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2024-04-10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精选6篇)

篇1: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学 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 名:林 美 学 号:200982208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林美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林美、2009822081)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它并非我国独创 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

科技突飞猛进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优化和提高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比较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思考

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专有,也不是到了近现代才出现的社会活动。作为人类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其名称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近现代有,古代也有;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并且这其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只是名称和形式不同而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经验,在理论水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早在十多年前,当沃恩党内出现埋首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时,邓小平就告诫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多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都要加强,决不能削弱。江泽民通知也强调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着教育工作。

而反观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来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进行的一系列自我改革和调整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其改革和调整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方面功不可没。并且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所以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新问题,我们应该放开思路,抛开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做法和经验,为我所用。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

(一)渗透式和隐蔽式的教育方法

国外没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的旗帜下悄无声息的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最早提出了“无意识”的工作方法。美国虽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无限的延长和拉大,但它却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其原因就是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强调“无意识”的境界,即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思想。实际上,西方国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性很浓厚。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的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几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相互影响。特别是在政治教育方面有很多硬性规定。比如教学计划中政治科目的规定,对教师、校长、督学等思想政治教育者俺严格的要求进行筛选。

比如,新加坡把德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在全国实施全面道德教育,把德育尊为德、智、体、美、群五育之首。美国许多高校要求学生虚席每一门主修专业课时都要了解所修专业涉及到的历史和传统、社会和经济问题、要面对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从而把自然科学知识的讲授和德育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在日本,政府更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各个场合,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向国民宣扬“优秀”的日本文化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要用日本文化和日本制度影响世界。

这些间接的、暗示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正向的政治和思想教育,在心灵深处打上了深深地本国烙印。并且这种方式不容易被受教育者意识到,不容易引起反感。

(二)以活动为教育载体的方法

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

例如,加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奉行在做种学会做的核心理念,使受教育者在自我体验中接受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英国,许多高校要求在校的研究生到孤儿院担任家教,对学生进行义务补课。而日本的一些学校甚至有所谓的“上山下乡”运动,让学生到比较贫困的山区体验生活,培养吃苦耐牢的精神。

此外,许多国家利用国庆、校庆、毕业典礼等节日、纪念日举行各种各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美国在校庆典礼上让学生集体背诵“我热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纪念日,让学生宣誓“忠于美利坚共和国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等。

这些活动无疑是受教者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技能与全新的生活态度,从而进 一步认清了自己的责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环境熏陶法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创造人”。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的修养既有显性的约束力,又有隐性的感染力。为此,国外许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营造校内外环境。如在校内完善制度,优化风气,加强校报、广播、影视、网络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等等。在校外普遍设立纪念馆、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风貌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以及具有暗示效果的活动等。

比如在美国,各地区修建了狠毒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国家公园。仅华盛顿市就有华盛顿故宫和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自然历史博物馆、宇宙空间博物馆等。这些场馆均免费对学生开放,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政府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予以配合。如常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等社会性道德教育活动,对许多富有献身精神、助人为乐、同情和帮助弱者等表现出高尚情操的行为予以援助、登报奖励。让人们向他们学习,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向美”;在商会上推行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奖惩标准,以及借助法律杠杆对各种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证各种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育德于教,学科协调法

国外许多高校非常注意发挥各种学科,各种学术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道作用”。“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中内涵的理性的与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道德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均蕴含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自然科学给人以宽广的胸怀,历史可以使人明鉴,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私立可以养成人堆环境的正确态度,体育可以增强人的竞争、合作意识。各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融通之处,学科教育对品德意识、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加拿大,许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知道社会、行业需要他们具有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采取什么态度。他们强调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提倡“体验”教育法。不依赖知识的传授而重视现场的践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在韩国,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寓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在《道德》、《国民伦理》课以及社科教材中,要求有直接反映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在理科教材和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要求精神教育系统化,进而要求国民精神生活化。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有效,韩国政府提倡实行全人教育,要求智育、德育、体育诸方面协调发展,不偏废任何一方。

(五)道德认知法

这是美国教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心的层次。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低层次循环渐进,每个阶段上都以不同的观点做出道德判断。因此教师使用该方法时,要预估学生班上的学生所到达的发展阶段,然后提出比学生现有阶段高一级的价值判断的取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道德两难的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解决方法,说明原因并倾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做出选择。、该方法在新加坡等国的学校中被广泛采用,它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高道德认知层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国外思想政治育方法进行借鉴基础上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育人的科学,各国是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的,我们应贯彻 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十六字原则。一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另一方面,采取分析、鉴别、学习、借鉴、吸收、利用的策略。我们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道德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从新时代、新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宏观的理性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正如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提到的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和研究。如道德认知法和环境熏陶法。它们把教育对象作为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被动的接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其最终的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始于并为了现实生活的人而产生、发展,人是全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处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以人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理论建构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目的和逻辑起点。

发展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再现和再造,只有从这一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任何游离于这一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任何不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教育理论都难以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也就是人个体自身或个体间的需要和能力在发展的强度、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对应、不匹配的特点。这种发展的差异性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深层驱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性就在于使人们能够日益充分和和谐地具有丰富多彩、健康合理的需要和相应的能力。只有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能力的不平衡发展的现实和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满足人、发展人、成就人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人的生命活动表现以及与生俱来“内在规定性”的人的需要,在共时性上,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在历时性上,是一个不断变化发 展、无限丰富的历史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要发挥澄清人的真实需要、纠偏矫正人的虚妄需要的功能。

(二)方法主体化与方法实践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功能模式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较大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越大,方法的效果就越明显,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就越广越深。如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活动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无形之中,充分地展现了亲和力的魅力。

提高“亲和力”至少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方法主体化,既让方法掌握所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让所有教育者熟练掌握所用的方法。二是方法实践化,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方法实际地参与主体的教育活动,而不是让方法流离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外,或停留在某个不合适的位置。因此,多种多样的方法必须经过选择,避免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产生负面效应。当然从来不存在一种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方法,追求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是一种幻想而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既要坚持规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也要符合价值性原则,即所选择的方法应当最大限度地体现主、客体的目的,满足主、客体的需要。也就是一方面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契合,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教育手段的恰当性和生动性,教育情景构造的融洽性和适宜性,教育活动双方的主体性和互动性等方面提供实现其内部诸要素间优化与整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玉敏.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 [ J ].伦理学研 究, 2004(2): 84471 [3]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4(8): 125771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娄淑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篇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强调标准的严格性、统一性,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扩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7]。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据调查统计,英国的医学毕业生中,除10%改行或不能毕业外,大约有30%的人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师,30%选择成为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其余30%不详[8]。全科医师的培训是从注册前住院医师(JHO)训练开始,由皇家全科医学学院来管理,为期3年。而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由诸如皇家内科学院、皇家外科学院等各专科性皇家学院承担,从高中毕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直到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期共计需要12-14年时间,周期非常长[8]。瑞典医学院5年半的学习只是成为注册医师之前的训练过程,要想成为注册医师,要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还要做18个月的助理医师。之后,如果要选择从事专科工作,要继续接受4-6年的专科训练,方能成为专科医师[5]。在新加坡,其第一医学学位为内科学或外科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行医的必需资格。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硕士学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之一。也就是说它将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适当地衔接,区分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养途径[6]。实际上,上述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如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system)、瑞典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加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成效并有效降低国家财政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浪费,通过设置全科医师作为初级保健服务系统的“守门员”,使绝大多数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入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9]。

1.3医师证书授予型

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资格、资历或实际能力的训练,而不将学位问题放在第一位,医学生毕业后,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或毕业后通过国家医学考试成为注册医师。这种类型的高等医学教育形式在全球约占18.59%[2],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TMS)。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乎是否获得学位,而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结业证书;之后必须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合格医生[10]。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1]。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6年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流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1995年通过率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需要4-5年。“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10,12]。可见,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虽然也设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设置的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采用定额形式,其竞争十分激烈,这样能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继续保持精英性的品质地位。多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在德国,医学生在校6年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学习阶段都要通过国家统考,毕业后还要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进入临床训练[10]。法国医学院的学生在6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也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13]。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性质。法国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按比例分流成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两个渠道[13],有趣的是,博士学位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恰恰相反,特别注重技能训练的专科医学文凭,才是医学教育的最高身份证明。另外,其按比例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分流方式,是国家确保有足够卫生人力资源在基层服务的重要手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分析

基本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过程比较复杂,但结果十分简单。学位类型。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科研学术型和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技能型两种。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毕业时不授予学位)、5年制(部分学校是6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前5年为医学本科教育,完成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两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4年。获得学位的途径。在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三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医学研究生,有些在职人员也可通过申请在职学习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最后三个学年均在临床实习,此外,大部分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也至少有1年时间在临床工作。这些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因为他们一般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毕业后的身份。在我国,不论医学学位的有无,无论学习年限长短,也无论学习方式如何,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这就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唯一最简单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

入学门槛太低造成医师培养质量的鱼龙混杂。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等精英性质的专业,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如此一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达到相应层次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可能成为医学生。此外,入学门槛低还体现在专升本考试中,专业戒的跳转并无限制;医学研究生的报考也不受其原先专业的限制,甚至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跨越学位。培养层次过杂形成医学教育的唯学位错误倾向。我国目前医学专业的学习年限长短差异过大。毫无疑问,短学制由于时间有限,理科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类课程偏少,即使是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短平快”,因此其发展后劲有限,即使通过专升本或考研,也无法根本性地改变起点学历的水平。另一方面,从专科到专升本再到本科、研究生,为了追求学历和学位,许多医学生不断地应付入学考试、不停地重复学习相同的医学课程,也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临床实习合法性缺乏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增加。我国医学生在校期间,未安排任何涉及医疗合法性的国家统一考试,亦即在临床实习前并未获得作为实习医师的基本资格。实习生因为缺乏合法身份,连了解患者的病情都属于侵犯患者隐私权,更不用提实际的医疗操作了。毕业后从业岗位相同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加剧。应该说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别,掌握知识的偏重不同,而我国医师培养的出口单一,没有明确的岗位分流。这将带来多个方面的不公平性问题:①无论学习年限、受教育层次的差别,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教育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②所有专科医师都只愿意留在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也留不住专科医师,实际上也不需要专科医师,导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③决策者主观上希望大专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去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但卫生保健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农村居民没有理由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

篇3: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虽然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是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但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反映一般教育规律的成分, 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了解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做法, 借鉴其成功的经验, 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第一, 明确目标, 加强导向。在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各不相同, 但是各国高校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确立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美国以培养爱国、修养、诺言、伦理道德、纪律的 “国民精神”, 以及对国家履行义务的 “责任公民”作为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形成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市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英国以 “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基本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奉献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态度和信念。日本则是以集体主义为指导, 民主、自由、个性等思想作为补充, 培养出东西合壁式的人才。

第二, 理论认知, 具体形象。国外很多高校设立思想道德理论认知课程, 如美国很多高校规定学生前两年必须学好文化基础课, 日本东京大学设有教养学科, 进行跨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无论是规定的课程还是学术活动, 特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形象, 灵活多样。

第三, 寓德于教, 学科渗透。高校都注重发挥学科和学术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日本高校在上基本的道德课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能力。

第四, 开展咨询, 健全人格。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排除心理障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咨询服务、心理治疗等,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律能力。美国大学的咨询家为学生提供障碍咨询、就业指导、学习指导等。日本近80% 的学校建有心理咨询机构, 其他国家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以此来保护个人尊严, 提高学生的独特性。

第五, 活跃生活、注重时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性格特点, 生活经验等投入到实践中, 这样, 思想政治教育才符合学生的个人意愿, 做到因材施教。校园活动也灵活多样。美国的康奈尔大学, 校园生活不仅在校内, 他们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社会活动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校内外活动互补, 相辅相成。

第六, 营造环境, 形成合力。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 又有隐性感染力。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营造校内外环境, 大学生正是在自然的生活中, 接受了无形的道德教育。

2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经验借鉴

学生的管理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通过对就业形势和专业的研究方向的分析, 帮助学生选择喜欢的专业并且规划未来的职业目标。为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 很有必要向美国高校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在管理理念方面, 美国高校主要体现在 “三性三化”, 即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性、学生事务管理的人本性、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性、管理方法法制化、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队伍职业化, 以此来开展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这很值得国内的一些高校学习和采纳。

我国的学生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例如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主张, 探索为学生服务的实践模式, 积极探索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学生事务的管理理念不尽科学, 学生事务的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等。然而,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管理理念, 为我所用。大致总结了五点:

首先, 要积极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发展, 做到 “四个始终”, 始终突出核心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始终紧跟学生需求, 推动学业不断进步; 始终坚持服务至上, 为成为人才牵线搭桥; 始终做到尊重理解, 营造平等开放的软环境。

其次, 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的理念, 在实现以生为本的途径和方法上, 做到在维护学生合法利益上下功夫、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自信自强上下功夫、在塑造学生成熟人格上下功夫、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上下功夫。

再次, 完善学生的事务管理制度。要先明确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责范围, 然后规范学生事务管理的运作程序。只有运行良好的运作程序, 才能使学生事务管理走向正轨, 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其次,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例如,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理解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增强学生工作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

最后,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健全学生事务管理的沟通协作机制。

总之, 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 我相信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常淑云: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篇4: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一、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

1.政府财政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支持

日本职业教育经费一方面来源于个人和民间团体的捐款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政府采取法规手段硬性规定企业和行业承担教育经费,以保证教育经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德国的“双元制”决定了政府和企业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其中企业的投入占大部分。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公办学校,所以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还是政府,企业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通过购买培训来实现。韩国的职业教育以民办为主,实行民办公助的形式,政府主要通过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方式对职业教育起主导作用。统观各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国情不同,模式各异,但无异都建立了一种符合本国特点的经费投入机制,从而强有力地保证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2.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职教法律法规

以德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上,均是由立法的形式来保证的,而且他们在职业教育领域都有悠久的立法历史。各个发达国家由于国家体制、民族文化的不同,职业教育立法各有特色,但以法律作为规范、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手段,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发达国家坚持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教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统观职业教育立法,其法案体系完备,整个法案涉及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方面面,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到外在环境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其法规极具灵活性,经常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法的内容适时进行修订,使其紧跟时代的发展。法案内容具体而注重实际,又有经费保障,便于实施。政府主要承担服务协调的角色,一般不干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具体办学行为。立法之外,发达国家还通过设立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3.行业企业在政府督促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发达国家的行业企业普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保障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顺利开展,一些国家甚至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行业企业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在内的职业教育监督系统。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在法律框架下,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最好范例。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都对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在韩国,依据《职业训练法》,凡员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教育并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岗位培训。美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既弥补了教育自身的不足,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一些国家政府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例如英国成立了“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美国创办了“高校与企业关系委员会”,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教育科学和培训部”等。

4.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还有一些创新性的体制改革措施。如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会同雇主、工会、学校及劳动部门代表,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对职业教育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来指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教;出台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者,主要发挥服务和协调的功能。职业教育的各具体实施部门间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职业教育不单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劳动部门、就业部门、经济部门、企业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有的国家甚至把教育、劳动及就业部门合二为一,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工作。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密切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5.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普遍强调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共同经验。其在重视教学质量方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订周密的教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尤其是对企业组织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培训,都制订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保证培训质量;强调学用结合,注意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的结合、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的示范作用、考核等方面都有规定,还普遍重视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以此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适合岗位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二、思考与建议

1.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赋予职业院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尤其是鼓励职业院校自己决定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向等。对学校因校企合作而进行的基础能力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购置和更新实训设备设施等;同时对于为学校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提供场地设施、捐助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企业,要在减免税收、土地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优惠和支持。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鼓励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支持他们在平等竞争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要充当校企双方利益关系协调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要从全局和宏观出发,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引导和鼓励校企之间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政府要站在经济和产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台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调动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的积极性。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法规、检查评估、评先评优等制度或活动来规范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以提高其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尽力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促进校企合作深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产生长远效益,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整个校企联合的层次。

2.政府要建立评估监督制度

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可量化的指标,如合作培养人才的数量,企业的效益、成本、产值等方面;不可量化指标,如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校企合作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等。因此,校企合作开展状况的有效评估,是衡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关键。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估应该是由市场来进行的。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还处于发展初期,单由市场来评估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因此,为保证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由政府指导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与检验。

评估机制的建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要明确评估的原则、方法、标准、内容和程序等。这套体系的建立要聘请行业、企业、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士和有关专家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后予以确定。二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组织。由于校企合作的复杂性和涉及单位的多元化,对校企合作的评估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前期要做好计划设计,评估过程中要确保平稳有序地推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评估组织机构。这个评估机构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吸收行业企业、学校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参与。三是评估结果的确定。评估结果的确定一定要客观、公正,要呈现给学校和企业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估结果,以引导其合作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和企业也要制订具有本产业特色的合作评估具体指标,以建立起一个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3.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与行业的合作和联系还不够紧密、深入,产教融合不够,吸引行业参与、加强行业指导成为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政府在这方面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要鼓励和支持行业积极发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导、指导等职责,主要包括:整合行业内高职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企业举办校企合作教育;组织该行业内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并在校企合作中积极协调各种关系,指导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规范院校的管理模式;利用资源、信息和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验收;指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搜集并及时发布国内外该行业技术发展的新信息,引导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举办职业教育;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学校建设评估等工作。

二是鼓励行业深入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出发点,政府要给予行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充分发挥行业在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教材的编订与管理、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行业在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和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合性和有效性。

4.政府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保证,也是各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实训基地仅由学校来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创建合理有效的机制,推进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学校,一是可以有效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二是可以满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需要,三是可以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与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同时为学校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与实践锻炼及企业员工接受系统培训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企业,一是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二是可以缩短职业院校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期,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可以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和社会职业培训。因此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是保证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合作、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篇5: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邓纯余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世界各国公民廉洁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形成了注重学科支撑、依托项目运行、加强价值渗透与社会衔接等基本经验。深化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依托教育实践加强教材建设,创设政策环境促进社会衔接,围绕学生管理构建项目管理模式。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经验;借鉴;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its Reference of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for Abroad Undergraduates

DENG Chun-yu

(Huai’a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Abstract: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s one of organic components of citizen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in the world.Stressing on the discipline support, relying on the project operation, strengthening the value penetration and promote social cohesion consist of the basic experience in foreign colleges.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y education practice, creating policies to promote social support and constructing management mode, which will center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Key words: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for abroad undergraduates;basic experience;reference;

注重廉洁教育是国际预防腐败的主要措施,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早已是全球共识。建立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必须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

世界各国的反腐败体制主要由惩处打击机制、权力制衡机制、道德教化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有机构成。其中,道德教化机制主要通过对公职人员以及公众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营造谴责和监督腐败行为的良好社会环境。[1](P1-2)大学生作为“重要公众”,该群体的廉洁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反腐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其经验主要有:

(一)注重学科支撑。较之于我国廉政理论研究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与此相应,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廉洁教育以政治社会化、政治心理学、社会控制论、品格教育等为理论指导,通过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了有力的学科支撑。

英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来实现。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许多高校都设立了道德研究和实验机构,这些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使用了《生命线》系列教科书,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养成诚信、守法的廉洁品质。法国注重从教育角度着手预防腐败,除了引导大学生参与民间组织的大规模廉洁教育活动,更多地通过在大学和某些职业培训中心开设专门课程来完成大学生廉洁教育。2003年,法国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出版了题为《面对腐败》的专项教材。德国将远离腐败和抵制腐败明确纳入学校道德教育的总目标,把预防职务犯罪列为学校教材及公务员教材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开设廉洁教育专门课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诚信、法治等品格教育,广泛开展校园伦理道德教育项目。基于研究腐败的目的,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许多高校开设了关于腐败的相关课程,在为反腐败斗争进行分析、评估、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依托项目运行。提高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及其技能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一些国家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采取了项目化运行的方式,通过特有的组织和制度形式保障廉洁教育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2](P3)

英国专门成立了“公共生活标准委员会”,并早在1995年发表的报告中,就提出了无私、正直、客观、负责任、公开、诚实和发挥典范作用的七项原则。全英大学生联合会积极参与公民宪章运动,颁布了大学生公民宪章,把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责任等公之于众,自觉接受监督并提高服务质量。新加坡开展了21世纪远景工程系列活动,引导公民对反腐败活动的积极参与。韩国腐败防止委员会定期开展腐败防止政策的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廉洁之岛”国民运动确立社会及其公职人员的伦理意识。2005年以来,巴西圣保罗州的教育秘书处和财政秘书处联手设计了公民财政教育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财政知识水平,防止腐败和公共财政中的浪费行为,6000个州立学校陆续实施了该项目。2002年以来,在国际透明组织分支机构帮助下,哥伦比亚政府在大学推行廉洁教育项目“椅子”计划。该计划通过提供教学工具,并着力推动公共和私营组织的领导人、高校学者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以校际全体会议、案例分析研讨会、“行动中的价值”研究班和教师相互交流道德教育的经验等形式来实现教育目标。2002年,世界银行研究院在赞比亚发起了一项主要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青年良治”项目,良治课程现已成为赞比亚大学生的日常课程。2003年,透明国际格鲁吉亚分会与格鲁吉亚教育部的“法制文化”项目合作实施了名为“全国作文比赛”的青年反腐项目,项目的后续计划特别强调要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推广该项目。

(三)加强价值渗透与社会衔接。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重视教育的渗透性、长效性、社会性,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利用宗教、媒体、网络等进行廉政品质的培养和廉政文化知识的普及,并依靠专门的廉政机构或民间组织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与公民廉洁教育的衔接。

西方许多国家在开展学生道德教育时,大都利用宗教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 要渠道。英国1998年的教育改革法规定,要为所有在校注册的学生开设宗教教育课,向学生介绍与宗教领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英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宗教传统。德国的学校中,宗教课程往往直接承担着专门的德育课程任务。除了每周一般2到4节正式的宗教课,学校还组织开展宗教仪式活动,使学生利用传统的宗教观念来理解现代社会中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勤奋、正直、守法等品质。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精神支柱,基督教在欧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每逢重要的宗教节日,英美等国的许多大学生都会到教堂参加集体祈祷等宗教活动。此外,亚洲一些宗教传统浓厚的国家,也常常利用宗教开展价值观教育,如在每周的安息日和宗教节日,以色列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到犹太会堂咏读经卷。

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籍此培养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敏感性。美国政府道德署与媒体部门合作开展黑幕揭发运动,开展腐败的调查性报道。针对高校腐败和财政丑闻问题,美国积极准备进行“大学信息应该透明化”的改革。透明国际英国、法国分部以年轻人、大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为对象开展大规模的廉洁教育活动。瑞典的各大专院校经常邀请该国1923年成立的反贿赂研究所进行宣传和咨询活动。韩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腐败防止委员会,拟订和执行为防止腐败而采取的教育和透明度计划。“YMCA”、“经实联”等市民团体则共同举办防止腐败自醒运动,以公演话剧、定期收集并公布腐败新闻等方式开展市民教育。新加坡利用传媒、广告、互联网、通讯等现代方法,使大众时刻关注贪污问题,促进反贪机构与民众之间的广泛联系,共同建立良好的反贪氛围,不断扩大廉政反贪的社会效果。

一些国家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有着必要的制度依托。英国的诺兰公职道德规范委员会通过有计划的滚动式调查,以报告的形式对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发挥监督咨询作用。德国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通过下设的时事评论组、大众媒体工作组等引导大

学生关于政治问题的认识。北欧各国的监察官制度以其纠正错误、新闻自由和信息公开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功能。新加坡的学生廉洁教育直接和公务员制度接轨,国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高标准选拔培养从政人才,并送往国外留学深造。拉美各国努力从公民社会的基层入手,采取了新闻简报、网站、咨询中心、听证会等手段鼓励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遏制腐败。秘鲁、墨西哥等国的反腐败专员要经常向民众和大学生披露反腐败信息并进行廉洁教育。

二、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反腐背景下,把握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普遍性,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廉洁教育的特殊性,在比较中拓展视野、发现问题、切准规律、服务现实,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依托教育实践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是师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载体,也是将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核心纽带。2003年,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提出了“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教育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的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2006年至2007年,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由试点到全面展开。在此过程中,各地开展了廉洁教育教材建设,也先后创办了一些廉洁教育专题网站和刊物。其中,清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编的《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等教材以通俗的语言,阐释了腐败的内涵、类型以及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防治腐败的措施,促进了大学生廉政基本知识的普及,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良好影响。

但从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总体情况看,开设课程并拥有专门教材的高校很少,廉洁教育的教材开发、教师培训、课程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一些高校的廉洁教育还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偏离了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与中小学廉洁教育以正面的道德教育为主不同,大学生廉洁教育侧重于廉政或腐败理论教育,专业性很强,从事廉洁教育的人员既要懂得腐败和廉洁方面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廉洁意识教育,因而只有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的艺术性、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产生“厌食症”的困惑。因而,以学术和学科支撑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运行,将廉洁教育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及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心理、改善学生认知的专项教材及其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二)创设政策环境促进社会衔接

大学生廉洁教育以行为教育和具象教育为主,既包括一定意义上的日常政治生活参与,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职场行为教育。北京大学的廉政研究会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社团开展参与式廉洁教育的实践活力。香港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处专门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度身订造的倡廉教育活动。正如教育家杜威指出,“威胁着学校工作的巨大危险,是缺乏养成一切社会精神的条件,这是有效的道德训练的大敌”。一定程度上,我国贪污腐败领域出现的35岁现象正说明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衔接不足。可见,廉洁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公共性、长期性和大众化等特点,这客观上要求创设大学生廉洁教育必要的政策环境,建立由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3](P186-188)

近年来,随着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高校成立了40多家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促进了廉政理论研究以及高校廉洁教育与社会廉洁教育的有机衔接。然而,由于家庭、社区、企业、公检法、纪委等组织或个人参与廉洁教育的程度不够,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际成效与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缺少必要的社会衔接成为制约廉洁教育实效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这些情形表明,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既要发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作用,还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组织等体制保障,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不仅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适时开展廉洁教育的督查、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测评体系,党的纪委和政府监察部门也应明确专职机构,稳定教育经费与制度形式,主动介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在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状况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吸纳家庭、社区、社团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廉洁教育。

(三)围绕学生管理构建项目模式

依托项目化管理运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是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经验。在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吸收项目管理中基于团队激励、目标导向、过程控制、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成熟理论,能够使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得以最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执行力。此外,建构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要坚持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服务性、广泛性、科学性等原则,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机制化、日常化,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努力构建设项目组合管理模式。

当前,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社会腐败在高校占有一定的市场,招生、基建、后勤、科研、师德等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受社会腐败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消极腐败心理,学生管理中存在考试作弊、贿选班干、奖助学金评比不公、挪用班费、攀比消费等诸多不健康行为。由此,高校自身的腐败治理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生态[4]

链条的关键环节,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直接环境和实践基础。基于此,发挥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廉洁教育功能,以学生事务管理为项目依托,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奖助学金发放、师德评比、社会实践、政治参与等维度构建项目组合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更有利于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主教育中参与廉洁教育并认同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因而,如何将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与学分制度、学校评价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等有机统整起来,是深化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任务。

有调查表明,“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限”是我国未来十年的第一大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形式主义,已无法适应由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效应的综合性和教育环境变迁性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成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首先要破解的一道难题。[5]面对这一严峻的时代课题,开展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高校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首先要提高反对教育腐败的觉悟,在教育倡廉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责任自觉,更要积极扬弃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经验,以课程走向、社会参与、学生自治的思维逻辑与实践行动保障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不断生成。参考文献:

[1]李秋芳主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2]透明国际组织编,程文浩译.全球青少年廉洁教育概览[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3]任建明,杜治州著.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杨卫兵.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运作模式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9(12).[5]肖仲思等.关于当前反腐倡廉教育的调查与思考——兼论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性与自身变革的必要性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09SJD710005)。

作者简介:邓纯余(1973-),淮安信息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方式: 电话:(0)***(0)***Email:chunyu208@126.com.建议:

篇6: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开发早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发展与更新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国外对其较为成熟的一些保护性开发模式,我国的大量历史街区处于较为馗尬的生存现状之中。文章希望能够通过分类介绍及综合分析国外历史街区一些较为成功的保护与开发实例,对我国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再开发;模式

1概述

城市历史街区的地域性人文特色,包括建筑、文化标识、商业形态以及体现其独特文化氛围的社会与文化活动等,已经成为城市吸引、发展旅游业及商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很多历史街区由于保护资金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认识不足,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在国外,不少城市早已认识到历史街区的重要意义,纷纷将其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例如,遍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已被伦敦、悉尼、温哥华以及横滨等城市开发为重要的旅游点(图1),而我国城市中的民族特色和氛围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所以及时总结国外城市对其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2国外实例

国外城市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开发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基本上可以归结到环境、经济及社会这三个层面。环境层面:着力于对建筑物的修复,整体物质环境的改善以及与其他旅游景点的沟通连接等;经济层面:注重对其经济活力的培育,讲究营造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营造商业氛围;社会层面:通过促进社区参与,借旅游的发展帮助解决街区衰退带来的种种内部问题,达到重建社区的目的。三个层面的措施有机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同时启动三方效应,在此基础上加上成功的开发和宣传,促进形象更新和知名度提升,从而对整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针对于不同形态特征和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街区,政府和街区居住者以及使用者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保护与再开发模式。

2.1纽约小意大利(Little Italy)

从19世纪末开始,纽约最早的小意大利(little Italy)已经成为下曼哈顿区东边一个非常独特的街区,其南边与唐人街相毗邻。然而,70年代初开始,随着来自中国移民的加速增长,唐人街的人口数量及其范围都大大地增加了。同时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却相对极少,小意大利剩下的意大利人也大都迁了出去,看上去小意大利会变成唐人街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并逐渐缩小甚至走向消亡。但实际情况却是,小意大利奇迹般地复兴了。这是因为,一部分小意大利商业区中的店主和餐馆老板注意到了该地区渐趋消失的不妙前景,决定采取行动来维持小意大利的边界,并增加其吸引旅游的商业生机。现今专家甚至认为,纽约城市史上著名的小意大利可以看作是对有着旅游吸引力的聚居区进行有意识保护的一个典范。

①在对街道传统建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和装饰时,尽量有意识地保护该聚居区的独特气氛;例如在周日把MulberryStreet变成一条商业步行街(图2),悬挂上红、白、绿色的旗帜,以显示这个地区曾是“纽约历史上著名的小意大利”,并在9月举行一年一度的“圣詹娜露美食节”等。

②和唐人街社区之间达成了协议,建立特殊的分区制区域,保留其意大利氛围和特色,进而保持它的商业价值。

美国纽约小意大利的操作模式主要是以一个名为小意大利重建协会(LIRA)的商人组织推动,它的民间商业色彩较浓。

这也给我国许多仅仅依靠政府改造和规划的商业老街的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2英国伯明翰Soho House历史街区

伯明翰曾经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但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转移造成该市的人口和工业衰退。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英国城市旅游的先驱者,伯明翰如今着力通过城建规划和重塑城市文化,转变衰落的工业化形象,塑造新世纪服务、商会、文化之都的形象。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营销被视为是该市更新和发展成功的核心。

伯明翰的Soho House历史街区离城市中心约有1.6km,处于联合旅游区的外围。如今由于工业衰退而成为城市中的贫困地带,面临着种种问题,现在当地政府寄希望于“随着Soho-House的开放,将伯明翰将来的形象打造成为探索该地区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这一重要角色的中心”。对Soho House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正是伯明翰要重塑城市文化的一大举措,既可展现其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的历史,又可帮助解决那里人口和工业衰退、集中贫困等问题。在重建社区的同时还通过社区参与以及对该社区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而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吸引力。英国伯明翰Soho House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与设计措施具体表现在修复历史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使之成为一项遗产旅游产品。

①扩充休闲日旅游的吸引范围,开发一个更广泛的产品体系;

②转变已经衰落的工业形象,构筑生机勃勃的新城市形象;

③避免千篇一律的拼盘式的城市复兴计划;

④推动城市社区的重建和发展;

英国伯明翰Soho House的操作模式—政府推动,其力量贯穿于整个运作过程中,但也积极鼓励社区参与,并注重加强旅游部门与经济等其他部门的联系。

2.3新加坡唐人街(Chinatown)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对城市提出更新和重新开发的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历史区域,逐渐被高层办公区域、购物中心、酒店和其他现代建筑所破 坏或取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土地短缺在新加坡城市中心区、商业活动的心脏地带,显得更加尖锐。在包含了唐人街(Chinatown)(图4)小印度(Little India)等历史区域的新加坡中心区,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土地所有权零碎、传统建筑结构破旧、传统贸易衰落等。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类破旧商业建筑占据的衰落区,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被逐渐拆除,让路于现代化高层建筑。但唐人街等历史街区除了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以外,更能展现民族群体的社区生活。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其蕴含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在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那些很好地体现于老建筑、传统活动 及熙攘热闹的街头活动等之上的东方神秘与魅力也被我们扔掉了”。于是政府便开始了对这些历史街区和民族活动进行保护的努力。

①保留并恢复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②改善总体的物质环境,适当引人新特色以进一步提升历史街区独特性;

③以新活动来巩固该地区特色,保留并提升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

④让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参与到保护计划的开展中来。

新加坡唐人街的操作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保护偏重的是对老建筑的修复。城市再发展当局为鼓励私人部门介人遗产保护,制定了一个物质性的框架;提供了关于建筑修复的详尽指引。在开发活动方面,其政策允许市场运作,行业经营和其他活动,基本上由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来选择。

3对我国的现实借鉴意义

上述三个国外成功实践中,不同的运作性质与特点反映了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文化遗产的普遍重视和保护上的努力。不同的运作性质对应着明显不同的反应措施及意图,这与它们各自的具体处境和背景是有很大关系的,它们都采取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可操作方式,并且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对其具有特色文化的历史街区进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尽管有着不同的背景、动机和对策,但是其中反映出来的趋势却是明显类似的,这就是通过旅游业和商业的开发,为日渐现代化和趋同化的城市保留住一定的文

化特色。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并帮助解决城市中心衰退所带来的种种内部问题,现今这甚至被视为城市发展成熟的一种标志。

上一篇:七二班班委会组织机构下一篇:金凤数控火焰切割机故障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