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在B2C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某些经营风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 篇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及审计项目复杂化趋势的到来,审计行业在当今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正视审计风险,不盲目、不慌张,遇到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合理规避风险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其审计风险。本文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现状,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而探讨减少审计风险的对策,希望对会计师事务所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一、引言

审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漏报或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广义审计风险是在狭义的审计风险基础上,同时包括客户单位层面的审计风险。客户单位层面的风险主要是虽然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业务,但是由于与被审计单位的连带关系进而同样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假如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发现重大错报,就直接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很有可能会误导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注册会计师本身也有可能会遭受赔偿、法律诉讼等相应处罚。因此,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关注审计风险,充分了解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发展。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现状

近些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逐年上升,很多小规模的事务所也都逐渐进入审计市场,小规模事务所的出现从某一角度来讲加快了整体的审计进度,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却可能降低了审计质量。总体上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规避审计风险这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1)审计程序方面

审计程序执行不健全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审计结果。比如,在实际监盘过程中,由于有些实物资产数量大、种类烦琐、需要耗费一定人力及财力的特点,审计人员却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盘点,这样就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增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认真对待每一次审计工作,实施充足且有效的审计程序,如果实施的审计程序相对无效,可能会影响审计的效率,如果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充足,可能会影响审计效果。最终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2)质量复合方面

在质量复合的过程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收集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审计底稿是否能如实反映实际业务进行复核。而有些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复合人员过于相信审计人员,对复合的资料一看而过,进而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风险。

(3)人员素质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中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诚信、公平、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但就目前国内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现状来看,审计人员的素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仍有待提高。

(4)审计成本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主要由人力资源的成本和所花费时间的成本组成。对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基本上,人员、时间分配不合理,不能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增加了审计成本。

综上所述,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规避效果并不乐观,在审计程序、质量复合、人员素质、审计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给以足够重视,并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三、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审计程序不够完善

审计过程中,执行审计程序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获得充足的审计证据的前提就是实施了充足的审计程序。而有些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或者社会经验有限,只会操作一些相对简单的审计程序,以至于不能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换句话说,审计证据不充分,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最终审计以失败告终。

(2)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出现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从接受客户的评估直到发出审计报告整个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这样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3)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和职业道德

当今社会大多数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影响到审计工作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进而降低了审计质量。并且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各式各样,涉及制造业、服务业、餐饮业等等,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财务相关人才,对其他行业了解并不是很多,以至于可能推迟审计进度,增加审计风险。

四、降低审计风险的解决对策

(1)加强审计程序的完善性

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相关审计程序。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比如对于往来款项应该由会计师事务所亲自函证询问,而不是由被审计单位把函证直接转交给会计师事务所。另外,如果某一个项目存在错报或漏报的风险较大,应当实施足够且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得出审计结论,并将审计风险降低至注册会计师认为相对较好的范围内。

(2)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

众所周知,内控制度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内控制度。

(3)增强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与职业道德

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会计师事务所能否有一个整体素质高、职业道德强的团队。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加强自身网络专业能力的建设,将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相结合,降低审计风险。

(4)合理安排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及时间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在忙季和淡季对审计人员数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忙季人员数量会多一点,这时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部门妥善安排好这些人员,尽量将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分到不同的项目上,而不是经验丰富的全权负责一个项目,并且让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经验不足的审计员,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同时由于审计工作与审计时间的特殊性,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每年下半年招聘一些实习生,对实习生进行简单培训,这样在年审期间,就可以把他们安排到一些简单的工作中去,进而不影响事务所整体审计进度,降低审计风险。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注册会计师不应当以节约审计时间为代价来降低审计质量,可以让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提高审计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确定的工作量,如果提前完成,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并不能完全消除,虽不易控制,但是如果完全不控制,不仅关系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也会威胁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声誉。会计师事务所要足够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并通过加强审计程序的完善性、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增强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与职业道德、合理安排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及时间等方面,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炳旭.论经济新常态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 2018 (33):123-124.

[2]范丽霞.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风险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24):93.

[3]朱力.會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规避细节分析[J].中国外资,2013(7):183-184.

作者简介:

张瑞(1995-),女,满族,籍贯:辽宁省开原市;专业:会计;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张瑞 王华

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 篇2:

B2C模式下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

摘 要: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在B2C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某些经营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B2C;对策

B2C即企业对消费者的商务模式,是指企业在互联网上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虚拟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在网上下单、网上支付,企业通过物流将商品或服务送到顾客手中。B2C以终端消费者通过网络向商家购买商品或服务为特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电子商务模式。

一、B2C模式下的审计风险特征

1.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发布有瑕疵或者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此类风险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经济萧条有关。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比较严重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这种错报。检查风险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2.B2C模式下审计风险的特征

B2C模式下,审计以实时的数据库为基础,与传统的控制制度和流程区别较大,审计风险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主要特征如下:

(1)重大错报风险的特征。在B2C模式下,财务数据由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传统会计流程中成熟的职权分割清晰的人为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介质及存储方式实的数字化,致使传统的账簿控制体系控制失灵;电子商务系统自身安全性、可靠性和开放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转提出了新的挑战。

(2)检查风险的特征。在B2C模式下,原始凭证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也是数字化的。审计人员很难保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有效性、有用性和充分性,而且与传统证据相比,数字审计证据的还具有易破坏性。

二、B2C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1.软件风险

审计软件风险是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软件系统自身的缺陷造成的风险。首先,审计软件的更新滞后于会计软件的升级速度,导致审计效率和质量下降。第二,部分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审计、会计业务,或者不了解计算机编程知识,会导致软件自身存在运行稳定性缺陷,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计算或者分析结果。

2.取证风险

在B2C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共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互相交叉,客观上加大了审计人员取证工作的难度。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技术、研发及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造成的风险。目前大部分审计岗位的从业人员,传统审计经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但是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操作风险。

4.安全性及可靠性风险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数字化身份验证和识别准度低于传统验证的精度,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是通过会计软件实现的,系统环境复杂,内部控制可能出现漏洞,不能彻底杜绝会计数据造假、舞弊行为,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

5.审计准则风险

电子商务时代,无论国际审计准则还是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中的相关规定,都存在实施细则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审计实务的客观需要,审计风险加大。

三、规避B2C模式下审计风险的对策

1.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降低检查风险

(1)B2C模式的商务信息流程与技术。B2C模式下,虚拟货币、电子支付、在线结算存带来了安全性和内部控制问题。因此,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B2C模式商务信息流程与技术,用信息化手段审查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和财务数据是否被非法篡改,鉴别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性等。

(2)B2C模式审计程序与操作方法。对B2C模式下电子商务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使用审计软件系统对传统审计进行辅助审计,这就要有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体系。电子函证及远程审查工作的重点是鉴别通过网络在线获取的回函的真伪。实时监测的关键是用人工计算结果验证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勾稽关系测试,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2.充分评估B2C模式的经营风险降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提高系统安全性降低审计风险。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下,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测评,降低审计风险。这包括是否制定了健全的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得管理制度等。

(2)提高审计软件性能提高抗风险能力。审计人员应从现实情况和科学性出发,自行开发或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研制B2C模式下的审计测试软件。

3.多层面审查B2C企业内部控制降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是审查B2C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二是审查B2C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日益普及,B2C模式成为广泛应用的商务模式。为了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行为规范,以人为本,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检查风险充分评估B2C模式的经营风险;降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多层面审查B2C企业内部控制降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参考文献:

[1]万芳.电子商务审计的挑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12(30).

[2]李美春.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5(25).

作者简介:冯源(1993- ),男,河北保定人,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

作者:冯源

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 篇3: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技术为首的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审计风险识别能力与突破有限信息条件限制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掌握超越自身能力极限的数据信息,更好地分析审计业务,推动了审计事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问题与挑战,形成潜在的审计风险。因此,文章围绕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希望可以加强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在现代审计模式下,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可以辅助人工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工作,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数据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异常情况与财务舞弊行为,准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大数据环境极大影响了审计环境,由此形成了全新的审计风险。因此,我国审计行业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与当务之急是构建起健全的现代化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一)增加制度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原有制度体系并不适用于当前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于经济环境、网络环境与法律环境方面。以法律环境的变化为例,在我国审计事业早期发展阶段中,相关法律体系较为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规定了审计人员受到的法律保护及限制,要求各项审计活动与行为必须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一些审计行为与所获取的审计线索超出了原有法律体系的规定范围,违背了相关法律要求,存在审计风险。同时,在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内部审计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等法律法规与规范文件中,仅有部分内容具备实际参考价值,并无法为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参考依据,审计单位面临着“怎么审”的问题。

(二)增加固有风险

将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固有风险分为信息存储风险与信息报送风险两种。首先,从信息存储层面来看,当前多数审计单位选择将审计数据以虚拟化方式在单位数据库或是云端中进行存储,以此提高部门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力度与审计信息实际利用率,并减小信息存储成本。但是,由于审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不法分子选择采取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方式,对虚拟化存储的审计数据进行窃取与篡改,影响审计结果真实性,难以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同时,审计单位將数据信息在云端存储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审计数据的有效控制权与管理权限。其次,从信息报送层面来看,在审计数据报送传输期间,审计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会受到严重威胁,容易遭受第三方攻击,并产生无法预知性的、不受数据报送者控制的风险隐患。

(三)增加检查风险

1. 数据处理难度加大

在大数据环境下,被审计单位在运营期间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对审计工作效率与数据采集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部分审计单位仍旧实施传统模式中的审计小组分散作业方式,面临着信息采集处理效率低下、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共享、无法准确掌握数据间的内在联系等难题,传统审计模式无法切实满足现代审计工作需求,很难在限定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以及对有效信息的快速提取。同时,影响最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 审计取证难度过大

在大数据环境下,很多企业机构选择将审计凭证以虚拟化数据形式在云端及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因此,在审计期间,如采取传统取证方法时,很难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审计取证难度较大。如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表现形势由实物证据与书面证据转换为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对审计取证技术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 审计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代审计模式下,为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证据真实性,需要应用到多种审计软件,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一些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审计流程与软件操作流程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对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的重视,并不满足现代审计工作需求。

二、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对策

(一)完善业务规范与审计准则

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审计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审计工作需求,没有为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依据,导致审计过程及行为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审计单位与政府部门需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结合现代审计需求,对审计业务规范与审计准则等进行优化完善,具体完善范围包括:1. 调整审计范围。在大数据环境下,随着电子商务体系的建立,社会经济得到了跨越性发展,企业的业务会计主体范围较为模糊,加强了上下游企业的内在关联,部分企业业务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系统远程办理。因此,需要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范围扩大至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往来。2.完善法律法规。将现代审计业务模式为主要依据,政府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改动,为审计工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持续完善法律基础,有效规范审计过程与行为。3.调整业务规范。审计单位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根据现代审计工作需求,定期对审计业务规范进行优化调整,如明确审计流程,采取多元化的审计技术方法,实施数据式审计模式。如审计人员可通过大数据审计平台,持续采集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外部数据,并采取电子函证与实时测试等取证手段来获取审计线索。

(二)构建审计风险识别体系

在大数据环境下,由于审计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变化,将在审计工作期间形成诸多新的风险因素,且这类审计风险具有突发性特征。同时,由于部分审计单位缺乏现代审计经验,尚未深入了解各项审计风的客观发生规律与形成条件,使得后续所开展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重心,很难规避审计风险,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审计单位应构建健全的审计风险识别体系,准确判断所形成的审计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生成审计风险识别报告,构建风险识别模型。在风险识别模型与识别报告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风险防范方案,综合采取各项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中,在建立审计风险识别模型时,需要将审计事项性质、被审计单位不同数据类型与业务逻辑关系等作为核心要素,并采取大数据技术持续挖掘相关数据,在核心要素与数据处理结果基础上构建审计风险识别模型。同时,根据审计业务需求,分别构建数据挖掘模型与趋势预测模型等多种类型的风险模型。

(三)加强数据安全控制

为有效规避审计信息的存储与送报风险,避免出现数据泄密问题,审计单位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控制力度,采取多元化的技术方法,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审计数据云平台。将大数据为中心构建审计数据云平台,平台具有数据存储与计算等使用功能,审计单位具有数据存储与控制权限,不易出现数据失窃等安全问题。同时,对审计云平台的构建,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垂直媒体与公司官网等渠道中搜集审计证据,在客观层面上提高了审计效率。2.用户访问限制。在审计云平台中,对不同等级用户赋予相应的控制权限。同时,在用户登录审计云平台时,需要在登陆账户密码或识别面部特征信息,方可行使审计数据查询与修改等权限,以此保障审计数据安全。3.数据实时分析引擎。在审计云平台中设置实时分析引擎,在云平台检测到遭受病毒攻击与恶意入侵时,将会自动对关键审计数据进行备份处理,采取物理隔离与网络隔离等方式抵抗恶意攻击。同时,也可组合采取防火墙技术。4.数据加密。考虑到审计数据报送期间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出现数据失窃与篡改问题,需要采取非对称加密、专用密钥与链路加密等技术,对所传输审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接收方对所接收审计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以此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四)完善审计取证方法

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下,原有审计取证方法較为单一,审计人员很难在限定时间内搜集到充足的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技术方法层面上的障碍。因此,审计单位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情况而做到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优化审计取证体系,结合信息化技术,采取多元化的审计取证方法。如在传统审计环境中,审计争取来源为与审计相关的内外部资料,包括实物证据、书面证据、环境证据及口头证据等类型,将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与现场监盘作为审计证据的主要获取途径。在大数据审计环境下,需要将网页链接、媒体报告、BBS、电子邮件等作为审计证据来源,将结构化数据、网络数据及非结构数据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表1为传统审计方法与数据式审计方法的主要差异。

(五)建设专业化审计团队

为满足现代审计工作需求,审计单位应建立起一支现代化与专业化审计团队,要求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与信息化素养,熟练掌握各项审计工具与软件程序。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克服审计人员的思维定势,对其开展审计思维强化循环,逐渐纠正审计人员的思维习惯,尽可量规避人为主观因素对审计决策造成的影响。其次,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将信息化审计工具操作流程与各类审计风险识别方法与防范对策作为主要培训内容。最后,科学分配审计小组成员,实施人员轮换制度,明确各岗位权责范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单位必须正视所存在的审计风险与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早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面对现代审计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同时,落实上述审计风险防范对策,从数据安全控制、专业化团队建设、业务规范调整、审计风险识别等方面着手,有效规避审计风险,顺利完成既定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玉娟.大数据审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对策[J].财富生活,2020(08):103+105.

[2]丁祖平.大数据审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03):17.

[3]韦昕雨.试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2017(04):136.

(作者单位:武汉市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作者:彭晶晶

上一篇:行为金融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