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从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建筑规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旨在阐述如何在建筑课程中进行建筑规范的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程教学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教学建筑专业论文 篇1: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探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综合性,而其中的课程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对其实行创新性的改革已十分必要。本文就以现阶段的专业教学进行论述,根据已知的问题进行实践,来探索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目前的建筑专业课程改革也成为许多此方面老师的重要课题,这对促进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专业课程;现状;教学改革;实践

对建筑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已作为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就必须对教学在多元化的模式下进行改革。在改革教学时对其整体构思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中,根据外界市场、人才培養机制等,对教学进行整体定位。此外,为了使课改能够很好地进行,要注意使教学改革更加地深化。改革教学是建筑专业教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并促进了学校建筑专业的进步。

一、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中都以理论为主,学生也是讲什么听什么的被动式的学习。而且,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使其理论知识远远大于实际操作能力,这在建筑教学中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改革中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实践中蕴藏着理论,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

(二)教学内容的不完备

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动手实践是建筑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就要求教学的内容具有实用性。由于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在目前的建筑专业教学中是不完备的,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不系统性。而且较旧的教学内容,不能使时代性的进步元素结合到学习中,如果不能使最新的建筑教学理念出现在教学中,就会使学习赶不上时代,而且也是学习的东西得不到很好的运用。

(三)建设师资力量

建筑专业是一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物理和数学等领域,所以建筑专业的教师有着较高专业素养。教师要在实践性强、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实用的前提下实行教学。但是,当前的建筑专业教师大多都不具备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依然遵循旧式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是教学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一大问题。

(四)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建筑材料》对各个建筑专业课程都相关,再如工程专业课《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相关。但是大多学校的课程都各自教学,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交流联系;由于建筑方面的知识本来就繁杂,使学生遗忘速度又加快,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到下学期几乎全都忘记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五)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不齐全,大大减小了学生学习中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不利于很好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导致专业技能不高,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去找一份适合的工作。

二、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

(一)以探究性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是当前建筑专业中的一大要求,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自主的进行研究型学习,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对建筑专业的课程学习十分重要,比如在设计课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对建筑结构、建筑发展进行独立思考,适当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探究性教学平台中,学生要主动的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讲课。因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便组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开创了先例。

(二)教学与市场相结合,增加实用性教学。

建筑专业的教学要与市场相结合,这样会使教学更加的富有实用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结合,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对教学的内容、课时安排也要有所计划,此外,教学时要注意实行对内容的针对性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和爱好来教学,这样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快速适应有着重要意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中急需要做的事,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缺乏内容的实用性,即创设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对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这种教学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不仅对改革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三)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

建筑专业是非常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包含了许多个专业的知。因此,在对建筑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时,要注重对其教学的结构进行完善,因为具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结构,才能对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要注重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构建与规划,从而促使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对教学结构进行改善的方法有校企合作,这也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种形式下,有利于促进对教学模式的拓展,特别是教学的实践平台下,很好的促进了改革的进行。所以,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基于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对其所涉及到的学科进行建设和发展等。

(四)强化师资力量

注重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的实践是建筑专业课程中非常必须的一部分,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建设和完善教学平台。此外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可见,强化师资力量对课程的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建筑专业学科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而且注重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把教学的改革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不仅促使改革朝着深化的方向进行,也为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目标。学校的建筑专业在不断的整改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教学改革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志,杨哲.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99.

[2] 邓文静.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290.

[3] 卢荣安.非建筑专业工程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7-90.

[4] 梁宁一,张晓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电气照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6,02:167-168.

作者简介:李莉(1974-),女,辽宁昌图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高职教育教学。

作者:李莉

课程教学建筑专业论文 篇2:

注重建筑规范的建筑专业课程教学

摘要: 本文从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建筑规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旨在阐述如何在建筑课程中进行建筑规范的教学。

关键词: 建筑规范问题学习现状

我作为一名从事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通过几年来讲授专业课程与参与制定课程标准的工作经验,深深感到:如何在教学中将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与建筑专业课程更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我就此谈谈对建筑规范教学的一些看法。

1.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1.1对于建筑行业。

建筑规范是国家根据建筑的特点制定的提供考核建筑是否符合标准的唯一衡量指标,一般主要有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这既是相关人员进行设计及施工的主要依据,又是保证建筑能够科学地完成的最基本的基础。

1.2对于高职学生。

建筑规范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五年制建筑工程的所有课程当中。对规范的学习有利于提升高职生在建筑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对他们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缩短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的距离,有利于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的接轨。因此,如果国家建筑规范更新,那么学生就必须在第一时间补充新内容、新知识,否则就会与实际脱轨。

2.目前建筑规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与建筑规范结合的力度弱。

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局限在对教材的说教,缺乏和建筑规范的有机结合,导致许多毕业生对这一块的思考缺乏逻辑性。如2006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住宅建筑规范》,很多教师在讲授“房屋建筑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规范,但是却都按照书本循序渐进,没有把这一规范穿插进去。

2.2缺乏建筑规范应用方面的教材。

我国建筑专业在建筑规范应用教材方面还处于空白,缺乏一些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可以直接使用的教程。这直接导致建筑专业毕业生尽管进入建筑单位,但由于对规范不够了解,无法尽快进入实际工作,从而影响了水平的发挥,阻碍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还要进行建筑规范的学习和培训。

2.3建筑规范教学与建筑工程专业职业训练处于不平衡状态。

高职院校往往强调课程实训的重要性,并一直努力加强这一教学环节的管理。高职院校希望通过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建筑专业知识应用于设计实际中,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读图绘图的技能,为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奠定基础,但是常因过于重视实训而把建筑规范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往往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步骤、方法、技巧,但是没有让学生熟悉相应的建筑规范,没有将建筑规范渗透到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训练中。

3.学生的学习现状

3.1缺乏自信心。

高职生在接触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时候虽然怀着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但由于成绩欠佳,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有畏难情绪,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2基础薄弱,学习欲望不强。

高职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成绩较差,总是处于班级末尾,学习兴趣不浓。进入高职院校后,有的学生因没有升学压力,不想学习,有的学生虽决心好好学习,但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期,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影响而随波逐流,最终学无所成。

另外,建筑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使得不少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被一些专业名词弄得晕头转向。

4.如何做到注重建筑规范的教学

4.1课堂内教学。

4.1.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筑规范。

教师应注重课程内容与建筑规范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强调建筑规范阐述。如在教学课程《建筑制图》过程中,在给学生讲制图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和相关制图标准,让学生了解书本的制图基本标准是有据可依的,依据规范才能少犯或不犯不该犯的错误。

4.1.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解建筑规范。

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枯燥知识为生动实例,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现场教学,通过实习,变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根据不同的内容,利用身边的建筑物,变抽象为形象,与建筑规范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教师应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以幻灯、投影方式配合教学就能将教学内容中的图形、文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等以静态图像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做到及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补充增加课堂信息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使用这些基本的电教手段外,教师还可尝试用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相配合来开展课堂演示教学。

4.1.3专业课程内容须作改进。

目前的专业课涉及建筑规范应用的几乎没有,而且缺乏有关新科学、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建筑规范的热情和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不能只传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建筑规范的讲解,与实训相结合。

4.1.4项 目教学法中融入建筑规范。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应融入建筑规范,引导学生独立根据建筑规范设计要求,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以“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为例,我采用项目教学法先进行民用建筑设计理论讲解,再布置具体项目内容,如住宅平面设计、教学楼平面设计,给出工作任务书,然后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与此次项目相关的信息编写成设计指导书,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使学生通过实战无形中掌握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课堂外教学。

4.2.1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建筑规范放到网站上。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广阔空间,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如教师可以建立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将建筑工程专业上常用的建筑规范放到网站上,以便学生查阅,同时将在实际工程中收集到的大量的与建筑规范现场实际应用相关的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自主学习资料,也为自己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在校学生参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所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教学收到实效。

4.2.2利用电子邮件和QQ,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可利用电子邮件和QQ进行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将答疑空间移到校外。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利用这种方式在线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和QQ不但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加强师生交流,而且同学之间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4.2.3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对建筑规范讲学。

高职院校可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相关建筑规范讲座,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宝贵的工作体会,既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热情,又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思想。

将建筑规范贯穿到建筑课程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建筑专业的相关概念,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操作,进而组织、构建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对整体把握建筑知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建筑规范是建筑课程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滕大春.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孟聪龄.建筑设计规范应用,2008.

作者:张 文

课程教学建筑专业论文 篇3:

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背景下,以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倡导高校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大纲,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建筑专业;表現技法;教学;现状;对策

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建筑表现技法》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专业课的配课,是为表达建筑设计服务的。较好的表现技法让建筑设计的效果图在视觉上可以更加逼真、震撼,充满说服力,对建筑设计的表达具有推动作用。在设计工作中,较好的表现技法对设计人员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电脑效果图以其清晰度、仿真性、精细度的种种优点大大冲击了手绘效果图[1],但手绘比电脑作图拥有更快捷、更方便的优点。但在目前的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计划与进度、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及课时量的安排等问题,存在着以下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一般的综合性院校,技法课的教学计划排课不紧凑,理论课排课较分散。在教学观摩中发现,在只有8次的课堂教学计划中:第一次课程内容为基础认识、第二次为课堂练习,第一次的课堂只是对绘画材料认识完毕,学生对真正的用笔技巧一窍不通的时候,如何进行第二次的课堂练习?这样的安排计划,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践,需要学生系统学习了关于钢笔和马克笔的运用理论后,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多种技法练习。

(二)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违背了为建筑设计课程服务的初衷

建筑表现是为建筑设计服务的[2]。大多综合性院校,将《建筑表现技法》与《建筑设计》课程同时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但技法课教学进度晚于建筑设计课程。某高校进度表所示,技法课程第6周还徘徊在对色彩的理论认识中,但设计课程第6周为建筑设计专用周,设计周要求学生用表现技法对自己的建筑设计作业进行排版上色,需对建筑效果图进行钢笔马克笔的运用。这就产生了课程矛盾,技法课还未安排对色彩的学习,建筑设计课程已要求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色彩表现,并进行考核。这就对学生不公平,也违背了“建筑表现技法是为建筑设计课程服务”的初衷。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课时比例分配突显其弱势

在文献调查中发现,早在2008年有 “课时量不足,忽视实践环节的培养[3]” 观点的提出;2012年有文章提出“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4]”的观点。但至今为止,各类综合性院校对《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课时并未更改。在大纲中,技法课还是作为辅助《建筑设计》专业课的配课。

例如某高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同一学期中,设计课程占96学时,共14周,占一个学期三分之二的时间。但技法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只有32课时,一次4个学时,分8周进行。课时太短,而技法课程需学习线条、色彩和快题设计等表现技法。其中色彩学习章节还需安排马克笔、彩铅、水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学习。但如此短暂的总课时,每个环节所需的课时远远达不到让学生从生疏用笔到熟练掌握绘图技巧的目的。而课时比例分配会让学生更加重视建筑设计这类专业课,以至于学生愿意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作業,忽视了技法课对专业课学习的辅助作用。

二、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解决对策

(一)修改教学计划,增加课程实践,酌情增加课时量

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应紧凑安排。以32课时,分8次课为例。理论课与课堂练习的课程内容安排修改如下:

1、要求老师对手绘材料做介绍,观赏名家优秀手绘案例,观看手绘步骤。

2、进行钢笔、马克笔、水彩等应用技巧的理论专题讲座。对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解决办法;甚至讲到理论重点处,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

3、在理论课后留相应作业。分为理论课作业和手绘作业两部分。理论课作业:抄书,对技法理论进行抄写。只有对基础理论的熟记与掌握,才能达到后期实践的熟练与变通。

4、学生对表现技法有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后,进行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书本教材中对问题的认知、理解、记忆;实践课则注重深入社会,体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5]。到教室以外的环境进行写生练习,让学生面对实景进行现场构图、选取透视角度、合理安排画面;并让学生对构筑物周边环境进行设计,练习如何取舍主体建筑周围多余的景观与植物。

通过修改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理论、临摹、实践,循循渐进的掌握建筑表现技法。并对培养计划进行修改,酌情增加课时量。

(二)修改教学进度表,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遵循建筑表现技法是辅佐建筑设计的初衷。将技法课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并结合大一暑假的城市建筑认知实习,在实习的途中可以进行技法的实践练习。或将课程安排提前,在学生对钢笔、马克笔等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行建筑设计课程的第一个设计周的安排,让学生对绘制建筑效果图更自信,效果更突出,卷面表现和分数更合情合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具体建议

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充足时间对素描、色彩进行美术基础课的学习,美术功底薄弱。教师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上课,而应在理论学习之后,手绘训练之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让学生针对范画进行临摹,从中分析学生对理论掌握的运用程度,以及对表现技法课程的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手绘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总结

针对目前综合性院校建筑类专业的特殊性,着重分析《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行上课,用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实践,杜绝盲目的临摹教学,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联系;并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手绘和设计能力,探索一条适合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金彦汐.手绘教学的意义及步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7):134-135.

[2] 任君.建筑表现技法教学的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9,(20):684.

[3] 屈梅.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思路[J].内江科技,2008,29(10):76-76,100.

[4] 喻明红.城市规划专业《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46-47,278.

[5] 张荔.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6):89-90,128.

作者简介:康蕾(1988-),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康蕾

上一篇:节能土建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