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15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头脑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中专生就业“难”。所以,学生和家长都向往着孩子念大学、念本科。有些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中考得了多少分,也要盲目地追求上高中,甚至不惜花重金。其实,中专生就业并不难。因为你一技在身,并且所学的又是实用技术。许多用人单位纷纷到校招聘毕业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1:

中专生顶岗实习适应期特点分析及指导策略

【摘 要】中专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有个适应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兴奋好奇期、矛盾冲突期、稳定妥协期。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对症下药,有目的地进行职业指导,把对校内中专生教育管理延伸到校外中专生指导服务中去,以防学校管理工作的失职、失控、失策、失衡。

【关键词】顶岗实习 适应期 职业指导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中专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中专生接触社会、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了解岗位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中专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根据文件精神,中专生毕业前必须参加顶岗实习,实行“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专生参加顶岗实习,既是理论知识转化生产实践的检验过程,也是中专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实现了角色的转变——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换,但这离不开学校、企业和家长的关心和指导。反之,中专生的困惑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在中专生顶岗实习适应期进行职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专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中专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兴奋好奇期、矛盾冲突期、稳定妥协期。实践证明:每位实习生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了解中专生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对症下药,及时疏导,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奋好奇期(第1个月)

此时期是中专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初期,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心情异常兴奋,跃跃欲试。对新环境充满新鲜与好奇,渴望尽快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将来自身的发展。分析其兴奋的原因有:1.中专生在校学习了十几年,终于能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2.中专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自食其力或减轻家庭负担。3.中专生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心和向往。

针对此阶段中专生的特点,指导教师要了解中专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跟进,巧妙地找到教育切入点,进行就业指导。比如帮助中专生进行心理调试,帮助中专生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必要时可带领中专生参观公司,熟悉环境,帮助中专生克服过度兴奋的心理,必要时给热情过火的中专生“泼泼冷水”。普通心理学表明:人在过度兴奋时往往会伴有焦虑、急躁、好奇等情绪。如果指导教师不及时进行疏导教育,中专生很容易犯错误,如有的中专生到公司参加岗前培训时,出于好奇随便进入公司的禁区;有的中专生操作时不按公司的操作规程进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的中专生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事急于求成,锋芒毕露,与公司同事的关系紧张,甚至受到别人的排挤等。

为了便于中专生在公司实习期间能够顺利地“软着陆”,我们教师应指导中专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克服过度兴奋,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之门还未真正启动,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人进职场要学会示弱,要低调谦逊。教师可通过座谈、电话、QQ等方式及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后期的实习指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矛盾冲突期(第2~4月)

此时期是中专生进入企业的中期,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心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职业与学业、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矛盾。分析其原因:首先,由于现代化生产分工较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中职生在生产服务一线多担任操作工、装配工、检测工,单调、枯燥、重复较多的生产劳动容易产生厌倦感;其次,由于实习单位加班、倒班较多,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自由支配时间少,与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再次,中专生实习期津贴相对较低,中专生获得的劳动报酬比老员工低,由此心理失衡,于是,种种矛盾就产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习指导教师不察言观色,不与中专生进行交流沟通,中专生面临的矛盾和纠结无法解除,就容易产生离职离岗的想法。加之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工作的确很辛苦,对孩子离职的想法暗中怂恿,就会导致学生状态不稳定,甚至出现成批离职的现象。因此,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应及时跟进,做好以下几点:

国情教育。帮助中专生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了解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点及现状等。

定位教育。中专生不论在学校学习成绩如何,技能怎样,到实习单位都应该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岗位不断积累,逐步提升晋级。要指导中专生正确定位,不能心浮气躁。

耐挫教育。中专生刚走出校园,有着一腔热情,但当他的言行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励志教育。指导教师列举一些成功者的事例,树立成才典型,帮助中专生度过矛盾冲突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

纪律教育。指导教师积极宣讲学校实习管理制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阐明违反实习协议和随意离职要承担的后果,从制度层面来约束中专生,防止中专生实习期间随意离职行为的发生。

三、稳定妥协期(第5个月~实习期结束)

此时期是中专生实习的中后期。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逐步适应所处的职业环境,职业理想和兴趣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对周围的人际环境开始认同,能主动融入到环境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对职业环境和工资待遇的期望值与现实状况逐渐达成一致,开始理性地思考未来。

通过教师的职业指导,中专生度过了矛盾冲突期,离职现象逐步下降,心理趋向稳定,逐步与同事、师傅相处融洽,认同企业文化。但由于中专生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涉世不深,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对自己的发展还是定位不准,职业去向还是不明。此时的稳定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此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瞄准方向,练好技术,提高技能。作为一线的技术劳动者和服务者,中专生应清楚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短期内的发展方向,老师应鼓励中专生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多观察勤动脑,不仅要熟悉自己岗位的工作,还要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和体系,甚至精益求精、有创新地去完成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协调好与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发展积累人脉资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中专生在实习单位工作愉快,产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减少频繁跳槽的现象。

鼓励与实习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企业更倾向使用熟练工,因此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中专生很受企业的青睐。从市场调研来看,实习生比毕业生更容易就业,也更受企业欢迎。反之,如果中专生在实习期即将结束时匆忙离职,将面临重新选择和重新适应,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况且如果第二次选择的职业岗位与第一次的悬殊较大,以前的工作积累就化为零。

我们将职业指导工作延伸到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去,对中专生校外实习进行全程跟踪,全方位管理、指导和帮助,让中专生顺利成长、成才、成功,教育才具有鲜活的生命意义,学校的办学成效和特色才能凸显,学校的科学发展才具有永恒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宁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刘江华

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2:

正确引导职业中专生走上就业之路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头脑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中专生就业“难”。所以,学生和家长都向往着孩子念大学、念本科。有些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中考得了多少分,也要盲目地追求上高中,甚至不惜花重金。其实,中专生就业并不难。因为你一技在身,并且所学的又是实用技术。许多用人单位纷纷到校招聘毕业生。这些用人单位喜欢招聘中专生,因为中专生专业性较强,能从事岗位技术工

作,比较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那么,我们看一下中专生就业难的原因何在呢?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于就业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脑子里只想到去大城市、沿海地区、进三级企业,因为那里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还有许多中专生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应该被单位聘用为国家干部,或者起码应该是个技术员。还有来自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分疼爱子女,宁肯孩子不去就业,也不愿意让他们独立走向社会,担心工作单位离家太远,工作环境不好等等。以上原因就束缚了毕业生手脚,也就相对形成了“难”。那么怎样使学生尽快走出误区,选择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呢?

首先,我们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就业政策的改革情况,让其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大就业观。要破除“一选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对就业单位、岗位的挑选要有度,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值,晚就业不如早就业。在工作岗位若干年以后,随着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积极鼓励学生到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去工作。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中专生有很旺盛的需求,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中专毕业生应当把这些单位作为就业新途径。毕业生选择单位,不应只看所有制性质,关键要看用人单位是否需要人才。

可见,中专生就业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能否走出认识的误区。当然,还要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是专业上过硬、各方面能力素质较强的毕业生。要懂得“高分低能”的学生不仅不会有所作为,而且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因此,要教育学生增强紧迫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自己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方面下工夫。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事务所)

作者:安立江

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3:

试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实践证明,一个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总是能够抵御或承受外来的劣性刺激,即使是在强烈的不良刺激下,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和适应。实践也同样证明了,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首先了解中专生现有的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整体素质的水平高低,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心理构成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塑造其人格,培育其精神,提高其素质,健康其心理的目的。

关键词:中专生;职业教育;心理健康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中专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二是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三是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五是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六是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七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八是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九是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十是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专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造成我国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育界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专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

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正确的家教构成了中专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2个直接原因。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第四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因此,对犯错误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呵斥。

二、如何开展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许多中专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善于了解自己,或者由于未能正确评价自己。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阿题,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是教育学生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确认识中专生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短处和长处,使学生对社会环境有较正确的认识,使其心理行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趋势,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才与社会要求、社会贡献的协调和统一。

三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认真完成各项学习工作任务,要持之以恒,善于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和挫折,要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纪律,对学习严格要求,对工作精益求精,对生活勤俭节约。

四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热爱生活,投入生活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变革,要融入社会,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时代主旋律,勤奋学习,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投身于社会打下。

三、开展择业观和社会观教育

社会中的某些不良现象、就业过程的某些弊端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这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从如下方面进行教育。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爱业、敬业精神的教育。职专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上岗,因此要灌输道德、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将无法适应社会,也无法承受未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上岗后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投身于工作中爱业敬业。

第二,正确看待社会风气,面对社会现实。社会风气作为影响中专生的宏观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相当的渗透力。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中专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坚持家庭与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尤其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的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唯关系为上等不良现象,对职专学生分配竞争不公平,这就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帮助他们完善思维判断力,明确方向,明辨是非。

第三,传授正确的择业心理。中专生在择业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择业平常心态的教育,坚持思想疏导,帮助职专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兴趣,加强职业兴趣的养成教育;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在国家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两者要很好地结合,克服好高骛远的思想,慎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第四,进行公平竞争的教育。现今社会是一个剧烈竞争的时代,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方面都渗透竞争机制。职专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如果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就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存在不良的竞争手段和不当的竞争心态,会对学生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职业中专肩负着要求与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每所职业中专只有明确教育目的,加强办学投人,端正办学思路,完善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閆芳芳.职业中专心理素质教育三个阶段的构思[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39-40.

[2]沈央珍.谈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0,03:5-7.

作者:杨欢

上一篇:设计类学科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殖民地教育发展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