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声乐课教学研究

2022-09-11

1 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 对自身的嗓音条件非常关注, 对发声技术的训练兴趣极高。作为教师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攻克“技术难关”的兴奋和喜悦, 但大多数学生对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相关基础课的漠视则令我不安。这种认识的形成和同学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不成熟有关, 但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呢?

声乐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必须通过长期、规范、科学的全面基础训练才能使歌唱素养和歌唱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如果“声”是歌唱技术的话, 那么“乐”则是音乐素养,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优秀的歌唱家绝不仅仅是一部掌握了呼吸、共鸣等技术的发声机器, 而是在把握了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对声音的控制和表现。所谓歌曲内涵的把握, 至少包括了对歌词的充分理解和对旋律的有效把握, 两者都不是仅仅通过练声就能掌握的。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在做好发声技术训练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视唱、和声、钢琴弹奏、音乐史等课程的重视, 提高歌唱素养, 促进同学们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逐步向全面发展。

2 提高歌唱能力的途径

首先是音乐阅读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准、节奏、和声的辨别能力, 是驾驭歌曲演唱, 进行音乐处理的基本条件。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拿到手, 能否快速将歌词旋律一并唱出, 直接反映了音乐阅读能力。著名歌手刘欢在拿到新歌时往往是一次完成阅读, 并就作品理解和艺术处理问题与曲作者直接交流, 录音时基本一次过关, 这充分反映了歌手良好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 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往往很差:布置新作品后, 很多学生随即找来录音范唱, 跟着哼唱学会, 但回课时歌曲旋律被他演绎的线条错乱, 让人哭笑不得。针对此问题我借机强调了锻炼自己视唱能力的重要性, 并就学习歌曲的步骤给予指导: (1) 视唱读谱, 包括校对音准、音程, 明确节奏节拍特点等。 (2) 弄清谱面上所示的速度、表情术语。 (3) 分析感受作品的音乐韵律, 体会味道, 最后填词唱出。将这些学习步骤切实执行在课堂教学中, 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我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要求学生将一首新作品歌词旋律视唱出来, 经过几次考核以后, 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开始主动的重视这些细节, 音乐阅读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其次是朗诵能力的培养。从文学角度讲, 无论中外歌曲, 可能涉及的题材有诗词, 小说, 剧本等, 一首歌词, 往往就是一首好诗。在体会歌曲蕴意的基础上, 将歌词声情并茂地朗诵出来, 对于歌唱的表现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手段。因此, 我要求学生拿到作品后不要急于填词演唱, 而是要用歌唱的状态 (气息、共鸣等) 反复诵读, 其间注意换气点, 语气, 表情, 速度, 强弱的变化等等。经过这样的练习, 再去歌唱, 往往能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对语感, 旋律起伏, 强弱变化的把握都提高了不少。尤其在学习外国作品时, 我更是要求学生付出双倍的时间反复诵读, 多听, 多念, 培养语感, 体会情感, 决不可简单的大致拼读就开始演唱。字正方可腔圆, 情到才能感人。

钢琴弹奏是最接近声乐主课的技能课。作为将来的声乐教师, 上课时完全不能伴奏, 或只能弹单音, 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我校开设有两年的钢琴基础课程, 在三年级还开设了为时一学期的即兴钢琴伴奏课。但学生若想达到流畅动听的即兴伴奏水准, 仅仅按步就班地依靠钢琴课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自觉锻炼自身的即兴钢伴能力。我要求学生所有演唱过的声乐作品都要会自弹自唱, 就从弹单音开始练起, 随着钢琴技巧的提高, 和声知识的学习, 鼓励他们学习即兴伴奏,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漫长过程, 真正有兴趣坚持下来的学生往往都能收获预期效果。而且, 有了即兴伴奏这个目的, 钢琴学习不再仅仅是枯燥的练习曲, 而是要运用一切技术去将旋律演绎的更加动听, 这才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良好的形体表演也是歌唱表演必备能力之一。舞台上不仅要歌唱, 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 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感染力。而将舞蹈动作表演运用到歌唱表演中, 可以缓解歌唱的紧张心理, 使动作协调。比如在学习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时, 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自编自演一段舞蹈, 可以是独舞, 也可以是小组舞。回课时, 先不演唱, 而是让大家随着音乐跳一段, 强调眼神, 表情到位。这样一跳, 学生们心理上放开了, 表情动作大胆了, 这时再加上演唱就比较完整了。适当的形体练习对学生体会歌唱动作大有好处, 这反映在协调性上:歌唱时需要动作的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 既要放松又不能松垮, 内在器官的协调运动了姿势才能好看, 任何好看的动作在心理上都是舒服的, 舒服的动作本身就是合理的。

3 对师范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 大学不仅要教会他们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还要引导同学们对未来角色的适应。作为教师, 在众人面前敢于表演、能将一件事讲得绘声绘色、能将复杂的概念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表达清楚, 这些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音乐系的学生一般来说性格活泼, 相对能放得开, 但如果真的到了课堂上会怎么样呢?没有细致的准备和有意识的锻炼, 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将来能够独当一面。鉴于此, 我有意识地分配任务,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讲解声乐作品的相关内容, 充分参与和感受教学实践。如学习一首歌曲时, 我请一位同学详细介绍词曲作者;一位同学分析歌词表达的情绪;另一位讲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要求语言生动, 内容详实。这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备课, 翻阅相关音乐资料, 丰富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诚然, 每个人天赋的嗓音条件不同, 甚至后天的训练也无法从根本上弥补, 但如果能从音乐的总体素养方面下功夫, 在提倡艺术多样化的今天, 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 必须不断的充实与完善才能保持同学们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必须构建新理念, 探寻新模式, 加强和深化课程改革, 为社会不断输送和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文章基于教学实践, 剖析了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进而阐明了解决办法, 对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声乐,音乐素养,教学研究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下一篇:如何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