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逐渐提高,高职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越发受到重视,其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当前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运用赏识教育改革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随后介绍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几点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措施,以期为其更好发展做出貢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赏识教育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赏识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1:

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加新鲜,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行为更加独特,这导致很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难以管教”的感受。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多数高中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其所接触的人物、事物也是班主任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在班主任与学生思想存在“鸿沟”的基础上,管理和教育都是比较艰难的工作项目。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优点,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让学生重新拥有自信,进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学生管理

前言:当前的高中校园中,多数学生都在面临着大量的文化知识学习以及高考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进而在学习困难、高考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内心更加自卑,态度更加消极,即使强大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家庭环境,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将赏识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卑的心理逐渐消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我。

每个班主任根据实际的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想尽办法,花尽心思,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将赏识教育融入到管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赏识、行为赏识、物质赏识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与关怀,从而主动配合班主任的管理与教学。

一、开展赏识教育,让“优等生”充满热情

优等生不仅在班主任的眼中闪闪发光,同时也是其他同学所向往的对象。他们不仅头脑清晰、思路开阔,还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刻苦认真,多数班主任对于优等生的进步都会予以充分认可。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相对其他类型的学生来讲,进步的空间比较狭小。即使付出了较为艰苦的努力,考试也可能只前进一名,内心非常失落。这时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力量,以行为赏识的形式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努力的認可;还可以借助语言赏识力量,以此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如:“你今天所付出的努力是将来收获成功的基础,你的进步就是你努力的象征。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目标!”这样促使优等生重拾信心,使其学习热情更加饱满。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进行物质赏识教育,当班级的优等生获取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时,班主任都可以为学生奖励一些学习用具或生活用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继而激励学生,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尊重、激励下,更加努力的朝着自己人生目标前进。

二、开展赏识教育,让“中等生”熠熠发光

中等生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优秀、也不垫底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级中是最平凡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为了避免学生被忽视的现象发生,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些中等生虽然成绩一般,但管理能力比较强,对于班级活动也比较积极。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借助赏识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能力,借助行为赏识教育力量,让学生熠熠发光。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以赏识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认同学生的行为结果,当学生管理好班级纪律时,班主任可以说:“你的管理能力真强,由于你的管理,同学们都能安安静静的学习了!我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和你的管理能力一样好的.”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赏识,能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管理动机和欲望,进而更加努力学习。

三、开展赏识教育,让“后进生”焕发生机

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后进生,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事实上后进生的这些捣乱行为多数都是为了引起班主任或老师的注意,让班主任或老师能够更加关注自己、关心自己,甚至可以说是渴望与班主任进行深入交流。所以,班主任必须要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后进生身上,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让学生能够逐渐改正自身的错误。针对一些喜欢打架斗殴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借助语言赏识,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如:“同学,你的体力这么好,我相信,只要你在体育中认真学习,一定能获取优异成绩!”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绘画天赋比较好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进行物质赏识教育,可以筹集经费,向学校申请助学金,购买一些绘画用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绘画天赋。通过班主任不同的赏识教育,能让学生逐渐变得更加积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结论:综上所述,班主任艰苦教学、学生艰苦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素质教育提出的当下,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必须要将赏识教育作为“良药”,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扬和赞赏,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让学生重新充满活力,真正体会到“我可以、我能行”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轻松快乐,也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青. 让赏识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谈谈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清风,2021,{4}(04):96.

[2]张英. 简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124-125.

[3]姜艳婷. 学生管理,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初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的策略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2020,{4}(18):75-76.

作者:郭霞

赏识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2:

简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逐渐提高,高职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越发受到重视,其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当前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运用赏识教育改革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随后介绍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几点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措施,以期为其更好发展做出貢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生管理;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肯定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是一个确保学生增强自身兴趣、动机与心理体验的过程。在现代教育阶段,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愈发重要,在高职院校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发现学生优点并及时赞扬可以保障学生学习兴趣、价值观、道德情操与情感得到良性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在我国当前阶段,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然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必须明确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单一、思想保守,无法符合时代需求,改善学生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使用传统方法管理学生,传统管理模式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割裂,教育工作者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与理解,使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现今高职辅导员很少主动关心学生,仅仅根据院校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管理学生工作观念与思想极为保守落后。

二、赏识教育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尊重或赏识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不容易,相比于普通院校学生,高职学生更为敏感脆弱,想要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将高职学生培养成才,必须有效运用赏识教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自我創新,学生受到赏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

赏识教育并不是只有表扬,其中也存在指导学生从错误道路走向正轨,赏识教育只针对事物本质,并不针对个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批评指导,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分析学生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教师需要了解相关情况、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深入调查错误原因并找出问题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避免问题重复发生。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内心情感敏感,因此必须谨慎处理学生错误与违规行为,正确应用赏识教育,实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自古以来一直处于一种类似上下级的状态,这使得教师与学生无法有效沟通,赏识教育中更为注重尊重、赏识与鼓励学生,教育工作者将赏识教育充分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才能与高职院校学生更好沟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充分理解高职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现学生优点与长处,欣赏学生优秀的地方,并给予适当鼓励,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缩短二者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亲切,对教师不再惧怕。这样一来,一旦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无形中减少许多管理问题。

2.有效推动管理制度人性化发展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赏识教育需要制度规范并制约,设置规章制度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根本制度保障。赏识教育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育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有效应用赏识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管理制度人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体现平等尊重,将制度化与人性化协调发展,管理制度需要体现出严谨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争取高职学生认可。在教育工作者执行制度管理学生时,不能采取“一刀切”,必须根据高职学生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规章制度管理学生,不能盲目制定制度,不讲人情。只有管理人员有效结合灵活性与原则性,实现人性化与制度化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一个平等、尊重、友爱的高职校园。

3.以鼓励方法管理学生

赏识教育以欣赏学生行为增强学生行为能力,在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赏识教育有效应用需要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发现学生优点与长处,以赏识与鼓励的方法有效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时,可以开展不同活动促进学生展现、发挥各方面能力,以此挖掘学生潜力。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唱歌、书法或绘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对获得奖项与名次的学生,以宣传栏或广播播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此树立学生自信心。通过这种激励与鼓励方法,高职学生可以准确定位自身,对自己更具信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减轻学校管理学生的工作压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可以营造出师生、生生互相理解并尊重的和谐校园环境,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此环境下轻松愉悦的工作或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用赏识教育能够促进院校发展科学化、合理化,对学生管理相关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旭.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5(12).

[2]盛祺来.浅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5(25).

[3]杨雪.分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简介:卓玉萍(1963.9—),高级政工师,本科毕业,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作者:卓玉萍

赏识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模式运用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运用赏识教育,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模式;赏识教育

一、高校学生管理面临挑战

1.市场经济行为给学生管理体制带来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运作行为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影响力加深,利益引导已成为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重要内容。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已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形态。

2.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任务是要培养大批能勇敢面對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既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新内容。面对现代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少学生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陷入精神困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多元文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国际交往的普及与深化,带来了民族间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汇。高等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既可借鉴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亦要从历史、政治体制、价值观等方面多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巨大差异,从而使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挑战。

4.网络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问题。互联网已将目前的高等学校与国际社会交织成一个共同的认知平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深刻影响。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渠道、思想领域和交流途径,同时对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新机遇。

5.实施学分制使学生教育管理形式面临新变革。高等学校普遍实施学分制,在此背景下,学生管理面对的不仅是由学年制、班级制约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制、专业、班级概念开始逐步趋于淡化,以课程为基本形式的、动态的教育对象,使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群体,还要适应因教学组织方式不同而导致的教育对象群的流动变化。

6.校园社会化程度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由学校后勤全包的封闭式的自我封闭方式,利润主导的社会资源进入高校,学生则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自主选择消费行为。同时,伴随着国家对在校生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的完善、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方式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有责任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使有偿付出行为常规化、规范化,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内容。

二、尊重生存规律的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趋向科学化与合理化。其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要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即由以制度为中心,单纯凭借制度约束进行管理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和内在需求及行为规律,创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氛围,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的一种人性化管理转变。同时,要由单纯教育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即以学生为工作主体,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以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求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按照“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宗旨、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其中核心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赏识教育”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渗透赏识教育,既符合学校教育规律,又可收到较好效果。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言,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尊重他人精神生命和生存方式的基本体现。赏识教育所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操作方法,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由于赏识教育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评价行为,针对现阶段学生特定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特征,在学生管理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充分认可教育对象的自我努力程度,能够为建立和增强学生的生存自信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1.自我赏识是赏识教育的起点。我们这里说的自我赏识,不是学生的自我行为,而是教育者在学生已具备自我认知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在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能够发现其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予以肯定,从而使学生心理上相信自己。另外,自我赏识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现代大学生具备较广泛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问题易流于表象,禁不起挫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优点,克服心理与性格上的弱点,从而树立应对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的自信心。这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尤为有价值。

2.及时赏识是赏识教育的主要方法。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美得事物若仅停留于发现,那也只是一种自在状态,更重要的是教育者有所发现后要引导学生自知。由自知达到的成功心理预期既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亦是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赏识及时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予以及时肯定,认同其努力并加以鼓励,使他们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坚定其个人意志力。

3.真实赏识是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真实赏识涉及的是学生自我行为的评价尺度问题,评价尺度过宽或过严,都会对学生的自我行为判断形成不利影响,并易导致行为判断出现偏差。其评价原则依据有二,一是学生的个体特性,二是真实基础上的适度。所谓符合学生的个体特性的适度评价,主要是指评价要到位。同时,到位的鼓励又不等于越位鼓励,核心在于使鼓励起到有效激励作用,除真实合理而外,均可视为不适当鼓励。

4.跟踪赏识是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针对每个学生个格特点与专业爱好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掌握大学生进步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帮助他们认识真实的社会环境,了解诸如职业规划、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生理、心理和感情因素等方面问题,建立战胜自我的信心。

5.他人赏识是赏识教育的必备条件。他人赏识包括教育环境的自我认知和客体评价内涵。由于整体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非教育者集体共同努力而不能奏效。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应注重体现两个集体的力量,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构建教育环境的整体教育氛围。集体的评价力量优于自身的评价效果,大于个体的评价力量。通过他人赏识,目的在于促进主体和客体客观评价机制的形成,达到增强评价功能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新世纪所作的教育主题调查,认为21世纪的的教育要学会合作共事。在个体价值体现日益趋于隐性的当下,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在团体里的和谐共处并形成自我客观评价,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管理与个性管理相结合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卫

上一篇:知识份子政治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护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