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分析

2023-03-04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库拨款设置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主要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科教文卫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对内性、内部关联性、工作独立性、结果及时性等特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对贪污腐败问题查处力度不断加大,防范事业单位违法乱纪行为愈加重要。随着国家监察体系的建立健全,一方面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廉政建设,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控。但是,事业单位内外部审计有着明显的区别,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一般由本单位最高领导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汇报与提出建议,没有执行的权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仅仅只有20%左右的单位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一些单位设置了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有的是与纪委合署办公,有的是设置在财务部门下,这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结构相当不合理。调查表明,57%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5人以下,只有15%的单位超过了10人,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分别占被调查单位的61.29%和63.44%。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也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质量,据调查显示,有CIA和CPA的分别占被调查单位的1.49%和1.79%;从学历上看,70.53%的单位要求学历大专以上,仅仅只有10.53%的要求本科及以上,这使得内部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就算是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事业单位也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甚至有些成为了贪污腐败的“保护伞”,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发挥,有些单位把内部审计部门当作提升人际关系的渠道,使得内部审计变质。这些都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严重缺失,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1. 法律法规不完善

首先,最棘手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没有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只有相关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我国内部审计体系,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省市、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之间设立的内部审计制度都不一样,甚至某些还存在冲突。

2. 外界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充分

内部审计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是出于本单位需要设立,而是由于上级部门或者政府部门的要求设立的监督机构,因此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地位并不高,其工作可以说事前一无所知,事后明明白白。比如一般都是对财务人员离职或者调任、年终对财务部门与财务账簿才进行审计,审计的作用无法彰显。

(二)内部风险

1. 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财政部门存在着双线管理,即罚没收入收支与预算外资金两方面。既然已有国库集中支付了资金,事业单位又编制好了每个部门的预算,购买物资又由政府一手采购,这些部门所做的工作已经非常充分完备,那么,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内部审计了,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导将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一概论之,误解了内审的作用与职能。

2. 没有明确的审计目标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人员不清楚内部审计的职责。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国家不可能给事业单位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目标。

3. 独立性较差

《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单位要按照法律来实行对本单位的独立审计监督权,其他个人或团体没有权利去干涉该单位的独立审计权”。但从现实中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缓慢,但西方国家近年来内部审计发展迅速。我国可以结合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发展成果,制定“内部审计法”或者“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等国家层面的法律。其次,可以邀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领域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制定相关的暂行条例,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以指导事业单位开展规范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

2. 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行业协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蓬勃发展的企业身上,而忽视了为国家默默做贡献的事业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该制定与时俱进的适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境的行业规范与特别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定。

3. 制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涉及到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国家主管部门或者行业规范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审计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在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社会效应。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

1. 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

(1)集中力量,提高效益

将有限内部审计资源集中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集中事业单位的人、财、力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内部审计全覆盖

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的中长期计划,涵盖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制定时间表,达到内部审计广义与狭义上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的影响力和价值,克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困境。

(3)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方式,节约事业单位资源

比如某些小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若本单位审计人员审计水平过低,则可以采用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审计师担任兼职来帮助事业单位完成内部审计,既可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让本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产生威胁感,提高积极性。

(4)选择先进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

借鉴西方先进的内部审计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

2. 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计划、审查、剖析和反馈来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及审计结果达到所要求的高质量要求。

(1)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质量

人事部门要严格把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门槛,严格执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制度,结合本地区审计条例的要求,必须要持证上岗,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具体要求。

(2)建立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制度

组织部门应该建立由本单位最高领导的内部审计领导小组。由该小组所有成员投票决定审计部门的领导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以及编制问题,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不受到财务人事等部门的影响,独立性得以加强。

(3)转变内部审计模式

由以前内部审计事后审计的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这样既能保证事业单位的每一个经济活动都能受到全方位的审计,也能规避各种风险,既解决了内部审计部门平时审计资源的浪费,也对审计资源的利用做了合理的分配。

3. 巩固内部审计成果管理

内部审计的成果就是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一般只在本单位的相关领导之间传递,为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公开、公正、公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内部审计报告的传播范围扩大到本单位的相关员工,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率。事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不是查处,而是为了整改、规范,以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本单位更好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 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保证其独立性。要设立一个职能健全、稳定高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和其他各部彼此独立,避免在权利和统属上的交叉,给以内部审计机构充足的信任和权利,大力支持其工作,消除内审和其他部门间的从属与上下级关系,从而有效规避上级部门对内审工作不必要的干扰和限制。

2. 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意义的培训,把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纳入到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之中,提高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与重视度。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国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去适应,全面的学习相关知识,特别是内部审计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完成党和国家对本单位的要求与期望。

3. 发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

从根本上来说只要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就发挥了内部审计服务的职能。在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过程中,查出的被审计部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依照法律法规严格处理,该内部处分的就处分,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就移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计划一般都是围绕本单位领导最关心的重点工作来制定的,必须要及时准确的发现风险,最重要的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审计意见和可行性的建议,帮助本单位避免或者减少损失,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为被审计部门提高服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死为了找出被审计部门的错误,为了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被审计部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增强本单位的效益。

4. 恪守内部审计的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求,而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单位,更应该做到表率。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爱岗敬业、正直廉洁、客观公正、严守秘密、好学进取的职业道德,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5. 建立追责与赔偿制度

当前,中国还有没专门针对国有资产立法,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察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的严重缺失,这使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个人的政治地位以及利益基本上不受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故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个人,不管多久都必须追究其责任,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并且按照规定承担经济责任的赔偿,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国有资产。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诸多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严重制约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审独立性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等措施,期望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调查与思考[J].新会计,2013(09):54-55.

[2] 张德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4.

[3] 于敏.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83-184.

上一篇:基于“绿色机场”理念的某机场给排水设计要点下一篇:怎样成为新时期理想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