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试对策管理论文

2022-04-20

语文应试对策管理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这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特别注重知识本位的教学,忽视学生全面的发展,造成了学生机械记忆,单纯应试,被动接受的学习现状,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准也特别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落实育人在教学中做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育人为本呢?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实现育人为本

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的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

在阅读教学方面,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

关于写作,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杜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理,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比以往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提出了一些语文评价的对策。如整体性、开放性、描述性、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等等。

(责任编辑 李 翔)

作者:冯雪

语文应试对策管理论文 篇2:

在语文教学中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必要性

摘 要: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所以挖掘留守儿童后进生不良学习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又折射出了哪些问题,语文学科该如何发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去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是一个亟待解决、值得研究、也能够有所创新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在兼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成绩下,不放弃留守儿童中的少数后进生,仍然是一个颇有难度又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后进生;语文;转化;必要性

笔者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在湖南省懷化市黔阳三中支教一年,这是一所被众多历史文化所影响的学校。笔者以初二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在此工作一年,发现黔阳三中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授课再到学生的学习,都与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相匹配,其中最為严重的是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着实令人惊讶和无奈。黔阳三中学生信息统计表显示初中部70%是留守儿童,笔者所教授的两个班79名学生中60%是留守儿童,有的留守儿童是语文学习中后进生,有的是没有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甚至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近年来留守儿童后进生的相关问题越来越严峻,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扰乱了学校的管理秩序,家长和老师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因此,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实践经历,以及后期的针对老师的补充调查,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①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是十分必要的。

留守儿童正处于青春期萌发的初中阶段,这个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更加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心理,如果内心得不到家长和教师有效地引导和教育,这些留守学生就很容易走向极端,不仅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更会在思想品行上成为后进生,甚至是双差生。

语文作为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语文知识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进行思想和人文性的教育,采用一些委婉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学生,让留守儿童后进生能够摆脱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正确地看待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语文学科学习效率。

这个阶段的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留守儿童后进生”这一群体就更需要各方面的关注与理解,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以生动鲜活的学生个案为例,提出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其可行性。

目前的研究,对后进生的泛泛研究较多,以留守儿童为研究视角的论著也是不胜枚举,但极少有人关注留守儿童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所以笔者认为探究留守儿童后进生不良学习行为以及道德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分析学习行为折射出的问题,进而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探讨如何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有一定的学科理论意义。

从实践的层面看,研究者应具体分析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总体特点,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多角度解读,并在此基础之上,以语文授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对家庭、学校、老师、社会等诸多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该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对策建议,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所以笔者认为研究者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经历,为社会、学校以及家长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提供一定的措施和建议。

以“语文”和“留守儿童”为关键词,在知网上共检索到19篇文献,这些研究主要围着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及语文教学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渗透和德育培养。

有研究者提出留守儿童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不积极,经常在课堂中有小动作或故意顶撞老师等。如马雪琴(2010年)在硕士论文中提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普遍偏低。②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这些行为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影响有关。范方和桑标认为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行为,不良的人格特质,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缺失和学校及老师方法不当有关。③如何利用语文课转化他们的不良行为呢?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渗透和德育。全晓星(2014)认为语文最富于人文内涵的学科,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它有着其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有效方式。④冯素恒(2015)认为德育与语文教育的密切关系,取决于语文本身的特点。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课文,本身就可以作为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秀题材。⑤

关于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老师如何转化后进生。封岱岩(2014)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后进原因,提出语文老师转化后进生的态度和方法至关重要。封岱岩认为语文老师应当注重批评的艺术、要坚持“大爱”和“永不放弃”的原则,应当有一个宽容的心态,给予后进生新的欣赏的评价体系、并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后进生同等的关注和更多的机会。在方法层面,应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后进生小团体的作用、教会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语文知识序列、让写作和批改变成师生谈心的过程、从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改善教师的讲课方法、联系语文生活实际三个方面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回归课堂。封岱岩的硕士论文可谓是针对了具体的学段具体学科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观点,但作者针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挖掘不深,这就造成了他提出的转化措施不够具体和全面,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态度上,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转化后进生,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课上的转化措施固然重要,但是课下的积极转化也是不可或缺,甚至转化效果更明显。关于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研究,黄健(2012)提出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产生原因是语文考试制度冲击,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他提出语文老师应采用心理暗示和激励法会有效转化后进生。⑥

诸如此类的期刊文章,都只限于教师本身的教学体验,并未深入展开理论研究,篇幅也都相对较短,虽然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大部分没有提出独特的观点,有泛泛而论的感觉。

关于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后进生转化的相关文献很少,多数的研究者不分学段不分学科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试图借助笼统的后进生的情况来表现特殊群体中的后进生情况,这种研究方式明显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我国各个地区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特点都有所差异,从而使得各个地区采用的转化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所以,研究后进生就必须要立足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具体的问题,这样得到的研究结论才更具实践意义和操作价值,才能够分析出针对性更强的转化对策。

目前的研究,对广义概念上的后进生的研究较多,以留守儿童为研究视角的论著也是不胜枚举,但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探讨空间。很少有人去研究留守儿童后进生不良学习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学习行为折射出的问题,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中的后进生究竟该如何转化,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具体的相关研究。

綜上所述,如何利用语文学科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这亟待解决、值得研究、也能够有所创新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在兼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成绩下,不放弃留守儿童中的少数后进生,仍然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研究并探讨中国目前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后进生的相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研究,对广义概念上的后进生的研究较多,以留守儿童为研究视角的论著也是不胜枚举,但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还有空间。笔者认为研究者应重点挖掘留守儿童后进生不良学习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又折射出了哪些问题,语文学科该如何发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去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初中语文课中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亟待解决、值得研究、也能够有所创新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在兼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成绩下,不放弃留守儿童中的少数后进生,仍然是一个颇有难度又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②马雪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问题及改善策略一在一所农村小学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14.

③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

④全晓星.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一一以安顺市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4:1.

⑤冯素恒.语文教学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15:10.

⑥黄健.初中语文后进生心理透视及其诊治[J].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探索),2012,9.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九大技巧[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3]何方,李书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知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李阳模.差生的表现及其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5]吴增强.学业不良学生类型与特点的聚类分析[J].心理学报,1994,1:92.

作者簡介:

李建华(1990.05—),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中央民族大学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

作者:李建华

语文应试对策管理论文 篇3:

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基础训练与专业融合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基础教学,可在适度“应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根据学生及专业的特点,积极进行“量体裁衣”针对性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基础训练;专业融合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怎么开展,是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无趣、学无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是基础差的原因,有的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还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有关,课程过多,课程内容过全,课程结构不合理,这都构成了学生学不会、不愿学的主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以为重视基础,“量体裁衣”,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听得有趣,练得有用”。

一、重视基础,将语文基础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需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坚决地保留基础语文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进一步考虑如何把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可见,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中职语文教学是必要的。如何进行贯穿,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抓好早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提升感悟力、阅读力,可当前早读课要么被淡化,要么被其他专业课的技能训练占领,语文老师要极力争取让学生早读,哪怕每周一次也好,这都能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二是做好课前预习,重视字、词积累。中职生基础弱,字、词积累不足是阅读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是一项基础工作。教师的引导是重要一环,课前布置好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生疏困境,另外,要重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适时听写,也是不错的办法;三是让学生写日记、周记。写的能力是基础能力的重中之重,中职生对写日记、写作文向来是排斥的,不妨改变一些方法,如通过班级建群,学生用微信的方式来写,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这样既有趣又有意义。总之,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找准训练点,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成长。

二、量体裁衣,将语文基础能力融入所学专业中

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就需要我们做到“量体裁衣”,将语文基础能力融入所学专业中。所谓“量体裁衣”是指教学要根据学生个体、学生所学专业,来组织教学。

(一)量好学生发展之个体,构建新的课堂设想

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必须予以打破,重新构建。就中职语文教育而言,要把握好“适应需要,掌握必需”原则。所谓“需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出发,并回归学生的生活。教学模式,要由被动式、满堂灌式,向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项目驱动式等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转变。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知识点为问题点,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以更加明白、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为此,要正视中职学生基础不足的问题,摒弃过多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教学上教师积极示范,引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在技能训练上多下功夫,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多费功夫的新模式。坚持督促、指导、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二)量准学生学习之主体,触发课堂活力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应时时摆正好启发、引导这一思想,只有摆好位置,才能让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得到充分地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被动型学习者转为主动型探究者,不再是消极地“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探究,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教师则要具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能力,适时引发知识重、难点时机,不断优化启发与诱导学生的方法,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多欣赏,教师多示范读、写,从而指导学生读、写。

怎样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并充满活力?办法可以是布置具体的任务让我们自己去完成,同学之间相互比赛,让成绩好的同学教学困生,老师积极示范,学生认真动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外乎是“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诸多职业教育的理念。例如,在教学《项链》时,对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情况后,性格是变化了还是没有变化?可能会有怎样的结局?有的学生认为变了,也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我就抓住时机,适时抛出几个思考题,大力鼓励学生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结果学生在讨论中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量好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之目标,感悟文学之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是文学永恒魅力。语文课堂,是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不二舞台。在中职课本里,就有许多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学,思考人生。如第一册中,老舍的《我的母亲》,学生可以感受到老舍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源自于真实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熏陶。

(四)量實施职业教育技能之目标,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主动挖掘语文课内隐含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毕业的中职生,大部分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应聘要写求职信,招聘要答辩,面试要得体,对答要如流,当一线工人要看懂说明书……因此,中职语文课要适时开展应用写作、口头表达、书面书写等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应用写作上,不能等到三年级才开始训练,而必需将常见应用文如求职信、应聘信、通知、申请、请假、报告等常见的应用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在三年的课程计划里。对口语训练,更要在课堂上,以课堂提问、评论、演讲、复述等形式,切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口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当然,面对不同专业,语文教学不但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服务,更要有所侧重。如会计专业,可着重加强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训练,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口语表达、普通话能力的训练等。总的说来,面对“工科类型”的专业,要想办法从专业课中挖掘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如工艺介绍流程、产品使用说明、工程工作原理等,都可以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介绍、体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紧扣中职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既要重视基础的夯实,更要“量体裁衣”,关注学生的个性(尤其是专业的特点)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中职语文课上好。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08).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3]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9).

[4]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01).

作者:邱红杰

上一篇:装表接电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劳动工资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