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制度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总称,金融法是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方式,金融和法律手段对风险管理起到监控和引导作用,法律、金融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三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主要,缺一不可,风险管理是金融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对金融法的风险维度进行探讨,阐述金融、法律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金融法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融资制度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融资制度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及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起飞,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特点决定了项目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项目成败的关键。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房地产企业多样融资模式的开发和使用,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融资风险问题。文章基于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重要性,就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要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0041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自身具有运转周期长、项目建设体量大、投资巨大等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需要借助融资来完成项目建设获取收益。因此融资环节关系着房地产企业经营效益,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一旦融资管理出现异常,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我们极为有必要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

1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优化房地产行业融资管理活动,提高融资环节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项目融资的成功。

2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的意义

21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特点突出在行业关联性强和社会基础性高两个方面。行业关联性强体现在从房地产项目开发到房产营销,整个过程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包括建筑、金融、运输、装修、零售、服务等各个行业。关联性强意味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着力点。社会基础性高主要体现在房产商品的住房功能,具有较强的民生属性。其次,从其企业融资特点来说,除了一般企业的融资共性,其特殊性还包括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政策导向性极强。从房地产项目投标开始一直到最终的出售,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房地产与其他企业融资不同的地方在于项目建成时间长,此外还需要营销,资金运作周期长,但是收益较高。因此融资举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且负债率较高。政策导向性强集中体现在国家出台政策对于企业融资有着很大的影响。最后,从全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走势来看,融资规模上升趋势放缓,但是规模总量巨大;资产负债持续攀升,居高不下;银行融资渠道政策紧缩,融资放缓,房地产融资成本持续提升,加大了融资风险系数,民间融资积极拓展并逐渐兴起,但是整体市场规范发展滞后,融资风险较大并且资产纠纷等问题较多。整体来说,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增加是一个总体形势,这对于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22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面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特点以及当前行业不容乐观的走势,防范融资风险,避免因为融资风险防范不到位带来的企业财务危机出现,因此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科學性,既能够为企业规避融资风险,又能够在工作优化过程中减少融资的成本,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以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为例分析其在融资风险防范上的重要作用。风险识别是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判断出潜在风险,才能够针对性地制订方案,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说融资过程的风险识别包括风险本身及其致因机理的规律性方法的掌握。具体到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识别从资金来源角度来说包括国内贷款、外资投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来源,从不同资金来源的风险源来考虑,财务风险上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测量,根据致因机理和方法理论构建相关的财务预警机制。

3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

第一,融资方式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极为单一。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环境的不完善,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方式选择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由此再加上房地产企业资本实力不足,融资债务过高,一旦资金链断裂,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

第二,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意识不强,由此对于融资风险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视缺失。突出表现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的财务管理缺乏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等全面性、过程性以及主动性缺失上,更深层次来说这是一种企业管理文化的缺失。

第三,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过快的房地产经营项目的盲目扩张以及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是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企业都存在的通病。盲目的投资速度,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再加上关于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市场融资规范以及引导的缺失,只会带来融资风险系数的不断攀升。

32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的主要成因从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外部环境因素。对于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潜在隐患的增加,国家一直以来都有持续的关注,政策环境因素成为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控制不得不考虑的外部因素之一。政府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方面的宏观调控一方面是为了平衡经济结构,把金融波动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融资调控政策的重要性,出现了不合法的逃税避税行为。

第二,内部管理因素。从企业内部的融资财务管理来说,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是造成企业融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房地产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特别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内部监管上依然以人为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家族势力较为突出,不仅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同时也造成了财务人力资本的浪费。除此之外,成本控制管理以及企业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够带来的管理缺位也是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4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41重视融资风险管理

房地产行业融资决策需要在企业融资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价上认真分析研究,提高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具体来说,明确融资结构目标,一方面综合考量整体行业走势,减少外部因素带来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针对房地产企业内部融资风险成因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建立企业的融资结构。然后依据融资结构目标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手段分散融资风险,比如开展股权新型融资模式。在融资过程中要提升融资效率,对于资金的输入输出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以资金的利用率的速度差来减少融资的成本。

42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当前产业发展以及融资现状来说都显得尤为必要,无论是融资风险还是企业财务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房地产企业应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首先,熟悉并掌握融资风险识别的致因机理,根据企业融资方式作出针对性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比如不同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融资风险,国内贷款的融资模式集中体现在金融风险以及高成本风险上;外资投资的融资模式的风险源来自国家对于外商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限制政策,存在参与限制风险;自筹资金的筹资规模风险,自筹资金基本不能够满足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其他资金来源融资模式是除以上所有资金渠道以外所有的其他方式,比如个人住房贷款。行业政策风险投资以及利率风险使得其他资金融资模式融资成本较高。

其次,需要针对企业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数据总结分析,在可能和多发性风险点位置设置风险监控和信息反馈机制,比如在风险监控上针对融资过程的渠道不同对诸如资金流动性、资金是否充足、经营效益、管理能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然后经过信息反馈机制分析整理,生成风险预警报告。

4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第一,管理者要重视针对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第二,针对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风险评估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完整立体相互协作的内部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财务成本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優化作业流程,管理流程以及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内容。第四,重视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力行使不受员工薪资、权力约束以及部门信息沟通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企业反控制的效率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恩珠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探讨[J].中国市场,2018(23):75,81

[2]徐龙彪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及对策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8(15):64

[3]宋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136-137

[4]丁睿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现状及优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08,110

作者:于美杰

企业融资制度风险管理论文 篇2:

论金融法的风险维度

摘 要: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总称,金融法是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方式,金融和法律手段对风险管理起到监控和引导作用,法律、金融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三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主要,缺一不可,风险管理是金融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对金融法的风险维度进行探讨,阐述金融、法律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金融法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融法;风险维度;风险管理

现代生活处在一个风险之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均对金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也会因为金融风险而带来一些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让我们对风险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活动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内出台了很多金融相关的法律,并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我们处在随时都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社会之中,但是目前还无法找到一种万无一失的对策来解决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掉,通过法律条款的宏观和微观调整,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

1风险与法律的互动

1.1法律可以规制风险

法律的功能与社会期望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往往将对社会的期望转化为法律所具备的功能,社会活动需要法律来约束,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的话不论是哪一个层面的人均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金融法也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中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经济活动需要金融法进行保护和约束,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活动中违法情况的发生率才能降低,才能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风险的本质和预期有很大的关系,风险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实际的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差距,在传统社会中,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因此很多投机分子会钻法律的空子,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金融法必须要具备不断完善的功能,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

1.2法律规制风险本身也有可能会产生风险

法律制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进行风险制度化管理社会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制度化的风险,由于任何一种法律在时间上均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存在法律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制度化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制定新的法律制度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法律通俗来说就是制度化管理风险的方式,法律在发挥功能的时候要考虑法律能否制约本身行为带来的风险。法律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集中反映,由于社会是存在风险的,因此法律制度必然也会存在风险,法律风险受社会风险的影响,社会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类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正确认识社会风险,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和批判,对社会风险进行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的机遇。

2风险管理与现代金融领域的结合

2.1投资风险管理

在金融行业中的风险是指实际投资利益与预期的投资利益产生的误差,投资就是将金钱通过金融手段进行投资然后获益,当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大于其消费需求的时候,他就会通过购买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储蓄的手段进行金融投资,在需要资金使用的时候变将过去的款项取出来。这样的话就会存在收入和消费不匹配的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可以避免未来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资金不够的情况,对于资金不足的人来说,投资者通过资金投资能避免当前资金不足的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投资的重要性,但是一定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市场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对自身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市场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2.2金融中介的風险管理功能

金融活动场所和机制的统称就是金融市场,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中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市场中风险已经成为商品的一部分,既可以被销售也可以进行购买,其中证券就是典型的代表商品,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市场也会对其风险进行合理的配置,影响市场价格的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一定的传导和映射作用对市场产生影响。金融中介是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对投资人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议和提醒,尽量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使投资者能明确认识到投资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金收入。

2.3企业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

企业融资、治理和财务是企业金融的核心部分,三者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是风险管理的过程,还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企业金融的核心要素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现出来,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时候。适当的企业融资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调整企业的管理结构,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创造价值。

2.4风险、金融和金融法的共振

金融、风险和金融法三者有不可或缺的联系,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另外两个的改变,因此金融法要对资金余额进行合理的调节,解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金融法是现代社会中控制金融的重要工具,不是单纯的资金融合,金融法的内涵是风险定价,不仅仅是风险制度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制度化风险的源头。金融法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完善,在市场实际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降低法律滞后性所带来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均会波及到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准备,不断完善金融法的内容,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3结束语

金融市场的成功与风险有密切的关系,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风险,因此金融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吻合,及时调整金融法律的内容,做好国内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斌.论金融法的风险维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50-58.

[2]王蕾蕾.浅谈金融法的风险维度控制[J].时代金融,2013(9).

[3]沈伟.风险回应型的金融法和金融规制——一个面向金融市场的维度[J].东方法学,2016(2):45-57.

作者:赵雷

企业融资制度风险管理论文 篇3:

中国中小企业上市风险管理与融资结构优化

摘 要:合理的融资结构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分析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和市场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国家金融政策和融资体制优化方向,提出中国中小企业上市风险管理和融资结构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可提供的抵押资产有限,从而产生融资数额减少,融资成本升高,企业风险增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考虑到自身的资产安全,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配额非常有限。在中国中小企业还会遇到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更为巨大和复杂。

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吸收劳动力就业、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出口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融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风险是企业生存周期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作用与类别

上市融资主要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有一定的提升。对于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由于其是分步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一步棋,上市的门槛相对于主板企业并没有降低,还从公司的成长性和科技含量方面提出了要求,更提高了其上市后的声誉。

企业资金一般来源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公司在拥有内部自由资金的情况下,往往首先利用内部自由资金为其投资项目融资,然后考虑信息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才会选择股权融资。然而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有以下特点:偏好股权融资;采用内源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比例很小。这种融资结构造成股权融资的增加,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因此,融资结构失衡仍然是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如国家政策变化、银行利率变动、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不稳定、诚信不足、不利的信用评级等所导致的融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或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或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减少,甚至不能融资;或者丧失融资资格而制约企业发展。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技术基础薄弱,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风险管理水平是以管理技术为依托,以融资活动为平台的。基本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防范和风险保留。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风险管理技术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风险大多消极被动的采取风险自留,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政策法规不完备,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改善

企业融资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创新,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划分产权界限,维护产权收益,但是中国相应的基本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相应加大了融资成本。不同角度或专业差异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用的规定和理解,导致管理体制谈不上系统与规范。很多规定出自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没有指定相应的政策实行同一的立法管理,导致风险管理法律依据混乱,使得企业融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三)审批管理程序烦琐,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审批风险

目前中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基本上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但融资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现有的法规,管理办法不能涵盖其全部,因此审批程序十分烦琐,甚至有些混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利用外资的效率和外商投资信心,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客观条件欠缺,制约风险管理发展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风险管理理论基础薄弱,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担保方市场尚未形成,再加上保险公司的业务开拓能力不强,缺乏工程风险管理的中介咨询机构等,这些客观条件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五)融资渠道不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贷款,一些中小企业也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然而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发行股票和债券均持有限制性的态度,对于发行主体或者发行人有严格规定,加之中国的资本市场尚需要进一步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必须依据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加强市场监管、构建股权融资体系、构建债券融资体系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市场监管

1.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推进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执法体制,进一步加强并合理配置稽查力量,统一使用执法资源,优化案件查处程序,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的执法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加强与公安、工商、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行政执法机构以及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协调合作,建立有效的执法协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资本市场仲裁机制,发挥仲裁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争议解决功能。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借鉴国际市场的监管经验,深化监管机构自身改革,加强监管的独立性,调整和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推动监管重点从以审批为主向以信息披露为主转变,监管模式逐步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逐步完善由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交易所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监管体系。

3.加强监管协调,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加强各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和完善针对各种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快速决策和反应机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二)加强股权融资体系的构建

1.建立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建立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板,强化一线监管,完善退市制度。创业板的发展,不仅会带动和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会刺激风险资本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市场的建立,可以鼓励、扶持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允许其上市交易或场外交易,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广阔的服务平台和便利的融资条件。

2.建立国家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扩大再生产、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提供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支持技术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债券融资体系的构建

1.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制度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信用评级结果成为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只有在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能够真正自主发行债券,并且投资人自己承担风险的市场环境中,才能产生对债券信用评级的真实需求,使债券信用评级发挥其评价优劣、揭示风险的指标性作用。

2.在实现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发行市场和交易方式的基础上,监管部门还应完善市场管理,逐渐放松对企业债券市场的管制,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保证资金自由流动、市场竞争充分、透明度高。此外,还应该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标准、程序、频率及严格的违规处罚措施。

3.完善债券托管和结算服务,提高债券交易效率。债券是由投资人自担风险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与中介机构只提供中介服务,因而必须对债券和客户资金实行严格的第三方托管。即在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之间建立便捷高效的转托管制度,将登记结算公司现有的席位托管制改为客户托管制。

4.促进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明确债券市场监管以功能监管为主,转变监管理念,调整监管定位。监管部门制订债券发行、交易规则;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制订信息披露标准,并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对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的行为予以惩处。同时,取消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发行主体资格、发行额度和发行利率的限制,把中小企业债能否发行、发行多少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并对企业债券发行实行真正的核准制,并尽快实现注册发行管理。同时加强市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实现监管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乐娜.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8).

[2] 章晓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3] 王祥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失衡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 王霄,张捷.关于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若干问题—与美国中小企业融资调查之比较与借鉴[J].统计研究,2007,(8).

[5] 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 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屈哲.论中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财经问题研究,2002,(11):35-38.

[8] 蒋先玲.项目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邓立群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