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针对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深入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了适合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 篇1:

案例教学在中国

案照猫画虎借来案例教学的形式以体现培训形式的新颖,不是有说服力的案例教学目标,提高管理者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

例教学(Case Method)在商业教育中的应用已有上百年之久。

哈佛商学院在1921年正式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后这一方法在北美乃至全球的商学院中迅速传播。1994年,案例教学方法正式从西方引入中国,一开始用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即现在MBA项目的前身;同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如师资、文化环境和管理者特点等,案例教学在中国也演化出很多不同的形式。我将所有在教学中用到案例的教学方法都泛称为案例教学方法,而将源自哈佛商学院,至今仍在哈佛、毅伟和达顿等商学院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方法称为经典案例教学方法。

识别案例教学的优与劣

西方商学院的实践显示,案例教学可以非常有效地应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和管理培训,案例教学在中国20多年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但若想达到既定效果,则非常依赖案例教学的实施者和实施环境。

优势:真实且开放

首先,案例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实践的决策环境,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反思更容易应用于真实的管理环境,却完全不必要承担真实实践环境中决策失败的风险。

其次,案例可以给学员提供足够开放的思考空间,因为真实的管理环境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案例提供的决策环境也正如此,能够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案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充分互动,这对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增强相互学习也非常重要。

缺憾:不易有效实施

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批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认为,案例教学法不足以承担全部的教学内容,应该由其他的教学方法作为替换或补充;第二种认为,案例教学法原则上有效,但由于很多方面的限制,常常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话题和内容时效性

有人认为,通过案例来学习就像是“通过看后视镜来开车”。因为案例的写作和发表都要花时间,其中描述的事件已经成为过去式,可能被认为对培训“未来”管理者没有效果。对此,案例教学者的回应是,很多种管理挑战,如应对经济周期、开辟新项目或是收缩业务,都是重复发生的管理问题,所以不会过时,也不会对已有的管理实践有坏处。

同时,因为案例材料常常是过期的,所有学员已经知道实际发生了什么,也就没有动力站在决策者的位置上认真考虑决策的制定。但有经验的教师通常通过倒叙方式呈现案例内容,并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可以从中学到的知识,以此来解决这一问题。

决策制定与执行

决策制定型案例能够提高一系列技能,包括沟通、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评估结果等。但是过于注重决策制定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足,导致直接忽视很多其他问题。也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法对决策执行的挑战没有足够的重视,希望未来的案例教学法更关注决策执行,提高学员将决策付诸行动的技能。

挑战:摒弃肤浅的模仿

案例教学引入中国以来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案例教学与中国习惯的传统教学差别太大,不管是教师还是学员都不容易适应,需要对案例教学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才可以很好实施。另外,案例教学对师生双方要求都非常高,比如双方都必须在课堂前做充足准备,否则课堂讨论很难深入,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企业实施的误区

企业实施案例教学最大的误区是,对案例教学了解太肤浅,采用了案例的形式和讨论的方法,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为此,我与毅伟商学院的教授金汉弛(James E. Hatch)启动了案例教学研究项目,系统梳理了案例教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还深入中国最好的20所商学院访谈了MBA/EMBA的教师、管理者和学员,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以帮助设计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编者注:更多相关内容请参照《案例教学在中国:机遇与挑战》)

技术革新的威胁

随着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不断演进,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普及,几乎所有信息都在不断迅速更新,学员越来越缺少耐心阅读看似过时的材料。这一威胁对讲授式教学法更为严重,因为学员可以从网上得到最新的知识版本,并能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如录像、动画)呈现出来。

三种常见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其共同的起始点都是首先要回答: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对象是谁?他们目前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状态是怎样的?无论是一次综合的培训项目,还是一个独立的培训课程,都需要首先回答这些问题。

之后,案例开发的过程中,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素材,设计教学使用说明,采写案例和案例教学使用说明;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和理论阅读材料,布置学员提前阅读案例和理论阅读材料,在课堂上实现案例教学的讨论。

根据体验式学习从低到高的程度,我们对在中国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经典讲授式、讲授说明式、经典案例、项目式案例、工作现场学习。在中国,更普遍见到的是讲授说明式案例教学方法和项目式案例教学方法,经典案例教学方法则很少涉及。

经典案例教学法的变形

在经典案例教学法中,学员作为案例问题的决策者,必须解决一个真实世界的管理问题。通常,学员先独立阅读并分析案例,然后参加小组讨论,最后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案例。然而,很多教师虽然知道经典案例教学法,却并不采用纯粹的经典案例教学法,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经典案例教学法加以调整,常见的调整方法如下。

小组发言

课前布置思考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各小组依次发言。具体实施过程为:

1.将全部学员分成多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案例和相关的思考作业题;

2.每个小组都会被分配一个未来的日期,于当天在课堂上分析演示所分配的案例;

3.每个小组需花费两周准备发言,期间他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关于公司的信息,或者通过网络讨论其作业思考题;

4.小组发言后,其他同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向该小组提问;

5.之后,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前准备关于关键学习内容的PPT。

课堂阅读案例

若学员平日工作较忙、无暇阅读案例,可在分组之后,用课堂上安排的时间读案例。然后,各小组展开案例讨论,讨论目标是对案例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当学员进行小组讨论或争论时,教师会在各个小组间来回巡视,观察小组讨论情况并指导学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还能知道学员如何进行小组决策。

案例思考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案例思考题。一种方式是仅让学员聚焦于案例的思考题,将“答案”提交给教师后得到相应的成绩;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这些案例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基础,依次讨论每个问题;第三种方法,即仅用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开始,不提供明确答案,思考题可以越来越具开放性,由学员决定如何展开自己的分析。

讲授说明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案例教学法会使用一种描述了某个商业活动某些方面的案例,如引进一个新产品。案例往往很短,只有两、三页。通常,案例最后并不需要做出决策,或仅是描述了一个已经由企业做出的决策。案例常常不在课前发放,而是在课堂上为学员安排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案例。

采用这种案例教学法时,学员利用课上的小块时间阅读案例后,由教师引导该案例的讨论,通常会指出可以从该案例中学到哪些内容。这种案例的另一个优点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的最后一刻写完,从而能囊括最新发生的事件。

项目式案例教学法

需要学员参与写一个公司的“案例”,其材料来自教师、二手资料或是对公司的实地访谈。然后,学员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他们在此过程中的收获。案例所涉及公司的管理者常常会出现在课堂展示环节,还会提供一些评价意见。

在另一个商学院,我们发现学员会收到一份关于企业的书面资料作为指定阅读材料,之后有四个学员访问该企业。上课时,教师先讲授,并在过程中让所有同学讨论一系列作业思考题。由访问过企业的学员回答这些问题,所有学员参与讨论。

案例教学在西方发展演进了百年,中国商学院和企业若想有效实施,必须首先理解别人做法的精髓,从而得以借鉴。其次,需要清晰地回答自己,做案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照猫画虎借来案例教学的形式以体现培训形式的新颖,不是有说服力的目标,提高管理者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要具体回答需提升管理者的哪些能力,比如提升其表达能力还是市场数据分析能力。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案例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才能步入正轨,而非流于形式。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 篇2:

基于兴趣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深入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了适合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证明,程序设计思想的确立对学好后续课程意义重大,否则会对后续课程产生学习困难,从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程序设计基础”即是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内容的入门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并培养程序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续“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程序设计与传统学科差别较大,很难照搬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并且程序设计思想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把握不好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多教师在进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缺乏对新知识的探索精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本文即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使学生确立程序设计思想。

2教学策略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按照知识点的前后顺序依次阐述,比如在教授“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课程时,教师往往先给出一些术语和定义,进行枯燥的讲解,然后给出分支结构的语法形式,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刚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初学者来说很难建立起学习兴趣,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会感到一头雾水,接受不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兴趣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积极求知的心理,又使学生学会了掌握知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积极求知的心理需求。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通过“程序设计基础”兴趣教学的尝试性研究,我们建立了一套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好奇心理的“兴趣教学方法”。

2.1倒叙教学法

“倒叙教学法”就是按照由果找因的策略,进行逆向分析,让学生先见全貌而后知细节。“倒叙教学法”先给出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会对实例中的某些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对实例从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入手,进行程序结构和语法知识的逐步讲解,不断引出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涉及到的抽象术语和定义就不言自明了。“倒叙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饥饿感,完全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对细节的学习兴趣昂然。

在“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倒叙教学法”先通过完整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知道计算机能够进行判断方面的工作。教师运行实例程序进行演示,进行全局式的说明,从功能角度告诉学生能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学生成绩进行从分数到非分数成绩的自动转换,而且还能统计班级的优秀率、及格率。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这种能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非常渴望知道怎样编写程序才能够让计算机实现这种能力。然后问学生哪些是能理解的内容,哪些是看不懂的地方。教师把学生不理解的语句用彩色粉笔标识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理引出在此应用实例中的新知识。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入深的原则再讲解计算机怎样实现判断的工作,给出相关的语法形式。此时再配合应用实例来辅助学生对语法的理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接着再给出新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导出其它相关的语句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小结的方式提出选择结构的概念和程序设计思想,就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对分支条件的判断结果选择执行不同的语句路径。这时提出的概念和定义不在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反而是知识的升华和总结。应用“倒叙教学法”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都被牢牢的吸引,有一种被知识吸附的感觉。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紧跟教师的思维主线,教学效果比以往显著提高。最关键的是直到而要给出精彩的实例,这样既能有效地引出新的知识点又能有较完整的功能“打动”学生。

2.2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新知识,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这种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者对学习 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活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启发为主,以互动合作为主”,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老师设计的尝试题,都是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相适应的。有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练习。让学生积极去尝试,并保证其达到成功,让学生在“尝试”中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在追求成功中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从而树立学习程序设计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练习时不是一味的观看教师编写和运行程序。通过分组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把自己编写的程序展示给其他同学,公开进行程序的运行和调试。教师扮演引导和组织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多重分支”的内容时,完全以活动课的形式。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索。学生广泛查找资料,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完成任务情况和学习总结,进行评比。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锻炼了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程序设计语言混合运算时如果不让学生先试试,那么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运算符与数据类型的重要性,也很难为老师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要根据不同情境,尽可能的创造出活动的机会。“活动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学习的过程,以教师与学生的全面互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支柱。教师应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给出合适的实践任务。该教学法显著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营造出浓厚学习气氛,形成了动态的课堂教学效果。

2.3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知识,教师成为学生认识事物的助手,学生处于主动创造的状态。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制定学习基线并设计引导的关键节点,能因势利导将教学引向深入。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情绪体验。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比如在教学“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很多同学在选择循环语句时,都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师先给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先进行编程。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已经对问题有了较深的体会,甚至会产生大量的疑问。“用哪种循环语句更合适呢?”,“这些循环语句有哪些区别?”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种循环语句的优点:

(1) while型循环适合于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

(2) do...while型循环先做一次循环体,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

(3) for型循环适合于循环次数确定的情况。通过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点的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对于学生的观点也可以尝试,那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所设计的“学习关卡”和“问题陷阱”应恰到好处、难易适当。

2.4迭代教学法

数学中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的循环过程,一类利用递推公式或循环算法构造序列求问题近似解的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借用“迭代”这一思想构造出自己的教学策略――迭代教学法。

本课程既要求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迭代教学”就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核心,不断迭代深入的教学模式。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逐步引入后续课程的知识,达到已有知识的拓展和综合的程序开发能力训练。学习中的算法思想,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模式。教师编写程序对教学内容直观演示,使抽象的意识清晰的呈现出来。学生此时又对演示程序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迫切希望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方法。“迭代教学”就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深入拓展出更多知识范畴,对后续课程和课外知识有非常强的辐射和拓展作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程序算法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增强对后续课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学习后期采用“迭代教学”,既能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又会使学生对后续课程产出很强的学习欲望。比如冒泡排序程序的算法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每趟排序的过程。教师编写动画程序进行模拟,动态的显示出排序数据的状态及变化过程,将复杂抽象的算法变得相对简单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动态算法模拟程序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习兴趣。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拓展出后续“数据结构”等课程和课外的相关知识,调动起学生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欲。“迭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激发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计算机领域前沿知识的关注程度,受到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广泛认可和好评。但是该种方法的使用要注意“迭代变量”――“问题的切入点”的设定,以及迭代的“收敛范围”――引入讲解新知识的“度”,不要造成“死循环”――“无休止”地讲下去会造成喧宾夺主,甚至使学生对后续知识产生危惧心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结束语

总之,“倒叙教学法”应用于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由全貌到细节,逐步引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中,创造动态的课堂环境的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制定学习基线,设计问题关卡与学习陷阱,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迭代教学法”在课程学习的后期,对知识进行迭代拓展的教学方法,为整个课程体系的良好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建立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并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实际调查发现新教学策略实施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由78.6%上升到98.5%、知识的接受程度由50%左右上升到90%以上,课堂的学习氛围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样的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验证了教学改革后的新模式、新策略是科学可行的。但是一项教学方法是基于本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我们将继续研究为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Based on the interest in the "The Programming Designs" course’s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胡玉荣. 浅谈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2).

[2] 王明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香港现代教学论壇杂志,2006,(1).

[3] 洪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 高等数学通报:人文社科版,2006,(1).

[4] 万淑香. 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2005,(4).

[5] 余运武. 体验性学习之我见[J]. 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1).

[6]苏肖,张志彦. 试论社会课程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栾好利(1965-),男(汉),吉林辽源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

E-mail:rsclhl@126.com

作者:栾好利 杨 政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 篇3:

《双重保险》在保险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近些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教学中得到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案例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没有法学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具体而真实的电影可以帮助其理解抽象的保险法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现实中的保险法律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借助案例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双重保险》简介

《双重保险》于1944年派拉蒙出品发行,是黑白电影,当时正处于二战激烈的时候,再加上有凶杀、悬疑的色彩,所以影片笼罩着一股阴暗的气氛。该影片入围奥斯卡的七项大奖,虽然与奥斯卡擦肩而过,但被称为悬疑经典之作。

该片由小说改编而成,倒叙讲述了一名保险业务员华特深夜驾车回到办公室,然后进行忏悔讲述为故事的开端。保险业务员华特与金发美女芭芭拉合谋杀害芭芭拉的丈夫,以谋求巨额保险金。而以芭芭拉的丈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是可以获得双倍保险金。所以保险业务员华特伪造了凶案现场。但华特的上司有所怀疑,在展开调查后华特产生了恐慌,准备逃亡时遭遇了芭芭拉的背弃,受伤后回到办公室,在忏悔后自杀。

二、《双重保险》反映的保险法原理

2014年11月4日,笔者带领2011级38-40班的同学一起观看了《双重保险》。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双重保险》所涉及的保险法原理。经过30分钟的讨论后,各小组汇总发言,然后提交给笔者。

(一)人身保险公司的展业方式

在《双重保险》中,男主人公华特的身份是一名保险业务员,或者说是保险推销员。他第一次见到金发美女芭芭拉时是在死者的家中,这实际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主要展业方式。由于我国保险公司采取分业经营的方式,所以人身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在展业方式、资金运用等方面差异极大。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其业务80%以上来自于保险代理人的上门推销。通过保险代理人的上门推销,使投保人了解保险产品,引起投保人的购买欲望,使人身保险公司获得业务。

(二)死亡保险需被保险人书面签字同意

在《双重保险》中,有一个细节,是华特将死亡保险合同夹杂在数份文件中一起交给芭芭拉的丈夫,让其签字,在芭芭拉的丈夫想看一下要签署的文件时,为了防止死亡保险合同被发现,芭芭拉刻意打岔,使芭芭拉的丈夫在不知情之下签署了死亡保险合同。他们为什么要冒着被芭芭拉的丈夫发现的风险将死亡保险合同夹杂在文件中?这是因为死亡保险合同必须经过被保险人书面同意,没有芭芭拉的丈夫的书面签字,合同是无法生效的。这是出于对被保险人的特殊保护,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不能使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

(三)保险代理人负有提醒说明义务

保险代理人受到保险公司的委托进行展业行为,通过完成保单从而获得佣金提成。为了获得更多的佣金,保险代理人会积极促成保险合同,有时甚至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进行虚伪承诺,这些经欺骗得来的合同虽然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的信誉是有损害的,于是法律规定了保险代理人的禁止性条款。保险代理人在展业过程中应当遵循职业道德,对合同条款做出真实解释,对重要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负有提醒说明义务。而《双重保险》中的华特显然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芭芭拉的丈夫在不知情之下签署了死亡保险合同,而他没有提醒被保险人,最后甚至杀害了被保险人。

(四)人身保险的定额给付性

电影名为《双重保险》,主要是因为以芭芭拉的丈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合同中有一个条款,如果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是可以获得双倍保险金给付。芭芭拉为了获得双倍保险金给付,要求华特伪造了凶案现场,让被保险人死于火车轮下。这就涉及保险领域的一个原理,因为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身体、寿命和健康,这些是无价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险价值进行损失衡量。不像财产保险有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赔偿上限,人身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定额给付保险金,保险金额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的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在合同中约定。

(五)受益人谋害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在《双重保险》中,芭芭拉之所以展现魅力诱惑华特,除了是在投保环节需要华特的协助,难道是因为自身欠缺杀害丈夫的能力吗?笔者认为,能够想出如此“有条不紊”的计划的女人在很大承担上是为了推卸责任,整个杀人过程是由华特完成的,她完全可以否认自己的参与,不仅是逃避凶杀嫌疑,而且是防止保险公司适用除外条款。《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故意谋害被保险人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三、效果评述

本次《双重保险》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围绕电影去查找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发言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在大众面前发言的胆量。

【作者简介】

连婷,女,湖北襄阳人,辽宁医学院讲师,经济法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保险法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案例教学法在保险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YA2014068)研究成果。

作者:连婷

上一篇:战略管理会计浅析论文下一篇:子位吹歌的文化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