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常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抓住关键,学会赏识,与家校同步,多方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赏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1:

谈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中,它即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从赞扬的角度给予学生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赏识教育的一些策略,遵循一定原则。

关键词: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覃仁和(1974-),男,壮族,广西象州人,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管理系,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3)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的本质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的确,渴望被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总是希望得到领导、同事、亲戚、朋友的赞赏,以此来肯定、鼓励自己。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对象——一群心智正处在成长、成熟发展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的大学生,他们何尝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赏识呢?何尝不希望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呢?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一位伟大的父亲,用自己博大的爱,用自己的赏识将又聋又哑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哑博士。他说过:“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庄稼种不好,农民从不会怨庄稼;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作为教师,平常我们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每当学生违反纪律、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了吗?可能有,但很少。我们更多的是批评学生、责怪学生,但效果好不到哪里。如果反思一下,换一种角度,用自己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以赞扬代替批评,说不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运用赏识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具体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就是教师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用赞扬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肯定、表扬,实行对学生有效的“正强化”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1.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大学生的自尊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有可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才刚刚进入成年、心理还不成熟、社会经历较少、耐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总有被尊重、理解、信任、承认的需要,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当众批评、惩罚学生,会让学生的人格尊严丢失了,又从何谈做好学生的一切教育和管理工作呢?赏识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犯错误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用宽容之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当众批评学生,对学生勇于承认错误,要当众表扬其勇气,鼓励其改正,具体帮助实施改正,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何愁学生不认真改正错误、少犯错误呢?

2.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学生的自信心被教师给淹灭了,何来谈成功?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其受过激励后,其能力的发挥是激励前的3~4倍。赏识教育就是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论学生成绩的优劣,平等地对待,看到学生自身点滴的进步,即使没有进步也要努力为其创造机会,让其进步,给予激励表扬,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使其有不竭的动力。

3.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潜能得以最大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天资禀赋是差不多的,只是个体在不同的智力领域范围内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长于言语能力,有的人长于数理逻辑能力,有的人长于交际能力,有的人长于空间关系或音乐能力、运动能力。可见不能笼统地说一个人是聪明或不聪明,能力是强或是弱。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相信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

4.赏识教育可以沟通好师生之间的感情

“感人者,莫乎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试想,当学生总是被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的沟通吗?教师又如何运用情感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当一位学生非常喜欢一位教师时,他也就非常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且他学习的这门学科的成绩也比较优秀,可能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缘故吧。赏识教育是尊重、理解、宽容的教育,用微笑和赞赏取代斥责和惩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教师的赏识为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教师也就很容易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了。

三、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的策略

1.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去赏识学生

爱是人之本性,没有爱就没有赏识,也就谈不上赏识教育。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之时,是父母的爱、父母的鼓励让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当我们还在咿呀学语之际,是父母的爱、父母的表扬使我们学会说出了人生第一个字。同样,我们要求学生进步,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父母般的爱,博大的爱,无私心的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有在爱的熏陶下,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才能用伯乐般的眼光有意识、耐心地寻找、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赏识学生。但爱学生不是纵容学生,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科学的爱、真诚的应是热爱、尊重、信赖、鼓励、期望和严格要求为内涵的。

2.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赏识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的交谈,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的长处、不足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和原则,从而实现有针对的赏识教育。例如,笔者曾经管理过一个班级,其中有一名叫李明军的学生,常有迟到、旷课的现象,因此学习成绩也相对落后,很多科任教师以批评教育为主,但收效甚微。后来,笔者进入他所在的社区详细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是困难户,他每天总有一段时间去帮母亲收废旧物品,所以导致有迟到、旷课的行为。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笔者也想到了帮助他、鼓励他的切入点。某一天,天气比较恶劣,笔者正在上课,李军匆匆忙忙地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显然他又迟到了。笔者没有问他迟到的原因,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关心地说:“你快进来吧,外面比较冷。我们刚上了几分钟,你没有听到,课后老师给你补上。”后来,笔者注意到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快下课了,笔者对全班同学说:“李明军同学今天虽然迟到了,但他还能坚持来学校,说明他也想努力学习,值得大家学习他这种上进的精神,并且他今天上课表现得很好,大部分习题也都做出来了,希望大家以后多帮助他,他一定会进步得更快。”自此,笔者发现他变化了很多。后来,在不断努力下,李明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3.教师要赏识学生就必须学会宽容学生

不学会宽容就很难真心实意地去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表现非常不好的学生。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对不同于自己的见解或传统观点的耐心而又公正的容忍。有些学生常常会犯错误,甚至有意无意地损害老师的尊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不是讨厌而是责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有人说“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有了宽容才会赏识。

四、赏识教育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赏识教育就是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特点、闪光点,并在教育中给予他们成功的希望,所以要时刻关注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成熟感、自豪感,促使其不断进步。

实施赏识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赏识教育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而不是一味言不由衷大众化地说“你真行”、“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表扬他们的学习精神,鼓励他们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对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赞扬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自我约束,为集体增添更多的荣誉;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为他们制订详细的可实现的目标,鼓励他们以自我为起点、超越自我等等。

其次,遵循真诚、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的赏识要本着是则是、不是则不是的真实赏识,不仅要赏识学生的成功,也要赏识学生的失败,更要为学生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更要感受到成功的不易。教师不要用千篇一律或华丽的口头语言来表达赏识,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第三,遵循不横向对比的原则。教师的赏识不宜采用在班级学生横向比较的表扬方式,比如常听到某些教师的赞赏“你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比某某强多了”。这样易使受表扬者形成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的心理。

第四,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赏识教育在当今是一种主导的思想,但不少教师夸大了其作用,出现了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完整的教育是既有赏识又有批评的教育,赏识与批评像鸟的翅膀一样缺一不可,人不仅需要赏识,而且也需要别人中肯的批评和训诫。若学生长期处于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可能导致人格的扭曲,形成人格障碍。所以在倡导赏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批评教育,要坚持赏罚分明,该赏识的时候赏识,该批评时要批评,要学会有艺术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自觉改正。

总之,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同时赏识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只有认真领会其实质和内涵,在教育实践中因人、因地、因时灵活运用,把握好赏识的度,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受人民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升厚.赏识教育的新审视[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6):119.

[2]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3]赵淑华.赏识教育及其应用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9.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覃仁和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2:

论赏识教育的育人魅力

摘 要:常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抓住关键,学会赏识,与家校同步,多方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关键词:常识教育;家校同步;尊重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通过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发挥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利用赏识教育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 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再次证实了赏识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其成长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教育工作的实践已表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其能力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其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抓往关键,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能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能使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这些优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作”,使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学生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教育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学生找到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去年我担任五年级二班的语文课,这个班男生比较多,“闹将”也较多。这些闹将的学习差、纪律差,自我约束力更差,而且各有“特色”。他们在班上彼此呼应,各显本色,使班级自习乱,课堂乱,难管理,常是按倒葫芦又起瓢。针对这种现象我召开班会,试图让学生知道:为生当学习;为人当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当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肃静。但这种教育对这些后进生作用仍然微乎其微。严厉的批评教育,从他们那似乎温顺的眼神中看得出并未驯服。于是我注意抓教育时机,贴近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等他做错了什么才去找他,而是他做好了什么我去叫他,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关注着他的点滴进步并为之欣喜。同时指出他们还有哪些方面亟待改善,并待机委以重任。把老师的信任和殷切希望传递给他们。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教师传递给这些后进生的永远是“你是我的坏学生”,使他们思想上形成抵触情绪,那事情就不好办了。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你是欣赏和喜欢他的。教师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更应该讲究教育艺术,通过深入家访或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原因,像《赏识你的学生》书中的李胜珍老师那样,用“师爱”温暖感化那些遭遇亲情寒流的“硬骨头”。这样,终有一天,铁树也会开花的。要感动学生,老师自身首先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当我们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流入孩子的心田,它就会在学生心中种植下希望、信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一所学校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你……”。此后,老师、家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顿时目瞪口呆。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所以说不要吝啬你的“赏识”,古人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赏识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因此,应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只要对学生不断地鼓励,适时的说一声:“孩子,你真棒!你能行!”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他们都会取得好成绩,甚至这种成绩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因为每个人的智商差不多,而人的大脑开发的程度只是其中极小一部分,大部分都在“荒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后,人们禁不住好奇解剖了他的大脑,他的脑量与常人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赏识教育更能激发人的潜能。那些所谓的“笨小孩”通过赏识教育,同样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丝毫不逊色于所谓的好学生。

三、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学生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开展一次评价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老师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一评,既可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关注别人优点,克服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让学生读范文,赏佳作,拿他们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学生越没信心,对作文也就越没兴趣,一说写作文就头疼。其实,一篇文章即使再差,也总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星星之火,适当夸张,必成燎原大火。我班的王立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所写文章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了。面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写得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用词的准确,让全班同学都为他喝彩。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此后,他每次写作都绞尽脑汁,争取用好更多的词语,写出更优美的句子让老师赏识,作文越写越好。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四、家校同步,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父母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家长在否认差异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来。这种感觉便迫使家长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赶。在追赶的同时,伴随着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教育被扭曲了。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赏识教育可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挖掘孩子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人认为给孩子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分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孩子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并不存在温室之说,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学生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的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学生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赏识要与随机教育结合。

赏识与随机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再继续努力。当孩子犯错时,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

4.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每名学生都是储量丰富的富矿,只要开采得法,便会使那些有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作为教师,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站着看学生的身高,坐着看学生的眼睛,蹲着看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把赏识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赵 霞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3:

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摘 要:赏识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变化,更是对人性化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因为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人体和心理锻炼上,本身就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教育中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畏惧或者自卑。为此选择赏识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美術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赏识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美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美术教学;意义;问题;策略

一、赏识教育的界定

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老师亲身培养自己的聋哑女儿成才的经历。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硕士,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一批早慧儿童。赏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和认识。周弘认为,“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是教育者运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生动化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就受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在教育者的鼓励和肯定下的满怀信心、主动追求自我发展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推广,其成功之处也被用在更多的教育中。但许多老师对赏识教育理解还较片面,对概念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赏识并不代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赞美和鼓励。如果一味的赏识,反而偏离赏识教育本身的意义。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教师还是要及时指出,批评甚至给予一定惩罚。只不过这种批评惩罚要注重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虚心接受批评建议,正视挫折和失败,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赏识教育不仅包括表扬,也包括批评,还包括提醒,当学生有犯错的趋势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上走得更远。

(二)真正实施赏识教育的美术教学很少

很多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严厉,可以说,在现在的大学美术教育里,几乎找不到赏识教育的影子。即便有的教师实施了赏识教育,但这种赏识更多的是简单的一句夸奖,不外乎是表现不错等。在美术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如何把赏识运用在实处。首次印象,老师就会把赏识教育单纯地认为是口头上的鼓励。而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鼓励时,反而会变得模糊,因为其不知道是自己哪一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赏识教育的意义。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针对性,把赏识也理解为简单的鼓励,使得赏识教育变为一种单纯的手段,而且在表扬的时候显得过于正式,在表情、场合上都过于单一,而且表扬的内容也仅仅是因为某个学生有着突出的表现后,才会进行。就算一些学生不喜欢这样的一种表扬形式,也要被动地接受。

(三)惩罚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

一直以来,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教育的时候,老师都秉承严的标准,认为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面对老师严格的教学方案,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美术老师还没意识到“赏识”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导致许多美术教师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以情感人,甚至有些美术教师依然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导致师生之间有矛盾,有误解,关系不够和谐,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厌烦、抵触情绪。例如,有些美术教师会说“你来搞美术真是老天瞎了眼”。这类完全超出动作范围的人身攻击的语言在美术教室里不难找到。除语言外,隐性的歧视、偏见也处处可见。

三、美术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有效策略

(一)给予信任、尊重,让学生享受美术

对于教育,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观念,如美国专家就认为信任是学生成功的基础,而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在美术学习中,当一些学生表现不好,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资质不够,不是学美术这块料,在老师的面前就更加没有自信,总是害怕老师看到自己的不好表现时,会给予更大的批评。其实,面对这些学生,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他们就会放下内心的自卑,变得更敢于表现自己。

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用信任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首先就要信任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权,相信学生的力量和能力,听听他们完成动作的感受,听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当今的美术教学基本上属于我教你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真正好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挖掘其个性与潜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能把这些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傻了”教“死了”。因此,美术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教完几个主题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那些接受力较慢、动作协调性较差的同学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绝不可弃之不教,或冷言冷语把他们“冰冻”在一边不理不睬。但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宽容和怜惜,更不是放任自流。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提出促进学生发展的严格要求,做到正确,适当,具体,有恒。

(二)因材施教,捕捉学生闪光点

尊重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基础,为此在美术教育时,应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因为尊重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赏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要想挖掘他们的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让他和你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学生,学会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不同表现去挖掘学生的个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赏识的程度和角度不同,要因人而异。大多美术老师对于自身条件好或者有着某种特长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以及能听话刻苦用功的学生关注颇多,对于缺乏先天条件或者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则没有更多的关注,其实这样是不公平的。要想真正实现赏识教育,不仅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还要给予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因为相对于好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

对于他们的表现,要给予肯定。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对某一美术有特殊敏感度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培养。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美术老师,不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在学生完成预想的动作或者有更好的表现时,还要及时给予他们激励和鼓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进而积极去创新某些动作。

(三)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增强学生学习美术信心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首先,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赞赏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又是最具权威性的,因此,来自于教师的赏识与赞扬,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在美术课堂上有许多赞美学生的时机,比如学生完美地展现了某项动作,对美术的领悟有独特性等。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其次,对学生的批评纠正要把握时机。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平时练功偷懒等,应及时地予以批评,并且最好不要当众批评,语气要刚柔相济,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批评时对事不对人,保证客观,公平。最后,当学生遇到挫折,面对失败时,老师可以给予其温暖的拥抱,给予他勇敢的坚持;当学生面对选择犹豫不定时,老师可以给予其坚定的支持,让其用于面对困难。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就会不断激发其潜在的动力,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更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慧军.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郭慧敏

上一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