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6

摘要: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实现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论文 篇1:

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在进行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方经济管理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并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制订出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策略,进而通过对地方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创新,发挥出经济发展策略的应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进行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过程中,能充分参考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探究,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应对措施的研究,在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完善地方经济管理策略。

[关键词]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89

在进行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合理的规划地方经济管理策略。具体来说,地方经济管理研究过程直接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有着直接联系,只有明确了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制定出的地方经济管理策略可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维持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需要也越来越高,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就需要我国地方政府能根据地方区域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经济发展策略,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还要重视到对当地区域的原生态经济进行保护,注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对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现状

1.1   我国区域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发现,截至201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排名第三的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在世界上所占据的总产值的额度也在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也在逐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定位也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力大国、制造业大国、能源消耗大国转变为新型科技大国。我国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地理环境、国家政策、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不同的市场经济行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差异和产值差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发现,在进行我国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绝不能仅仅参考国家范围内的发展政策,而是要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深刻的总结研究,并将国家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地方特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在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向上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差异,这就需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正视这些差异因素,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造福于当地人民群众。

1.2   我国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模式

目前,我国在进行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模式一直是“参考对比”的研究模式,即在进行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进行吸取。在这样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模式的运行背景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充分吸取到和我国发展情况相似的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的发展经验,并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实现地方区域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行“参考对比”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当地区域的管理人可在学习吸取经验的过程中,引进当地区域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为回国后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但是,在实际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很多区域虽然开展了“参考对比”的研究模式,也派出了很多的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管理经验的吸取和研究,但是,在进行公派人选的选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些先进的“参考对比”的研究模式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和我国地方区域的独特特点,如果只是在进行经验获取的過程中,一味的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忽略了对于我国区域自身的独特特点的总结研究,就很容易导致最终制定出的策略难以满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发展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还要注重到对于现有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模式的优化设计,从制度的根本层面实现对于区域经济策略的优化设计研究,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形式探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过程中,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化前进方向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所进行结构形式的种类呈现多样化色彩,并在进行后续的筛选过程中,采用调查分析、正交试验研究等方式,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对于Matlab软件的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从动态神经元研究的角度,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性经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化的地方区域发展策略。在此过程中,要在结合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保证所得到的优化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进而充分证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性。

2     地方经济管理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2.1   提升区域经济管理策略的技术含量

在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所进行研究的经济管理策略要具备足够的先进性。具体来说,我国的经济管理技术发展程度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所应用的经济管理理论相对也落后,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研究过程汇总,所得出的经济管理发展策略的应用价值也不够高。

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活动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缺乏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充分了解,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策略方法难以和真正的当地区域的实际经济环境融合在一起。

在我国,以区域经济为企业核心项目的大型企业数量很少,大部分的大型企业都是跨区域完成经济活动的,这也就从间接的角度导致当地区域在进行经济策略的制定过程汇总,难以有一个可以进行参考的发展对象。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人才储备也呈现出不足的态势,影响到后续的经济管理策略制定工作,这些都是在提升区域经济管理策略的技术含量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2.2   注重对于劳动力附加价值的提升

目前,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劳动力附加价值低的情况,这就导致很多区域经济发展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多的劳动力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流向了经济发达、可以为劳动力提供更高薪水的经济发达区域,这就导致某一些区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制造了更多的障碍。

针对这些情况,在进行后续的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对目前的劳动力附加价值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对于经济发达区域,要进一步发掘劳动力价值,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要珍惜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根据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讲劳动力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3   如何得到政府职能部门更多的支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区域经济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国很多地方区域已经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相关经济策略的制定研究工作,并从多个层面完成了对地方区域经济制度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我国地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创新完善过程汇总,还需要不断的得到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来持续完善我国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制度,有效弥补传统的经济管理策略完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切实保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管理策略制度改革的推广,通过持续性的创新研究,完善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对地方区域的经济管理改革过程投入更多的关注度,来促进这一系列经济管理改革活动的运行。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还是没有充分呢重视到对于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更新设计,对于经济管理策略研究的发展的投入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提出了对经济管理改革过程得到政府职能部门更多的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析

3.1   加强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完善建设

为了促进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应用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完善建设,并通过完善我国基本的建设理论,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性进步。具体来讲,要从最基本的经济理论研究入手,都需要举一反三和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为了保证基础理论可以完备的运用于经济管理策略的研究过程汇总,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检验环节,在区域范围内建设产业研究园,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相关策略的实践工作,并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持续性的加强对实践条件和范围的研究,为后续的经济管理策略研究过程提供参考建议。

3.2   调整区域经济经济管理策略应用结构

我国幅员辽阔,这就决定了在进行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因素。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在调整经济管理结构的同时,充分参考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并结合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有针对性的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设计研究,通过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收集合理的经济管理信息,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同时,在加快我国经济管理策略结构成型的过程汇总,还要综合结合当地区域具体经济发展因素,提升区域经济管理效率,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3.3   在区域范围内培育龙头企业

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过程汇总,为了发挥出策略经营管理的优势,就需要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筛选研究,并根据区域的发展特点重点扶持一批经济发展龙头企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追求经济发展的区域规模化效益。同时,为了保证经济管理策略的理论先进行,在进行区域经济的建设过程中,还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完善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链条,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促进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周期长、任务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国不同区域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当地区域的经济体能通力合作,在吸取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区域独特的经济运行环境特点,总结出会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在持续性的研究的过程中,深化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友根,熊筱红.上高县“代建”模式破解农村特困群众建房“坚冰”[J].中国民政,2010(1).

[2]熊筱红.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熊筱红.高校课程评估工作的现状与改革建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4]熊筱红.入世对河南农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02(3).

[5]熊筱红.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乡镇企业空间变化与发展环境关系分析[J].经济地理,2002(4).

[6]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7]欧阳传春.繁荣区域经济的启明星——访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J].人民论坛,2002(4).

[8]何国清.论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及其战略意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作者:杨志学

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探析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因素及其措施

摘 要: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实现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特征,对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要性;特征;影响因素;措施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同当前的发展模式相匹配。基于此,以下就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决定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国际形势所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在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管理现代化模式。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2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特征

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依托时代发展的需求,立足于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化特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智能化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2)人性化特征。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及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人性化的特征。(3)民主化特征。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民主性特征,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3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1人才因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因素非常关键。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2资金因素。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需要资金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3.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的重要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4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2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管理现代化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管理现代化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征,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4.3借鉴管理现代化方式,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现代化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信息化、人性化、民主化等特征。但是制约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人才、资金、政策等因素,只有获得上述影响因素的支持,才能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參考文献:

[1]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

[2]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

[3]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4]韩庆万.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8)

作者:杨星

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论文 篇3:

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新的信息环境下的重要手段,在分布式的环境中,围绕资源整合和信息高效利用的目标,构建区域性的协同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开展创新体系构建提供模式借鉴。

关键词:网络平台;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是在利用网络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在分布式环境中,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达到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的目的,使得区域创新主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之下,实现产学研对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共享和重用产学研各方已有的资源,并能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完成利益协商、技术交流、分布式协同设计等工作,使协同创新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因此,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创新主体各方在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协调、协商、互动,而区域的限定意味着这种协同创新能够整合区域内部行业资源,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关键产业技术的发展。

目前一部分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已得到较好发展,可以提供跨省、跨区域乃至全国的产学研对接方案。但是很多企业还是认为如果产学研各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过远,存在许多不便之处,于是宁可选择在同一地区,以便于线下的业务处理。这和当地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很有关系。同时这些平台在产学研匹配上采取的查询模式基本为供方信息先采集入数据库,再由需方输入关键字进行查询,是一种单向的匹配。这种匹配通过仅有的几个关键字往往会返回大量的查询结果,需要再进行人工筛选一步步缩小范围,查询速度比较慢,而且不精确。

当前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均非常重视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平台充分整合了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等创新资源,同时也有相应的协同创新社区便于互相沟通和交流,但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企业、高校的展示和技术的介绍,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服务,缺少线上实时交互,即不应仅仅只是产学研之间在技术资源、学习培训资料方面的交流,而应涉及到整个技术交易、合作创新、协同研发等流程中参与的群体成员,如同现实中的生产、研发、销售一样。

1 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的组成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是为创新主体提供一个公共的空间,以提高创新效率。翟运开(2010)认为不可控性支持要素包括正式制度规则、非正式制度规则和外部市场关系。汪志波(2012)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模型框架与构成要素,认为其应包括主体系统、用于统筹规划的决策系统、技术知识创新系统、成果转化与扩散系统、环境系统、监测与评价系统等六大子系统。姚良等(2010)专门对上海区域创新平台做案例研究,上海区域创新平台分别担负着科技基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的角色。

同时,这种协同创新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协同,在技术研发结束后,创新主体之间可以做相应的信用评价和评分。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各类创新政策工具,对区域合作创新的需求和模式产生显著影响。而科技中介机构能够在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与政府之间。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网络环境下的各个区域创新主体,通过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联系在一起。在某个区域中,企业和它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行业相关性,往往紧密相连,它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成一条创新链。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这些环节的相互扶持。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信息平台还可以融入网上展厅和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展厅用于展示产品组,实现相关产品综合信息的对外发布,同时实现对外招商引资、新产品发布、供求信息发布、技术合作与交流、项目引进、企业宣传等工作。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国际性的产品网上交易市场,方便客户采购,为创新过程中的销售、物流环节提供极大便利,是区域协同创新的有力保障。此外,机制和政策在区域协同创新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图1还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应表现为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和创新主体协同。其中政策协同需要通过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协调运作得以完成,而资源协同和创新主体协同需要依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创新主体的交互得以实现。

2 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创新模式分析

2.1 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

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创新首要的是解决创新资源的整合问题,即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聚集资源和利用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等,为了更方便地对资源进行讨论,本文将其统称为泛资源,并划分为服务性资源、信息类资源和创新主体资源。并提出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可以定义为:以满足区域协同创新为目标,将区域内外部处于不同状态且分布不均匀的硬资源、软资源有序地重组,通过云服务平台集成在一起,形成可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服务的资源集;同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按照约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柔性的组织,在虚拟的环境下展开协同创新活动并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虚拟型创新模式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由于其研发团队主要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协调与沟通,成员不是就职于一个固定的场所,而是位于地理上分散的虚拟空间,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接触所必备的特征,管理起来比实体团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提供创新服务、聚集资源、合理管理创新主体各方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实现创新主体的对接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泛资源中的服务性资源提出按需定制资源的服务模式,针对信息类资源提出支持区域创新的知识复用模式,针对创新主体资源提出网络环境下的产学研对接模式,对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展开深入分析。

2.2 按需定制资源的服务模式

过去,由于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资源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往往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市场领导者主导着创新,即便是这样,创新也仅仅局限于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缺少开放式的全价值链甚至全价值网的协同创新,而且大都与终端消费者距离太远,创新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挑战一直存在(雷万云,2011)。

因此,占全球经济体70%的中小企业在巨大的创新门槛面前往往望洋兴叹,徘徊在“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的价值链低端。这就给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壁垒,即知识的产生、流动和应用所需要的环境存在障碍。

云计算则推倒了创新的门槛,其按需即用背后灵活的付费方式让中小企业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而优质的计算资源以及来自终端消费者的公共数据,诸如微博上消费者对产品的海量评价、淘宝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数据服务等,给予中小企业最佳的创新平台,不仅大大降低创新壁垒,同时也推倒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那面墙。

受到云服务模式的深刻影响,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化服务。这里涉及的服务性资源主要指向创新主体提供的信息化应用服务软件工具,包括大型计算、分析、渲染、测试、评估、管理、仿真,及软件的共享、共用和服务。这些资源可以是平台自主研发或是通过第三方伙伴集成进来。

这时,一些创新和技术研发所需资源,如软件、工具、专业技术服务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这些资源被封装成一个个类似于黑箱的结构,它们能提供一系列独立的专业性强的功能,只需向外界提供接口,无需关心内部如何实现。在网络环境下,这些资源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通过Web服务器注册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当企业需要某些资源的时候,只需从网上寻找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而无需再从底层开发,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可复用性。这就是一种按需即得的创新资源服务提供模式。如图2所示。

应用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比如近几年通过淘宝名声鹊起的化妆品品牌御泥坊,其面膜产品在淘宝网上的销量常年排名第一。

对于这样的化妆品企业,其拥有优秀的研发和营销团队,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对于市场分析、销量统计等领域,御泥坊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御泥坊是否需要自己去开拓这片领域,完全不需要,因为市场上已经具有此类成熟的产品。御泥坊选择租用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委托网聚宝对其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细客户营销。网聚宝是一站式会员管理,并在云市场出售产品服务的服务商。网聚宝租用阿里云弹性计算和ODPS服务。

同时,网聚宝租用马克威数学算法和建模服务。而作为提供专业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服务的企业,天律马克威同样在阿里云上租用弹性计算和ODPS服务,并在云市场出售马克威产品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催生了这样的一些企业,他们自身具有一些核心的技术,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特殊的平台、软件,通过外界向其租用服务的方式来进行盈利。他们可以先设计出一个产品原型,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稍作改变和调整。这就是资源(服务)提供商提供软件的三级模式。

这种模式下,企业A、B无法提供大规模运算,因此租用其他云服务平台,如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阿里云开放数据处理服务,开放数据处理服务一期暂时只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与大规模离线数据分析服务。

2.3 二级模式和网上创新中心模式

网上创新中心这种模式是向企业提供专业开发的网上创新中心(LABS)等软件工具,从而克服使用单位的技术瓶颈和成本压力。

较为著名的如旧金山的开发者协作平台GitHub。GitHub的最新商业模式是向企业客户出租一个产品版本,供其内部使用。这类创新中心不仅提供开源软件等软件开发工具,还可以允许用户对别人的项目代码提出修改意见,并对这些改动发起讨论,从而合力完成项目的开发。这使得创新不再受到地理位置或官僚等级等传统模式的限制。

这种模式提供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服务,而非某项具体的功能。它除了使客户可以租用在线商店外,还提供呼叫中心、业务履行服务以及其他更多类似于 CRM 的服务,甚至还提供一种“开箱即用”的服务模式,即为客户预置好所有的功能模块。

客户只需挑选自己所需功能即可快速上线。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无锡云计算中心。无锡云计算中心主要提供电子商务行业服务,直接由云服务提供商为各个企业量身定制电子商务平台。

如为七匹狼公司提供云计算服务时,无锡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扮演了“电子商务”外包的角色:它们从技术和平台支持上全面负责七匹狼的电子商务业务,而七匹狼则需缴纳这种服务的上线费,并将利润的合计约6%交付给提供服务的无锡云计算中心和为这个中心提供基础架构的IBM。

其他如文化创意产业渲染云服务平台、IT产品研发服务平台,则是采用这种二级模式,为客户提供某个领域的定制服务,可以为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大幅度节省IT运维成本、减少IT部门支出、提高生产销售效率。

参考文献:

[1] 翟运开.面向企业创新的区域创新平台及其结构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3):62-67.

[2] 孟卫东,易将能,杨秀苔.基于资金信息流的区域创新网络解析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0-152.

[3] 陈武,何庆丰,王学.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2):90-95.

[4] 雷万云等.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其应用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Zhongcheng Liu,Pengzhu Zhang.Research on Innovational Knowledge Platform within a Region[C].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ICSSSM05.2005,6(13-15):932-936.

[6] Koschatzky K.Network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lovenian innov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1):27-38.

作者简介:

颜平(1981-),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市场营销;

吴刚(1980-),男,湖北赤壁人,硕士,浙江科技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科技管理;

史正东(1978-),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作者:颜平 吴刚 史正东

上一篇:企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课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