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2022-12-06

1 制约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加强、完善、巩固惠农支农政策, 切实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但在贫困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推进当地经济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思索、找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出路。制约重庆市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 贫困农村科学技术推广缺乏动力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现代科技进步来实现。但目前, 重庆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农技推广人才缺乏, 知识更新换代缓慢

由于贫困地区农技工作人员工资报酬较低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奖励勉励机制, 造成业务能力科技人员纷纷跳槽, 真正在岗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同时, 农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也不愿到基层农机站点参与农技推广工作, 形成了农技推广队伍业务水平低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

1.1.2 农村科技推广技术模式滞后、相关设备不够先进

近年来, 虽然不少地方也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 但受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 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 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多是靠当地农民自己积累的传统经验, 新的模式新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1.1.3 农技推广应用站点残缺不全

一方面, 长期以来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主要依靠科技人员辛劳宣讲的推广方式;另一方面,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家里只有老人和妇女打理农业生产, 所以, 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很难在贫困农村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同时, 近年来, 由于对农技推广部门不断地被减员, 使原来的推广体系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很难承担起农技推广应用的重任。

1.2 贫困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 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庆许多贫困农村的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 形成了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出外打工或经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外出务工人员也见多识广, 思想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部分务工人员受都市多姿多彩生活和医疗教育优势资源的诱惑, 把在城市买房安家当成目标, 从而脱离农业生产劳动, 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贫困农村劳力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与国家目前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联, 大部分农民认为即使有再高的文化、再高的学历, 没人没势也难以找到好工作, 于是就产生了读书还不如趁早打工赚钱的想法, 致使不少农家子弟提前辍学, 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 有的甚至举家外出打工挣钱或者做买卖, 把耕地流转给别人耕种;其次, 农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欠缺。在农村劳动力中老人和妇女占多数, 虽然有一部分人青壮年劳力上过小学或中学, 但是这部分人早已离开学校, 知识老化, 又没有机会到农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 很难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 沿袭的仍是过去传统种养模式和落后技术。所以, 农村留守劳动力很难担负起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

1.3 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滞后, 再加上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 如农药、化肥、柴油等采购成本不断上升, 使农作物的种植成本增加, 导致贫困地区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许多落后的农机具仍在使用, 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速度较慢, 生产效率低下。落后的农业技术和老化的种植模式很难支撑起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的发展, 投入高、收成低的对比关系极大地阻碍了重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 差不多每年都有因某种蔬菜价格偏低而烂在地里的情况, 这与农民跟风种植有很大的关系, 某种蔬菜贵了大家都跟着种, 结果因种植过多, 价格偏低不够力气钱运费钱而烂在地里没人管。市场组织不力, 市场信息不顺畅和缺乏市场应对机制, 特别是贫困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 农户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 成无情的市场风险的牺牲品和承担者, 从而制约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发展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对策

2014年12月22-23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 继续向贫困宣战, 促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所以, 重庆市也要抓住机遇,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1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

加强对贫困地区农业科技与农业基础建设的发展扶持力度, 必须坚持金融和财政分工协作的原则, 金融部门投入有序, 政府积极创造财政条件, 做到财政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有序投入的有力配合, 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贫困地区种植业的收成, 提高科技含金量, 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庆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多出台财政金融政策, 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发达地区来贫困地区投资等, 共同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

2.2 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综合素质

通过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从事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较低, 影响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需要加大力度改善九年义务的办学条件, 地方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增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 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 支持和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同时, 要围绕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和支柱产业, 展开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基本技能,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2.3 调整三大产业结构, 培育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单一的种植业需要向大农业、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力度发展加工产业与服务产业, 推进贫困地区开展多种经营,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不同资源优势创不同特色品牌, 发展有地域特色、风情特点的产业。如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或利用不同土壤情况, 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 培育和发展林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蔬菜基地, 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2.4 建立用工管理制度, 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建立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中介机构, 使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城乡就业制度阻碍, 建立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转移流动。

总之, 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放下身段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就要求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上来。深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 了解农民想要什么,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保障工作, 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做好劳务输出和创业就业的组织工作,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收增收问题。

摘要:如何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经济, 是重庆市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贫困农村地区科技推广乏力,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产出低、成本高的传统农业模式都是制约重庆市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是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发展,重庆

上一篇:在役化工装置的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下一篇:消防供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