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其缺乏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随即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当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留守儿童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1: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到外地城市务工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关工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还原家庭教育”使父母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孩子,以父母的亲情关爱孩子,以父母的谆谆教诲引导孩子,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金忠元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2: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其缺乏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随即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当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配合,还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文章就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或进城务工,或到城市做生意,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脱离了父母的监护成为了留守儿童。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脱离了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德认知模糊。道德认知主要是指自身对道德行为的认知情况,运用自身的原则及观念去品读道德行为。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才能明辨是非对错。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常存在道德认知模糊的情况,比如部分留守儿童存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认为即便上学,以后还是要走上打工的道路,所以思想上消极,学习上懒惰、不求上进,甚至常常出现厌学、辍学等行为。而学生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总觉得亏欠孩子,常在物质上对孩子给予补偿,但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关心往往忽视,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即可,而把教育的重任交给学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2.缺乏情感依靠,出现情绪焦虑问题。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常常因此觉得自卑,甚至有些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逐渐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尤其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及时疏导的缺失,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2]。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也更加缺乏自信心。再加上留守儿童一般年龄较小,自我判断能力低下,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仇视心理。有些留守儿童很敏感,不仅不服从管教,还会产生錯误认知,甚至是仇视心理,觉得别人都看不起他,都在欺负他,进而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3.意志力薄弱。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往往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给予孩子引导、关注和情感上的呵护。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阴影,使得一部分儿童在个性发展上有所偏颇,部分留守儿童存在道德意志薄弱的情况。很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怨恨父母、疏远父母,而缺乏与父母的内在沟通,会使人的情感交流出现障碍,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层联系。长此以往,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情绪稳定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大起大落,爱生闷气,易怒易躁,伤害自己和他人。而且,缺乏意志力,做事也容易半途而废[3]。比如,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留守儿童一般不是想如何积极地去面对它、解决它,而是选择逃避,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督,很多留守儿童缺失学习的自觉性,完不成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这部分学生年龄较小,往往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校里不遵守规章制度,课堂上与教师或学生发生矛盾等。
二、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无不对孩子性格、道德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缺少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再加上一些家长自身没有掌握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孩子得不到有效呵护,容易产生被抛弃感、无助感。而孩子的父母认为,自己只需要负责孩子基本的吃穿住行即可,孩子的学习、做人等都是学校应该负责的事,所以常常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重视物质轻视精神的“关爱”,会导致孩子形成自私、冷漠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4]。

2.学校教育不当。一是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出现种种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因为成绩被贴上优等生或学困生的标签。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部分成绩优异的留守儿童获得教师的“阳光雨露”,那些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因为教师长时间的不闻不问、不理不管,很可能在这种不平等的氛围中心理失衡,甚至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三观”[5]。二是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完善,这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依然侧重于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评价。而教师的职称评定、晋级都与学生的评价直接相关,这就造成教师过于“偏爱”优等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教师的这一做法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悲观、自卑心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他们的逆反必定又会激起教师的反感情绪,从而厌弃这部分学生,进而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6]。
三、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完善对策

1.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寄宿制学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硬件设备利用率低、硬件设施配置不到位,多媒体、图书室、实验设施等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兴建一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以此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难题,从而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顾虑和担忧。同时,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安全方面的管理,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与学习[7]。

2.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做好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小学是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还未成熟,接受能力与可塑性都较强。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成长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在平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小学生从小与父母分离,未及时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较少,导致部分学生负面情绪、叛逆情绪严重,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在班会课上,教师就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在平时,教师可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不叠被子、不洗碗、离开宿舍与教室时不关门、休息时间大声喧哗等,并将这些错误以及正确的做法制作成动画课件,在班会课上播放引导学生观看,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习惯与错误观念。除播放多媒体课件外,教师也可利用课外书、生活案例等教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规范、注重安全,不乘坐农用车、不吃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不与陌生人攀谈、不吃过期变质食品等。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征特点灵活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教会学生书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拓展性、综合性的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组织开展象棋、书法、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正向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以及生活的热爱,让学生的寄宿生活更加轻松愉悦,同时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寄宿制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要能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教学方案,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对策科学有效。如,上文已经提及,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少,平时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学校、教师可在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家长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家长、学生开展亲子活动,并将这类活动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在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发展,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9]。如,在每年寒暑假部分家长会返家,节假日期间一些家长也会返回来与家人团聚,对此,学校可组织教师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商,利用一两天时间带领孩子到当地一些纪念馆、博物馆参观,共同学习,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家长与学校也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有明确教育主题的团体户外游,在游玩过程中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学到知识等。利用这类活动,既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与关怀,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又能加深家长对学生的了解,真正掌握学生的需求、性格以及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继而转变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為了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寄宿制学校可为学生开设家长热线电话,做好家长探视接待日安排等,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4.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会产生直接性影响。为此,寄宿制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能力素质,从而提升寄宿制学校教育水平。学校应建立起科学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技能、多媒体技能等的培训,丰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除此之外,也要引导、鼓励教师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负性情绪与不良心理问题并给予其疏导。同时,寄宿制学校也可创新内部用人制度,完善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各教师参与知识学习、技术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自我成长主动性,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寄宿制学校也应多从校外吸纳、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为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5.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其相辅相成、各显特色,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为了加强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互动网络,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包括家庭、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档案,从而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局面。同时,由于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重“养”不重“教”,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也难以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对此,学校可联合当地政府成立家长学校,帮助监护人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受教育难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受到负面影响。基于此,寄宿制学校就应秉持生本理念,结合留守儿童的特征特点、学习成长需求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关爱措施[J].文教资料,2020(03):182-183.

[2]许平宗.校园心理剧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治“心病”——校园心理剧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2019(03):85.

[3]李倩倩.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D].上海:上海大学,2017.

[4]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7-41.

[5]余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6]胡多宝.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12):12.

[7]赖相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7.

[8]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7:04.

[9]廖鸿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19-21.

编辑:郭裕嘉

作者:朱凤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篇3:

家长和学校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社会关注热点话题之一,备受各界关注。对留守儿童来说,因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使得其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导致留守儿童与人沟通经常出现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班主任都要予以重视,切实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家长和学校在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的作用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家长;学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进行务工,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这些务工人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让其家人或亲戚进行照看。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留守儿童会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确保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发展。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階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在行为和思想方面会因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长辈或亲戚无法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长都应予以重视,充分发挥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以此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一)长辈或亲戚无法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一般来说,农村群体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因而对留守儿童来说,是无法对其进行教育,仅能够照顾生活所需,所以在初中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并无法进行。这也就导致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面临较大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二)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留守儿童表现过于自卑和胆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敢主动回答;在课后学习中,因没有父母监督,自由度比较高,且没有自主预习的习惯。此外,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过于依赖手机,甚至已经处于沉迷的状态,这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2]。

(三)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相关数据,不少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且家长老人能力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管理,进而使得其经常出现不良行为。由于这些初中孩子各方面能力比较差,在没有父母的管教下容易养成各种坏习惯。

(四)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性格、环境等问题,不善交际且沉默寡言,无论是自己在生活中还是学习存在问题,不会与父母主动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问题,进而养成过于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利自身成长和发展[3]。

二、家长和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

结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比较多。家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而学校则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两者都对孩子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注重家长学校的合力共管。充分发挥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4]。

1. 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多,作为初中学校有必要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班主任也要积极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将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落实[5]。另外,学校也应积极做好关于初中留守儿童的档案建立工作,对各个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及时把握,并与家长进行及时联系。之所以这样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全面追踪,从而能够对留守儿童实施更好的教育方法,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学校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不断强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学校可针对留守儿童组织相关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面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在与家长联系的前提下,共同引导留守儿童敞开心扉,让其愿意与家长和班主任进行交流,以此能够促进这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作为班主任在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措施,疏导儿童不良情绪,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加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要比家长多,因而教师对这孩子的教育关心会更多。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和认识留守儿童内心的思想动态,之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融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在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以此能够增加其对教师的信任感。

另外,教师还要着重给留守儿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以此能够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守法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以免在其成长中出现违法问题。

4. 注重家长学校的合力共管

父母是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有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因而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作为学校,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通过举办相关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帮助其掌握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技巧,让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此外,学校和班主任还要注重方法的选用,对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尽最大能力解决其成长问题,促使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必须要予以重视,特别是在其教育问题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视,并在与学校的配合下,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教育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让其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满足其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龚开生. 社会工作介入叛逆期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初探[J]. 考试周刊,2020(82):5-6.

[2] 蓝耀忠. 浅谈初中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作用[J]. 新智慧,2019(28):43.

[3] 周翠芳.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J]. 考试周刊,2020(82):15-16.

[4] 罗文组.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J]. 中外交流,2020,27(27):169.

[5] 卓帮芹. 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校本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6):19-20.

作者:沈胜权

上一篇:古诗审美教育论文下一篇:高雅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