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农村教育。众所周知,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引导

摘 要:近年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困境,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有效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供了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引导对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52

在城市發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城市的工作机会相对于农村也更多一些,农民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很多人都选择了去城市打工,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由长辈进行照顾,我们将这些孩子称为留守儿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和父母分开,形成了隔代监护或者代为监护的现状,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无法落实的因素之一,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关爱,就会缺乏安全感,性格上也会出现缺陷,比如,敏感、自卑、叛逆、暴力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引导,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找到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被迫和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是其他的亲属代为照顾,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加上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有限,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很少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性格、生活、心理等造成影响,使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着巨大困境。

(二)教育经费不足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关爱措施,但是实施难度却比较大,主要是教育经费不够。学校的关爱行动需要资金支持,经费不够就会限制学校的行动,很多制订的措施都不能落到实处,让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流于形式。部分学校为小学留守儿童建立宿舍,配套设施却跟不上,再加上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是很好,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教师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牺牲了很多个人的时间,有时候还会无偿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却得不到任何的回馈,长期下去也会浇灭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相关部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制订了很多政策,但是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不理想,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留守儿童教育就进入到了这样的状态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另外,部分政策缺乏长效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有效措施

(一)设立专项教育资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乏经费,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让留守儿童教育引起社会关注,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去,让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捐款,成立留守儿童社会捐助专项教育资金,政府也要在财政收入中设立留守儿童教育专项资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经费就能得到保障。另外,社会上要召集“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让他们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中去,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或者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并且要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性格、心理变化及健康情况等,这样就能提高留守儿童教育针对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要加快寄宿制脚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配备生活教师,管理学生饮食起居,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在学习时间之外,要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娱乐,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结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学生实际生活困难,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吴霓,丁杰,唐以志,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王宗太(1979.2—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作者:王宗太

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 篇2: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农村教育。众所周知,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资源 城乡二元体制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乡距离越来越大。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农的人员也逐渐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因为农村教育体系还没有相对完善,留守儿童又缺乏家庭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出现厌学、过早进入社会等现象。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思考,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因此,农村出现了大批的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原则去城市里打工,这直接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受教育状况堪忧、教育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衡、缺少各方关爱,学生易误入歧途等原因,导致学生出现易怒、早恋、抽烟喝酒的不良现象。更有甚者,还有的留守儿童跟着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瞎混,在上歧途。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受教育状况堪忧

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在初中教育水平以下,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未经过扫盲培训。他们虽重视留守孩子的教育,但无力开展相应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人员逢年过节回家或周末有空打电话对孩子开展的家庭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状况的询问层面[1]。同时,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无力辅导教育孩子。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办学环境较差、教学人员较少,招收的学生又较多,学校课余只是负责照看孩子的安全问题,起不到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教育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衡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教育分配政策偏重将教育资源分配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區所能配置的公共教育资源极少[2],使农村地区除国家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外,得不到更多教育资源来解决体制、历史等因素所造成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现行户籍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限制,不能进入城市的公办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只能在农村的公办学校或私人寄宿制学校就读。

(三)缺少各方关爱,学生易误入歧途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很难与父母团聚,无法体验亲情的温暖。同时,留守儿童又与代为管理的老人或亲戚朋友存在感情上的代沟,导致其与正常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差异。时间一长,他们往往容易产生寡言孤僻、偏执暴躁等性格方面的缺陷[3]。另外,儿童的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多变性和可塑性,良好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才,但不好的引导却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情感上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受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影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染上吸烟、喝酒、赌博等恶习,更有甚者还会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参加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总量与结构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教育经费增长机制,扩大教育财政性支出,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结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创造有利条件[4]。

(二)打破教育的户籍壁垒,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应出台具体的政策或法律,取消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户籍限制。同时,对巧设名目收取农村留守儿童转校费、借读费、捐资助学费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公办学校或私人学校,进行监督查处,规范基础教育秩序。同时,探索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的试点工作,缩小城乡基础教育事业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事业均衡,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教育政策体系,规范教学活动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离不开政策保障,而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体系不健全,亟需加以完善。政府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管方面的政策立法,出台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儿童教育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社会、校、家庭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监管权利与义务,并配套出台相应的奖惩政策,保障政策有效执行;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教学资源;出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奠定人才基础[5]。

(四)提升教育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公共政策执行效率低,一方面与政策

执行程序复杂有关;另一方面,与政策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贯彻好国家相应的教育政策,政府一方面要精简教育政策执行程序,并对政策执行进行

全程监督与管理,使政策执行在阳光中进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及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领会政策精神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提升教育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基础教育事业良发展。

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社会迅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因为儿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上,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并且在政策和方针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明钢,毛瑞.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12-117.

[2] 刘欣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政策问题浅析[J]. 劳动保障世界,2014,(05):50-51.

[3] 张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探讨[J]. 教育导刊,2015,(02):29-31.

[4] 杨静慧. 解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03):65-72.

[5] 李鑫. 留守儿童政策问题与解决措施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06):61-62.

作者:李光弼 张建兰

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 篇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摘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小学留守儿童留守处境面临学习、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在遵循一视同仁、助人自助和家校合作原则基础上,通过给予亲情化教育,发挥引领作用;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开展多样班级活动;开展家校合作,联手创设良好成长环境来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亲情化教育;互助小组;家校合作

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庞大,据最新数据,截至2017 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超过1550 万,虽然这一数目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留守儿童群体仍然庞大。伴随着这一特殊群体出现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问题,如教育普及率低、情感缺失等。留守儿童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心,尤其是身为个体社会化重要场所的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力求发挥学校教育的正向功能。而教师作为除家长以外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更需扛起这份责任,为小学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困境,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第一,学业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打好根基的重要时期,但是,许多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缺乏良好习惯、态度消极、动力不足、学业成绩不良,甚至存在极端情况早早辍学现象。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难度日渐增加,对于在学习上家庭引导缺位、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留守儿童而言,会在一级一级升学中感受到越来越赶不上、吃力的状态,由此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迟到早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长不经常在身边,无法督促子女身心学习成长。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快文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期望不高,不少留守儿童看重劳动力输出换来的可观收入,形成厌学情绪,甚至高举“读书无用论”,由此造成学习无动力、成绩无进步的表现。

第二,心理问题。根据《2019 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心理地位不确定性更高,表现为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甚至34% 的留守儿童存在自杀倾向。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警示我们留守儿童心理状态问题不可小觑。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等变化,它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迷茫、不知所措等各种心理冲突。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让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也渐渐丧失自信,无法产生自我认同感,极端的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

二、应对留守小学儿童教育困境的策略

針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心理问题,在家长缺位的情况下,老师是与留守学生往来最频繁的“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认真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帮助每一位留守儿童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进行。在实践之前,老师需要遵循科学有效的教育原则,如下:一是“一视同仁”原则。班主任不能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学生,这样消极的期望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变化;二是“助人自助”原则。一方面需要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外力帮助,更重要的是激发留守儿童自身主观能动性,依靠内动力走出困境;三是“家校合作”原则。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双方合力会达到“1+1>2”效果。在遵循这三大原则之上,可以利用以下几点策略管理留守儿童。

1. 给予亲情化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留守儿童正因为日常缺乏父母的陪伴才会留守,这时候,老师就不仅仅要承担起老师的角色,更要勇担“爸爸妈妈”的角色,不管是在学习教育上,还是起居生活上都要给予一定的照顾,例如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申请政府补助;在学习上不以“分数唯上”,而更要看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吃力情况,协调所有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帮助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赶上进度。久而久之,老师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他们也更可能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心事,而不是闷在心里发展成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开始关爱留守儿童。在这样爱的氛围下,留守儿童受到了尊重,也就不会产生孤独感,他们的安全感也由此增加。

2. 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开展多样班级活动

每一门任课老师面对全班学生毕竟精力有限,还有其他行政事务需要老师去完成,无法长时间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额外培训。而班级其他优秀同学是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通过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将成绩优异的同学与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组成一组,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可以辅导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培养持续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在互帮互助中,学生之间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谊,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孤独感,培养社会社交能力。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读书会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施展才华,培养留守儿童除学习之外的能力,从而建立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活动策划方面,老师可以亲力亲为起示范作用,后续就应放开让学生自主策划举办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组织能力,担起责任,提升社会责任感。

3. 开展家校合作,联手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沟通,而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因工作繁忙和文化水平不够不能意识到给予孩子关爱的重要性,久而久之,留守在家的儿童更怕与父母沟通,甚至有10% 的留守儿童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父母已死的想法来自我保护,因此,老师可以在这里架起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引导父母与孩子多沟通多表达爱。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传统联络方式如家长会、“给家长写一封信”等来了解留守儿童家长状况,加强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微信、QQ 等远程视频对话,督促家长保持每两天通话一次的频率。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经常性的通讯联系会提高孩子自尊水平,也能给予到孩子日常的关爱,而这持续的关心比高价礼物更有用。

参考文献:

[1] 李磊,徐杨.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基于对皖北M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J] .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21-25.

[2] 范先佐,郭清扬.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64.

作者:朱小珍

上一篇:启迪式特殊教育论文下一篇:社会大学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