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论文

2022-04-18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一直是中央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综合性、服务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论文 篇1:

金融支持农村地区康养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人口老年化程度日趋严重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养老和健康逐渐成为个人乃至国家关注的问题,康养产业孕育而生。但其作为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点关注的行业,其产业体系只是初步形成,因此国内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金融在支持其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明晰康养产业的定义,再结合贵州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人口结构特征,分析其发展中的不足,为金融如何发力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康养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康养产业;金融支持;贵州省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迅猛发展,2019年全国人民生产总值已达9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的繁荣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不再仅满足于对基本生活物质的需求,而且更加关注精神享受,对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康养成为每个人都在关注的话题,康养产业也成为中央乃至全国各地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但是,康养产业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其基本的概念亟待界定,金融与其有效的融合模式还需继续摸索。贵州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森林资源,2019年贵州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9.95%,负氧离子含量高,药材齐全。此外,贵州省是喀斯特地形地貌最为突出的省份,有着独特自然风貌。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药材有着特殊的疗养功能,因此,金融支持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为全国农村地区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康养产业界定及其内涵

(一)明晰康养产业定义的意义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健康状态的维持。在经济总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全国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尽管中央各部门颁布和编制了一系列有关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但对康养产业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因此,明晰康养产业的内涵对构造完整的产业体系、合理安排产业布局有着重要意义。康养产业的定义是对产业的范畴、产业发展方式、产业规划布局以及以怎样的融资方式支持其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正是因为含义的模糊,康养产业的构成体系便不能明确归类,与康养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与规范管理法规便不能统一标准,给予规范。基于我国康养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康养产业主要面临着产业体系不完整、激励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产业链不完全、人才服务队伍缺乏不足等问题,故而对康养产业概念的界定是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如果概念不能界定,金融支持便不能准确识别需求,会导致资金无法形成有针对性、有效的匹配,社会资本只能流向政府所界定的范围,融资筹资方式也会因进入和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受到限制。

(二)康养产业的内涵及其划分

康养产业是指紧紧围绕着人类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养护三种状态的生活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业综合体[1]。“康”表现为最终的健康状态,该最终状态体现的是全方位的健康;“养”是指实现健康状态的养护过程,需要以各相关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作为基础,是康养产业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各产业出现、发展以及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只有成功养护好,才能实现健康。康养产业内容广泛,包含治病、康复、保健、养老、预防、教育、咨询、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产业有食品业、康复业、医药及器材制造业、养老养生业、心里咨询业、旅游业等等[2]。因此,康养产业的属性十分复杂,不过作为产业概念仍属于经济学范畴。康养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有完全由私人参与生产的市场化的商品,也有政府完全负责建设的公共性质的物品,还有政企合作一同参与设计的准公共品,很难统一归类其商品属性。从我国学者对康养产业的研究成果来看,站在实现健康状态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实现型、药品器械实现型、食物调养型、人力疏导型以及运动调节型。自然资源实现型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的调节功能,实现整个人的身心愉悦,减压降负,该类型如森林康养、旅游康养等;药品器械实现型通过药物治疗、器械康复等维护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转,如保健品的生产、跑步机的开发等等;食品调养型主要是通过食用绿色无害的食物和食物的药理功能作用实现健康;人力疏导型通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对心理有问题的人进行心理开导,为他们解答疑惑,解决心理障碍;运动调节型通过人类自觉、自律的运动健身,保持健康的体魄。自然资源实现型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该产业项目建设具有资金需要量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往往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给金融支持其发展带来的阻力最大,而其他类型的康养产业发展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资金的投入和收回时间较短。因此,本文主要解决的是金融支持自然资源实现型康养产业的发展问题,以下统称为康养产业,避免阐述累赘。

二、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支持瓶颈

(一)贵州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自2013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发展要坚持两个底线以来,利用其独特的旅游、生态、养生、文化等资源,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和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正式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贵州省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战略安排,以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健康产业的政策并制定《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相应实施的“6个50”工程。2015年贵州成立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就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专门进行探讨,2018年继续出台《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该计划中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产值增加值突破1 800亿元,形成让大健康產业的大企业越做越强,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迸发的产业格局,并对健康医药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运动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健康旅游产业、健康药食材产业等六大产业发展做了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贵州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全省公路里程达19.69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3 560公里,高速公路达6 453公里;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在医疗保障方面,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51张,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2019年8月底贵州省中药材(不含刺梨、石斛)种植597.53万亩,产量42.87万吨,产值50.51亿元,截至9月,贵州33个县药用植物资源5 304种。目前,贵州的全国500强制药企业达到14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达到154个,2015年苗药总产值突破300亿[3]。2018年贵州实现旅游总收入9 471.03亿元,国内旅游96 712万人次,国外旅游9 449.58万人次。

(二)制约金融支持贵州农村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的因素

实现资金融通是金融最基本的功能,金融体系是包含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等综合体系,活跃的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工具、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对康养产业融资、减低成本、分散风险有着重大意义。虽然贵州对康养产业实施了具体战略计划并营造了一定的金融支持环境,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金融政策不完善。近几年康养产业在贵州的发展速度迅猛,但支持其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却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贵州省出台的政策主要都是在加强顶层设计部署规划,着重从宏观角度给予指引,对康养产业的具体细则、实施手段特别是金融支持政策非常少,金融监管政策相当缺乏,缺乏有效支撑金融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2.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不多,制约融资规模。目前,康养产业项目建设主体者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高,其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给予支持。主要因为:一方面,政府对参与康养项目建设者门槛较高,通常是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成熟企业才能从政府手中拿到指标,因此限制了从金融市场融资的企业个数;另一方面,康养产业是新型产业,投资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好判断其风险,担心资金安全性和产业盈利能力,往往望而却步。这两方的因素制约着与康养产业相关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上参与主体的单一导致金融产品开发缺乏动力,品种少。金融产品能将资金从盈余者流向短缺者的中介工具,丰富的金融产品有助于融资规模的增加,通过在不同的金融工具间配置资源有利于风险的分散。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声誉和信任度不强是投资者少的重要原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从金融市场融资的规模。

3.金融监管法规缺乏,风险难以控制。金融监管作用主要在于對风险的防范,规范权责范围,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贵州乃至全国都没有制定金融支持康养产业详细的法律法规,康养产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让很多投资者心有顾忌,不敢大胆涉及相关投融资活动,只处于观望状态,阻碍了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展。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和利用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外,还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金融监管法规的缺乏往往滋生众多的风险,金融监管制约着人的非法行为和投机行为,是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秩序的保障。风险的存在和信息的不公开让人们有资金不敢投,不愿意投,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让资金不能有效地流向康养产业,从而制约了产业发展。

三、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在政府加大顶层设计的同时,更要完善基本的金融政策安排,在官方平台和多媒体媒介上加大政策宣传,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投资的顾虑,让更多资金流入康养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安全的金融政策环境是保障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生存土壤,是对资金运用、盈利、安全的保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指导、规范是完善康养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同时也是保证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二)提供财税和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主体参与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于1971年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主张产业还处于初创期的时候采取适度的保护政策,能让该企业更具竞争力,其在未来具有的比较优势,能对国民经济和企业壮大作出积极贡献。康养产业作为新生产业,需要政府在税收征收上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政府在保障企业起初发展应积极作为,在财政上设立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起初为保障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并为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供相应的优惠利率贷款和税率安排。

(三)完善康养产业信用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扩大融资规模

从事康养产业建设的企业之所以融资方式单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是处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现实背景,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另一重要原因是由第一个因素导致的不完善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商业信用的缺失会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运作难以进行。在养老产业中,人们对保健品质量的担忧让新研发产品销量受限,获利小反过来又制约企业的创新动力;在民族医药方面,由于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还未完全建立,人们证实中医药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尝试后的身体状态进行判断,不具有先知性,从而导致人们不敢放心大胆地使用中医药,民族药发展受限;在金融市场上,企业之间由于贷款抵押物品种单一,可供抵押资源有限,企业融资规模受限,企业往往通过PPP模式参与康养产业项目实施,其所有权通常属于政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融集到的资金规模不容乐观。因此,通过完善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规范,政府和企业应积极进行宣传以逐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让老百姓放心使用,投资者大胆参与,让康养产业的市场生机勃勃,充满朝气。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项目进行事前评估,降低融资风险

对康养产业项目可行性进行事前事中评估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措施,大多数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资金回流周期长等特征,加大企业预期营利性的风险和因为资金短缺破产的风险。目前,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与人们日常生活深入融合,通过整合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让康养项目在开发前有了可靠的依据,在开发过程中的时时跟踪进一步确认项目的可行性。政府和企业在开发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做好完整的项目计划和预测,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程,从而减少融资成本和融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房红,张旭辉.康养产业:概念界定与理论构建[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0.

[2]  刘敏.健康产业:八万亿的机遇[J].国际市场,2014,(4):26-27.

[3]  贵州民族医药去年总产值突破300亿苗药: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EB/OL].人民网,2016-07-01.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in Rural Areas

——Take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Mao-lin

(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Key words:rural areas;health care industry;financial support;Guizhou province

[責任编辑 文 娇]

作者:张茂林

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论文 篇2: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一直是中央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综合性、服务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路径,助力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交通强国战略 民族地区 农村公路建设 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形成广泛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进民族、边疆等“老少穷边”地区交通发展,促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老少穷边”地区交通建设和农村区域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新使命,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离交通强国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去面對和解决。因此,反思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先行官”的作用,加快全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一、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或自治县的统称,学界通常将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区视为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一直是历任中央高层重点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少数民族群众自发到政府统筹建设的发展过程,经过7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实现了从县县通“油路”、乡乡通“油路”,到村村通“油路”的历史转变。70多年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一直都是相互推动、互相影响。一方面,作为“先行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带动了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自“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20万公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不仅让少数民族群众出行更顺畅更便捷,也使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无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还是发展理念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为深化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打造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家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民族地区公路建设逐渐走出了一条与我国体制相适应并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道路,为交通强国战略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力度不够

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延伸客货运输服务,规划建设了大量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站等基础设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路网的逐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总体来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力度不够,特别是场站设施资源利用率不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坚决杜绝传统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体制中资源浪费现象。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重点考虑其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和环保、防灾、安全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在改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要与各地农业产业基地、物资集散地、客运班车场站有机的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整合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以优化的交通网络促进流通产业链的延伸,使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公路建设对各行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地处封闭,长期受制于地理上的自然分割、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制约和掣肘,基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传统管理体制和既有工作机制的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综合性、合作性、服务性不强的问题,对各行业发展尤其是有竞争力的特色资源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地形复杂,民族地区的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大大影响了各地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特色曲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推进。交通强国战略要求各地坚持资源集约、综合开发、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农村已建公路资源,充分利用县级和乡镇客运站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促进农村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电子商务、农产品开发、产业扶贫等工作提供服务支持。同时,各地在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农路创意设计,善于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努力打造特色农路,开发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有序推进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技艺、特色小镇、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项目组合式开发,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因地制宜建设产业路、资源路、民俗路、旅游路、文化路,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路富民新模式。

(三)平安交通建设任重道远

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交通事故发生反而呈直线上升态势。因此,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在平安交通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交通强国战略把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当成“安全工程”,是“百年大计”,是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加强与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民族地区政府的一项任务。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应该从设计开始就围绕“安全”规划,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完成相应设施建设,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危险路段要完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始终将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核心位置,以少数民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位,坚决清除农村道路事故黑点,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交通理念,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建设。

三、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路径选择

为了助推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中央要求民族地区进一步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在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新动能,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致力打造“美好生活路”。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一)着力构建高效率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在综合交通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改善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按照“交通强国”新要求进行周密细致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调查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网络规划,从全局上谋划全新的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长远规划,科学制定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给短板力度,将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形成网络,着力构建高效率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要打造交通强国背景下“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站、农产品物资集散地,着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各级公路交汇点的区位優势,建设结构合理的农村道路网,有组织、有步骤、有条件地逐步消除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路网中瓶颈路、断头路、梗阻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主动构建外联内畅公路网络体系,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互支撑。谋划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突出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交通短板建设,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网络,提升民族地区农村路网服务水平,发挥乡镇立体交通枢纽优势,统筹县乡村路网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供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让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成为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支线,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体系。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物流服务体系

交通强国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始终围绕“产业兴旺”“兴边富民”“生活富裕”“民族团结”做文章。一方面,要以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体系构建为起点,打造经济高效便捷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实力,支撑产业发展,打造“路”“产”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另一方面,要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高质量生活为目标,加快建设让少数民族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形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各产业既合理布局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要按照“强服务,促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交通、旅游公路示范区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在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维护与运营的同时,努力把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行融合。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结合农村地区的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不断推进农村各产业发展,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增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服务功能,打造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

(三)积极推进高标准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体系建设

随着少数民族群众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机动化交通运输车辆日益增多、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流量不断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对外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强国战略强调,要把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作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本质要求,因地制宜建设“平安放心路”,让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更多更实在的交通安全感。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各地应着力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运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在危桥改造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安全整治工作,健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安保能力、防控能力提升以及安全教育等工程,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管控体系。全面加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交通重点领域安全防控能力、交通从业人员及参与者的主动识别安全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持续遏制民族地区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同心协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家园。全面实现安全防控技术装备试点工程风险管控的全面覆盖,有序推进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改造,力争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有序下降,及时出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织密民族地区农村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国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推进高标准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EB/OL].2019- 09- 19.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 content_5431432.htm.

[2]张鑫,辛田.关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9):206-208.

[3]赵光辉.中国交通运输70年回顾:经济与民生均衡发展[J].供应链管理,2020,1(08):122-128.

[4]闫海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农村服务消费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132-134.

[5]任维德.现状、机遇、路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族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4):23-31.

[6]王厅.农村地区应急管理建设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4):27-32.

[7]伍磊.高速公路与社会变迁:基于湘西澎湖苗族村落的田野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7):42-48.

[8]曾鹏,曹冬勤.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内涵、框架及演化机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2):72-80.

[9]彭文静.公共安全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突发性安全事件治理研究[J].农业经济,2020(01):49-51.

[10]李东运,栗振锋,王一博,赵海涛.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0(03):51-55.

[11]赵光辉.“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88-91.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作者:王厅

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论文 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摘要:如何推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农村产业发展问题,我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对我国乡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意义、总体要求、目标及重点任务等都进行了深入地阐述,给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和指导。文章以农村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我国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实现高效推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建设;产业发展

我国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因此如何推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农村产业发展问题,我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乡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意义、总体要求、目标及重点任务等都进行了深入地阐述,给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和指导。农村产业发展了,不仅能够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还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治理,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可以说“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因此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此推动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有序调整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让农村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对农村产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是其目标都是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实现农村的振兴,实现建设美丽乡村。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农村的产业发展务必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实现农村产业科学、有序、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产业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

目前,我国的农村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是农村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面貌,让农村产业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的方式,转向第一产业为辅,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方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而且很多农村地区已经走上了小康发展水平。其次很多农村已经实现了从被“输血”向自己“造血”的生活生产方式转变。最后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农村的产业由单一型向混合型方式转变,这就实现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土地的產业功能。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紧密

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的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已经相互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产业发展更加科学、具体化、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验证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必要性,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效。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农村产业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协调农村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发展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以往,农村的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民。但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青年及知识分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动加剧,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学生外地就学后很少返回家乡,这就导致农业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人才资源匮乏的现象。没有人才,阻碍农村的产业发展。同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在人才引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人才资源匮乏,给农村带来了一些列发展问题,导致农村的产业发展不景气。

(二)农村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

要让农村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现实发展中,虽然农村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资金投入仍然存在缺口。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提供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致使资金流动项目发展滞后,出现下滑的趋势。即使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也存在项目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导致了农村产业发展无法得到稳定资金的保障。另一方面,有些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牺牲了一部分产业为代价。此外,农村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还需要拓宽各方面的融资渠道,但是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狭窄,阻碍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产业发展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农村产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农村产业发展的困境就是市场开发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存在技术落后的现象,产品缺乏创新导致市场吸引力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涌入大量外来企业及新奇特产品,给农村的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发展市场开发难度也较大,由于受到农村区域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够便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方面带动产业发展的条件都不够充分。当地居民呈现出较弱的购买力,难以支撑当地的农村产业发展。有些地区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为农产品提供集中的收集点和销售商,致使产品缺乏中间销售渠道,仅靠当地农民难以完成市场销售工作。

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要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完善农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发展农村产业。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在中央带领下,要求各省市县制定五年乡村战略发展规划,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顶层设计,让基层政府能够遵循上级规定,制定发展产业的规划。同时,在规划的制定中,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遵循当地自然发展规律和风土民俗等,实施差异化发展。摒弃以往的形式主义,让各地农村产业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式方法。

(二)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是要培养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产业振兴和发展,农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各地要根据人才结构及当地农村农民现状,实施各种农民培训。例如,实施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实施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农村产业创业发展培训等,鼓励各类型农民根据各自情况,利用所学以不同的方式为发展地方产业和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农村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高科技人才。各地要结合实际鼓励“三支一扶”、“三下乡”等计划,让高校毕业人才到乡村发展,实现知识与生产力的转化。同时给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制度,让其能够安心在农村发展。三是要注重发挥农村老干部、老党员的带头作用,提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为农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努力开发地域性特色农产品

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业。各地要深入挖掘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单纯依靠农村种植业是无法实现其自身的附加值的。这就需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和优势品种,深入挖掘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生产布局,建立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建立地域整体发展的模式,建立规模生产基地,让农民逐渐入股,加大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联。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壮大地域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形成规模化经营,避免小规模发展经不起市场风浪。同时吸引农民入股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优势,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有利于形成当地农村的地域文化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四)推动乡村旅游及发展电商服务

对于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农村地区,在发展农村产业中可以通过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相融合的方式推进。在两者的融合中,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向游客推介地方农业产品。同时乡村旅游业能够实现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增加农产品销售。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及生活需求,深入挖掘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娱乐、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例如目前人们喜好的采摘园、农耕园等都是备受城市人喜爱的乡村游项目。乡村游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而且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消费者的身心愉悦双丰收。在信息时代,农村产业发展要积极开发电商平台。充分利用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子交易平台及抖音、快手等软件,打造地方特产电子经营店铺,并积极与农村企业合力,打造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的发展。让农村的产业发展与现代化科学袭击融合,并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如农村产业发展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市场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需要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努力开发地域性特色农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及发展电商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让各地农村经济发展走上特色化发展之路。

參考文献:

[1]马栎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特质和实践路径[J].国际公关,2020(11):381-382.

[2]赵丽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0(19):21-22.

[3]陈建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  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J].新农村,2020(10):11-12.

[4]黄旭兴.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311-313.

[5]张静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6):237-238.

[6]陈金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4):101-102.

[7]张占仓.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河南推进的重点[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1-9.

[8]唐翊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村庄规划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0.

[9]赵秀梅.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6+8.

[10]成芳.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德街道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作者:王立英

上一篇:传媒消费主义研究论文下一篇:卓越课程教学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