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小班幼儿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小班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时期,更是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小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小班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小班的幼儿正处于整个幼儿期的摇篮阶段。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育。

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人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對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在生活中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在我班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去认识一些名胜景点,使幼儿认识家乡,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三、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我的幼儿园”、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五、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托班的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地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制作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作者:寿园菲

第二篇: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 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小班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时期,更是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小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对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家园环境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环境

小班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雏形期,比较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各种行为习惯,可塑性极大。因此,在这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质环境为基础

人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物质质量的优劣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成年人如此,小班幼儿更是如此.

1、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需要给小班幼儿创设优美、生动的幼儿园环境.可以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设置一些优美的图画以及背景模型等,不仅可以让儿童欣赏并接受美的熏陶,还可以借助这些富有寓意的画面,来有效地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并进而影响其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张贴一幅洗手、洗脸之后进餐,或者是不乱扔果皮的优美图画,而小班幼儿往往都会有好奇心以及喜欢模仿的天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跟着图画学,照着图画做,从而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2、创设新颖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需要给小班幼儿创设形式多样、新颖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事实上,游戏作为小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幼儿园里的游戏和幼儿自发的游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幼儿园游戏的主要目的,不是单存地为了愉悦幼儿的身心或者消磨时间,而是为了让幼儿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与能力,换言之,幼儿园游戏其实就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然也就离不开幼儿游戏这一基本教学方式了,所以,应该给小班幼儿创设形式多样、新颖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以便通过游戏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人际环境为主导

小班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过程当中,需要给他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彤彤是我园小班的孩子,从小她就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早上起来不刷牙,玩具到处乱丢,平时吃饭不是要我们哄就是要我们吼,遇到困难就只会用眼泪来解决,为此其家长非常苦恼.对于辰辰这样的例子,如果光靠老师“板着脸”、嬉笑怒骂式的教育即使能够让其一时间因为畏惧的心理而改变,但也只能是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其实辰辰的问题根本在于没有一个正确地引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以近乎“朋友式”的教育方法对其指导,指出这些习惯的不良之处,从而正确引导彤彤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结果证明,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辰辰变得不一样了,处处会为家人着想,在幼儿园学会了饭前必须洗手、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边吃饭边喝水、不暴饮暴食等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应该常常弯下腰来放低姿态,实现与幼儿的平等、和谐的交往,这样才可以培养他们平等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方面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环境为配合

1、多渠道沟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尊重幼儿心理

教师需要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事实上,几乎每个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都会对教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这其实就是因尊敬而产生的.小班幼儿尤其担心的是,自己在家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好行为习惯被老师知晓,这时,教师最好选择个别交流的方式,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而不是公开化.同时,如果孩子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教师不仅应着力解決,还应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小班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其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雅丹.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J].小学科学:教师,2011.

[2] 黄小葵.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1.

[3] 李敏娟.播种行为 收获幸福: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

作者:董海琴

第三篇: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才有“好习惯决定人生”之说。幼儿对社会生活不熟悉,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加之幼儿随意性较大,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逐渐渗透行为习惯,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正反引导,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意识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分辨能力等较差,加之耐心不够,行为意识较差。而意识是决定习惯的关键因素,若幼儿不理解习惯,习惯培养也就成为空谈。因此,在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是基础性工作。

小班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够丰富,对行为习惯的好坏认知较弱。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意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正面素材为主,辅以反面素材。如在卫生习惯的养成意识培养中,首先要告诉幼儿哪些做法才是卫生的、哪些不卫生,让幼儿有感性认知。然后教师可采用故事形式进行引导,如图片展示两个小动物,一个小动物因吃了不干净的水果闹肚子,而另外一个小动物则在吃水果前让妈妈帮助洗过了水果。幼儿观看图片,聆听故事后,教师询问幼儿该怎么做强化其卫生意识。

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意识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二是要不断强化。如礼貌习惯培养中,入园时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向人寻求帮助时要说“请”等,要将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如模仿表演)结合起来效果才会更好。

二、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尤其是对教师言行较为信服。因此,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并以幼儿同伴为榜样,通过鼓励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

首先,要以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和熏陶幼儿。如在教学中教师的书本掉到了地上,此时教师可说:“小朋友们,老师的书掉到地上了,我可不想让书宝宝变得脏兮兮的,我要把它捡起来擦干净。”接着教师捡起书本擦干净。然后以问题“小朋友们,如果你的书或其他东西掉到地上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东西掉了要捡起来并擦干净”的道理。如此,通过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让幼儿有学习的榜样,促进其行为习惯养成。其次,要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如在“安安全全滑滑梯”的活动中,幼儿发生了碰撞现象,一个幼儿马上向另一个幼儿道歉了,此时教师及时对该幼儿进行表扬,并号召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此时,幼儿受到教师的鼓励,获得了满足感,其他幼儿以其为榜样,起到了相互激励和督促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三、行动训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行动训练即要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全面兼顾,突出重点。

首先,要注重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如针对有的幼儿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教师可亲自示范并以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干净,吃饭没病”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如午睡、争抢玩具等,教师也可在幼儿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引导,以正确的做法示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就可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什么该做,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做,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行为习惯的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注重以游戏方式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搬小凳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儿童口吻引导幼儿轻拿轻放,如“小凳子乖乖,轻轻抱起,慢慢放下,我带你回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边说边拿,参与兴趣较高,轻拿轻放的习惯得到培养。同时,要注重以对比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打针吃药我不怕”的教学中,有的幼儿害怕吃药打针,此时教师可让较勇敢的幼儿先示范,然后鼓励其他幼儿,让幼儿在榜样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勇气。

四、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但经过周末或假期,到园后习惯又变了。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将已经形成的习惯破坏了。由此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要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模式,首先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除了每日家长接送幼儿的沟通,教师还可借助校讯通、飞信、班级博客等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另外,要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这可通过家长会、家访、非正式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

总之,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要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全面渗透,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杨梅

上一篇:中国移动员工培训论文下一篇:鞋厂暑期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