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思想政治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通过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并且对中国大学生军训工作展开调研,查摆主要问题,进而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七大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军事技能训练平台、军事理论教育平台、对口专业战术平台、深化拓展素质平台、辅助教育平台、养成教育平台。最后指出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重大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军训思想政治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军训思想政治分析论文 篇1: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军训中的作用

【摘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下,在大学生军训期间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军事训练的每个环节,通过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充分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 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必修课”,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和重视。军训课程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通过军事训练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训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军训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军事训练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官、指导员和辅导员有针对性的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军训期间学生实践的规律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军训的主旋律,更是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继而融入军营,在相对封闭的团队里进行着相对开放的教育,与教官的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吸收着教官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看到教官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之情,生动的教材势必能够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在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弱,集体观念不强。军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过程,通过队列训练的站军姿、走正步,以及内务整理、拉歌比赛等各类集体活动势必会影响着每一位刚刚步入校门的大学生,培养每一位参加军训的大学生依靠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不断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不断塑造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将这种观念和精神带入到军训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军训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奋斗优良意志品质的极好形式。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从舒适的家到简陋的营房,从散漫的生活到紧张的训练,军训跨越的不仅仅是时空,还有大学生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能力①。首先,军事化的管理之一就是要强化纪律,将纪律严肃化、军事化;其次,加强体能锻炼、进行耐力训练,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通过各项军事训练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使其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四)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纪律是取得成功的保证,一支队伍,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打败仗,一个集体,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训练是增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最佳课堂。军人的使命是服从,而军训期间大学生要听从一切指挥,严格遵守军训作息时间和训练时间。军训的日常生活和一切行动都听哨声行事,从起床到熄灯始终如此,一天的生活时时都在强化着大学生们的纪律观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增强②。

二、军训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军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必修课,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被普遍重视。然而军训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

(一)重军事训练、轻思想教育

当前多数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都是按照团、营、连、排的级别设置,具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③。由此可见大学生军训更加注重军事体能训练和严格组织纪律的考核,相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较少,忽视了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就无法实现在军训中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军事训练内容简单、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

由于时间、经费不足等各种因素,大学生军训的时间和内容都被压缩,训练的内容也过于简单,两周的军事训练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站军姿、走正步的队列训练和汇报表演的准备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中也无法发挥其更多的教育作用。此外,由于当今的大学生已经是90后的新生代,部分学生一直都是娇生惯养,从未经历过军训这种高强度体能训练,从而在军训的过程中不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因此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也就无法体现④。

(三)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延续

军训是一种被动型的教育形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的前两周被安排进行短期的军事训练,有的是在军事院校,有的就在大学校园中。在训练期间,由于训练的强度和内容较为集中,因此得到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延续性的措施,学生在军训汇报演出结束之后,立刻转换角色回到了军训前的状态,由此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得不到有效延续,随着时间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付诸东流。

三、军训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军训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

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来统领军训工作,凸显军训对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完善军训制度,拓展军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军训模式,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⑤。例如,在训练的形式上,不仅要有必要的队列训练、军姿强化、军纪灌输,更要穿插观摩内务、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军歌竞唱、国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军训工作的每个环节

通过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学生在军训中的思想动态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和特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军训实施目标和方案,将训练科目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真正把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有效成果。

第一,做好军训前的思想动员工作。训前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发动是军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阶段⑥。首先要统一军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参训教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做好军训准备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如训前动员会,宣讲相关文件材料不失时机的对参训的学生进行训前教育,明确军训目的和要求。最后要集合校园内所有媒体平台做好校园氛围营造和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每一位参训大一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训练状态。

第二,做好军训中的引导教育工作。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为重中之重。在这一时期内,一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我军优良传统教育,使同学们正确对待苦和累;二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三是要严格要求,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遵章守纪意识,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四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活跃大家的情绪,以利于军训的顺利进行⑦。

第三,做好军训后的后需衔接工作。如前文所述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延续,对此可以开展后续主题活动加以改善。比如,举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可以创新军训内容,把学生比较关注的军事理论、安全战略、武器装备等问题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中,使军事训练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和生动。通过上述活动可以有效巩固军训思想教育成果,使其更具连贯性和完整性。

注释

①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24-25。

②王定福.论高校学生军训的素质教育价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6(3)35-36。

③刘玲玲,龚平.简论军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1.6上156-157。

④李霞.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1(6)99-101。

⑤刘玲玲,龚平.简论军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1.6上156-157。

⑥朱凌云.促进大学生军训和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56-60。

⑦傅伦旭.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167-170。

作者:侯明晖

军训思想政治分析论文 篇2:

对高校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并且对中国大学生军训工作展开调研,查摆主要问题,进而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七大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军事技能训练平台、军事理论教育平台、对口专业战术平台、深化拓展素质平台、辅助教育平台、养成教育平台。最后指出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军事训练,创新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振兴教育行动实施纲要》等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高校的军事训练,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普及军事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纪律性,促进成才等诸多方面都起到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政策欠缺、内容单调、衔接不足、方式简单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完善大学生军训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训积极性,正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军训工作的创新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利于高校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军训工作。

一、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均对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军事训练,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培养适合国际复杂局势和高科技战争要求的后备力量,从而使本國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外大学生军训模式

自从200年前的拿破仑在巴黎理工学校开创军事训练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相继在高校开展了以军事科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目前,突出的国家有美、英、俄、法、德、印度、越南、波兰、叙利亚、以色列等国。其基本的教育模式是由军队负责的平时课程教学加集训的专门“军事团体”,但由于高校学生军训受各自国家政策、目标要求、经济实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在其具体实施上仍有一定的区别。如:美国采用的是由军队军事学部负责的贯穿一至四 年级的校内两时段教学加基地集训的“军官训练团”的模式; 英国采用的是分陆海空三军在高校中组建专门的预备军官训练团模式;俄国采用的是国防部负责的分散训练加野营集训的合同制模式;印度采用的是军种对口施教的每周六节课教学加两次野营的“学兵团”的教育模式。也有个别国家如以色列、叙利亚等国,采用由国防部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实施的国防教育的模式。

(二)我国大学生军训模式

我国的大学生军训试点是从1985 年开始的。经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军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军训路子。中国高校军训模式是:一是设立学生军训基地,由部队承训。学生真正能体验到部队生活,“军味”浓。二是部队到地方高校进行军训,属部队承训。是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利用高校资源,在部队教官帮助下,对学生进行军训。三是高校自训,就是利用经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或学校复转军人组成学生军事教官队伍。少数高校采取这种形式,经济上较为节约,但“军味”较差。四是在高校内进行军学共训,这是一种以部队优秀教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的军训形式。主要是由高年级经过军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暑假期间由部队教官在校内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作为新生军训教员。当然还是以部队教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

从中外军训模式看,中国模式多样,不统一。要想高质量地发展下去,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人才,还必须统一军训模式。国外军训历史悠久,模式统一,值得我们借鉴。

二、大学生军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组对学院2004 级学生进行了军训追踪调研(04级学生于2004年9月至10月军训15天)。学生工作组向206名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军训期间内容的安排、军训强度、军训是否要改进等。本次调查,共发了206份问卷,回收189 份,回收率达到91.75 % 。经过统计,38.1 % 的学生对军训期间的内容不满意,44.97 % 的学生认为一般;在军训的形式是否要改进上有71.96 % 的学生认为需要,仅有19.05 % 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但在是否愿意参加军训的问题上,仅有34.92 % 的学生认为不愿意,剩下的均表示愿意参加,同时对军训的强度有53.97 % 的学生认为应该再高些。由此分析可见,军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但也反映出同学们对军训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军训工作的法规是:《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另外,在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

2.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形式重于内容,军训作为素质教育有走过场之嫌;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作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军训目标的实现。

3.高校学生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100万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必须用法规制度来规范,才能使军训在高校中健康地发展下去。

4.军训具体内容各高校不统一。参训学生一律是普及型的军事常识课,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有的着重于实用性的军人素质训练。因此,围绕军训的主要目标调整和统一学生军训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5.高校与中学的军训内容缺乏纵深的延续。目前高校军训内容陈旧,是对中学军训内容的重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形势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的知识甚至要比军训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要丰富。因此,军训对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6.军训教学方式单一。室内课堂讲授仍旧采取灌输教育方式,缺乏多媒体技术参与,理论性过强,缺乏生动性。室外训练缺乏互动,学生体力上付出不少,精神上也感觉疲惫,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效果不好。

7.军训教育成果难以巩固。通过军训,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若在军训后得不到巩固,其作用会逐渐淡化。有些高校尝试分时段军训,甚至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以此巩固军训的成果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训工作的同志们应当认真思索,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针对军训工作不断进行创新。

三、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因此,组织大学生军事训练,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新任务,不断创新训练手段,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成长。根据近二十年军训的工作实践,并且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构建了七大平台,谋求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军训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团队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增强国防观念。让学生了解军队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军队建设、历史回顾与现状评析,让学生理解在21世纪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特色国情中,中国军队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激发爱国、爱军热情。

(二)军事技能训练平台

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使大学生初步掌握士兵必备的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战术技能。了解基本战斗类型和基本战斗样式,掌握我军先进战术思想和基本战术原则,研究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立足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增加现代信息作战样式等内容,如电子战、网络战、黑客战、指挥控制战、精确打击战、计算机空间战等等,力求把大学生最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和最新军事知识信息,及时融入到训练当中。针对技能训练的特点,组织大学生到驻地部队、军队院校观摩分队战术训练,增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部队每年组织的紧急动员演练、防汛抢险演练、应付突发事件演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实战演习,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锻炼。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军训站点,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研究军事思想、探索军事领域构建平台。

(三)军事理论教育平台

高校军训中的军事理论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当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教学。为此要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资料;二是军事图片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内容要系统、技术含量要高、信息量要大、配以解说词和背景音乐,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软件的动感和流畅性、互动性,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课程的学术研究动态,以便接近理论前沿。

(四)对口专业战术平台

要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专业战术训练。

(五)深化拓展素质平台

高等学校的教育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差别不同的教育方案。

(六)辅助教育平台

针对军训师资严重不足的现实,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国防生的补充辅助作用。近几年来,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这些国防生通过进行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学习训练,军政素质比较好,能够进行军事训练的辅助教学。同时,让高年级国防生参与学生军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养成教育平台

大学生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应当保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处处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饱满的爱国激情、良好的军容风纪、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极大的集体荣誉感。要让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军人的角色,在思想政治、军事技能、组织纪律等方面体会到做一个新时期军人的感觉,认识到军人的使命和任务,学习到军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领悟到军人的光彩和荣耀。

四、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江泽民新时期国防教育思想的指导,创造性地提出多媒体教学、对口专业战术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军事技能训练、深化拓展素质、辅助与养成教育等七大平台。从政策上提供宽松的环境,组织上保证军训质量,制度上完善军训成果的巩固;建设性地强调行为训练与理论教学并重,集中训练与课余活动(包括网上教学)相结合的设想,不仅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贯彻军事课教学大纲,能够保证军训效果

军训工作创新研究提供的七大平台,强调内容和形式并重、集中和分散教学结合,即:提高处世能力与增强思想意识并重,集中教学训练与分散学习活动结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军训大纲和军训质量的落实。这种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军事教官、学生辅导员、国防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高校学生军训更加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加学生军训的吸引力,提高其效果。

(二)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高校贯彻《国防教育法》,普及和长期坚持国防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军训工作离不开部队的大力支持,这是军训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全国所有高校都由部队参与主训,这无疑给部队增加了巨大压力。军训创新研究设计了坚持学生军训由部队支持,国防生辅助的模式,减少承训官兵的比例,不仅可有效地减轻部队的压力,也可保证学生军训的质量,有利于贯彻《国防教育法》,使学生军训工作普及和长期坚持。

(三)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巩固军训成果,深化拓展素质

军训创新提出让高年级国防生经过培养后承担军训的施教任务,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有指导地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军训,不仅为军训培养了师资骨干力量,也为军训成果巩固在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从深化拓展素质的角度提出训管衔接、教养一致,不仅从工作上而且从规章制度上对军训成果巩固进行了完善,从而使军训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四)军训创新研究符合实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军训创新研究是针对高校扩招后对部队承训教官需求量大和所有高校都将开展学生军训但尚未形成规范的军训模式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它不仅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减轻军训对主训部队的压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又可在部队承训官兵的指导下让高年级国防生施训,保证和提高军训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在学生思想作风和身心素质方面的训练与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校园内形成积极、健康和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军训工作还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精心策划,科学运作,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与研究,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同志们应当不懈努力,深入研究探讨军训工作内在规律,大胆提出军训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任宏权,雷金火.高校军训“2+1+1”模式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

[2]胡斌.試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战术训练[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7-26(7).

[3]裘静芳.对高校军训工作引入体育教学内容的初步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91(3).

[4]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5]宋海峰,叶全利.对大学生军训的调查与思考[N].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05(4).

[6]朱信号,龚衍丽.大陆与台湾地区普通高校军训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

【作者简介】王敏达(1971—),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张新宁(1979—),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作者:王敏达 张新宁

军训思想政治分析论文 篇3:

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研究

摘要 组织高校大学生军训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心理、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的阐述,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军训工作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分别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教学内容、相关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及措施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军训 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前途命运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军训是高校组织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军队储备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增强国防动员潜力的重要手段。2001年,国家国防办颁布《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抓好学生军训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昌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抓住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主要矛盾,努力研究解决高校大学生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通过组织高校大学生军训,能够激发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基本军事素质等,为锻造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增加国防后备力量储备奠定基础。

(1)高校大学生军训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目前,在校高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我国还未放开二孩政策时期,大学生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一直被社会认为是特殊群体,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心理孤独、我行我素,缺乏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存在着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的心态。军训过程中,通过学习基本军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同时也能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强化自我控制力、有效克服松散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2)高校大学生军训有利于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当代大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沟通交往能力弱、团队意识差,漠视集体荣誉,不能很好适应集体生活,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军训实施了军事化管理,通过组织队列训练、规范内务秩序、实弹打靶射击、阅兵拉歌汇演等科目、活动,使参训大学生学会了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学会了团队协作、互敬友爱,学会了沟通交往、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纪律观念、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强化了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参训大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不断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3)高校大学生军训对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走精兵之路是全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我国军队正处于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时期,军队要在原有员额的基础上裁剪30万人员。强大的国防需要强大的兵员储备,在世界军队精兵改革的大浪潮下,为应对未来的战争行动,搞好后备力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每年大约有700多万大学新生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大学生有文化、身体素质好,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军训后服预备役,将极大丰富和增强我国后备兵员储备,增强我国战争动员潜力,对我国后备力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大学生军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81年,中共中央11号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1985年学生军训工作开始试点,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繁华背后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军训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国家教育部与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联合制订并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了军事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搞好大学生军训工作应站在为国家培養高素质人才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但在实际军训工作中,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军训工作组织领导者思想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造成高校军训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对于军训工作各环节缺乏统筹安排,没有把学生军训任务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摆上教学日程,对军训大纲中明确的改进军训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施和提高军训教学质量等要求没有扎实落实。

(2)军训组织实施体系不协调。当前,负责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承训部队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协调机制、权责划分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部分高校军训工作由军队统一安排部署相关部队承训,大部分高校需要主动联系协调承训部队。由于学校与部队的联系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得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比较掣肘被动。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军训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略有不同,但大部分是由高校的一名主管领导牵头负责,学校武装部和学生处负责协调承训部队、制定训练内容、后勤保障等工作,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军训工作,也就是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军训工作,使得军训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极不协调,难以实现军训工作在高校教学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3)军训教学内容模式单一滞后。多年来,高校军训内容比较注重队列训练、实弹打靶和体验军营文化等,偏重军事基础课目的教学训练,内容层次不高、简单重复,缺少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结合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针对性训练,从而真正通过军训培养高校大学生军事技能,忽略了通过军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提升国防意识、培养军事技能、增强全面素质的教学目的,盲目地将军训看成是内务评比、队列表演、拉歌比赛等。在军训教学过程中一般1名教官负责45-60名学生的军训教学,教学主要以教官讲解示范、学生体验练习为主,缺乏互动讨论、多媒体应用等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缺乏相关军事训练、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教学录像片,缺乏涉及未来世界军事形势、武器装备发展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参训兴趣,直接导致军训效益不高、质量较差。

(4)军训经费设备保障难度大。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经费保障的法规制度、规范要求比较宽泛,操作起来只能原则把握,缺乏具体可行的落实依据,使得政府的经费保障难以落地,高校军训经费没有像投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经费一样进行投入,从而高校的大学生军训工作普遍进行基本的科目教学与训练,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一般尽是队列基础训练及实弹射击训练,其他需要较大经费支出的科目无法进行组织,导致承训部队教官、负责教学和保障的高校教师组训、保障积极性不高,使得军训教学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受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逐年扩招,并且受军训组织管理及场地设施所限,许多高校选择在校内进行军训的教学和组训,由于校园场地、设施有限,突然增加如此众多人员,其军训配套设施难以及时、精准保障,导致军训场地、器材十分短缺,参训学生只能进行军姿或队列训练,使得学生对军训兴趣下降,教学效果较差,直接影响军训质量。

3新时代开展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也应当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发展进步。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应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出一条充满时代特色的高校大学生军训之路,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新局面。

(1)提高对军训工作的思想认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教育部门、军队国防动员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主动协调,增加对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指导与帮助。地方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增强战争动员潜力和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主动性。各高校领导在对待军训工作问题上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坚决杜绝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思想存在,要从本质上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切实将大学生的军训工作作为教学任务,严格执行落实军训教学计划,对军训过程实行全程管控。对高校受训大学生要搞好积极参训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拥军意识,激发大学生对人民军队的理解和崇敬之情,充分说明军训对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促使受训高校大学生踊跃参训。

(2)加强对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应加强通盘统筹,搞好顶层设计。国家教育部门与军队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依据法律法规赋予军队的高校军训工作承训任务,按照军委机关颁发的有关规定,统一计划、统一审批,规范所属部队承担学生军训工作秩序,加强军训教学及保障人员管理,确保军训任务落到实处。高校应当安排校级领导分管军训工作,并担任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校武装部和学生处领导任副组长,各院系主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依托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搞好军训工作的统筹协调,拟制军训工作计划及督导检查军训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军训的组织领导,应加强军训工作思想政治建设,挑选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辅导员担任军训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参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各项管理工作,对军训教学的时间、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提高军训教学效果。

(3)创新丰富军训工作内容模式。关于军训教学内容,在传统基础军事科目训练基础上,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新武器新装备的介绍应适当增加,并统筹兼顾、科学设计,根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科学选取、有所侧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学习生活对训练内容进行更新调整,增设本专业适于在军事运用上的课程,将军训培养和储备国防后备力量、增强国防战争潜力同高校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目标相结合起来。根据军队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际,适当增加处突、反恐、防暴、抢险救灾、自我防卫等方面的技能訓练。军训作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应多采用引导、启发、讨论等方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应广泛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和课堂感染力,努力做到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参训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军训质量。

(4)提升军训工作经费设备保障能力。加强军训期间后勤保障部门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学生军训工作经费标准、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等;要严格经费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精打细算,确保军训经费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使用效益;各级政府应当将高校大学生军训所需经费列入国防建设、国防教育经费预算,高校应主动协调政府相关单位落实军训经费,学校应当预算年度组织开展军训所需经费,并专款列支,同时也鼓励单位或个人捐赠资金或物资。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应对军训设备器材使用的数质量情况做好测算,统筹设备器材的采购、使用及维护,协调部队枪弹训练使用需求;军训设备设施维护,应培养一批会管理、能维修的复合型军训设备维护保障人才,实现军训设备器材的可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管理手段,科学管理军训所需的教学设备器材,实现器材设备管理的精细化,充分发挥设备器材使用效益、提高其有效性;统筹好军训与其他教学的设备器材使用,确保军训工作与日常教学两不误。

4结语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培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应首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大学生初入大学校门的重要一课,高校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研究探讨军训工作内在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借力军训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为后续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作者:康水

上一篇:科学的客观性分析论文下一篇:智能课堂教学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