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企业通信网络论文

2022-04-16

摘要:现代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現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业企业通信网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业企业通信网络论文 篇1:

智能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Internet网和Intranet局域网来获得信息和资讯。作为现代化的智能住宅小区向社区内的广大住户提供宽带多媒体综合信息资讯服务,是智能住宅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智能小区通信网络是小区内综合信息服务、小区与外界广域网连接、小区智能物业管理的物理平台。构建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要考虑网络提供综合信息与资讯服务的能力,网络的先进性、扩展性、性价比以及开发商(用户)对投资费用的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小区宽带通信网络平台采用以太网或有线电视HFC网,也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以太局域网构建小区宽带通信网

1.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传输方式,它采用基带传输,通过双绞线和传输设备,实现10M/100M/1000M的数据传输。由于应用广泛,各大网络设备生产商均投入极大精力于这类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技术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同轴电缆上的共享10M传输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在双绞线和光纤上的100M甚至1000M的传输、交换技术。目前,大部分局域网络均采用以太网,在大型网络系统中的各个子网也多数构成以太网。从应用来看,办公室自动化、证券、校园网、控制系统等各类应用均以以太网为主要的通讯传输方式,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仍保持很猛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将来的局域网仍将以以太网为主流技术。总之,以太网是目前网络技术中先进成熟,实时性强,应用广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通讯技术,是智能小区通讯网的理想选择。

千兆以太网继承了传统以太网的特点,并极大地拓宽了带宽,与10/100M以太网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增加了对QoS的支持,以高带宽和流量控制的策略来满足应用的需要,是智能小区局域骨干网的理想选择。

2.智能小区局域以太网方案设计

功能说明和设计要求

智能住宅小区局域网一般涵盖若干栋用户住宅楼、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小区公共会所、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区内各类集团用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小区智能控制网连接。

网络设计要求采用可靠、先进、成熟的技术;所有信息点具有交换能力;支持虚网划分;支持多媒体应用;能进行良好的网络管理;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网络系统

整个网络包括广域网(INTERNET、各专业网)接入、小区网络系统及小区网络智能控制中心。

小区网络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为系统中心(小区管理控制中心)、区域中心、住宅楼栋和用户四级。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户楼栋的分布情况,为便于网络设计和管理,可将整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中心,管辖若干个相近的楼栋。根据小区网络设计要求,小区局域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在系统中心设一千兆以太网核心交换机,在各区域中心设置工作组交换机,各工作组交换机配置1000MFX上联端口,通过光纤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构成智能小区千兆以太骨干网。每个区域内,在各楼栋设备间设置100/10M交换式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通过100MTX上联端口经五类双绞线与工作组交换机连接,根据需要也可通过100MFX端口经光纤连接。在楼内,交换式集线器通过10MTX端口经楼内5类综合布线连接用户计算机。这样,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可提供高达1000M的传输速率,工作组交换机向各楼栋提供100M的传输速率,每个最终用户可独享10M的通信带宽。

小区管理控制中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心,系统的主要通信设备集中于此,除网络核心交换机外,还包括与广域网连接的路由器、各类服务器以及管理工作站等。

小区局域网通过DDN专线或ADSL与INTERNET连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可以通过155MATM或通过千兆IP城域以太网与INTERNET连接,以提高小区接入带宽。

网络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可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与配置。区域中心可以包括若干栋单元楼,也可以只管辖一栋高层住宅,小区内的集团用户、公共会所、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各应用子系统以适当的方式就近接入各自所在的区域中心网络,形成一体化的统一网络。

图一智能小区局域以太网

住宅综合布线设计

上文所述,在楼内交换式集线器通过综合布线与用户计算机连接,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住宅的基础设施,为住宅楼的通讯网络提供高速信息通道。智能住宅布线系统按功能区域分为三大部分:住宅单元子系统、楼层管理间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以及设备间子系统,各系统布线都采用5类以上双绞线,如图二所示。

(1)住宅单元子系统

在每一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家庭布线系统接线箱,作为与户外布线系统连接的界面,对户内外布线系统的变动带来极大的方便。接线箱可安装各种系统接线模块,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模块、家庭安防系统模块、可视对讲系统模块等等,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安装。户内数据通信布线采用5类以上UTP,信息插座采用RJ45制式接口。

(2)楼层管理间和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布线采用新型拓扑方法,由设备间主配线架敷设至各楼层管理间的干线电缆构成,系统采用五类以上4对UTP作为系统主干电缆。楼层管理间设置桥式模块板,通过不同跳线实现水平线缆与垂直干线的连接。

(3)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内安置交换式集线器和主配线架,所有主干线缆都端接在主配线架上,通过跳线与交换式集线器连接。

图二智能住宅综合布线系统

(图中CDT为家庭智能数据终端,为小区智能控制网核心设备)。

HFC网构建小区信息传输网

1.HFC网络技术

我国有线电视覆盖范围广阔,用户普及率高,是电信网之外的另一个资源大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网逐步发展为双向HFC综合信息网,除传送常规的广播电视信号外,还可以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实现图象、数据和语音“三线合一”。HFC双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传输网从有线电视前端中心用光纤将信号送到各小区的光节点,从光节点处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与住户连接。HFC网有效网络带宽为850MHz,具有丰富的频带资源,将45MHz以下频段传输上行数据信号,50~550MHz用于传输普通广播电视信号,550~850MHz用于传输下行数据信号。HFC网频带宽、速度快、性能可靠稳定,是智能住宅小区理想的信息传输网络平台。

HFC网络系统主要由位于前端的CMTS、位于用户端的CableModem以及传输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CMTS从网络接收的数据帧封装在MPEG-2TS帧中,通过下行数字调制成RF信号输出到HFC网,同时接收上行数据,并转换成以太网的帧传送给网络。用户端的CM的基本功能是将上行数字信号调制成RF信号,将下行的RF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从MPEG-2TS帧中抽出数据,转换成以太网的数据,通过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输出到用户PC。在HFC网上采用频分复用,在某一频率上的信道则是多用户共享,CM用户在连接时并不占用一固定带宽,而是与其它活动用户共享,仅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瞬间,使用网络资源,它通过MAC控制用户信道分配与竞争,支持不同等级的多媒体业务。

2.网络设计方案

基于HFC的智能住宅小区信息传输网络如图四所示,有线电视台控制中心总前端通过IP主干城域网与各个分前端连接,分前端通过光纤连接各光节点,光节点以下是双向同轴电缆分配网连接到用户端。若CMTS位于小区内,则小区智能控制中心为有线电视的一个分前端,CMTS与CM之间是同轴电缆分配网。

在双向HFC网上构建小区宽带信息传输网时,根据网络结构,在小区控制管理中心设置电缆调制解调器头端系统(CMTS)和路由交换机,用户端设置电缆调制解调器(CM),由此构成双向HFC网的用户宽带接入传输平台。

HFC前端

HFC前端主要包括路由交换机、CMTS、(光发射/接收机)。前端路由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千兆IP城域网连接。CMTS用于连接双向HFC网和宽带数据网,为用户端的CM提供控制、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它提供动态带宽管理、高速信息流量集中、数据网络资源的接入控制并保证数据服务质量。每个CMTS可支持和管理2000个CM。

用户端

HFC网用户端核心设备是电缆调制解调器(CM),用于完成HFC网与用户PC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使用户PC通过HFC网络与前端设备进行全双工的数字通讯。CM通过标准的10/100BASE-T以太网自适应接口与用户的PC连接,通过F头与HFC网连接。

根据小区用户的类型和需求,用户的宽带接入可采用不同方式,主要包括通过CABLEMODEM接入和局域网高速专线接入。

(图三中CDT为家庭智能数据终端,通过FSK调制方式与小区控制中心数据调制解调器通信,用于控制网的传输通道)

▲对家庭用户,用户PC通过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直接连接CM,实现上行10Mbps、下行36Mbps传输速率的宽带接入。也可多个用户通过集线器共用一个CM,共享上、下行传输带宽,以降低接入成本。

▲对小型企业用户,企业内部网通过集线器或路由交换机共用一个CM接入HFC网,以降低接入成本,这时局域网用户共享上、下行传输带宽。

▲对小区内的大型集团用户,可采用局域网高速专线接入,该方式可以看作宽带IP城域网的延伸,通过100M或1000M以太网端口将企业内部局域网连接至小区管理控制中心的路由交换机,实现集团用户与宽带信息网的高速接入。

局域以太网和HFC网是构建智能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的两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智能住宅小区建设,在这个通信网络平台上,实现小区的智能控制、小区综合信息服务以及Internet的宽带接入,从而实现住宅小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作者:邹润生

物业企业通信网络论文 篇2:

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现代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現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

关键词:现代建筑 发展 分析

1 现代建筑的内涵

现代建筑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建筑构架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融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所建立的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并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2 现代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

2.1 光纤接入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建筑和智能家庭设备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基于Web的Intra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的主流形式。现代建筑要求网络具有足够大的带宽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使得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用户浏览器平滑显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致使:①降低了人们和现代建筑内外部信息通信与信息发布、传播的成本;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和性能提升与维修成本;③提高建筑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物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方案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④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综合信息数据的访问;⑤能够增加通讯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⑥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

2.2 电视传输 信号传输技术是宽带网传输技术的关键。实现3种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计算机信号和电话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中的无干扰传输是采用双向传输方法。为了构成双向线路需要设置上行和下行线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技术的实现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上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计算机信号、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和电话语音信号,下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使现代建筑内的传统CATV网改造为可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未来现代建筑内实现电视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网络接口。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或模拟电视点播;②交互式电子游戏;③提供宽带网络接入。

2.3 住宅智能化 智能住宅的构想和构成来源于现代建筑。智能家庭网络是指信息家电和其它设备通过物理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能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家庭式网络系统或家庭局域网。它的构建有利于信息家电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智能家庭网络技术把信息家电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能够方便地使用,提供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家庭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有:①家庭安全预警系统:非法进入、发生火警、漏水、漏气、紧急呼救等自动报警;②遥控家庭住处的电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远程遥控;③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从厂家自动下载新的控制程序,实现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实现远程家电故障诊断、维护;④家电设备的网络控制:每个用户家电可以将自己的控制菜单公布到家庭网络上,从而可用TV、传真机、手持PC、可视电话和手机等实现对连入家庭网络的所有家电的控制。

2.4 办公流动化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虚拟技术提供虚拟的办公环境,它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技术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综合结晶。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家庭或异地的办公人员如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室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单位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以及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可视电话和可视手机对办公室内的设备和家中的电器设备进行遥控。流动办公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多媒体电子邮件:通过E-mail智能传真和Netmeeting方式传发声音、图像、视频、音频信息和格式化文本;②远程会议电视:通过B-ISDN或互联网络实现远程会议电视终端的接入;③无线遥控:利用B-ISDN或Internet/Intranet网络实现利用可视电话或可视手机对办公室的设备或家用电器设备的远程遥控。

2.5 控制网络技术 目前,控制网络技术正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与网络互连方向发展。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在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控制网络要满足开放性的要求就必须走网络互连的发展道路,因而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控制网络通常是指以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网络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改善现代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的结构。②可以实现对现代建筑内设备、通信、管控的自动化远程监视和数据采集。③有利于与综合分布应用系统、集成系统交互,现代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以改进现代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共享“群体环境”的综合数据集成。④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状态和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检测、监视和控制。

2.6 绿色环保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

2.7 视频传输 可视化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的技术。目前,在现代建筑内的数字视频点播和会议电视,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向建筑物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视像的传输、交互和服务的功能。可视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影视点播:向现代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诸如电影、电视、远程教育和游戏等视像服务;②会议电视:向现代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点对点或网络形式的交互式多媒体影像的传输服务。

3 小结

现代建筑已成为世界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将肯定建立在网络之上,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和多维信息处理能力。在技术上,发展的重点将是虚拟技术、协同工作、可视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应用上,必须密切结合应用需求,强调综合集成。

作者:李景波 张庆彬

物业企业通信网络论文 篇3: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解释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具体环节,提出了“双流程”项目驱动教学法,论述了该方法的原则与具体教学方式,介绍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实例,说明了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流程;创设情境;问题牵引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由皮亚杰(J.Piaget)等心理学家创立。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认知结构就是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当代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几种。项目驱动教学法类似于其中的抛锚式教学法,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项目驱动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目标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伴随着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而在高职院校率先开设的新型专业,主要服务于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与管理。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社会化分工类型有建筑设计院、楼宇智能化技术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及楼宇智能化产品开发制造企业等,其中工程公司又可分为消防系统工程公司、安防系统工程公司、楼宇自动化工程公司和网络工程公司。不同企业的职业岗位对技术人才关键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侧重。归结起来,主要的职业岗位有:楼宇智能化消防、安防、设备监控、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集成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系统调试及检测验收、系统管理及优化节能等。

从技术构成看,楼宇智能化的子系统非常多,其中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公共平台,是楼宇智能化的基本硬件保障,也是《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还是《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关键内容之一。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是学生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1)熟悉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的国内外标准;(2)理解模拟通信频分复用、数字通信信源编码、时分复用、信道编码、载波调制、差错控制编码、数据交换等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理解IEEE802.3标准与CSMA/CD技术、高速局域网技术;(4)掌握IP地址与子网掩码规划、知名品牌网络互联设备的互联方法;(5)掌握综合布线设计、施工与测试验收规范;(6)掌握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结构、验收规范。

2.能力要求:(1)局域网组网操作能力;(2)智能大厦、小区局域网方案设计能力;(3)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测试与管理操作能力;(4)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安装、测试基本技能;(5)智能大厦、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能力;(6)文字组织能力、AutoCAD、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应用能力、信息收集能力;(7)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8)职业道德与环境保护意识。

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环境与条件本课程教学需要专门的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我校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面积120平方米,另有2.4×2.4米安装施工间一个(内外两面共10个工位),拥有网络设备17台套,布线设备38台套,布线工具40台套,测试设备2套,熔接设备1套,电脑及电话终端23台,自主开发教具25台套。这些条件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

“双流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本课程按设计流程和施工工艺流程“双流程”加以规划,课程内容模块如下图所示,理论教学由“工程项目设计流程”驱动,实训教学由“施工工艺流程”驱动。

1.“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法。选择中等规模的智能大厦或小区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作为设计任务,教师作为一个组,将全班学生(30~40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按照工程项目设计流程开展理论教学。师生合作,在设计过程中讲授知识、应用标准、掌握方法,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学生需要用AutoCAD绘制设计工程图,编制完整的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制作Powerpoint答辩提纲,公开答辩;教师需要对整个设计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验收评价设计项目,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展示和点评优秀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程体系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并可积累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经验。

2.“实训项目驱动”教学法。按照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管理工艺过程,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备,创建施工环境,开展工程施工、验收与维护管理操作训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熟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产品,掌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操作技能,积累工程施工经验,达到《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相应的能力标准。

在教学中,可将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中关键性或不确定性的技术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学习知识,集体解决问题。

考核方式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以期末关键理论知识笔试与技能抽测为辅的考试方法,按平时操作成绩30%+综合设计20%+期末考试(理论+实操)5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在岗位职业能力考核。严把学生作业关,对施工制作质量、实验实训报告、作业、方案设计书等从严要求,从教学环节上保证教学质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更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更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克服单纯理论考试的片面性,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一个项目驱动教学案例下面,以某智能大厦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为例说明项目驱动法的具体应用。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1.创设情境。一栋七层的信息楼,要求提供100Base-T以太网楼内通信服务,要求话音点和数据点可相互转换。总体布线工程要求一次到位(准备好七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将学生分成7个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楼层设计任务,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设计)。

2.问题牵引。(1)什么是综合布线设计等级?(A、B、C、D、光纤);(2)什么是综合布线设计等级?(基本、增强、综合);(3)什么是工作区?(4)一个典型的工作区服务面积是多少?(5)非典型工作区服务面积如何确定(拔高问题)?

3.自主设计。根据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等级→配置工作区信息点数并编号→选定信息插座底盒类型(100mm×100mm明装或暗装)→各组分别完成对应楼层工作区信息点分布平面图(在已有建筑平面图上手工绘制)。

4.讨论问题。各小组将设计结果汇入表2,针对问题牵引进行讨论,比如设计等级如何确定、确定设计等级有什么作用、非典型工作区服务面积如何确定等。

5.过程记录及评价。这是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由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总结。

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对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完善和改革,通过对多届毕业生的跟踪观察,证明学生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管理、测试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大大加强,实现了与企业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并获得企业好评。

1996级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与了我校老校区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1997级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承担了我校行政楼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任务;1998级10名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赴深圳机场参与了2号机楼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其中,5名学生毕业后被机场聘用;深圳市诚效信息公司2000年一次性接受1997级5名学生就业,2001年接纳1998级5名学生实习,实习期间按实习生完成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工作量给与相应的报酬,实习结束部分学生受聘就业;2002~2003年,适逢深圳市民中心(市政府新办公地)建设的高峰期,1999级、2000级连续两届学生参加了市民中心图书馆、信息枢纽等建筑的综合布线施工,其中,部分学生直接就业;2004年以来,各届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很少从事单一的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绝大多数从事与通信网络(计算机、电话)、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备监控等系统相关的广义的综合布线工程。学生参与的网络布线工程,经过验证或实际运行,设计合理,设备选型配置准确,施工规范,系统运行可靠,无明显故障。

总之,课程改革适应了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注意事项

应强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驱动课程单元模块学习的分项目实训,突出基本技能与职业习惯训练;二是专业技能实训,突出综合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三是赴企业顶岗实习,这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应当大力强化的环节。

应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与项目驱动教学法虽然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创设情境、问题牵引环节不仅要使情境与问题更真实,也要考虑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蓓蕾.基于建构主义的VFP教学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2007,(8).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54-73.

作者简介:

陈红(196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系交流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楼宇设备及智能化技术。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陈 红 齐向阳 周韵玲

上一篇:政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