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

2022-09-10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新知识, 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学家曾这样定义:中国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劳动力资源是取决我国加入WTO优劣的核心问题。在沿海地区外商因无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而撤资的事件已不再是危言耸听, 因此引起各界人士对中职教育的高度关注。本人从事技校的服装教学多年, 对服装专业的发展沉浮有颇多感慨。

1 服装专业生源现状

沿海城市及大连、沈阳各地相继报出研究生待遇不及高级技术工人的精辟事实论, 不难看出这其中体现了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强烈呼吁。就服装业而言, 南方的强势已初步形成, 并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南至东莞已成为全国服装市场的发散地, 中国女装看杭州, 中国男装看温州。声势之强, 势不可挡。而在内地即便是简单的纯加工也很难接单, 即便是接到了外单, 但原材料、辅料、包装用料也不能本地取料, 所以这在成本上不得不让商家望而却步。落在一线操作工手上的利润就更是屈指可数。不赚钱的行业自是冷门。鉴于此, 内地的服装专业招生一度困难, 专业招生人数退缩大半之多, 就在职业教育转机的这两年间也未有扭转, 且一再呈缩减之势。令人深思, 引人探究其中原由, 以辟新路。

2 服装市场就业形式

几年前, 大批的打工人员涌人发达地区。我们也尝试着输送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谋求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 这中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难以驾驭。

首先技术落差大, 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因为毕业生就业较远, 造成信息反馈的迟钝, 教师不能掌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教师一但不能及时掌握教学与实践间的偏差, 就直接造成毕业生适应市场能力较差,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直接后果。众人皆知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中提炼理论, 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直接服务与人体服装行业, 再精细的推算方法都只能由成衣后的效果而定, 再严密的理论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大量的实践做后盾。可目前状态是学院派教师理论强实践轻, 灌输的理论可实施性无从考究。企业派教师即便是浑身是宝的踏入教育行业, 却也经不起坐吃山空的现实格局。

其次市场分工精细, 专业设置泛而不精。由于就业渠道不稳定, 教学本着知识面越宽就业渠道就越多的原则, 在校期间开设几十门专业课。而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针对每门功课都只是略占皮毛, 造成在企业中适应时间长, 不能满足个体经济需求熟练操作工的需求, 即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体现强势。具体分析, 技校生与大专院校生相比, 技校生缺乏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缺乏宏伟人生目标的进取心, 在企业培养技术后力军的选择中难挑重任。与单项技术强硬的熟练工人相比, 技校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更没有大量操作做后盾练就一身好身手。反而落得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界——既不甘心做简单重复的机械手又难有再发展的空间, 既满腹经文又英雄无用武之地。往往在叹息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中辗转反侧, 以至最终放弃。

综上所述, 要想让企业青睐于技校毕业生, 只有洞察分毫, 及时的作出调整, 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 服装教学的改革

在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 教学创新的根本在于结合专业课程, 完成实践环节。

首先,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双师型是指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 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 认识市场, 把握市场的规律,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这也正是当今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产、学、研体系的建立。这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北京服装学院类相似的大专院校鼓励教师成立专业设计室, 让教师在市场中磨砺、锤炼自己, 他们不再是空洞的照搬理论, 指导的学生也能尽早的把握市场, 在企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无独有偶, 平顶山的职业学校采取教师巡回驻厂, 一方面有效的沟通企业与学生间的矛盾, 同时参加企业定期开展的技术力量培训。形成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现象。有效的打开了上海服装劳动力市场, 服装专业连年递增,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弥补南北技术的落差, 最大限度最短时间的适应企业。

其次, 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筹建。所谓定单就是锁定企业, 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 签定培养、就业协议, 紧紧依托企业, 通过“定单”教育培养服装专业人才。定单式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 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内容到位, 教育方法多样。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 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 就能进入状态, 其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给学生入学就业吃了“定心丸”, 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 使学校有的放失地展开教学工作。事实上, 我们往往将精力放在招生宣传上, 缺乏对市场上所需人才的了解, 在设置专业课时, 不能很好地从社会的需要入手, 具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无形中形成了人才需求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脱节, 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其三, 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 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产品的技术含量, 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成了服装界业内人事思考的问题。于是相蕴产生了分工精细, 各施其责的局面。我国现今的服装行业可分为市场分析、款式设计、面辅料供应、版型设计、样衣制作、排版设计、裁剪师、工艺设计、跟单员、生产管理、营销策划、产品报价、店面陈设、市场管理。这些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然存在的。诸多的内容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 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不妨将课程设置按板快式的教学模式进行, 分为专业基础板快, 专业理论板快, 专业技能板快。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板快的课程内容后, 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其一,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其次, 通过某专业的技术板快的学习, 有效的增强了自信, 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 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 大大提高就业率。

改革的实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 但若不从根本上彻底尝试, 或是象征性的操作, 只能成为产业格局的牺牲品。

摘要: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新知识, 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光荣使命。但是服装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改革的实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 但若不从根本上彻底尝试, 或是象征性的操作, 只能成为产业格局的牺牲品。本文从几个方面陈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孙熊.服装生产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3] 柴伟民.谈服装一体化教学[M].中国教育报, 2007, 1.

上一篇: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演奏浅析下一篇:浅谈对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