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

2022-07-03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条数字化的河流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连在一起。经济的数字化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浏览器准确地把用户想找的信息和商品预先呈现;行人看到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拿出手机把车骑走;很多人已经许久不带钱包出门了;看到“人类”棋手之间的比赛,围棋爱好者心里也难免出现一丝异样的感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 篇1:

移动互联网对我国个人电子支付发展影响研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构建自己的网上银行系统,最初为解决电子商务过程中信用问题而诞生的第三方支付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这一时期是我国个人电子支付发展的黄金时期,过去一直垄断我国支付清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开始面临非金融机构的挑战。2010年后,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个人电子支付的重点从PC端逐渐前移至智能移动终端,也可以说重点是从网上支付向移动支付转移。这不仅是简单的我国个人电子支付方式的转变,也对整个个人电子支付体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移动支付时代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更多行业竞争者的挑战,移动支付产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只有充分了解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产品与模式,才能在未来的支付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个人电子支付;发展影响研究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通讯运营商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迈入3G时代。虽然移动通讯技术仍会不断进步,但是3G技术是我国移动数据通讯技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里程碑,移动通讯不再只局限于通话、短信并附加简单低速的数据通信的功能,进入了高速数据通讯时代,3G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随着三大运营商3G牌照的发放,我国相关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3G、4G用户推广同步展开,2010年-2015年我国3G、4G用户数量快速攀升,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国3G与4G用户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58.61%,考虑到部分用户一人具有2张甚至多张sim卡的使用习惯,我国3G/4G用户的普及率实际要高于58.61%这一数字,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手机上网用户使用3G、4G进行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88.8%。结合我国目前WiFi的普及,我国已经建设出了固定场所通过WiFi接入、动态时通过3G、4G网络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我国网民已经更加习惯于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已经高度融合,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已经有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2亿左右,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0.1%,近年数据见图1①。通过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加速建设普及的阶段,这为我国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技术环境。

图1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所有网民比例(2015.12,网民规模单位万人)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电子支付行业的服务商不得不面对个人电子支付由PC端向智能移动终端前移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网民当中手机支付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7.7%,用户规模3.58亿左右。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4年我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已达到32.8万亿,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支付规模达到6万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移动支付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移动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移动支付是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主要是移动电话)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行为。移动支付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短信支付、网络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

在PC接入互联网的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电子支付架构分为线上与线下,线上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构建网上银行系统,让客户通过PC接入互联网完成电子支付业务,而在线下则通过银行卡收单业务为客户提供非现金支付解决方案,这一时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主要竞争来自于线上的第三方支付。然而移动支付并不是将支付行为简单的迁移至移动终端,或是接入网络简单的由有线互联网变为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较传统的网上支付有三个剧变:

第一,支付环节方式的转变。移动支付时代的支付不再仅仅是一个页面跳转的环节,而是将电子支付工具转化为一个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缩写)植入手机软件平台之中,这使得电子支付工具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性,同时又对提供同质服务的类似APP产生了排他性,因为用户可能不会在乎一个他常用的APP提供的功能是否太多,而是会考虑我的智能手机是否已经有了太多功能类似的支付APP。这种支付工具账户性向平台性的转化使得移动客户端在满足用户支付的需求的同时可以为用户其它增值服务,这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典型的案例有支付宝的“余额宝”业务,很多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余额宝”推出自己的货币基金产品。

第二,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线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冲击。PC接入互联网的时代,你无法想象一个人搬着一台PC去商场进行支付,但是你不会觉得一个带着手机去购物的人有什么不妥。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用户带到商场的不仅是一部手机了,一同携带的还有他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或是绑定了信用卡账户的Apple pay。根据谢平(2013)等人的研究:“移动支付是电子货币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货币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二者具有网络规模效应。”这种网络规模效应的体现在于使用某种移动支付的用户数达到某一值时,移动支付的边际成本变得非常低。

较传统支付模式,移动支付的场景参与方更多。移动支付场景内除了商业银行与第三分支付机构在加速布局,其它的通讯运营商与手机软件、硬件提供商都具有规模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些非传统支付机构都希望利用自身的用户群基础创造这种网络规模效应,通过不同的模式加入到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中,这无疑加剧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例如腾讯作为传统即时通讯软件服务商利用微信庞大客户群的影响力推出微信支付(财付通)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在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模式尚未彻底固定的时期,竞争的焦点聚集于对于市场份额的竞争,这种加剧的竞争迫使代表商业银行利益的中国银联不得不与苹果公司的Apple pay合作,以抗衡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挑战,这种利用NFC近场支付技术的模式可以看做是将银行卡的虚拟化,强调银行卡的账户功能,使得银行卡脱离卡片本身而进一步与手机融合,是银行卡通过另一种形态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

第三,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互联网产业与银行业的距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的是电子支付产业的形态,其对多个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企业也不甘于仅为金融业或其他产业提供简单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多种商业模式,如团购、网络约车、在线外卖等背后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本在运作,在这些互联网新行业的支付方式接入上,具有互联网背景的第三方支付有着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优势,例如团购大众点评与微信支付都是腾讯旗下的企业。同时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伴随着用户消费的核心数据所产生的价值也日益突显,在这些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利用上能力上,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移动互联网对我国电子支付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弱化了传统电子支付线上与线下的区别,也缩小了互联网与IT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的行业跨度,使得在支付领域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众多资本大鳄的竞争,在我国放开卡组织的境外资本准入后,境外的国际卡组织巨头等企业也必将加入我国支付市场的产业分羹中。总体来讲,移动互联网是我国电子支付向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同时这种互联网接入方式的转变也在多个层次影响着互联网产业与支付圈商业生态环境,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支付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兼容性、对支付数据的挖掘利用、线下模式的整合重组都成为竞争的焦点,仅专注于支付的金融属性已经难以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竞争,难免失去既有的市场份额。网络规模效应使得移动电子支付的竞争的集中表现是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我国由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垄断的电子支付行业的垄断已经打破,电子支付行业将逐步向寡头垄断甚至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发展,支付体系服务定价体系重构的可能性极大。(作者单位: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金融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为:12542017)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号为:15SHB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谢平,刘海二,2013,《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金融研究》第400期5-6页;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状况报告》;

[2] 艾瑞咨询,2016,《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注解:

① 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任玉龙 张立迎

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 篇2:

2016,经济数字化的一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条数字化的河流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连在一起。经济的数字化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浏览器准确地把用户想找的信息和商品预先呈现;行人看到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拿出手机把车骑走;很多人已经许久不带钱包出门了;看到“人类”棋手之间的比赛,围棋爱好者心里也难免出现一丝异样的感觉。

我们在同一条河流里游泳。经济数字化多个方向的进展,几乎都从一个位置出发,即提取数据和应用数据能力的提升。

大数据不再是空中楼阁,商业生态随之重构,数据科学家成为关键岗位,数据分析人才变得抢手。甲乙买卖、甲方乙方化、战略合作、合资公司、跨界融合,大数据市场的五种合作模式的适应性也建立起来。微观的数据决策力,未来可能累加成为社会管理工具,用算法取代人为制定法律来管理生产、分配社会资源的图景已经在描绘。与此相对,警告的钟声响起,科幻电影中一个数字系统统治世界的危险前所未有地迫近了。

区块链正是数据算法用于规则制定的著例。数字货币挑战着所有国家中央政府的发钞权,金融行业却热情地拥抱它。而且不惟金融,专家说区块链“万业可用”。政策制定者已经反应过来,2016年1月,英国首席科学家把区块链列为国家战略。它最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因素,显示出作为建设诚信社会基石的样貌。

应用区块链,金融业一马当先。其他数字技术,金融业也乐于尝鲜。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从去年到今年热度不减。今年的新气象是互联网金融有全面铺开的势头,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细分领域,共同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布局。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信用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随着监管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竞争格局中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显现出来。

像金融业一样,数字技术带来的业务灵活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享经济”这一饱含着尝鲜因子的商业模式在逆袭和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2016年,分享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分享经济鲜明地支持和促进态度。分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支付、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分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分享经济还只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版图中的一角。2016年,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更为制造业、电商、物流、农业、金融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和突破。今年,“互联网+”不再是一个飘渺的概念,互联网技术开始对传统企业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从以服务为主走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

由此城市变得智慧,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告别了“传统”,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习主席在诠释这一概念时说:“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网络安全的任务更加迫切。网络诈骗、信息泄密相关的犯罪猖獗,个人、机构和国家都受到威胁。尤其在国家网络安全层面,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第五个重要空间。为此,今年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网络安全法》草案。《网络安全法》开创了我国安全行业的多个第一:第一部以安全为主题的法律、第一次明确了安全的责任主体、第一次全面提出了数据和公民信息受法律保护等等。

2016,是经济数字化的一年。

金融机构之互联网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不断加深合作,以互联网金融为主导的业务模式,不断扩展业务范围,进入到社会的更多渠道。尤其是以移动支付为首,掀起的支付改革浪潮模式,成为主导我国支付和投资的新型模式之一。这种新模式的兴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2018年3月"两会"的召开,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行业影响不容小觑。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特点进行阐述,探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风行的浪潮下,我国商业银行继续前进发展的措施和着力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挑战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为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这种行业的巨变,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的全面的冲击。有压力才有动力,同样的,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中,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市场冲击面前不断进行业务升级,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传统和现实发展之中,保持良好的传统,同时做好风险规避,创造更多灵活实用的业务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顾名思义就是由我们国家直接管控的银行,通常称为“国有商业银行”。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对原有的旧社会银行进行了统一改造。整合称为中国人民银行,鉴于当时的社会形态,银行业务相对单一,管制比较严格,处于国家垄断的地位。自1978之后,随着国家整体的改革开放,银行也不断进行改革,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结构不断变革,原有的垄断情况一去不复返,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逐渐进入社会,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行业趋势。当前的银行已经发展称为,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其他形式银行多元并存的局面。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银行体系,但是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除了要应对国际银行的行业竞争,还要积极应对新型行业模式的冲击。转型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迫切需求。

金融作为银行业务的核心板块之一,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和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新型的金融业务不断抢占原有的银行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银行的职能作用。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不可避免的引起了银行大批量客户的流失,对传统的银行业务产生巨大冲击,也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型带来了一定的现实困難。面对当前的境况,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当引起紧密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一词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时至2018年两会,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五年被提出,主要目的从最开始的促进行发展到健全行业监管。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最开始的行业萌芽,完成了对金融市场的有力渗透,逐渐发展为金融板块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金融模式,打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运作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以网络作为信用评价和业务交易的平台,确实带有很多便捷的特性,比如: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覆盖范围更广泛等特征。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前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凡事都有两面性,快速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的相对我国商业银行相对稳健的操作,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弊端,比如信用风险大、行业管理薄弱等,这些实际的问题都是限制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措施

1、认识信息价值 搭建自有平台

在当前金融行业经历变革的重要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抛却固步自封的弊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中,信息起到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的意识到,信息在当前资本运作中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以效益为第一价值导向,在保证一贯稳健的经营前提下,必须增强银行业务未来内涵式的发展趋向。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银行的社会形象,切实亲近用户,在实际的工作中推进业务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发展过程是当前整个行业乃至政府都要时刻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银行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工作人员,积极转变心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容纳新事物。

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银行自有平台。通过平台的优势发挥,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统计,在大量数据收集和分类的基础上,做相应的产品研究开发。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地区、群体和阶层,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做好产品定位。目前市场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平台,主要应对的是小额度支付。在面对这种市场行情下,国有银行可以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在定位上做出区别。利用银行安全性高的优势,将业务重点放在大额度交易的板块。因势利导,在互联网冲击的浪潮中,找准方向,稳步前进。

2、优化综合平台 线上线下结合

在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平台的基础上,不仅要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充分建立自由平台。我们还应该不断对平台的发展进行借鉴和优化。充分参考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后,通过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依托自身的客户数据库和信用体系,构建更安全、更值得用户信用信赖的综合平台。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用户习惯和构成进行分类筛查,在将客户进行标签化分类后,按需所推,将金融产品设置的更加灵活多变,尽可能的涵盖目标人群。同时要做到粗中有细,在针对高精准用户群体时,要做到少而精,提高产品的专业度,提升产品的透明度。为用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产品服务,开发多种产品,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注意比例搭配,不仅方便尽快回拢资金,也能进一步降低产品投放风险,提升平台的安全性,保证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增强人性化服务,结合银行遍布全国范围已有的营业网点优势,将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打造更加透明、更有吸引了的产品项目。同时,要改善传统银行中服务的劣势,引入人性化服务机制,加強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考核标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业银行服务。

3、放大自身优势 调整发展方向

面对当前的行业发展态势,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应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的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深度剖析竞争对手的发展的状态,摸清各种的发展链条,找准时机,及时布局防控,才能在行业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从社会到个人,从政府到企业,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社会认可度、政策支持、资金相对雄厚等优势。而且国有银行发展早,有一定的历史和资本的积累,相对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是后力不足,在很多关节都需要借助银行来打通,资本的原始积累相对薄弱,虽然借助互联网平台压低了运行成本,但是也留下了不宜监管的风险漏洞。这就给国有银行发展提供了升级的条件。融合互联网的部分优势,与自身相结合。在把控业务属性的前提下,突出银行的自身优势,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安全优势。重点防控和升级安全系统,布控这个业务线条的壁垒,确保行业风险的把控,在稳中求胜。

结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相对传统且稳建的行业板块,面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引起的行业变革,必须调整心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行业变革。努力发展自身优势,搭建自身平台,借力打力,积极开展新的业务模式,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积极转变为行业发展的动力,全新升级产业模式,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银行服务质量,保障银行发展效益。在不断的探索和挑战中,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开拓全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婧威.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6):137-139.

[2]薛炜星.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6):111.

[3]付卫康.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金融经济,2017(02):83-84.

[4]李雯雯.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如何发展?[J]. 特区经济,2014(03):142-144.

[5]梁璋,沈凡.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新金融,2013(07):47-51.

作者:费超群

上一篇:审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监理日记投资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