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研究

2022-09-10

一、民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之前, 不能将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责进行细化, 容易出现无事可做或无人做事的现象, 使得企业不能有序运营, 战略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由于缺乏有关管理机制, 使得企业内部贪污等现象多发, 企业财产损失严重, 有关制度也不能有效落实, 民营企业不能高效开展, 阻碍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之后,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 实时关注企业经营的状况, 防止有关活动出现偏差, 保证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 内部控制的开展可以控制企业财产的收支以及采购、保管、使用、处理等活动, 防止贪污滥用等现象的出现, 有效地保护了民营企业的财产完整和安全。再有, 民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有关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控管理, 确保企业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并确保民营企业有关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不足之处

(一)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急需优化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但是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并不理想。首先, 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管理方式采用的都是集权化管理, 没有把权力下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对于企业发展有关决策的制定不能全面考虑到企业发展实际, 容易受到部分管理人员的左右, 使有关决策过于主观臆断, 不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指导帮助。其次, 部分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够科学, 由于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 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 在部门设置上只有必要的职能部门, 缺乏合理性, 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相关的流程处理并不完善, 容易出现失误。再有, 在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人员管理也存在问题, 企业员工由于归属感不足、内部发展前景不理想而离开民营企业, 导致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开展, 企业发展受阻。

(二) 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中严格的监督管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中, 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既没有监督检查, 也没有合理的奖惩措施, 导致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一纸空文[1]。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庭式的发展模式, 没有建立监管机制, 各部门间不能有效的相互牵制, 造成产生大量贪污、徇私舞弊等现象, 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 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民营企业识别发展运营中的各种风险, 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 片面地认为风险评估只是理论上的存在, 对于构建专门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重视, 仅采用单一的顶梁分析法, 使企业发展中有关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 部分民营企业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不能全面的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风险规模, 导致风险预防方案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方案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对企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 企业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才能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有关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企业日常运营决策中不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民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侧重点一般都在业务活动的开展上, 对内部控制往往选择忽视, 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业务活动的监督管控作用。并且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提高企业经济利润、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合理配置企业资产、有效规避潜在风险的作用。同时, 即使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开展有关工作时由于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 不知如何开展有关工作, 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与自己无关, 导致企业的各部门及人员不能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 从而致使内部控制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三、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的措施

(一) 改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 在管理方式上要摒弃集权管理的方式,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适当下放[2], 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充分有效地参与到企业决策管理中, 各抒己见, 保证民营企业有关决策的科学合理, 有效发挥出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其次, 可以设置民营企业的职能部门时, 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合理设置企业部门, 使企业生产运营的流程能够有序进行, 避免出现偏差, 保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 在人员管理上, 民营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发展前景, 注重员工综合素质, 定期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的教育培训, 增强员工内部控制工作能力。同时, 民营企业还可以将内部控制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积极营造出浓厚的内部控制氛围,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二) 健全民营企业监管制度, 加强考核力度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与之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 确保其切实执行。民营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和考核力度, 重点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控实施效果定期审计监督。民营企业还应该设立严格的奖罚机制, 并且与相应的考核机制向配合, 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内控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使之与人员的调配、奖金发放等相挂钩, 对于积极参与内控工作者并取得成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敷衍了事者采取相应惩罚, 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顺利开展。

例如, 深圳市名骏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 在设立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有关机构时要避免人员的交叉任职, 并且加强了监事会的建议和监督权。同时设立了相应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 将内部控制工作与员工的业绩、任职等挂钩, 有效激励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推进, 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状况, 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 保证该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 民营企业应该及时追踪企业发展动态, 加强对财务、业务等方面的数据比对和分析, 发现其中的偏差, 找出偏差出现的原因, 并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弥补偏差, 预防风险。民营企业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能够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 增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民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促使其顺利推行。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有关领导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 增加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度, 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活动。同时, 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变化, 并且合理借鉴标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成果, 不断改进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结束语

总之,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 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也遭遇到一些阻碍, 企业只有保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保障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必须加以重视,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改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健全民营企业监管制度,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增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从而确保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执行。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里, 民营企业要想长远、持续的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营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还是内部控制模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制约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改进。本文主要探讨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和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模式,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 张乐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 2017 (12) :78-79.

[2] 胡静.民营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598 (23) :134-136.

上一篇:基于BIM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探索下一篇: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