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时事政治教育是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教育。在课程标准中称“时事政策教育”,平时亦称“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治教育”,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对时事热点的分析研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教育论文 篇1:

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杜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他对当时社会深刻理解和观察的结果,更是对以往的人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他把达尔文进化论、实用主义哲学、机能心理学的思想相融合并运用到思政教育领域,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笔者通过阐述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经验,来分析杜威人性化道德思想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些启发。

杜威认为道德不是教来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应是简单地归结为某种问答式的教学,而应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杜威看来,儿童足从他们的全部社会经验中获得道德价值的。”因此,杜威正是在批判美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产生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概述

杜威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很多大事如美国内战、美国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两次世界大战等,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杜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达尔文的“有机体适应”的重要理论中主要表达的是有机体的生存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在杜威的学术思想中“有机体适应”论的思想得到了直接的体现。[4]以强调有机体的积极适应为核心的“动态心理学”,主张正反合的过程乃是不断发现并进而解决困难过程的实验逻辑又共同为杜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提供了心理学和哲学的依据。

实用主义是美国历史悠久的哲学,当中渗透着权益主义、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华所在,是与美国社会实际相融合的哲学思想。美国哲学黄金时代的到来就是它的到来和发展所致。同时在它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必然是把经验和实在效用作为评断道德行为是否具有德性的判断标准,把“关于道德的观念”内化为“道德观念”,进一步地去帮助个体解决道德问题,从而真正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工具性,这种立足现实生活,倡导积极行动和追求实效的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收集各种材料,提炼出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以便引导出我们再新的行为领域中对知识的发展趋势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态度。”[2]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应该致力于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的道德与社会问题之中。杜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因而他并不是在空谈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更是根据人性的理解进而将理论融入教育实践当中。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

1、基于对个体的认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在新个体主义思想中,首要问题就是对“个体”的界定,新个体主义思想中的“个体”不再简单地是单个的个人,而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融合在一起,“个体”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还包括每一个社会组成部分,例如一个群体,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等等。“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现实的个人是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离开现实的个人,社会就像一個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2、基于个体与环境及社会组织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杜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的,其首要的表现是对个体的尊重。一个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不仅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先天的本能,还是社会的个体,具有社会的本性,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个体。社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其目的就是想要塑造更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体。强调个体的同时不忽视社会,个体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人能力的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观念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人的道德价值观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影响而存在。我们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来,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发挥。道德是社会性的,道德的行为主体是每个个体,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着喜爱群体和渴望交往的需求。每一个人无法彻底离开社会群体,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诉求。虽然这种天性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天性使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

三、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杜威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如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都给予了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努力的方向,奋进的思路,可借鉴的方法。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还要从做中学,创设活动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更要关注生活,创建全面性、生活性、实践性的思政教育知识观。

一、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主要是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个人的知识、能力、感情等。其主要问题在于怎样使个性发展,同时把发展范围扩大,调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在追求个人自我实现和个人自我理想实现与社会福利不相冲突。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不因社会福利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个人自我理想实现与社会福利不相冲突,不因个人的发展而损害公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培养个性,以自己活动反对外部纪律。他认为凡有价值的地方就有探究的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通过批评性探究发现什么是正确的,并帮助他们为追求合理的价值充分利用它们固有的能力和智慧。

大学生是价值探究的承担者,如果要使他们能主动地接受并遵从当今教育,才是我们教育者真正地解决道德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一个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持续不断地在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发展批评性思维。“重视发展青年的批评性智慧,认识到道德价值不是永恒的,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强调学生要在实际环境中学习价值并在审慎考虑结果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杜威还十分注意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认真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智能力,它所强调的在与别人的合作中学习价值的观点己成为当代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3]因此,我们教育者就需要重视学生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去认识兴趣才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帮助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面。

二、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主體与客体的关系,没有实现师生间的沟通和双向交流。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居高临下”的阵地。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得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得到重视,形成教育的深刻改革。

1、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杜威所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由约束性思想政治教育向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由单向式思想政治教育向双向式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由封闭式思想政治教育向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由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是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互动,师生双方平等参与,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

2、合理运用商量讨论和理智的方法

西方伦理认为的道德理论始终关注意志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个体理智思维能力。学校德育必须确立这样一条根本原则,即“必须从最广义上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要求学校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须使儿童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大学生确立反省道德,使其在新的环境中把握行动的方向。反省方法的训练并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原则,而是教给学生在具体的道德情景之中做出理智判断的方法。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客观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虚心听取不同的声音,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具体地说老师应该知道学生形成理智的选择、判断等能力,以此来培养民主主义的方法。但是作为要训练成一个有思维习惯的头脑,绝不是一件简单且容易的事情,因为理智思维能力必须有意识地不断培养,才可以习得这种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个体理智的反省道德方法。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不是矫正学生错误的行为,而是让学生养成积极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只要细心时常能发现有些人只善小而不为,知恶小而为之,这与我们所学的道德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将道德知识付诸于具体实践,这样的道德知识也就没有意义可言。学校本身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共同生活的社会,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都能发展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都是道德的教育。只有这样,“学校的生活,才是一个活的社会生活;学校内养成的儿童,才是一个懂得社会需要,能加入社会做事的人物。他们组织的社会国家,才是一个兴盛的社会国家。”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扎根于生活,并在生活实践到具体的行为表现,让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俏华.以民主的方式养成道德——杜威民主社会理想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

[2]杨荣.杜威德育思想的现代借鉴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胡春博.学校生活、课程、教法三位一体——从杜威德育观看当代中国学校德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4]陈亚军.哲学的改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3.

作者:李筱

政治教育论文 篇2:

高中政治教育中时事政治教育与文科综合能力培养

摘要:时事政治教育是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教育。在课程标准中称“时事政策教育”,平时亦称“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治教育”,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对时事热点的分析研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包括观察、识记、想象、理解,比较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辩证思维能力,表达、实践和创新等能力。文科综合能力,即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认识、理解、分析、评价,以致进行实践和创新。要求学生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中,坚持运用辩证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时事教育和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政治科教学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文科综合测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文科综合能力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渗透对策

在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考察重点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政治中,有大量的时政要闻,对于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老师而言,必须全面掌握地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要闻,并从中提炼出重点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教材中的模块进行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例如,G20峰会、中美贸易战、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等等,将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从文化生活、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进行分析,为创设创新型政府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将各个章节的知识整合了起来,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二、时事政治教育与文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在关注过程中培养综合能力的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学生对关注时事热点和培养综合能力的认识,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牢固对立关注时事热点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关注时事热点的方法。切忌死记硬背,突击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常学不辍,常练不歇。教育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广采博收。了解热点只是感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列宁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任何时事热点都是在一定时空中发生的事件,都有着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空间的现实意义。需要关注者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历史地思考,放在一定地域环境中思考。从一点出发,发散开来。从时事热点中抽象出政治理论原理,做出历史的比较和分析,理解其自然和人文地理上的原因和意义。如:对“梵蒂冈教廷对侵华传教士‘封圣’”一事,可指导学生从宗教本质,我国的宗教政策、对外政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基督教的淵源,梵蒂冈在基督教中的地位,西方传教士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历史罪行;梵蒂冈所在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印证。教育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思考时事的习惯,使时事学习,理论掌握和综合能力提高相得益彰。

其次,课堂教学中,寓政治原理教学于时事教育,置时事热点于“历史”和“地理”之中。时事教育必须与理论观点教学紧密联系,改变“原理加例证”的讲授模式为“时事出原理”的教学方法。精选典型时事实例,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政治原理。继而探究历史根源,把时事与“史事”进行比较、鉴别。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一步理解时事的地理原因和意义。教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从分析“党中央如开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工作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农业问题;②党和政府重视农业发展与西汉(汉文帝)的重农政策有何本质区别;③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时事是学习原理的载体,原理是时事的灵魂,综合能力是时事和原理的升华。时事、原理与综合能力相辅相成。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步提高。

再次,归纳时事热点专题,进行文科综合能力训练。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政治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依据时事热点和教材重点,确定若干专题进行集中研习,这是对平时时事热点学习的深化和拓展。每个专题设计不同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论述题),贯穿三个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不同层次训练。第一,从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角度进行训练;第二,将政治观点与历史相结合,辩证地分析该热点的历史渊源、意义,并进行历史的比较和鉴别的训练;第三,分析该热点的地理原因和意义的训练;第四,融会政史地,寻找出最密切的结合点的训练(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例如:成品油价格今年猛升,影响面广,倍受世人关注。就这一热点,可从四个方面设计不同的问题和题型让学生练习。第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性质,石油输出国的经济结构,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成品油价格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设计问题;第二,成品油价格猛升曾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后果(1973年至1974年,1979年至1980年),石油输出国经济结构畸型的政治历史原因等进行训练;第三,主要石油产地的地理环境,该地区资源结构状况,气候特征,以及政策等进行训练;第四,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政策等进行训练。具体题目设计,恕不赘述。通过系列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实践是无止境的,我们作为时事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要有前瞻眼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势。要充分发挥时事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把时事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培养文科综合能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只有这样,时事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新课标下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8(16)

[2]张世荣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旬,2016,(12):244。

[3]王晓军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90。

作者:张犟

政治教育论文 篇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提出的,所谓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施教主体通过一系列正面的、直接的显性课程对受教主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其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都是“暴露”的,多以课堂上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以期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达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显性课程实现的,而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问,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以传统的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显性教育模式为主,忽视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日异月新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在变化,光靠传统的显性教育已经不能胜任中学生德育的重任,必须要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搞好中学德育工作。

1.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能很好的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它还具有导向价值、德育价值、动力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对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不能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埋没了它的价值。我认为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上到下,就是国家社会的重视再引起教育者、个人的重视。学校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要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中学生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切实的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也要同时兼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动力价值、德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2.发挥教育者人格魅力的隐性教育作用

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和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所以首先,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同时,由于中学生这个青春期阶段的复杂性,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专业素养,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更多双方都感兴趣的对话空间。其次,教育者要能够拉近自身与中学生的距离,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通过与中学生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能够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身心特点等,对中学生充分的了解才知道中学生内心的需要,进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教育者自身,这有利于教育者人格魅力最大化的散发,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中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促进中学生在和谐向上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3.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各项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各种活动,吸引中学生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灵活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参加的集体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注重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中,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让中学生自己积极参与活动,自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的优化

(1)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化

校园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吃饭、散步、上课,呼吸着校园的空气,熟悉的校园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能够给学生带来直接而突出的感官感受。校园的物质环境就像一本学校文化的教科书,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得到陶冶。

(2)校园人文环境的优化

校园人文环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校园文化的整合、传承和沉淀。学校应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功能,积极向上、厚积薄发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散布于整个校园的一种文化氛围,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承、优良传统、学术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使校园人文环境既能体现人文精神,又能体现人文关怀,使中学生能置身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校园制度环境的优化

学校的规章制度既规范了中学校园内各项工作、教学的开展,也为中学生形成了日常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校园制度环境,是学校实现科学管理和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总结: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确定的施教主体,由潜在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教育因素和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引起中学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改变,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调动和优化各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德育价值、动力价值和社会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磨合。本文对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粗浅研究,仍然许多有足之处,但是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将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下去,使其更加完善。

作者:杨鑫菘

上一篇:套利式金融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