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区别于传统安全威胁的概念,它的外延相当广泛。我国尤其是高校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研究、教育及监测体系构建起步较晚,研究面主要集中于文化、信息、科技、生态几方面,研究面相对较窄。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集中在意识培养方面,对能力提升研究不足;二是研究集中于原有思政教育过程,范围深度不够;三是经济社会安全教育研究还存在空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篇1:

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独立体系的背景分析

[摘 要]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基石。在全球化境域下国家安全遭遇严峻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理应成为全体国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政治意识。在此背景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亟需创新。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安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边和平 闫淑楠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监测体系研究

摘要: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区别于传统安全威胁的概念,它的外延相当广泛。我国尤其是高校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研究、教育及监测体系构建起步较晚,研究面主要集中于文化、信息、科技、生态几方面,研究面相对较窄。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集中在意识培养方面,对能力提升研究不足;二是研究集中于原有思政教育过程,范围深度不够;三是经济社会安全教育研究还存在空白。改进的方向应是:一,构建国家安全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实施体系;二,强化师资培训,联合攻关,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三,创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和交流中心,建立共享平台,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保障能力。在构建监测体系方面,应当运用因素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监测的指标体系,应当对安全意识培养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布报告,最后借鉴外部经验,建立我国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监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4月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统筹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预防并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特别是当前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结合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特点与难点,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能力,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而凝聚青年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课题。因此,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不断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机制,健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有效监测体系,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和优先任务,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关于国家安全观的研究

考察已有文献,国内外学者相继对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及发展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从各自的理论范式出发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实现范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阐释。国内学者对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演变过程、影响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因素以及对于历代中央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研究。对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的研究,主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实践路径等方面开展探讨和论述。

(二)关于高校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研究

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对国民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主要通过立法形式进行规定,通过开设国防安全类课程、军事训练等方式提升国民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近年来对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生态环境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战略意义、发展历程、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实践路径等方面。[1]

(三)关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区别于传统安全威胁的经济、社会、资源、文化、科技、信息、生态及核安全等安全威胁。它是近年国民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非传统安全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信息、科技、生态四个方面。文化安全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国家文化安全的价值、理论内涵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对信息安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路径探寻等方面。大学生科技安全教育及生态安全教育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形势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目前对经济、社会、资源和核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空白。美国等西方国家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教育,在网络安全教育、生态环境安全教育、资源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探索与研究。

(四)关于高校国家安全意识监测体系的研究

国家安全监测体系的研究主要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安全监测、国土资源安全监测、经济安全监测等各个方面,从指标体系构建、数理分析等不同研究视角进行探讨。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监测体系构建的研究还存在着空白,这是本文研究要突破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从当前学术界研究状况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识培养方面,对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第二,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有思政教育过程,范围和深度有待扩展;第三,对经济、社会等方面安全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空白。

二、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整体机制的构建

本文尝试从课程体系构建、主体能力提升、理論实践创新三个维度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探索成立一批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室,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并尝试培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层次结构合理的创新研究和教学团队,培养一批研究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一)构建国家安全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实施体系

首先,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习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学校应当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和国防教育特色,广泛开设以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主题的系列思政教育课程,补齐现有国家安全课程体系的短板,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其次,挖掘第二课堂主阵地价值,提升国家安全教育实效。学校应当完善第二课堂自我教育体系,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文化节、科技节,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教育讲座等专题教育活动,推进国家安全知识、国家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最后,探索网络课堂传播运用,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为应对日益多样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高校可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微课,推进讲座视频直播,通过直播间、青年之声、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广泛开展以抵御宗教渗透教育、反对分裂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等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

(二)提升国家安全教育主体教学和研究能力

一是开展项目联合攻关研究。确定重大选题,发挥团队学科优势、专家优势,开展项目联合攻关研究,拿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协同提升高校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相关教学师资培训。成立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为高校提供安全教育培训和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队伍培训服务,牵头组织编写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竞赛,提升教师队伍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提升思政教师队伍国家安全教育专业化水平。加深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加强对思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配足配强队伍,依据专业成立相应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室,创建安全教育工作品牌,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国家安全教育专业素养和应对处置能力。

(三)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首先,建设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心。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接,通过持续不断地理论探索与实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应用成果的产出,提升安全教育战略把握能力和资政能力。

其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中心。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开展大学生适应与认同、成长与发展、责任与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数据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精准性。

最后,成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学术信息交流中心。发挥创新发展中心的学术、信息的集聚效应,构筑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发展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发布中心年度发展报告、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发布会、学术研讨会等,提升安全教育的保障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动员及监测体系的构建

要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能力提升体系,必须要区分不同类型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大学生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影响因子,科学设计差异化能力提升体系,提出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能力提升策略。

如今在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动员的主体、客体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网络动员的特点与难点,如何对青年大学生做好社会动员,进而实现中国梦,是我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网络动员效果也是评判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任何体系构建都是针对特定问题,并以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目的。国家安全教育实施的效果便成为评判教育机制的一个重要依据。高校也应以此为标准,对教育机制进行评价、监测,并科学分析增强的效果是否由所构建的教育机制产生,如果教育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须对其进行改进。

(一)探索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过程与规律

首先,高校应设计围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过程。根据过程管理相关理论,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过程具体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改进阶段四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

其次,高校要总结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规律。科学分析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机制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動员主客体、动员环境等相关内容。结合梳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研究现状、实践经验总结等基本内容,概括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规律。

(二)构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网络动员机制

评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就是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能力与水平。“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3]这一点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更加明显,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是“网络原住民”。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有效动员,是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必要基础。因此要科学分析国家安全教育动员机制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动员主客体、动员环境等相关内容,厘清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动员规律,提出具体的动员策略,建立长效动员机制。

(三)构建国家安全意识监测体系

首先,应当运用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并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隶属度,建立用于监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指标体系。

图1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监测体系模型

其次,应当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调研数据和德尔菲法等,测算监测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得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实施效果,并发布高校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质量报告。

最后,要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进行改进,应在综合分析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探索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改进策略和有效模式。

四、结语

本文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研究背景,基于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围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监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与有效动员,旨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并通过有效的网络动员机制与能力提升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4]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事关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提供坚实的国家安全教育保障是高校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十一个领域的安全,因此,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需要系统设计研究、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本文的研究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探索,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监测体系,将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为高校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秦晓华,李辽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曹晓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

作者简介:陈朔(1992—),男,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硕士,单位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作者:陈朔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论文 篇3:

高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分析

摘 要:国家安全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国家安全知识、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高校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特点,立足国家安全内涵及其现实性的解析,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以践行总体国家观为统领,以影响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国家安全法治观念。

关键词:高校;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教育

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工作包括: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小学生应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1]《意见》提出了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明确要求以及学习的重点等,是新时代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群体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意见》的相关内容,重点谈谈在高校领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充分认识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复杂,涵盖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社会。何谓合格?合格的标准如何把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有明确规定。其中的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这两条规定告诉我们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培养人才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1.是高校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特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变革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换言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革往往直接地反映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如此背景下,引导高校学生进一步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培养国家安危意識,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2.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托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些教育内容的大前提是基于国家安全这个客观实在的,没有国家安全其他的均无从谈起。因此,德育教育的核心应围绕国家安全教育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3]

3.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施《国家安全法》的必然选择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以法律形式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国家安全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制度,将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突出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是专门机关的任务,而是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义务和职责。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政府和社会公众有效地了解《国家安全法》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大家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

国家安全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国家安全知识、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高校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定位—立足国家安全内涵及其现实性的解析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是明确具体的,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国家安全,既能保护国家利益,也能保护个体利益,而一旦国家安全受损,我们就有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往发生过一些人因故意或过失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后果严重、性质恶劣,这些教训实在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高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可以让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和一种素质。

2.内容—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以践行总体国家观为统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利益,而且关系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高校学生承担着继往开来,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高校学生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这里面包括了两层含义:维护国家安全,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发挥每个公民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个普通的高校学生,主要就是坚持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明辨权利边界,承担起公民义务。

3.重点—以影响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通過对现实问题的阐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及外延等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自觉性。随着网络空间日渐渗入人类生产生活,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有组织的行为,变成一种深层次的、难以预料的社会行为。通过网络的破坏,可以直接影响现实生活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同时,更为复杂的是通过改变网络的承载信息,可以直接对网络受众的思想实现改变,从而对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传承进行颠覆性的影响,其危害的领域已经难以从技术上进行根除了,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和系统性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从伊朗“震网”攻击、俄格冲突网络战、乌克兰电网遭大规模阻瘫以及美军对IS的网络攻击,网络空间在实战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作用逐渐显现,而这只是网络空间对于现代战争影响作用的冰山一角,其颠覆性的军事效应预示着网络作战已成为未来重要作战样式的发展趋势。[4]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时代防范网络政治颠覆行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表现在难以控制的信息跨国流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人文特征。在不平衡的信息流动中,信息输出国更容易将本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标准通过越境信息流动传递给其他国家。这并不是文化交融这么简单,美国要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除经济和军事力量外,必须借助于文化输出,影响他人效仿美国人的行为,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4.规范—加强国家安全法治观念

国家安全教育中培养学生确立法治国家安全观必不可少,以此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基本法、综合法、一般法和专门法,它与我国已经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体现了国家安全法律化的总体立法思路。要明确《国家安全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国家安全法》以习近平总书记新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需要,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机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突出问题为任务,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顶层设计,突出了依法统领国家安全的“法治国安”思路,明确了党领导下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贯穿了法治思想和法治思路。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安全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领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及建议

1.借助法定国家安全教育日营造校园国家安全文化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截至目前,国家安全教育日已举办三次,北京一些知名高校均举办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例如:2017年4月12日至1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保密办、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了系列教育活动。保卫部在学生区、教学区、家属区等同时开展活动,现场播放《国家安全普法公益广告》,张贴“保密警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同时,利用微信和电子屏推出“国家安全”系列宣传片,播放《微信陷阱》《反间防谍人人有责》等微电影,并开设“当前国际格局与安全形势”课程,多所高校的600余名学生参加了该课程。

2.举办专题讲座多视角强化国家安全教育

切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可以结合各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国家安全教育。例如:针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基础性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高年级学生主要以课外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等。

3.借助新媒体手段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大力支持教师开发具备声、色、光、画多种表现手段的微课、慕课,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输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网络社区讨论、校园论坛等交流方式开展知识解答和思想交流,通过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18-04-09)[2019-0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804/t20180412_33296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19-01-17].http://www.moe.edu.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6.html.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2018-04-28)[2019-01-17].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4/28/content_50992663.htm.

[4]论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颠覆性影响[EB/OL].(2016-09-22)[2019-01-1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922/c40531-28732340.html.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作者:毛欣娟

上一篇:管理学科属性探索论文下一篇:精神科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