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改变士官学员对于数学的一贯认识,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为例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士官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论文 篇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VB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论文主要针对VB课程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思想,即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真正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VB程序设计是该校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所以笔者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同时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考虑到该校学生学习VB现状,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校学生学习VB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1 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并将知识点隐含到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任务,获得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实践性、针对性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而任务驱动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授课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VB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VB程序设计的教学适合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整个的教学方法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学生呈现、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相关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得到任务后根据情况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首先要精选案例;然后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引入任务;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任务、进一步探究任务,最后做出总结评价。

2.1 教师精选案例

教师分析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比如网页中常见的滚动字幕、计算器、qq登陆框、qq农场定时提醒闹钟、音乐播放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选取这些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清楚学习VB的实际用途,这样学生才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

2.2 教师呈现案例、提出任务

向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案例,使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将案例分解为VB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模仿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布置相应任务。以下以“蝴蝶飞舞”为例。(1)向学生展示案例。如图1所示,当单击“开始”按钮时,蝴蝶从左向右飞翔,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继续”按钮,单击“暂停”按钮后停止。

图1 “蝴蝶飞舞”案例

(2)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属性)、VB坐标系的使用,进一步熟悉If语句的应用。(3)提出问题。蝴蝶飞出窗体时如何处理? 蝴蝶飞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飞舞的方向能否发生变化?如何制作滚动字幕?(4)布置任务。编写蝴蝶飞出窗体时从窗体的另一边飞入的程序;编写调整蝴蝶飞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设计简单的演员表字幕滚动程序;设计红灯停、绿灯行的程序等。

2.3 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实现任务

学生得到任务后,以自主学习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对于相对简单的任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VB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4 师检查任务、总结与评价任务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同时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任务评价阶段,还可以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并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欣赏和各种方法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集思广益,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 结语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首先,该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其次,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相互协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的目标。该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

改进。

参考文献

[1] 罗新密.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3).

[2] 宋荣杰.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7(11).

[3] 蒋瀚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4] 叶晓兰.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 VFP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23).

作者:赵立英 李波 王妍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论文 篇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改变士官学员对于数学的一贯认识,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为例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士官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字: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呈现开放性,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精心收集、策划、设计典型案例;任务驱动侧重于“学”,指学生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构建相应知识体系。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是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下提出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改变士官学员对于数学的一贯认识,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案例为载体,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中,使学员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四步教学法”:(1)描述案例,课前要精心搜集并设计与学员生活、专业和部队相关的案例;(2)提取任务,从给出的案例中提取出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3)理论讲授,传授学员完成任务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4)实际应用,学员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

二、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过“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2]。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突出应用能力教育,是当前士官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文化式”案例

美国学者怀尔德在20 世纪60 年代首次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而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素质在培养一流人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教员我们应该从《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出隐含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设计恰当的案例把学员吸引到教学情境中,领悟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将数学精髓转化成自身素质。

例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可以用赵州桥作为案例。我国隋代建造的跨度达37 米的大石桥赵州桥,一段段直的长方形条石砌成了一整条弧形曲线的拱圈,这体现了微积分中“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的数学思想,然后由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任务“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启发引导学员深刻理解定义的精髓,推导积分公式,最终运用积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员明白抽象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例如,在讲解极限的定义时,先介绍《易传》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可以无限二分的,万物万数万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同时我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也有记载:“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些都是极限思想的体现,通过这些案例让学员感受到极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2.“背景式”案例

《高等数学》中有好多概念、定理都是从生活模型中产生出来的,并且经过了漫长艰难的发展过程,最后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学中为了避免让学员觉得概念和定理枯燥,难懂,可以适当介绍其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换句话说就是把数学史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例如,在讲授微积分基本公式时,可以介绍17 世纪下半叶,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他的第一篇微积分论文《流数简论》中首次提出微积分基本定理,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研究微分三角形时发现问题,并明确陈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这一发现是联系微分学与积分学的桥梁。

3.“建模式”案例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将建模的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也为学员参加军事建模竞赛奠定基础。

例如:我们可以選择建模问题“海上运动目标的识别与定位”作为学习线性规划部分的案例。首先引导学员分析案例,提取出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教员讲解完成任务所需的数学知识——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和最小二乘法,教员的系统讲解可以为学员进行知识储备,为完成任务提供工具。最后是学员自己执行任务,在执行中如果遇到困难,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教员也可以参与讨论,给予指导。为了培养学员的建模思想,为参加军事建模竞赛做准备,对于“建模式”的案例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学员在课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任务报告,并挑选较好的作品进行演示。通过师生评价,比较方法的优劣,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可以不断提升学员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思维的老师,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为牵引,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士官院校数学教员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2016.

[2]殷凤,王鹏飞.数学分析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J].2016.

[3]宋雪.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2016.

[4]邓月仙,张宝,刘文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2011.

作者:谭晔 牛洁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型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介绍了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及其应用,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充分体现当前的行业实际情况。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自主型学习;任务驱动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内容仅仅是进行验证性实验,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学生学起来往往抽象难懂,难以掌握该技术的实际理论和技能,更缺乏应用能力。老师授课常以“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现代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因而该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内容着重PLC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今天教学主体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显著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协作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及知识结构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自主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认知结构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自主型学习也称为主体型学习,表现为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学生确立这种学习观,就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产生创造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教学法就是教师精心设计任务,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展开学习,教师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创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任务驱动自主型学习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专业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在“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要把握好以下3个方面。

(一)设计项目任务及教学过程建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怎样设计才科学合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去学还是被动去学。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加以融合,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有实战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战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项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从而运用知识。

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及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PLC技术的欲望。设计的任务目标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工业现场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小型PLC应用技术为重点,课程内容围绕设计制作工业现场典型的小型PLC控制系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课程强调工艺标准和规范,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品质、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科学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目标,各自通过实训操作来探索并完成各自力所能及的任务。在教学设计上,要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是“模仿”,即照着课本上的例子仿做一遍,要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探索”,即给出与书本上的例子类似但又要求略高、角度较新而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第三是“创新”,即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或能想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思路上,围绕PLC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运行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学习情景,通过学生个体与模拟真实的车间环境互动,达到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逐渐实现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提示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让已掌握的学生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结对学习。

在课程教学情境设计上,力求体现PLC课程的教学特色:第一是工学结合特色,完全采用工程实例。项目载体即是现场工程项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是开放性教学特色,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PLC应用技能不仅是维修电工考证的一个子项目,还是企业维修电工技师考证的必备技能,因此,应将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纳入到PLC的教学情境及项目中。

在教学组织上,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教学行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里真实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围绕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它综合了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

在新课完成后给出综合性拓展项目课题,让学生提高练习。通过综合性例子,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请同学在生活与将来的工作中找出一些应用的例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并进行交流,让学生表现不同的个性特点。用模仿、探索、创新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三)完善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

总结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方法是目前高职教育先进的课程设计方法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思考与探讨,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陈国平]

作者:范次猛

上一篇:多样化国际青年社会学论文下一篇:流动摊贩管理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