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记录》等管理台账,收集和索取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资质证件、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等相关资料,并按规定保存。

三、总结

综上所述,药品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健康的重要工作,加强和规范医院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大事。我国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基层医院应该对自身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省,努力找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岚.浅谈如何加强药品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18).

[2]何爱云.浅谈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J].西藏科技,2010(07).

[3]斯惠瑛.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的措施[J].海峡药学,2011(05).

[4]穆林,李滔,田国涛等.关于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探讨[J].中国药业,2010(07).

作者:詹艳琼 经小龙

上一篇:一人公司制度研讨论文下一篇:推拉双向技术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