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地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一门学科,作为中考必备的一门学科,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真地去学习,掌握好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初中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不仅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核心素养。具备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在地理课上能够紧跟教师的速度,高效率地进行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和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形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

地理课堂传递着地理知识,地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我们国家深圳的“山寨文化”大家或许可以从中可见一斑,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以及应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把地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从而忽略了地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用word、PPT、flash等手段制作了地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自我消化知识的时间更少了,学生毫无讨论交流和自我消化知识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二是教师的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了,还没有抄完”,这种课堂完全就不是教学了。多媒体设备是有了,但这样的教学完全违背了多媒体进入课堂的初心。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

初中是趣味性地理,是地理的起始阶段,针对学生喜欢观察自然现象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创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课本结论。例如:讲述等高线时,教师携带实验器材:模型、画纸,在教室进行现场操作。教师利用画纸逐渐的画出模型里的等高线,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画等高线,以此来深刻理解等高线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学生理解了等高线。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个性,影响了学生探索性思维和个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地理课程相关的视频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同样,这也不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的初心。

三、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教师充当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提出主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地理人,能遵循社会的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生活中总结出地理规律,这就是地理素养锻炼人思维能力的明证。例如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来解释我们生活中哪些不当的农业方式和哪些是有利的农业方式。

实验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地理教学思维的改变,引起了地理教学的进步。现代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要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在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礙了地理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弥补了地理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二是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教师感受传递知识的轻松感。这是我们渴求的“互补”性教学方式,促使整个地理教学的改革。

纵观整个地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地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灵活实用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使知识的地区无差异性,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应用性。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更多的资源提供给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够在传统教学中迅速转变思想,对课堂教学做出有效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地区同学的学习成果和实验方法及实验指导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宽度。以达到真正的缩小地区的资源差异,使教育资源的更加公平分布。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地理教学也会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将具有广泛性、实效性、直观性、特色性。

作者:韦旺

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地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一门学科,作为中考必备的一门学科,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真地去学习,掌握好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初中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不仅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核心素养。具备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在地理课上能够紧跟教师的速度,高效率地进行学习。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地理知识,地理教师需要认真地进行教研和备课,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通常被人们看成是文科中的理科,因为地理是被分到文科这一大类的,但它的思考程度却与理科相似,尤其是其中部分内容的计算过程、计算程序不亚于一道数学、物理、化学题。但地理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并常常运用于生活之中。当然,想要学好地理这一门课程,光有充足的生活经验还是不够的,毕竟人的一辈子很短暂,一辈子能够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初中生更是年少,本身就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能在生活中获得的地理相关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为了让初中生学好地理知识,最为重要的是使初中生们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这门学科、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速度。很多学生对学习的科目没有兴趣、不愿意学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跟不上教师上课的速度,听不懂教师上课讲的内容。所以,采取分类而教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紧跟教师课堂前进的步伐,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地理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们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学科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粒砂砾,大到整个宇宙,无一不时刻透露着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就算是为了日后的生活,初中生们也要学好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体现着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存在的规律是与生俱来、不可逆转的,所以,当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时,大部分的地理知识只需要学生背过即可。背诵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大脑中与地理相关的存货不断增加。当学生大脑中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核心素养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地理问题,自己学习地理知识。因此,背诵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仅是辅助作用,学生才是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在讲完一部分地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背诵,去记忆刚才教师讲的知识点。在这一小段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支配,但在最后检查结果时,学生只要将需要背诵过的内容全部背过即可。基本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进行背诵,达成记忆的过程。学生背诵过后,在大脑中形成记忆的内容,就是他们自身地理知识内容的积累,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根据学生个性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想法,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授课教师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通常一个非常简单的知识点需要重复记很多次,并且很难将所学、所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习题之中去。还有的学生在平时就注重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所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很轻松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接受地理的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比较浓郁,高昂的学习情绪可以让他们的大脑始终保持快速运转的状态,快速吸收教师课上讲的知识,并且随时转化成自己的积累,提高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对于第一种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作为课上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好基础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对于第二种学生,可以适当地讲一些拔高的知识内容,扩大他们的地理学习范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成绩锦上添花。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一直对课堂保持认真听讲的态度。初中生正处于贪玩的年龄,很多学生的自制力不强,自制力不强对于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是致命的弱点。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及时增强他们的课上注意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收集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意见来改进教学方式,以此进一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还应该采取多种课上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上的新发现,都是地理学家切身实践得出的。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上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多,都是虚拟的,不如亲身实践后记忆的时间久,了解得清晰透彻。但只关注与实践也是不可能的,初中的学习时间有限,距离中考的时间一点点缩短,单纯靠实践,是不可能学完初中地理学科的所有内容的。所以,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推动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实践的内容都可以取材于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随时进行学习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拿出一定的时间,或者举办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时间活动,支持、鼓励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亲自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心去思考实践的每一个步骤,去总结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学生地理程度的好坏,充分展现出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当一堆不同问题产生时,需要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共同寻找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由此来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当地理课程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产生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四海.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责任编辑  王小飞)

作者:毛德军

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3:

借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

摘 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科之间有着更多的交融性。在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将学生在该学科中的素养有效提升,借助于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有效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 初中地理;地理素养;教学策略

从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出发,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从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获得相应的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应的地理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地理学习目标来讲,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时候不能单纯从地理知识出发,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设置过渡性的地理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形成

在问题设置中,让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比如,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这样的气候特征是经过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但是,可以出示相关的视频,在2000年的时候,阳春三月的时间里在这一地区却普降冰雪。这样的气候与书本上呈现出来的气候特征是完全不符合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情况设置相应的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谈论。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探讨出来的答案体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总结出来比较统一的观点就是: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这样的探究中让学生注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进行考虑。學生认为,只有我们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爱护,才能让气候不会出现反常的变化。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设置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去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在对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避开文本中的知识点,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治理黄沙的方法。”由于治理黄沙有着很多中的方法,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方法。学生在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有话可说。学生就充分调动自己的扩散性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书本上为展示出来的有效方法是“造林种草,修筑梯田”,还想出很多有一定实践性的方法。甚至有学生想出针对气候的特征,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飞机喷洒水的方式来保持这个地方的湿润,让树木尽快长大。有学生认为可以修建水库,利用水库存沙和蓄水等等。在学生的反复讨论中,感受到内心的愉悦,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地理知识的探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形中培养起相应的地理素养。

三、借助于教科书的“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初中地理文本中,当学习完相应的知识之后,都有相应的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参加。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当对第一节知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之后。有活动如下:“假如你是五岭县的县长,你将把‘引进人才发展教育和科技,再多修些公路,发展旅游业,发展煤化工工业,加强对外联系,扩大果树种植面积’的哪一条建议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请大家自主探究内心的想法,并展示出来。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会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并且将自己的理由展示出来。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例举出很多的理由。有学生认为: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路路畅通,才能提升经济水平。同学生认为“良好的交通是发展当地经济的第一要素,当地的物资能走出去,外面的物资能够走进来。有学生认为,良好的交通很重要,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进,而人才能够促使科技走在最前端,因此要对人才进行多层面的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地理综合常识、交通思维能力等进行提升。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融合其他学科特点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交融性,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比如,在对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问学生:“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杞人忧天这个词语的,有如何新的发现?”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就感到很诧异了,为何地理学习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了。学生开始展开了新的讨论,认为杞人忧天肯定与中国的自然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在经过系统的讨论之后,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有学生认为:“面对当前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持杞人忧天的态度。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考虑到终有一天将资源消耗完了,我们的后代如何生存的问题。”有学生认为:“杞人忧天就是要我们把握现在的生存方式,尽量进行资源的小幅度开发,尽量环保。”有学生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将地球的年龄与资源的消耗比例进行了计算,从中得知如果我们不节约资源,会让资源逐步耗尽,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同学甚至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将古代的资源与当代的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我们要对资源进行保护和节约型开发等等。在学习的讨论中,不但增强了环境忧患意识,还对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进行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样多学科知识的交融,让学生将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树立起来,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探究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颖;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有效性教育[J];现代教育教研;2016年02期。

作者:张芸芳

上一篇:招投标的审计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农村中学生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