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图书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完善,排架方式的合理性,将对读者体验有着深刻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使图书馆整体得到有效改善,需在图书排架时,做到对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RFID图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1:

浅谈RFID图书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对图书管理效率要求的提高,基于 RFID 核心技术的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管理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得到率先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优势,其后概括了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情况,最后分析了RFID图书管理系统如何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RFID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自助借还,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并能保证充磁饱满,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如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加速流通过程。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排除乱架功能。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死书,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如果放错了位置,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且准确率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同时,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减少排队,在借还书高峰期,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基于这个因素,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邵勇.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7-128.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农家书屋建设中数字化平台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10]3053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高雅(1982-),女,管理学硕士,助理馆员工作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作者:高雅 杨帆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2: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

摘 要: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完善,排架方式的合理性,将对读者体验有着深刻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使图书馆整体得到有效改善,需在图书排架时,做到对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本文在对图书定位排架的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图书定位方式进行阐述,并从上架、倒架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图书定位方式对图书排架管理造成的影响做出探究、分析,这对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图书馆

0 引言

从原理上分析,RFID技术在图书清点、上架、倒架等方面,尤其独特的作用与效果。运用RFID技术,可借助电子标签,来对图书信息的快速获取,进而能够对图书清点问题做到有效解决,然而,在图书上架、整架、倒架方面,却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分析,其与RFID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定位排架方式有关,本文就此探究。

1 图书定位排架的分类及意义

1.1 图书定位排架分类

所谓的图书馆定位排架,即是图书馆根据拟定次序,将图书排放在书架之上,从而便于图书的使用及管理。

一般来说,图书定位排架有两种方式:

一是内容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内容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专题与分类排架两种方法;

二是形式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外部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装帧形式、登录号、字顺排架等三种方法。

1.2 图书定位排架意义

不论是何种排架方法,均存在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我国,分类排架方式在各个图书馆中应用最多。对于分类排架方式来说,其作为科学分类体系为主体的排架方式,每本图书上的分类排架号,均包含一个分类号及一个辅助号,两组号码所组成。通过这个分类排架号,便能够找到图书在书架上的对应位置。该方法在应用时,能够根据图书内容,将其划分到对应学科体系当中,进而能够使图书成为既具备内在联系,又具备层次级别的逻辑体系。在定位排架时,分类号能够将相同学科的图书归纳到一块,同时又把不同内容的图书划分开来,使每一本图书,都有其自己的位置。在获得图书的分类排架号之后,便能够在书架上找到其对应位置,因此,分类排架号,也被人们称作为索书号。其在图书上架、倒架、整架及图书定位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及应用效果。

2 RFID管理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图书定位方式

2.1 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

当前,一些图书馆在对RFID技术进行应用时,采取人为绑定图书与书架位置的方式,来完成图书位置的确定,该方法在应用时,原理较为简单,其定位操作和图书在编目过程中所产生的分类排架号并没有关联,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将书架的最小单元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对其给定一个RFID标签,即为层架标,然后再将对应位置设定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机器码,进而将机器码编入到RFID层架标或者是数据库和层架标相关的字段当中;第二步是把书架上面每一格当中的RFID标签与层架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方式可以写入数据库该图书相关字段,也可以是层架标信息写入到图书RFID标签。该步骤也是书架上图书的图书架位信息采集。在这两项工作完成之后,便能够将书架与图书绑定起来。

2.2 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

RFID技术没有出现之前,很多图书馆便是采用分类排架号的方式,来完成图书在书架上的定位过程。对于分类排架号来说,其本身即是一种序号,因此,不管是书架上的哪一格,图书的排列都是根据次序进行,任何一格,均存在一本确定的图书放在首位,这样,相邻格单元的首位图书便能够得到确定,进而使得每本图书对应的格单元,也能够得到确定。在RFID技术出现之前,图书馆便采用这种方式完成上架等工作。该方式在应用时,原理也较为简单。包含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相同;第二步是将格单元首位图书RFID标签与格单元的层架标联系起来,对于其他图书的定位数据,即是借助图书分类排架号的有序性,通过分类排架号来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放入数据库当中。

3 两种排架定位方式对图书管理与读者阅读的影响

3.1 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3.1.1 对图书上架的影响

图书上架,便是将读者阅读完所归还的图书,放回在书架上,便是图书上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需借助专业设备,完成对图书绑定位置的检查,若是已绑定完成,只需要根据提示信息把图书上架即可,若是没有绑定,则需要先完成绑定,再进行上架。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并不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只需要借助常规方式完成上架便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完成上架,更为方便、快捷,只需要根据英文字母与数字顺序,便能够完成图书上架。

3.1.2 对图书倒架的影响

图书倒架,即是单元格内图书放满之后,需要对其位置做出调整,便是图书倒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借助智能书车完成数据采集,然后再把图书绑定再书架上。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把倒架之后的首位图书数据和层架标联系起来,并不需要对图书数据进行读取,只需要完成格单元首位图书确定后,便能够根据分类排架号计算出定位,从而省略了图书数据采集过程。因此,当涉及大批图书倒架时,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更为快速、便捷。

3.1.3 对图书整架的影响

所谓的图书整架,就是对书架上存放的图书位置实施检查,观察其所处的位置有没有出现错误,另外,还需要将已经发生位置错误的图书,还原到原先位置上,这一整过程,便是图书整架。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只有在智能书车的辅助之下,方可完成对图书数据的获取,然后将获取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相比较,若是与原先书籍数据对不上,则表示图书出现了错架情况。然而,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其采取的措施,是把图书分类排架号和图书分类排架号实施比较,若是发现两种排架号出现不同,即是说明出现了错架问题。另外,在对图书进行整架时,还能够发现在编目加工时出现的错误,例如将书标张贴错误。通常,这类错误难以得到重视,但是运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变能够在整架的同时,对这类问题出现的错误,做到轻易发现。但是若是使用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实施定位,便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到有效发现。

3.2 对读者阅读图书的影响

不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对图书进行定位,对于喜欢使用OPAC来完成图书查找,并利用OPAC提供的信息,来找到目标图书的读者来讲,每一种定位方式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这是由于不管采取何种定位方式,读者都能够根据OPAC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对图书的寻找。而对于喜欢采取通过书架来寻找图书的读者来说,每一种定位方式所对应的效果变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分类排架号来对图书实施定位时,主要是对排架号有序性进行运用,这样客户在通过书架寻找图书时,能够向客户推荐更多同类的书籍。

4 总结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想要做好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定位排架工作,首先就一定要详细了解其排架方式,针对不同的方式,了解其优缺点。文章中的两种定位排架方式分别存在其优缺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为图书馆及读者带来的体验也存在差别。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在认识到两者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及读者的需要对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进行选择,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马瑞.RFID智能书车系统——图书馆智能化新元素[J].图书馆学刊,2009(04).

[2] 江波,吴永祥.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中的图书定位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5(05).

[3] 应贤军,周燕.浅谈RFID管理系统图书加工定位的方法——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6).

[4] 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03).

作者:王晓艳

RFID图书管理论文 篇3: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图书管理的方法。系统以RFID技术为先导,设计了智能书架、防盗功能、统计管理等诸多功能,是对传统图书管理的补充和提升。这个系统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一种可贵的尝试,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RFID;智能图书馆;信息管理

图书信息服务从传统的借阅——还书的库存管理模式逐步演变为网络化的智能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演进与发展,催生了图书管理平台的更新与升级。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不仅具有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LMS)的功能,而且引入了智能书架、统计分析和智能阅览等现代管理理念;是对LMS的更新与升级,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一种可贵的尝试与探索。

1. RFID技术

1.1 RFID的发展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完成识别的目的。

RFID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就会带来30~100亿美元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甚至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

这便使RFID成为全球的热门科技,同时也为RFID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验证。

1.2 RFID的特点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摄像、条码、磁卡、IC卡等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1)非接触操作,长距离识别(几厘米至几十米),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应用方便;

(2)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

(3)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4)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

(5)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

(6)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

目前,RFID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物体跟踪、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和军事等方面已经广泛地应用。

1.3 RFID的系统构成

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天线(Antenna)、阅读器(Reader)三部分组成(如图1)。其中:

(1)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且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全球惟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仿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

(2)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息。

(3)阅读器: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2. 功能与特点

本系统将RFID技术引入图书管理系统中,当装有电子标签的图书在有效范围内接近读写器时,读写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图书上的电子标签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此信号与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合成一体,反射回电子标签读写器。读写器接收到微波合成信号后,经读写器内部微处理器处理后即将电子标签存储的识别代码等信息分离读取出来,通过USB或RS232传人计算机,计算机处理数据库信息。这样的系统不仅开拓了管理功能,而且提升了工作效率。系统功能组成见图2。

2.1 智能书架

智能书架除了传统的全文检索外,还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地实现了直觉式位置检索(即在图书馆的平面图上浏览,然后逐个书架地寻找)。如果用户以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登入,则可以从系统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例如:每层架的现有藏书量及书本本来应放的位置等。

(1)快速库存检索:以往要进行一次全图书馆库存检查,就要花上几天的工作时间。现在,所有图书架都加装了天线,基本上不费任何人力物力,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馆库存检查。

(2)精确位置定位:传统的图书搜索只能告诉读者那本书“应该放在哪里”。但如果那本书被其他读者从书架中拿了出来阅读,或放错位置,这时系统的定位功能能准确地告诉读者那本书“当前时刻在哪里”,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

2.2 防盗功能

跟传统的防盗磁条对比,RFID标志显然是更耐用。既能降低失书的风险,又节省了定期更换磁条的麻烦,直接或间接地节省了成本。

除此之外,超高频(UHF)RFID天线可以做得很小,更便于工作人员把天线隐藏于读者难于察觉的地方,提升了保安程度。

2.3 统计管理

RFID技术可以使系统方便地收集读者的相关资料。通过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模式,管理者能有效地制定策略性的改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图书馆员以往只能知道有多少本书、那些书被借出。如今系统在RFID的支持下,可以搜集更多、更深入的资料,如:

(1)哪本书被读者从书架拿下来的次数最多;

(2)哪本书被带到阅读区/阅读桌的次数最多;

(3)平均每本书在馆内的阅读时间是多久;

(4)哪位读者正在阅读哪本书。

如果读者愿意带着一张具有RFID功能的借书卡,我们还可以定期推荐适用于新书。

3. 系统扩展

在RFID技术的支持下,系统不仅实现了上述实效性功能,还设计了以下扩展功能。

3.1 自动借还机

如果用户需要借书的话,只要先把他(下转第156页)的借书卡插进机内,从触幕屏上选出指定图书,系统的机械臂便会自动把书带到出书口。同时系统把读者的借书卡号码和图书编号等数据,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

还书更为简单,读者只需把要退还的书放进收集口,系统便会读出图书编号,把读者的借书纪录清除。最后机械臂会把图书分类,然后带到一个空的格子中。

3.2 智能阅览桌

在书桌底下加入RFID天线等设备,这样便可以得知诸如哪本书是正在被哪位读者阅读等信息。我们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调配纸质图书;必要时启用电子版本,并将其进行对应的传送与显示。

4. 结语

对于图书馆员而言,本系统改善或替代了传统的工作理念;是智能图书管理的一种尝试与探索。这个系统可作为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公共平台,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与此同时,本系统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相关的领域。例如:学校的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文稿管理、超级市场的物品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唐彬,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及其演进趋势[J],现代情报,2010,30(4):79-81.

[2]董丽华,等,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网络的管理与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振新,吴新年,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04(6):66-68.

[4]康东,石喜勤,李勇鹏,等,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李昊,杨燕勤,基于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情报,2010,30(1):154-158.

[6]李广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作者:刘莉莉 张澜宇 唐彬

上一篇:库存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化计算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