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整合视角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以Q职业中专汽修专业为例

摘要:当今,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具有基本的数学素养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而对中职学校而言,数学课程应当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其与普通高中所开设的数学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职学校数学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以此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通过反观我国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在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对数学课堂比较反感,且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数学成绩差,对指导学生数学学习耐心不够,比较急躁。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指出,中职数学应做好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工作,将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整合,同时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使数学走出困境。通过对国内数学改革已有研究分析后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针对汽修专业所开展的数学课改革研究较少;第二,缺少对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与方法说明;第三,缺少对数学课程内容整合后的教学方法探索。因此,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立足于Q职业中专汽修专业开展数学课程内容与汽修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方法探索的实践性研究,且在论文中具体阐述课程内容整合过程与教学方法探索思路。为使改革后的数学课程更适用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Q职业中专汽修专业学生数学课和专业课学习现状,以及了解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教学现状,再从问卷数据和访谈信息中找出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最终在Q职业中专汽修专业专业课和数学课教师的协助下,整合形成《汽修数学》教学手册并针对《汽修数学》教学手册进行实践教学探索性研究。在经过Q职业中专数学课教师为期一个学期的区别教学后,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向企业、数学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三个主体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区别。通过统计调查问卷数据和整理访谈资料,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因此,笔者认为数学对汽修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数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汽修专业;汽修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2. 国外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技术路线

(四) 研究意义

1. 研究理论意义

2. 研究实际意义

(五) 核心概念界定

1. 专业课

2. 整合视角

3. 《汽修数学》教学手册

二、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1. 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2. 问卷所体现的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二) 学生专业学习现状

1. 学生专业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2. 问卷所体现的学生专业学习现状

(三) 数学教学现状

1. 与数学教师访谈内容摘要

2. 访谈内容所折射出的数学教学现状

(四) 专业课教学现状

1. 与专业课教师访谈内容摘要

2. 访谈内容所折射出的专业课教学现状

(五) 调查结论

三、数学课程内容与汽修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研究

(一) 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理论基础

1.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学内容思想

2. 情境认知理论

(二) 数学课程内容与汽修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原则

(三) 数学课程内容与汽修专业课程内容整合思路

1. 转变教师观念

2. 加强数学教师专业学习

3. 协同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4. 完善数学教学计划

(四) 《汽修数学》教学内容案例

(五) 《汽修数学》教学手册优势与不足

四、《汽修数学》教学探索

(一) 《汽修数学》教学方法设计理论基础

1.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思想

2. 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理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二) 《汽修数学》教学方法设计原则

(三) 《汽修数学》教学方法设计思路

1. 引入专业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 分组合作,集思广益

3. 及时点拨,回归数学

4.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5. 创设实例,动手训练

6. 多维评价,激励学生

(四) 《汽修数学》教学实施案例

(五) 《汽修数学》教学实施案例优势与不足

五、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一) 企业评价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别

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差别

(二) 数学教师评价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差别

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差别

(三) 专业课教师评价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专业学习接受能力上的差别

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专业成绩上的差别

六、结语

(一) 研究结论

(二) 建议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研究不足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上一篇:汉语负迁移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