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从人的自然本质、人类本质、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四个层面进行深层解读,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维启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 篇1:

浅谈美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美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美的标准和规律来实现美。在新时期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在强调“以人为本”管理教育方法的今天,把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解決新问题,开拓新思路的好办法。

一、美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统一性

首先,美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区别,但它们是彼此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两个学科,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培育人的思想觉悟、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更快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根据党对企业员工的要求来确定的,即是通过各级组织和政治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对企业员工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信念,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合格员工,为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奠定思想基础。

其次,美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有内在统一性。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过,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于美的传播和美的追求来点燃人们心中理想的火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既有理性的内容,又有感性的形式,在教育中融入主体的感情,才能更有效果,因此,我们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要借鉴美学教育思想,把枯燥的政治说教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美的形象中去,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受教育者愉快的接受教育。

第三,美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有内在统一性。人的精神生活中,如果缺少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加强员工美学修养,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员工头脑,通过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培养员工一心为企业发展的宗旨意识,引导青年员工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东西,什么是错误的东西,什么是善良的东西,什么是邪恶的东西,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丑的东西。

二、美学有助于提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目标

遵循美学规律、掌握美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预期目标。崇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美学的本质需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共同需要,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本身的客观要求。从主体看,必须自觉地追求真善美,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地理解人,热情地关心人,真诚地尊重人;从手段看,必须以真善美为本质内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客体上看,必须唤醒其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满足其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审美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我们要把美学的规律渗透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充分利用好它的特殊功能。一是以情感人,发挥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情感人,寓理于情,用愉快、亲切、和悦的情感语言和科学的方法,真正使人心悦诚服。要避免那种高高在上,僵硬说教的方式方法,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有“人情味”;二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娱乐和艺术欣赏中,发挥美的陶冶教化作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把员工们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引进到日常生活中来,通过组织健康向上的活动,利用催人向上的歌曲,举办内容充实的晚会、书画展等来激发员工们欢快的情绪,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效果;三是美化企业环境,发挥美的教育感染作用。美好的环境对人养成美好的行为和品质有外在的教育和感染作用。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受教育者留下印象,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与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显著与否。因此,作为一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增强政治工作的效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一是“人格美”。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一靠真理的作用,二靠人格的魅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格,即具有崇高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带头实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要有忠于党,热爱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境界,要有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作风,才能赢得人们的爱戴,使受教育者从心里佩服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二是“知识美”。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追求美主要是指内容上的美。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美的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知识。只有自己做到“知识万千于胸”,才能真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第一,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真理性的知识,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第二,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优美的知识,即要会欣赏美的知识,创造美的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去。

三是“方法美”。社会在改变,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改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号召和简单的说教,被教育者的审美情趣的提高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要合理运用美的艺术。要注意“形式美”,即是要把枯燥的政治说教融入到员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中去;要注意“语言美”,即是把说教式的教育变为主体与客体的心与心的、真诚的交流,通过通俗易懂的、员工易于接受的语言语气,使受教育者主动的接受教育。要注意“行为美”,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用非权利的因素去影响教育客体使之产生美感而接受教育。要有冷静而不失热情的工作作风,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总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美学修养的提高,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

作者:李绪强

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 篇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从人的自然本质、人类本质、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四个层面进行深层解读,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维启示。从人的自然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物质作为支撑;从人类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能力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从人的社会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重视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相結合;从人的个体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自然本质;人类本质;社会本质;个体本质;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人”出发,解决人们在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政治立场上相关问题的学科,并且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体作用的受教育者,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都是现实的人,所以研究和认识人的本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手段。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人的自然本质、人类本质、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四个层面,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维的启示。

一、从人的自然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物质支撑

人的自然本质实质上是一种生存本质,人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都不能做。”马克思如是说。人的物质需求是第一性的,因而也是最基本的,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才会追求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更具有生命力,失去了物质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重视人的自然本质,满足人的正当物质利益需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来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物质需要,不可仅凭主观臆断,盲目地做出判断。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力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合理的物质需求,对于那些由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暂时不可能实现的物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节。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随之变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求的变化。简而言之,物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物质需求,才能在思想意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从人类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能力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人类本质告诉我们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人能够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身。这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素质的能力,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加强二者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扭转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思想教育者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积极进行自我修养,时常反省自身、反思总结,最后自我改造,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会自我管理,做到自制、自律,必要的时候能够通过调整认知、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和情绪来进行自我调控。这也是人类本质的要求,因为每个人都属于“人”这个大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不例外,尽管两者在社会关系和个人发展上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三、从人的社会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重视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相结合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社会层面上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处于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复杂多样的,小到所处单位的人事变迁、矛盾冲突,大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人们的思想有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影响,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社会中大大小小的热点事件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乃至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所以在分析人们的思想状况时,不能脱离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分析人们的思想,既要联系周围小环境的实际,又要联系国内外的大环境。这样来分析思想信息,就更能准确地把握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时代脉搏,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人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等物质关系,又有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等精神关系,所以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综合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广泛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在方法上,要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每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载体上,要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尤其是网络载体,它本身集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在环境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整体性,既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以良好的大气候引领感染教育对象,又要努力营造小环境,注重发挥家庭、社区、学校等微观环境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使之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从人的个体本质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展示,每个人无论是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是在未来选择上都呈现着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但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与这种趋势背道而驰,过于强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统一性,罔顾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和客观事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的整体价值得不到正确的定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片面地强调社会价值而罔顾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大多关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层面,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牺牲与服从,弱化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最终也会不利于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己主义社会思潮的興起又使得部分受教育者片面地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也会对社会价值造成损害。人的个体本质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个人的地位,但与此同时又强调人的自由本质是在人的社会本质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是社会中自由的人。这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社会价值又要注重个人价值,只有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冲突时前者才需要服从后者。

综合人的本质的四个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意研究受教育者思想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受教育者思想中的个性的、特殊的问题。人的自然本质、人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是由抽象到具体的:人的自然本质和人类本质揭示了人的共性,每个人都是自然的存在,都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的社会本质和自由本质则体现了人的特殊性,每个人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但每个人具体所在的社会关系又不尽相同,在不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每个人的个性也是大相径庭的。虽然人的社会本质起决定和支配作用,但在某些特殊领域和一些特殊情况下,人的其他本质也可能起决定和支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某一时期思想中的共性问题,比如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思想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对于前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形成程式化的解决方案,并使方案具有普适性;对于后者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王征国.三维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角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3] 毛建儒.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语境中的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 梁启经,白立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向度[J].求实,2012,(8):72-74.

[5] 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景展示[J].天津社会科学,2014,(1):4-13,45.

(编辑:王春兰)

作者:潘婷

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管理论文 篇3: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对思想多元化的浪潮,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宣传、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日趋复杂的社会现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实用性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仰。面对现实中的很多困难,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的指引下,探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内、外在社会因素,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理性;思想导引机制

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教育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出现多元化倾向,不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宣传、贯彻和执行,也影响到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化养成教育,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环境风气呈相对不良倾向。因而,需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有机结合,对政治界域和伦理界域的现象予以厘清。为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及功能

高等教育是受教育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台阶,是联结学校与社会的有力纽带,对于检验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即学生个体对社会的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功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与其他学科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属性及其功能。

(一)特点

1.思想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要求其应自觉宣传、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从思想现实出发。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最根本一点是塑造人类的灵魂,这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即“理论素养+人文修养+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思想域,较其他行业凸显社会思想准则。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说过:“教育工作者必须是计划制定者” [1],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者、技能者、导向者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最基本的特点。

2.教育性。从高等教育自身性质定位而言,为国家、社会输出的是合格的大学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应不断地健全完善,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要从多方面严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導引机制,使“信仰坚定,热爱工作”的范式时刻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3.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认同社会的心理范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在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传承文化的知识积淀,达到学生自我完善的目标。

(二)功能

1.方向导引功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可指引教师、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想认知功能的养成,督促其自身做好工作,不因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坚定自我的价值理性原则,实现人性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的目标,要“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第四十七章),即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自己的心态度量天下人的心态,坚信自己的价值信仰,成为学生的价值理念的典范。尤其是工具理性在以智力理性的导引下,使学生的认知理性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在市场经济社会氛围中能够守住道德理性的底线,职业道德成为内化的基石。

2.约束监督功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相关的对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征象的民主集权制的约束监督功能。对内严格约束师生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传统优秀的教育文化和西方自律与他律文化等三个方面思想养成,不被其他社会思想所影响。如通过党性修养、素质教育培训和学生代表大会的范式来实现;对外通过纪律机制、自制机制和知性机制监督来约束师生们的行为,趋向良性偏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引、塑造功能。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监督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的时空环境发生了由相对稳定向激烈竞争的形态转变,社会人愈发向经济人、理性人、单面人转变,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四方面的环境也出现了功利主义色彩,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流失率相对较高、教育官僚行政化较强的境况,出现了在形式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较为饱和而实质上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的境地。

(一)现状

1.优秀教师较少,综合素质较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与学校其他学科相比中,自身地位有所下降,并因承担了一些学生们的思想建设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形式上受党委或宣传部门的管辖,但实质上处于一职多管的尴尬困境。(1)兼职教师较多。目前高职院校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都是由其他部门的相关教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本身工作比较繁忙,能够有精力给学生上满课的不多,他们名为“双师型”(政工师+职称),但从现实效果来看不令学生满意。(2)专业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专、兼职教师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性、政策性和灵活性的学科特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侧重技能教育,在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上略显轻微,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他们理论知识缺欠,不能从大局和长远出发进一步从多学科视角予以讲解,如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解呆板,未能起到应有的效用。(3)学习任教专业知识较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在实训方面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虽有难度,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问题出现较频繁,不仅自我要讲好课,而且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查找与任教专业有关的资料,如汽车方面的《汽车文化》、旅游方面的《旅游鉴赏》等等,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都是十分有益的。

2.师生互动较少,缺乏沟通。(1)学术水平较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效果重在交流,尤其是目前社会失范现象严重、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达到真正的“三贴近”,须与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交流。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在突破传统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演讲、辩论的图式教学等方法之外,摸索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法教学,如传统文化知识、美学、公关礼仪能力的培养等专业学术讲座应形成常态。然而目前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实施,但多流于形式,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知识没有系统归纳整理,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不到位。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本、专科学生共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立足实际,主动与专业教师接触,了解其课程的侧重点,把相关知识简明扼要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互动局面的形成。如《合同法》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讲,就可以联合编写案例进行讲解。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自己的独立知识需补充完善,侧重辅助专业技能的养成。

(二)原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在某种程度尚未健全的社会因素很多,有内在与外在原因、历史与现实原因、区域发达与欠发达原因等,实质上可归结为两个层面:社会层面和人心层面的失范与平衡。

1.社会秩序层面,神圣性价值根源逐渐消解。传统观点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一种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个体认同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建立在情感理性根基上,践行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职业操守,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而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多元性的价值理念是现代社会秩序的一个显著征象,反映在教育上是世俗化渐占主导地位,每个社会个体都处于神圣性与世俗化的之间日益挣扎,自身的社会价值意义显示迷茫,即既想使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出现和谐状态,又由于每个社会个体的情感价值缺失使自我与他人出现分割状区域,而处于困境甚至怨恨状态。正如舍勒在《价值的颠覆》一书中所说,“人与人之间充满怨恨,但又不知怨恨的根源在何方。”进一步而言,现代教育的功利化主义、利己主义盛行,促使高等教育日趋市场化生存与发展,又不得不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在培养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与终极关怀时呈现走“中间路线”(情感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价值融合路径)。因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的践行与完善中,每个教育者自身都是管理者,按照正常的工作途径,部分教师在科研、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中遇到了困境。有所成就的的教师又担任行政角色,在社会不利因素影响下也日渐偏离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古代圣人的理想相差甚远,“能去优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彼心之情,利安以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管子·内业》)意思是说保证自己的心灵纯洁,通过对内心的修炼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在社会秩序的意义根基碎裂乃至消解境况下,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规定性、深邃性、内化性都提出了严峻挑战,部分教育工作者时常游离于道德职业和非道德职业的边缘,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渐成空话。

2.人心秩序层面,超越性价值根源日趋瓦解。社会和谐离不开人心秩序的安抚,传统意义上教育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每个社会个体之间的人际交往多具情感朴素性,彼此之间的文化距离差距较小,乡土教育内嵌于每位受教育者的心灵世界之中,显示独有的仁爱价值心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春秋繁露·为人者天篇》),大道之行结合的目标。而现代社会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结构层面还是在社会心理层面都使社会个体性格出现了分殊化、多元化。他们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把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看作是相互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所谓的博爱思想体现了自私性,“博爱主义的爱人不是为了爱和人的自由的爱的能力而要求人的福利……恰相反,它要求爱的目的只是为福利本。”[2] 那些标榜具有博爱、大爱思想的社会既得利益阶层在牢牢掌控社会教育资源情况下,在常常不关注他人的同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占据甚至攫取社会福利,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创新机制缺乏的现象等等。一些专家、学者也成了无用文人,得不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与信赖,相反成为某些社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传声器,社会正义的话语也不能得以正常传播,教育中介的职能出现断裂,一是好的教育资源垄断化,二是占据社会主体人数的教育资源稀缺化。

上述两个根源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即出现了社会神圣化和个人主义的张力;集体意识的缺失和社会个体自由的滥觞;文化意义的缺失和道德理性的丧失等三个层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处于信仰与理性的两难困境。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导引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行业与其他社会行业的差异造就了该行业独有的特质,其思想导引机制的建立健全更应侧重于思想道德的完善,使其在對国家、社会、个体的认识呈有序化的监督下进行。

(一)强化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们反映的好坏直接反射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水平的事实状况。应督促教师钻研业务、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整合性,实行随机抽查、评估与惩处,尤其是兼职教师的检查更应落到实处,减少误差,能者上庸者下。

2.外部监督。主要是:(1)党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上级部门党委或宣传部门可根据学生党员的代表作用不定期地抽查考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及其责任心,不定期地听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汇报,据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执行监督;(2)系部监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解读时应与专业课教师定期交流与沟通,勇于实践,不定期地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况。

(二)强化技能培训

1.自学专业书籍。对于所任教专业的文化历史要有所掌握,敢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严格界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功能发挥要有科技知识的文化积淀作为支撑和实践载体,实现学生个体的应然状态和和社会实然状态对接。

2.定期培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要是专业性不是太强都可以带队实习或作为专业教师的技能助手进行协助,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筛选作为优秀教学案例适当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不仅易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业务的提高,更可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师的业务交往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引功能和实用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任教专业时间相对固定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体现具有包容性,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研发专业课与其内容融合时不仅要深入掌握该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特点,还要探索出自己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模式,达到“双师复合型”(技能素质和思想功能)人才培养的标准,让学生从内心养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自我的价值取向,激发自我潜力,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培育,最好任教专业是三年时间并固定化与循环化。

(三)强化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双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侧重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实施还必须有职业道德来约束,但“社会道德底线的扭曲和下滑,道德底线的突破就产生腐败,这是需用法律来予以惩处的。虽然我国早已颁布了《劳动法》,并逐步完善法律制度,但往往是执行时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落实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有能力更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在企业实践少走弯路的同时有助于内化诚信理念,突破校企人为思想的“博弈”,实现校企强强联合的“双赢”,即校企文化与科研实力研发达到极大值。

(四)强化多学科内容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版本是教育部统编教材,需要对职业学生进行知识补充,如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相关知识,在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时愈发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主观理性,培养其客观理性认知,通过反思、反身作用寻求自我自主性与开发创新性思维,把自我与他我的优势结合起来独立于社会。

(五)强化乡土教育和民俗、民族理论教育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有“集体记忆”和“现实记忆”双重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最终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和乡土教育所构成的时空环境作为载体。只有深入调研,进行田野考察掌握学校所在地的民风、民俗、民族理论,即区域文化圈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境况,才能使学生立足现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支撑、实践和感恩自我。

(六)强化网络信息交流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处于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社会之中,竞争激烈的社会格局导致学生思想处于某种真空迷茫状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合作开发信息平台,运用多种策略,形成预警机制,干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和提升其社会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的道德良知内化和自我实践,使其懂得人生的价值意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用“培养终极关怀理念”培养学生,在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文化因子有机融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性思维,讲好学好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服务,为自我服务,科学构建学校与社会交往的精神纽带,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序性。

参考文献:

[1][英]丹尼斯·史密斯.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齐格蒙特·鲍曼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75.

[2]舍勒.基督教的爱理念与当今世界[G]//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下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076.

(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蒲海员

上一篇:院校外语教师人资开发研究论文下一篇:欧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