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生素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不仅可以实现管理模式的预测化、系统化,还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灵活化、人性化。除此之外,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此做出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班级学生素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班级学生素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篇1:

精致化学生工作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 “精致化”学生工作管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精致化”的普及以及实施策略仍然处于教育中的探索区,面对教育中存在的教师以及学生两大主体,精致化对两者的硬性要求以及其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实行“精致化”的关键。以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为背景,探究“精致化”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策略,采用理论实际相结合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层次,形成理论核心体系。

关键词 精致化 学生工作 实施策略

On Refined Student Work Implement Strategy

HAN Junmei, LU Lejun, HONG Xinle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1)

Key words refined; student work; implement strategy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即事情无论多么复杂,均可由繁入简,从各个细微角度入手,达到所追求的效果。教育是一个人文知识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管理过程,针对管理的复杂程度,学生工作的“精致化”管理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中所追求的方向以及目标。乘着“精致化”学生管理理念的探讨和贯彻之风,在学院推进“精致化”管理理念深入学生工作中的背景下,我们提出“精致化学生工作实施策略研究”的构想,并结合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中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大胆采取创新思维,着重探求最适合高质量学生管理工作的“精致化”实施方案。

1 “精致化”学生工作管理的内涵及本质

“精致化”,即运用精细、精巧的科学方法,将复杂的事情化繁为简,以达到卓越、极致的追求效果,这是“精致”在管理学领域的概念,而将其运用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形式将产生变化。从“精致化”实质上看,在学生管理中,“精”讲究对于学生管理所采取策略的精心、精细、精巧,“致”是对于结果要求的达到“极致”,而通过“化”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精”而求“致”的过度。我们强调的“精致化”学生管理,是对教育的探索,是一种价值的追求

“精致化”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是打破过去以教师、教学等多元素为主体的科学制度,并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设计上体现“精致化”的内容针对性、方法科学性以及设计艺术性,这要求时刻注重发展和传播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

2 “精致化”实施策略问题探讨

探究与问题并存,研究的过程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我们积极探讨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在“精致化管理”下高效高质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精致化”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以会计系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例,尤其是“团队、沟通、细化、指导” 四大问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尤为关键,这是必须面对与处理好的问题,也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表现为“四个如何”:(1)团队建设问题,如何保证辅导员队伍、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之间的配合和相互促进问题,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打造高效团队。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配置将会起到不同化学反应,因此,团队建设问题是首先面临的问题;(2)沟通问题,如何解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问题反馈的及时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良好的沟通是“精致”工作实施的保证,事例探索中,特别在辅导员与学生两者群体中,存在明显的沟通不足的问题,这从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精致化的实施,而沟通包括沟通方式以及沟通场所两大模块,更是涉及沟通效率等,因此,沟通问题成为“精致”工作的问题之二;(3)工作细化量化问题,如何提高团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发挥学生干部的火车头作用,将系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扎实基层组织。工作细化是“精”而求“致”过程的体现,也是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致”的体现,即实施质量以及效率的统一,对于工作细化,需要建立一定的大局观,从而合理分配并形成学生工作的管理雏形;(4)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保证教与学的双关质量,落实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多方面、多渠道地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发挥双头主导作用,促进共同发展,这是“精致化”最终实现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实施保障,但这是建立在两者极度配合相当成熟的基础上的,发挥带头作用,是对未来的拓展,

3 “精致化”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及管理构建

“精致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 “精致化”学生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中,如何建立起科学化、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关键。通过对“精致化”长期不懈的研究,结合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具体情况,为了解决历年来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凸显的问题,我们将“精致化实施策略”分为以下几大实施步骤:

3.1 确认“精致化”实施策略面向主体

在“精致化”核心思想的引导下,其主体应该面向广大学生群体,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群体之中按照不同条件以及要求,又分为几个不同的典型类型,结合会计系学生群体的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即学生干部群体以及学生群众群体,顾名思义,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之上,两大类型的学生主体对生活的重心不同,我们在对两者进行研究调查之后,得出“精致化”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主体来进行相应的管理策略,故“精致化”实施策略的前提是确认面向主体。

3.2 确认“精致化”实施策略的范围

在经过确认实施面向主体的前提之下即确认“精致化”的实施方向,“精致化”实施策略范围的确认成为实施的方向拓展,由于面向的主体不同,造成方向拓展即实施范围也存在不同。结合以上类型,对于学生干部群体,“精致化”实施范围将更倾向于将重心移到对学生工作的分配、细化、分工之中;对于学生群众群体,“精致化”实施范围则将重心移到对学生的宿舍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的建设之中,两者实际上并不冲突,是因为主体不同所造成的范围不同。

3.3 确立“精致化”所适应的师生关系

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研究,结合实际教学以及多年管理学生的经验,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是对一切活动开展与进行的必要保证,而精致化所需要的师生关系结构是对关系的“精致”优化以及提升。在精而求致的过程中,在活动工作中建立以辅导员为主导,学生为基本点的1对n内核结构,在沟通交流中建立1对1的双向平等结构,在学生管理中建立以辅导员为辅,学生为主的n对1层次结构。总体来说,通过建立“多模式”师生的关系结构,去保证“精致化”学生策略的实施效率以及效果。

3.4 确立“精致化”学生工作管理实施体系

明确主体即确认“精致化”核心思想以及面向主体,根据主体从而确认实施范围是对方向的拓展,对于师生关系的优化以及调整是“精致化”的实施保证,但以上均是从微观角度去实施“精致化”学生管理工作,在实施精致化的步骤之中,需要点面结合并形成内外联系,因此最后需要确立“精致化“学生管理实施体系,即从宏观上整合整体的管理思路,力求对学生管理工作精益求精,达到精而求致的过程,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4 “精致化”管理实施保障

“精致化”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而学生群体中所区分的主体体现为多而复杂,对于实施的内容要求体现“精致文化”、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并逐渐渗透于学生工作管理之中,而对于“精致化”的策略实施则需要运用系列方法进行保障。那么,如何落实和推进“精致化”理念,对“精致化”的实施进行保障呢?为保证“精致化”学生管理策略的实施,以及追求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最大化,我们通过对会计系的党员、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的探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以下保障方法:

4.1 固本强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阵地

(1)在党建创新中精致化,促进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精致”基础。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为“精致化”策略实施提供保障。加强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从多角度渗透学生群体,促进“精致”的保障实施。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扬学校优良作风,形成和弘扬“廉政文化”,通过文化熏陶、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保证学校一方净土不受玷污。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损害教职工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同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责任分解落实机制和督办检查反馈机制,强化决策责任,对重大决策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充分征求党内外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决策评估以及实行公示和听证等。

(2)在服务基层中精致化,促进以系部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战略管理水平,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层干部和管理队伍的执行力、团结协作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思想,提高学院整体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广大群众信得过,能适应“精致化”建设任务和学院长期发展的辅导员队伍,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4.2 培优创优,建设优干培养阵地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着重建立一支“行动快、工作实”的团干队伍,注重发挥先进团学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1)在教育引导中精致化,加强党团组织间的联系,以优良班风促和谐系风建设。我们一直不断强化党团组织建设,组建了学生社团,现形成学生党支部、团学联、文艺团、新闻中心、心理辅导中心、科研课题组六大学生组织和谐发展的格局。同时,在班级里,建立了以班长和团支书为代表的班干部团队,联合宿舍长进行班风建设,促进了基层学生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和谐系风的建设。

(2)在青春建功中精致化,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打造和谐高效的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助力。在“精致化”规划期间,会计系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培养,在合作中成长,建立一支和谐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

(3)在骨干培养中精致化,强化学生干部的引导作用,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精致化”规划期间,我系将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他们工作的能力、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利用学生干部队伍的引导作用,做好学风建设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各班深入开展学风建设的系列活动,加大课堂的考勤检查和学生宿舍、卫生责任区的清洁卫生检查工作力度,及时通报学风建设活动情况。增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5 对未来“精致化”学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多次与学生工作者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以往工作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有问题却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即对于学生工作部门的负责职能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与学生工作的界限模糊以及没有细致分清有着莫大关系,这也体现制度无法“精致”以及工作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二是学生找到的人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即“精致”在管理中体现,但执行的效率以及完成情况有限,这说明“精致”仍然不够完善以及对工作开展存在实效性的不足。由此,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商榷。

(1)从多角度分析,结合实际,客观认识管理环境。“精致化”的管理实施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客观认识实施环境,需要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实施,对于学校的“精致化”实施,需要结合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目前的特点,对策略进行探讨修改,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精致目标。

(2)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质量。学生工作队伍既是“精致化”的实施对象,也是“精致化”实施的保证以及关键,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管理之中,学生干部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制度实施的拥护者,对于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关键作用,而目前学生干部仍然缺乏自主性,与精致化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未来的学生干部建设应该通过多次培训,建立精确分工,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根据不同情况解决问题,并做好沟通工作,保证精致化实施。

(3)加快信息化进程,鼓励基层创新并加强经验推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政工干部的通讯方式全部公开,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电子信箱、聊天软件等工具与老师交流;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宣传教育功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快捷方便的数字资源服务,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以及传递信息。

综上所述,“精致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引入,也是第一次将其真正意义上的和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尝试中探索适合“精致化”学生工作管理策略实施的方法措施,寻找最贴合实际的管理方法,将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仅仅只做“面子工程”,而是让学生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服务广大学生群体,让学生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让学生能从中得到最有益的指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红.探索精致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 李超.研究生精致化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3] 孙勇,管延茂.民办高校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管理研究[J].山东文学,2011.

[4] 张彦.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

[5] 张丽娜.高校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10).

[6] 邵颖.实施精致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考试,2012.

[7] 吴钟熙.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推行精致化管理的探讨.企业家天地,2010(7).

作者:韩俊梅 卢乐君 洪鑫磊

班级学生素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篇2:

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不仅可以实现管理模式的预测化、系统化,还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灵活化、人性化。除此之外,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此做出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    模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和技术的催生必然推动时代的发展和演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思维观念上,更体现在技术、物品等层面。在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要对人才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引进大数据技术进行辅助教育管理,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将大数据技术作为最基本的战略型资源,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校园发展中的应用。同时,为了在尽快转变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教育质量,学校还要建立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开放性的应用环境,为推动校园教育转型、发展、升级、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有学者指出,大数据即借助海量的数据,在对其进行分析整合的基础上,不断获得丰富的、价值高的数据产品,为人类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以供相关人员开展见解更深的研究。现阶段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4V”,即大容量——多样性——速度快——价值性,这四个特征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大数据技术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

(一)从事后控制逐渐转变为预防

虽然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模方面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教育管理应急机制,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灵活应对、对危机进行处理和干预。但是,在现实中,突发事件及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对于高校学生教育中的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源是通过学生提交报告、辅导员定期排查而了解的,其中预测评估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结果滞后性,导致危机事件发生时,事态已经较严重。除此之外,学校在此方面有时还会出现管理疏漏的情况。而在大数据环境之下,学校与师生都可以依靠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行为记录、社会活动行为记录等技术手段记录自身的思想、行为等,这些会以大数据信息形式反馈到多媒体平台上,帮助学校管理人员第一时间预测各学生在未来的思想行为发展趋势,掌握主动权,在危机事件到来之前准备相应的预防制度和措施。

比如,在美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趋向于个性化,某公司借助大数据技术帮助各高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学生系统”数据分析工作,这样学校就可以提前几个月预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此前提下,学校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收集、聚焦预测”等一系列教育系统,及时为各级辅导员提供学生学校成绩预警信息,优化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流程,缓解当前辅导员工作中对于学生成绩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提高高校辅导员的预警能力。总之,大数据技术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渐向预测前瞻化发展,并且预测结果愈来愈准确,推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

(二)从各自为政到整体协调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高效快捷的教育管理技术和理念,这些由分散到整体型的教育管理系统正在对我国新一代大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改变一代又一代新青年思想,约束他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不仅对高校学生的个人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能提升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其次,我国部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领导大力要求、呼吁,基层教育工作人员却流于形式”。虽然部分高校内部的学校、学院等党委行政教务部都参与其中,各学工办、团委等也按要求配合,维持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是在信息管理系统、教育管理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上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一些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资源共享效率较低,上下级及各部门之间较缺乏沟通,同级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不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缓解了这一现状,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现实实施条件及可行性。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消除以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将资源共享落到实处;在大数据信息平台的连接和约束下,各级部门跳出之前“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限制,整合来自多个渠道的数据信息,有效开展跨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大数据技术下产生的大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摆脱以往管理工作模式之下对于管理工作者的思维束缚,让简单化、碎片化的数据分析整合成为具有一体性的思维模式,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系统化、精准化。

(三)從一成不变到动态调整

就当下而言,我国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大都以静态的工作模式为主,所有工作流程都按部就班,一切事物都以规章制度为参照,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在这种工作模式之下,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未根据实际的教育环境及学生的动态变化和需求对教育管理方式进行适时的调整,在管理模式的灵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学生行为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信息资料大多是在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填写的学生登记表等内容,学校在后期并没有对这些资料和学生的具体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仅仅起到记载学生信息的作用,并未衍生出更多有用的管理价值,造成一些有用学生资料信息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但实际上,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和方式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做出灵活的应变。大数据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提供现实的可能性,以便高校在自身管理过程中实现动态化管理模式。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可视化分析功能、预测性分析功能、数据质量等对现有有限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扩展,研究各位学生的个人成长轨迹并做出客观的评价。高效的教育管理工作会逐渐从教育方面入手,逐渐实施精准、快速、便捷的管理模式。

(四)从单向灌输到双方互动

有学者曾提出,世间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从无序向有序不断发展变化的,关键不是发展的平衡与否,而是包含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在此作用下会形成相应的自组织结构。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大都呈现出一种“内卷化”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经历几十年发展之后,已经基本成型,具有模式化的特点。呈现出自我复制、停滞不前、难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内卷化”的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单向化、压力化和维稳化的特点。由于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性非常重视,使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没有一定的标准作为参考,在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中心中无底。管理者在工作中只能依靠上级派发的各种执行文件政策确定自身的管理行为和方法,导致整个工作的创造性极低。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引入,改变了以往单向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开展互动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开辟了平台、提供了条件。在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有效的互动交流,而且全体学生获得随时随地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治理的机会。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到有据可依、对管理工作的力度和方法有明确的把握,在工作中将简单的执行行为转化为创新探索行为,将以往工作模式下的任务压力转化为个人工作动力,将工作方向由单向转化为互动,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发展。

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而言,大数据对其主要产生以下几点影响。第一,学校教育思维和观念的变化,深刻影响学生对于世界认知方式及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为了充分适应全体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必须在开展管理教育工作的同时对自身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化的改革、优化,尽量采用兼容性的思维模式、保证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多样化。第二,各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要积极改变自身对教育主体的定位与认知。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更应该具备对所有高校学生的数据信息关注和分析能力,切实掌握每一个个体的信息变化,而不是在全体学生中随机抽样管理。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务必提高对学生数据混杂性的重视,高度重视对学生数据信息之间关联性的管理。第三,高校在实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大数据环境下客体的变化。在对大数据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学校教育者应该借助量化自我的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反思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开展游戏性学习,这样高校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会得到显著提升。第四,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载体产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数据化、海量化、复杂化、动态化等方面。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明确、正确的思想形态正在高速传播,表现出迷你化、精简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第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自身教育理念和手段发生改革与优化。借助现代社会生产下的大数据技术,人类的主观精神世界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可以像客观物质世界一样,在生产生活中借助大数据对事物展开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

(一)积极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

高校在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对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学校内部的教育部门、学校、院系和班级等分散单位进行有效关联和整合,实现大数据平台之下的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形成共用的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载体。

(二)灵活运用大数据学生教育管理方法

在大数据模式之下,高校要采取数据研究、整合分析等手段,对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大数据环境下的建模分析,创建大数据技术支撑之下的教育决策、管理和评估系统。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管理方法的与时俱进性,各高校还要积极对预测预防、跟踪反馈、评估机制等大数据管理模式和科学路径进行研究改革、优化。

(三)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大数据素养

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大数据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配合。高校应该严格管理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核心素养,定期对其进行培训,除了保证教育管理者良好的大数据意识与对数据进行定位的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采集能力、分析、解读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后期对大数据进行反思与决策的能力。另外,还要树立管理人员的观察引申理念,在工作中对有效信息敏感察觉、在整理之后展开分析。

(四)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数据协同共享

高校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就要保证自身大数据信息不被垄断,确保自身在合法的渠道之中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共享。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地推动数据平台、网络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对自身教育管理工作中大數据信息加强保护措施,增强风险意识,对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要及时防范,以防数据信息外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确保大数据管理模式在法律的约束之下进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的带领下,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但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借助科学的手段科学地管理,不断在大数据平台下开展创新管理,推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蒲清平,邹放鸣.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7(01):67-69.

[2]杨莹莹.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92-93.

[3]王婧.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李向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与发展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7.

[5]付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张春平

班级学生素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篇3:

宽松管理对大学教育的作用分析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1-5640-3281

摘  要:学生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大学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这就会为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的需求等要素,融合宽松管理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管理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宽松管理的概述,探究了现阶段在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宽松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宽松管理  作用  大学生  策略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Loose Manage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

ZHANG Qian1  CUI Jiaqi2

(1.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nshan, Liaoning province, 114000  China;2.Je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Jeonju, 55060  Korea)

在素質教育下,大学生教学管理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方面的教育,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等融合在学生管理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升、自我发展和自我督促,及时纠正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宽松管理的概述以及作用

所谓的宽松管理主要指的是少控制,为学生给予更多自由的空间,让被管理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进行活动,进而达到管理的目标。这种宽松管理的方式与以往相对比较固定和强制性的管理相反,能够为学生给予更多自由发挥和释放个性的平台。学生能够成为管理的主体,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固定的管理思路和形式中,使得学生管理更加灵活与自由。这样大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管理环节中,并对管理体系以及制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得其更加完善和科学,这就为大学生综合性与高效性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宽松管理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宽松”上,依据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特征,为学生勾勒出管理架构,并将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校园活动管理、社会实践管理等环节,而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彰显出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提供更多管理的自由度和宽松度,以便得到学生更好的配合。宽松管理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其与开放式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管理的氛围更加轻松和活跃。但是宽松管理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在一定的架构之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更多的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对学校管理的模式产生较强的认同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宽松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创新高校的管理模式,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挖掘学生的潜力、释放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  宽松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虽然在新时期下,高校管理的方式以及思路等都得到了更新和发展,但是在教学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比较陈旧,经常采用固定和单一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过多的限制,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在管理中的能动性,使得学生的个性以及特征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升。其次,很多高校对宽松管理的方式和内涵不够明确,没有将宽松管理有效地应用到学生管理环节中,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强制性的管理模式不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抵触情绪,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率。此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在高中阶段,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步入大学之后仍然延续了高中阶段的思路。如果对宽松管理的尺度和标准没有科学的界定,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我放任,反而会阻碍到宽松管理的效率[2]。

2.2 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在新时期下,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加以强化和提升,还要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加以培养,让学生能够综合性、全面性地发展。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在管理体制、内部组织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通过采用更加灵活的学分制、自主选课、主修辅修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与管理。同时也融合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参与大学生活的途径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依然采用以往比较固定和陈旧的管理模式,则会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相符合,丧失教学管理的活力,管理格局、学籍管理、约束机制等方面都会出现漏洞或者问题,使得宽松管理难以有效地落实。此外,在新时期下,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渐提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学校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限制和约束,这样反而会破坏管理架构,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3]。

3  宽松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3.1 加强对宽松管理的重视,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在以往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更多地会强调对学生严格化的管理,为学生制定很多限制性的约束条件,管理的标准不够合理,严格的界定也没有清晰地区分。这样反而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阻碍,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性。因此高校应该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尤其对于“00”后大学生而言,其追求个性,希望能够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并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因此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宽松管理的重视,对其内涵以及作用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创新管理模式,将宽松管理的理念能够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中,这样学生管理的效率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在宽松管理中需要对“宽”与“严”有清晰的界定,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秉持宽严相济的原则,在宽松管理中制定对应的原则和底线,在彰显学生民主性和自由性的基础上,让宽松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管理学生[4]。

3.2 构建民主化与宽松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和认知,但是其社会经验还比较少,难以从全面化和综合性的角度看待事物,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出现一些偏颇。高校在应用宽松管理模式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机会,从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以及工作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这样就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认知、独立判断以及自我调控的能力,正确地处理各种信息,积极地面对遇到的困境与挫折。比如,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自我管理的讲座、座谈会或者交流会等;让大学生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意见等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而帮助高校更好地实施宽松管理的措施;或者高校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大学生能够主动的加入到管理体系中,进而形成主人翁的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的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宽松管理与教学、学生管理相結合,开展跨时空、跨领域和宽布局的管理。比如搭建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等,班长或者学习委员可以将班级事务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等发布其中,学生也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5]。

3.3 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出明确的管理目标

宽松管理中还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环节,大学生的激励主要包括了目标性激励、竞争性激励以及奖惩性激励等。在以往管理中,大多数采用奖惩性的激励方式,目标与竞争性激励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而在宽松管理中需要将这三种激励方式灵活应用,不仅要对学生展开适合的奖惩性激励,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管理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肯定自己的努力成果。同时还要融合目标性激励与竞争性激励,引导学生能够树立奋斗的目标,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能够积极地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品德修养以及专业素养等,让其能够秉持蓬勃的朝气,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在宽松管理中目标性激励体现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出清晰的职业规划或者学习计划,并朝着目标努力。而不是在以往高校管理中,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3.4 强化指导作用,弱化学校管理职能

首先,学校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注重的方面也比较细致,但是在宽松管理理念下,高校在学生管理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引导和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同时还要对学校的管理职能进行弱化,减少一些强制性的管理和规定。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生活指导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方向等进行引导;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心理健康咨询、新生入学指导、就业指导等项目,让宽松管理能够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多个环节和方面。其次,在宽松管理中要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质,及时发现大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尤其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情感表达等层面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宽松管理需要稳定学生的心态,并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帮助其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年龄处在18~20岁之间,其思想比较活跃,行为方面也很容易冲动,对生活的经验还不足,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很容易放弃,意志力不强。同时在心态中还存在自卑、焦虑、抑郁或者孤独等特征,因此这就需要宽松管理从大学生的心态、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指导。通过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咨询和疏导,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大学生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并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心理调节、情绪管理的多种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压力得到释放,心理素质也会极大的增强[6]。

4  结语

在新时期下,宽松管理的模式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阶段中,通过宽松管理能够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水平,符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全面地认识到宽松教育的优势,并依据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学生设置适合的管理体系,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出大学生的能动性与主体性,这样宽松管理的效率才会更高。

参考文献

[1] 吴集林,强南囡.基层开放大学创新教务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佛山开放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22-23.

[2] 吴建文,纪雪聪.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实践范式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99-103.

[3] 于欢.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化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6):85-87.

[4] 杨扬.新形势下大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经营管理者,2020(5):80-81.

[5] 柳艳丽.大数据下大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科技资讯,2017(7):18,184.

[6] 朱逸轩.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山西青年,2019(14):223.

作者:张倩 崔佳琦

上一篇: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