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信用金融支持论文

2022-04-22

摘要: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金融机构的不断努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因地制定推进、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等做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调查发现,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法律保障体系缺失、载体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农户整体征信意识较差等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青年信用金融支持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青年信用金融支持论文 篇1:

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实现青年创业梦想

今年以来,朔州市农村信用社引深推进金融普惠工程,以朔州团市委“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契机,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载体,通过扶持农村致富“领头雁”、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大力支持辖内农村青年实现创业致富之梦。截至6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向1685名农村青年发放创业贷款7483万元,带动7362人实现就业,切实履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青年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

一是通过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倾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朔州市农村信用社与团市委通力协作,积极推动辖内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评选,大力扶持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根据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用情况,各基层信用社办贷网点开通绿色办贷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向农村青年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针对部分创业青年资金需求量大等情况,采取多种担保方式,提高贷款额度与期限。在利率定价方面,各县区联社可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利率;在授信额度上,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给予不少于五万元的授信额度。通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农村致富“领头雁”的信用带动效应,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鼓励和引导农村青年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的创业就业,初步形成了“共青团+信用社+农村青年”的金融支持模式。

二是打造巾帼创业示范点大力支持妇女创业。朔州市农村信用社以金融支持农村女青年发展为主线,积极打造巾帼创业示范点,为农村女青年搭建科技致富的平台。右玉县联社采取“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打造右玉县山宇农林牧妇女专业合作社为金融支持妇女创业示范点。该合作社地址位于右玉县白头里乡马莲滩村后洼,占用耕地面积60亩,其主要经营项目:畜禽养殖、苗木种植栽培,在2013年取得了山西省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资质贰级证书,入社农户(妇女)32户,今年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右玉县联社为合作社的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全力支持农村妇女创业,带动36名妇女实现就业,人均增加收入8000元。

三是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青年创业逐渐转向个体工商户。今年以来,朔州市农村信用社持续实施富民惠农创新工程,鼓励各级农村信用社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如朔城区联社创新推出的“商户通”贷款、怀仁联社创新推出“商互保”贷款产品,不仅缓解了青年创业商户短期资金周转的压力,也解决了商户贷款的担保难问题。商户信贷产品从推出以来,已累计为485户商户注入4020万周转资金,带动周边2253人就业

朔州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大力支持辖内高校毕业生、待就业妇女、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坚强后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苏宪

农村青年信用金融支持论文 篇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摘要: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金融机构的不断努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因地制定推进、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等做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调查发现,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法律保障体系缺失、载体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农户整体征信意识较差等问题。文章提出应从做好宣传工作、信用信息征集应用等渠道深入开展,以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为促进县域经济和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县域经济;转变

一、引言

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和通过信用的投放,促进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于信息采集困难,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庞大,政策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信用体系建设仍在起步探索阶段。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题、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实现各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我们选取连云港市作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目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建议,为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二、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连云港中心支行狠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以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示范户创建的工作基础上,中心支行继续完善组织领导、系统平台、政策扶持和文化传播四大机制,强化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和系统建设,加大评价结果运用、融资扶持和政策创新。在点上,以赣榆县为例,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为抓手,发挥信用示范户引领作用;在面上,不断扩大农户信息采集面,推动“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用信息系统”功能应用,建立健全适合农户及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评定机制健全、政策扶持到位、金融支持得力、信用激励显著、示范效应明显的工作格局。

(一)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发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信息采集工作良好氛围。2013年5月28日,连云港市东海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就信息采集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标语、发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户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农民朋友认识到这是一项惠民工程,进而自觉主动采集信息。中国人民银行赣榆支行主要以“六个一”做到宣传广覆盖、广动员。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社会动员优势、发挥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专业优势、调动农村金融机构点多面广、接近农村青年的优势,积极开展编印一本小册子、发放一封公开信、开一部咨询电话、建一支“农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志愿者”服务队、打造一个网络宣传平台、举办一期“亮出你的信用来”广场咨询等“六个一”宣传活动。近年共印制《赣榆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宣传手册》2万余份;发放《致广大农村青年的一封信》3万余份;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000余人次;组织300名基层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涉农金融机构信贷骨干建立18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政策宣传,接受咨询8000余人次。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连云港市东海县、灌云县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指明了各部门的工作方向,并于2013年年初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农户信息采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各级部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连云港市赣榆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团县委、县人行等17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与融资扶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8个镇也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组织。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工作组织,强化工作合力。

三是完善电子数据库系统及信息采集表信息采集。2013年5月,根据农户经济特点,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东海县完成了农户家庭信用信息表设计,信息表共设计110个项目,其中必填项目38个,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参保情况、担保情况等信息。电子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以全面反映农户信用状况的指标体系,系统的建立符合农户特征的信用评价方法,实现对优秀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筛选推荐,为实施农户融资培育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了保证农户信息采集履盖会最大化,按照统计局农户统计数目向各乡镇下发纸质信息采集表,设计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参保情况、担保情况等信息的采集表,由县政府统一印刷,按照统计局统计口径给各乡镇下发采集任务。

赣榆县为加强农村青年信用信息的采集和长效管理,促进农村青年信用信息评价结果的推介和运用,专门制定了《赣榆县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赣榆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暂行办法》。2010年对全县69000户农村青年中的30000户建立了纸质信用档案,建档面43%。到2013年9月末,与农商行“阳光信贷数据库系统”相结合,共录入“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32000户,并及时对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用信息进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10户。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赣榆县人行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中,牢牢把握农村青年信用创建这个核心,通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整体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要想开展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效,不论是创建模式,还是方法、手段,都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实践。为此,赣榆县人行全力打造以农村青年为主体、征信为核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示范基地为平台、信贷扶持创新为手段的“农村青年+农村个人征信、经济合作组织、创建示范基地、信贷扶持创新”的“1+4”创建工作新模式。

在此模式下,赣榆县人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力抓创建主体,调动农村青年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重数量又重质量,更重典型带动”。通过对评定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在财政、信贷政策上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成为农村青年中的“金字招牌”,在全县农村出现了人人想当信用示范户,个个争当信用示范户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赣榆县43%的农村青年建立了信用档案。二是把握创建核心,发挥征信在融资扶持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及税务、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实际认定,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机制,按照经济状况及信用情况,评定不同等级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涉农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信贷政策制定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贷扶持政策,分别给予不同的增加授信额度、增加贷款期限、减少贷款利息、减少贷款审批时间等优惠政策,有效发挥信用在农村青年融资扶持中的导向作用。三是借助创建依托,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助推作用。为更好的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创业青年加入经济合作组织,改变创业青年单打独斗难以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状况,增强创业青年抗风险能力,帮助农村青年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四是搭建创建平台,发挥创建基地实验展示作用。借助地方政府规划建立、重点建设的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农业经济园区平台,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基地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人民银行推动创建工作互利共赢,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银行更好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取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五是创新扶持手段,助推农村青年创业展业。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通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出台《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贷管理办法》,创新、开发更多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农村青年需求的信贷品种,实现金融机构既能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收益,又能满足农村青年信贷需求、实现创业展业理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

3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构建信用体系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对农信社和村镇银行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此举为连云港市农商行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给32亿元,这将进一步助推连云港市“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目前连云港市共有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是赣榆农商行和灌云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这两家农商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17%下调到15%,将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给32亿元用于我市“三农”发展。二是创新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独立管理,不纳入存贷比监管指标考核。采取“支农再贷款+信用户”、“支农再贷款+政府担保基金+弱势群体”两种信贷模式,引导农信社加大对信用户和城乡弱势群体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对信用村、信用户和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灾后重建等民生工程给予贷款资金安排优先、手续简化、利率下浮、信用额度提高等优惠措施。

(二)初步成效

目前,连云港市一市四县农村地区全部农户数918500户,其中户主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青年农户364300户,占比40%。全市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有865126户,占全部总户数的942%,已建立信用档案的青年农户319519户,占全部青年农户8771%。2013年,全市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对3466万户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了8844亿元的贷款,户均255万元,现有贷款余额6593亿元,占全市本地贷款8%;其中对有信用档案的15928户青年农户发放贷款1688亿元,余额1517亿,户均余额1056万元,是平均水平的4倍,金融支农效果明显。

自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开展的两年来,连云港市已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385户,对其中的1905户累计发放发放了564亿元,户均2958万元,较好地发挥了信用青年的示范效应,起到了不断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的效果。2012年,东海、赣榆两县又分别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和金融生态达标县。至此,连云港市实现了金融生态县全覆盖。

赣榆县作为省、市各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地区以来,在人民银总分行、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农村青年+农村个人征信、经济合作组织、创建示范基地、信贷扶持创新”的“1+4”创建工作新模式,在支持农村青年增强信用意识、赢得信贷扶持、创业展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分别得到了人民银行上级行以及各级团委的肯定,参加了团中央、人民银行总行团委会议交流,相关做法被《金融时报》报道。主要成果有:一是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在赣榆县农村地区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引领效应,营造了“诚信光荣、诚信受益”的良好氛围。申请加入信用示范户、靠信用获得创业资金的农村青年不断增加,“诚信创业、诚信做人”已成为赣榆县农村青年的自觉行动。截止2013年10月末,赣榆县69000户农村青年中,已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30000户,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10户。二是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村青年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为各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涉农金融机构均结合本系统的信贷政策按照“一增两减”的原则,专门制定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贷扶持政策,建立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贷绿色通道。三是农村青年贷款难的问题得到缓解,“1+4”创建模式深入人心。截止10月末,共对全县已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的3万户中的8863户累计发放贷款1368亿元,贷款余额94亿元,无不良贷款发生。带动了泥鳅养殖、肉鹅养殖、海产品深加工、尼龙颗粒加工等20余个特色产业发展成长。同时,对获得“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称号的农村青年,在表彰和宣传的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推介,并颁发荣誉证书,作为信用示范户申请贷款的“特殊身份证”。

三、由连云港市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根据此次调研,我们发现零散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农村信用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农村的信用体系的建设应摆在首位,相对于城市的信用体系还相差甚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保障体系的缺失

对于征信中存在的一系列失信行为的惩治,合理地维护信用秩序,最重要的是靠法律的保障,这对于信用体系的整体建设尤为重要。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方面,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于农村征信的法律法规,有些政策的实施无法做到有法可依。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农村一些企业逃避债务,又得不到一定的惩罚,这就产生信用缺失的道德风险。

(二)信用体系建设载体单一

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无法进行全面地收集农户的征信信息,对于农户的征信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就承载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这样单薄的力量势必会影响到征信的能动性。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一定较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没有开发出相应的设备软件。在整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无法实施信息的共享与备份,不便于整个体系建设全面有效的进展。

(四)农户整体征信意识较差

根据我们对200名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对征信的认识程度较低,42%的农户不知道何为征信。由于农户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对征信进行有效地认知,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征信的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征信工作。

四、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因此首要目标是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监管法律体系,避免惩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时无法可依的尴尬现状。通过社会信用体系配套法制建设,对企业、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明晰界定,同时明确监管责任,确保信用执法过程的公平公正。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议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管理法》,并以此为基础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使用法律保障机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建议国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信用文化和信用道德。

(二) 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 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这一有效形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从制约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困扰银行与农民经营发展中的信用关系重建问题,将有力地促进银行与农民信用的好转,也为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金融部门要始终确立支持和服务一方经济的责任意识,主动寻求金融与经济的有效对接,为农民的生产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将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最终目标,才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才能够真正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才能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金融安全区的创建活动。农民要将信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始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掌握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践约的责任意识。坚持诚信经营,以诚信的态度赢得客户的信赖,以良好的信誉与银行建立笃守信用、真诚合作的新型银农关系。

(三) 建立社会联合征信系统 受益于大数据平台

信用体系的建设应以大数据的思维进行信息搜集和整合,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专业化的资信信息机构和组织系统,为交易农户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引进计算机、统计型人才,做好农村信用体系数据的维护和分析。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落实征信政策 加大农村征信宣传力度

从长远角度讲,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人民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激发农户的积极性,让每个农户对整个征信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应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围绕争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国试验区,进一步加强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应用,扩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规模,探索建立科学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评定体系,积极开展支农融资扶持创新,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阎亚军我国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 马雯婧,牛霞我国农户征信建设研究综述[J]征信,2013,02:30-33

[3] 程杨春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 李俊峰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2,06:8-9

[5] 杨小玲,陶可转型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J]征信,2012,03:60-63

作者:曹志远 朱沛东

农村青年信用金融支持论文 篇3:

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文章结合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工作实践,探讨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包容性金融发展 问题 对策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作为基层央行,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任务,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在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包容性金融服务理念、模式和内涵,有效提升了辖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一、大同中支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

包容性金融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2009年,金融包容联盟成立,201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入金融包容联盟,并参与各种有关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各种活动。目前,包容性金融发展已成为金融业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人民银行大同中支(以下简称大同中支)作为基层央行,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以促进货币政策落实为着力点,在引导信贷转型上求作为。大同中支抓住全省综改试验的有利时机,结合大同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大同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利率优惠等方式,对转型试验区的政策扶持项目以及入驻大同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制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领金融资金更多地扶持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发展。如,辖内左云县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当地开展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攻关和技术推广项目等。提出“一类企业采取一种信贷策略”,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投放的注意力转向中小微金融机构。2014年6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1.36亿元,较同期增长28.5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7.57个百分点。开展“行长经理走基层”活动,把金融工作的重心和突破点指向县域经济。建设银行利用助保贷、速贷通等金融产品,向县域经济发放贷款19笔6800万元,打破国有银行近年来在县域少投放或不投放的“怪圈”,各家银行再次把发展的注意力投向了县域金融市场,县域金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6月末,辖内七县贷款余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20.24%,较年初增加8.2亿元,占到全市新增贷款的13.06%,较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大同市商行,农行大同市分行、建行大同市分行、民生银行大同市分行支持御东新区一医院、五医院、中医院建设,使御东新区医院能够顺利完工并陆续投入运营。推进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使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内惠及弱势群体。《金融时报》以及大同主流媒体《大同日报》报道了大同中支相关做法。

2.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关键点,在增强服务能力上求作为。针对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和新内涵,及时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为金融消费者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充分调动和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美好愿望。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公布举报电话,提高全市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2014年6月底,共接受金融消费者咨询197多人次,接受群众投诉59起,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地增强了金融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加强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开展账户管理、支付清算检查,维护结算纪律,保证社会资金高效、安全、快捷运转。截至6月底,共受理开户申请14207户,大小额支付系统办理业务156万笔9007亿元。抓住国际太能竞赛活动时机,组织各行加大旅游景点、医院、车站、小型饭店等POS机具的布放力度。进一步深化“村村通”工程和银行卡助农服务工作,到2014年6月底,发行惠农卡54万张,布放转账电话2.3万部,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种转账,领取各种补助。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方式拨付家电下乡补贴15笔190万元,其中边区贫困区浑源县支库直接支付各项补助资金4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2800多人(户),国库服务民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3.以强化金融生态建设为基本点,在优化金融环境上求作为。大同中支着眼全市经济金融发展大局,在促进银企双方互信共赢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大同市百户中小企业信贷培育工程”、《大同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举措,深入推进辖区信用工程建设,增强信用的推广度和影响力。通过数据库收录477户企业信息,为商业银行了解企业、节约成本、防范信贷风险提供适时有价值的参考,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实现辖区金融系统稳定发展。充实人民银行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14年6月末,两大数据库共收录1.5万户借款企业信息、35万自然人信息,有效地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为银企及个人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信息平台和协作机会。以广灵县为试点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电子档案,截止2014年6月末,已建档户数23109户,建档率85.83%。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一项启动仪式、组织一次集中宣传、开展进政府、进企业、进荧屏、进窗口、进培训班即“115”活动,扎实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专项宣传活动,使征信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寻常百姓家。人民银行总行《征信管理工作半月报》刊载介绍具体做法。提高金融机构开业、变更等申请的核准效率,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大同市,鼓励金融机构向下延伸网点。2012年,邮储银行、大同市商行增设了县域网点。目前,在县域面向“三农”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已有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以及大同市商业银行网点,“一社支农”的局面得到了积极改善,合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银行共识。

二、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城乡金融布局的发展差异制约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是农村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重大障碍,这一状况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大同辖区目前县以下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农村结算服务需求存在缺口,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居住分散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乡镇以下网点软硬件环境受其自身规模和科技力量等因素制约,缺少自助设备和刷卡设备(如ATM机或POS机),支付结算工具有限且发卡品种单一,ATM、POS机具等电子服务产品在农村推广困难,制约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乡镇金融机构网点的电子化水平普遍较低,其电子化设备、网络设施严重缺乏,缺少专为“三农”服务的支付工具。除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推出创新产品“惠农卡”和“转账电话”外,别无其他的特色支农支付工具,适合乡村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产品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等业务推广很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基层人民银行的服务在短期难见成效,农村全面推广现代金融服务的任务仍是任重道远。

2.金融机构发展的经营理念抑制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辖区金融机构在上级行及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基层央行的管理和指导下,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消费者金融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日趋成熟,消费要求和愿望的日益提高,特别是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理念及目标,使得新业务和新技术不断产生,新矛盾和新问题也不断以新的方式表现。如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有些金融机构忽视或故意不进行风险提示。而对于个人信用报告有负面记录者,银行业部分金融机构事前不经听证、告知一律予以拒贷。信用卡使用存在未付清应还款全额罚息,高额的滞纳金等。有些金融机构违规办理查询、冻结业务,随意泄露、披露客户信息,电子银行或自助终端安全防护措施不严等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的现象。理财产品说明标注“超出约定预期收益的部分为银行超额业绩报酬”或“超出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的规定,而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风险却由客户承担。所有这些,在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理念及目标驱动下,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其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央行的政策导向,制约了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

3.企业自身发展的成长缺陷影响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基层央行作为辖区金融业的管理者,始终把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着力点和关注点,在政策导向、制度设计或道义劝告等方面始终围绕关系全市经济转型的这一战略目标。但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成长缺陷,在体现包容金融发展上显得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如中小微企业实力较弱,多缺乏有效担保物,且经营不稳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较难达到和符合金融机构放贷标准。一些中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影响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加之部分中小微企业长期欠款不还,形成的不良信用形象,也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融资的成功率,由此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用格局,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另外担保等信用中介机构收费高、收费环节多、收费额度大、办理时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观意愿。基层央行作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其边际效应也呈现一定的递减态势,包容性金融发展程度不同地受到限制。

三、新形势下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考

1.加大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保障辖区薄弱环节实现优先发展。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及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力度大的机构给予准备金、再贷款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建立各级财政风险基金,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专项政策性贷款风险进行合理补偿。进一步加大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和助学贷款的奖励力度,提高贴息或奖励标准。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完善普惠制金融体系。积极倡导和探索“银行+保险+企业”的融资模式,依托保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增强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及效率,实现企业高效健康发展。

2.加大金融服务管理力度,保障辖区金融服务实现有序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辖区金融服务高效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两管理、两综合”这一政策工具,有效引导管理辖区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特别是要针对当前金融理财业务,制定理财业务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应急处理和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和操作流程,确保理财业务的合规性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有效执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账户开立、支付结算、存款和存款类产品、外汇兑换等基础型金融服务。鼓励各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需求相匹配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对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向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提供“方便、适用”的支付结算工具,不断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加大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保障辖区经济金融实现和谐发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对金融创新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支持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国内外高级管理人才,为金融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对信贷投放力度大、效果好、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进行政府性奖励。降低政策性收费。降低产权公证、验资、评估、登记等政府性收费标准,进一步减少企业筹资成本。加大诚信宣传,提高和增强中小微企业诚信度。政府应协调各政府部门,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制裁。同时,加大对守信企业的宣传力度。发挥工商联的组织作用,对失信企业建立内部通报制度,定期在工商联和金融机构内部进行通报,督促企业诚实守信。建立健全适合农户和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社会化中小微企业服务中介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综合辅导。包括提供融资、担保、创新、信息、培训、中介服务、对外合作等综合性服务,进一步增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 张维.大同市金融发展的差距、优势与创新.时代金融,2013(8)

(作者简介:甄宏刚,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0届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

(责编:贾伟)

作者:甄宏刚

上一篇:第二课堂下的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技工院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