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专业发展机电技术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今,公众对于汽车维修行业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来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的能力水平。基于此,本文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当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并对进一步提高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用专业发展机电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应用专业发展机电技术论文 篇1:

浅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 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在实际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仍然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很难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文章主要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76

0      前    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都在积极努力的进行教学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效地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

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教育研究学者以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纷纷投入到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研究当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将很难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教学理念落后。经调查显示,大多数教职人员很难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过于重视机电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践应用技巧的传授,同时诸多教职人员仍然秉持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

其二,教学方法落后。目前诸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统一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将会变得越发明显,进而导致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无法积极努力地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另外,相关的院校管理者以及教职人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无法有效地将现代化趣味性教学法以及校企合作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三,教学内容不合理。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课程的课时占比远远高于时间教学课程的课时占比,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但是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第二,没有结合学生的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无法准确地认知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过于重视链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应用知识教学。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只有在科学合理且适用的教学理念支持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工作才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进而保证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且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型机电人才。因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必须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首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必须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实际教学,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及看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力,进而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以及职业只是素质三方面的提升,并将其设定为长期教学目标,以此来保证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专业型机电技术应用人才。最后,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时刻秉持着生本教育理念,明确自身的教育引导者的角色,以提升学生摒弃传统的以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

2.2   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效。只在科学合理且适用的教学方法支持下,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既定教学改革目标,进而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水平,保证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型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因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为此,首先,相关的教职人员必须要落实分层教学法,由于学生的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针对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计划,以此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其次,必要落实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必须要与当地的机电企业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实践应用机会,以此来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必须要定期的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活动,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积极努力的引导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为在活动当中获胜的学生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定期举办“机电技术应用大赛”,在设定活动规则的过程当中要围绕着“机电技术应用”,并设置出“创新应用奖”“实践应用奖”“理论累积奖”等等,然后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職人员还要落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由于在机电行业当中每一个岗位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互相配合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既定生产目标,因此基于这一岗位特征,相关的教职人员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当教师设置完问题及任务之后,要求每位学生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答这些问题。

2.3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因此,相关的教职人员必须要重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此,首先,教职人员必须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并结合这些提升提升实训课的课时量,尽可能地降低理论教学的课时占比,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具体的理论知识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教职人员在讲解自动控制技术的过程当中,要将当地机械制造企业的自动控制生产流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举出具体的实例,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了解该项知识的具体应用途径,提升学生对于该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際工作当中。再次,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充分的利用校内的实训室,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最后,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阶段划分。在第一阶段,要将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职业心理素质为核心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在第二阶段,要将基本机电技能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一些简单的机电仪器设备。在第三阶段,要将核心机电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当中进行定岗实训,保证学生能够明确具体的岗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进而不断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

3      结    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并且正在积极努力的引导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而言,由于诸多问题影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无法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相关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职人员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上,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需求以及社会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此来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水平,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长军.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实施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2010(6).

[2]杨剑.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2013(2).

[3]周如俊,方四清.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7(30).

[4]周如俊.基于多元整合视角的中职学校课程设置问题、原则和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2016(5).

作者:赵阳

应用专业发展机电技术论文 篇2:

汽车维修中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摘 要:当今,公众对于汽车维修行业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来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的能力水平。基于此,本文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当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并对进一步提高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汽车维修 检测诊断技术 应用

Application of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i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Xiao Yan

Key words:automobile maintenanc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1 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和汽车使用频率的增加,汽车故障问题也成为常见问题,对汽车进行故障维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维修工作中,应用各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满足汽车维修需要的关键。而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在现有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上不断研究,推陈出新。

2 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意义

2.1 根据汽车故障情况确定维修力度

通过在汽车维修中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根据汽车具体的故障,对故障等级进行评估,这是传统的汽车检测诊断工作所不具备的特点。通过评估汽车故障等级,就可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故障维修措施,既确保了汽车维修的有效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环节[1]。

2.2 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效果

在汽车维修中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维修工作的质量,与传统的检测诊断技术相比,新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在不拆解的情况下直接准确判断汽车故障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维修,这不仅有效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也有效降低了因拆卸工作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和对汽车带来的影响。

2.3 确保汽车安全行驶

从目前来看,汽车故障是造成汽车安全问题的最大原因,而通过发挥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优势,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汽车运行中的潜在隐患问题,将汽车发生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确保汽车安全行驶,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3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基本指标

3.1 经济指标

对于汽车经济指标的检测,其主要是检测汽车的燃油消耗量,通过检测工作,即可了解汽车在不同工况下每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数据信息,从而确定该车型的经济指标情况。除此之外,由于汽车长时间行驶会对轮胎、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产生一定的损伤,且一部分损伤是不可逆的,并不能通过保养维护的方式加以恢复,因此,这些损伤情况的数据信息也会在经济指标中加以体现[2]。

3.2 动力指标

汽车的动力性能取决于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因此,通过检查发动机运行情况,得出运行曲线,即可判断汽车的动力性能。具体来看,对于汽车动力性能的检测,主要分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针对汽车的零百加速、二是汽车的爬坡动力、三是汽车的最高车速,如在正常条件下,评测得到的这些参数与官方数据差距较大,则可初步推断汽车的动力系统出现了故障问题。

3.3 可靠性指标

汽车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公众高度关注的一项内容,同时汽车的可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的安全性。通常,汽车在一定的行驶时间和行驶里程之内,是可以确保较高的安全性的,但行驶时间或行驶里程超出一定限度后,则汽车的安全性就可能受到影响,此时就必须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安全性能否继续得到保障[3]。在检测诊断过程中,重点是针对汽车的启动、制动和转向三个模块进行检测,因为这三个模块重要性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在检测诊断过程中一旦发现这些模块当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汽车维修中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4.1 人工检测诊断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技术人员针对汽车的外观来进行分析判断,通常不会借助相应的工具,由于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在故障现场检测出汽车常见的一些故障,因此这种检测方式目前仍然较为常用,其多用于中小型维修企业。当然,这种检测方式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4]。

4.2 现代仪器设备检测诊断方式

这种检测诊断方式主要是在人工检测诊断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可直接通过检测仪器设备,在不拆卸相应部件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对汽车状态的分析判断。当前,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和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等设备相对更为常用,这些设备都是汽车维修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一般来说,采用现代仪器设备检测诊断方式,其优势较为明显,在检测速度、检测准确性等方面均优势显著。但这种检测诊断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且专业的设备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这种检测诊断方式目前多用于规模较大的汽车维修企业,且通常与人工检测诊断方式结合使用[5]。

4.3 智能检测诊断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在汽车的维修工作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针对汽车底盘和发动机等重要结构的检测诊断和维修中。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尚未出现系统化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因此,智能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还较为有限,目前主流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仍为人工检测诊断技术和现代仪器設备检测诊断技术两种。当然,针对汽车外部很多电子元件的故障检测诊断工作中,智能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联合应用,汽车电子元件的实际情况和隐患问题则一目了然,为后续的维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预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智能检测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出与数据传输技术、数据识别技术和故障机理分析技术的联合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水平和汽车维修能力水平。

5 进一步提高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的措施

5.1 提升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运用水平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维修行业也取得极大发展,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企业逐年增多,随处可见。但这些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企业在检测诊断和维修等方面的水平却参差不齐,且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也各不相同,一些规模较小的汽车维修企业往往技术水平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各个汽车维修企业必须加强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维修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工作当中,以提高汽车故障检测诊断的效率和质量,由此,汽车维修企业在顾客群体中将树立良好的口碑,有效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2 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加强管理

由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汽车维修工作中,必须结合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加强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中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确保这些技术得到合理应用,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和汽车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使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进行故障检测和维修时,相关机构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重点是针对企业内的维修检测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安全应用,提高技术安全性。

5.3 对现有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加强创新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类型的技术,虽然技术含量不断上升,但操作的便捷性也更为提高,这有效提高了汽车故障检测维修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在此背景之下,对于各个汽车维修企业而言,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引进最新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与此同时,各企业也要时刻关注汽车市场的变化,及时了解新车型的结构和工艺特点,在现有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应用,进一步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故障检测和诊断,并给出有效的维修建议。

6 结束语

总的来看,目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早已成为汽车维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这些技术有效应用,并不断加以优化创新,推动汽车维修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全云.汽车维修中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探讨[J].时代汽车,2021(04):174-175.

[2]于放放.浅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0(24):162-163.

[3]陈成,杨芳.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2):165-166.

[4]刘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74-75.

[5]王伟,陈俊.机械电子诊断技术及其在汽车检测维修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109-110.

作者:肖燕

应用专业发展机电技术论文 篇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人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日益重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逐步融入基础培训,在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成为机电技术教师培养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的分析,探讨有效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质量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需要。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力量;培养策略

引言

社会改革和社会力量向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高校体制转变。此次修订旨在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更有效地发挥培训和质量的作用,全面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效果,但现阶段制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严重不足。因此,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提高至关重要。

一、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培养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机电技术教师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我国机电技术教师的培养不断增加。一是学术培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迅速增加,目的在于提高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也使很多机电技术人员都接受了在职培训。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非学历培训,提高机电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机电技术教师专业成长。随着机电技术教师参与全国机电技术教师培训计划,大部分机电技术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非学历培训,其专业水平也有所提高,许多地区都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机电技术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高水平机电专业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主导作用,就能极大地促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大背景下,当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数量参差不齐,培训水平的不平等将直接影响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发展。部分高校通常雇用可以参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外行,这一现象导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水平低下,这也意味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充分满足其培训需求,不能有效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结构不合理

由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水平的不平等,很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也提供师资培训。但是,培训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结构,无论是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还是培养方法上,都不能完全与培训内容相结合,结合培训目标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这就导致相应的师资培训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师资培训的效果。另外,我国许多偏远山区的许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师资水平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质量的重要影响,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活动的重要性,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教师培训的发展处于亏空状态,教师水平的不平等无法得到改善。

三、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训措施

(一)更新观念,完善管理

在培训机电技术教师的过程中,首先要维护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平等,发展尊重合作的人际关系,提升全体教师的使命感。高校教师不仅要客观评价自己,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要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考虑组织和高校。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把机电技术与个人生命价值结合起来。另外,学校和其他群体也应该关心工作,对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积极搭建教师个人成长的平台,帮助教师,取得进步,给予教师强烈的尊重和存在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信和自豪地投身于这个行业。

(二)建立开放、严格的机电师资认证体系

在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教师培训制度的同时,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开放、严格的机电技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控制机电技术教师的素质。我国教师培训只需完成培训学、心理学的具体考试以及一定数量的职业培训和进修措施,同时,教师的资格不够公开,认证培训普遍单一,因此,实行开放、严格的机电教师考试认证制度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师资认证体系中机电师的考核认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联合协会和行业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

(三)尽快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养标准

我国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训标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师资培训标准通常在相应的机电技术培训“课程”中加以说明,在改制、现代化、合并的形势下,标准的制定已成为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尽快制定明确的教师培训标准,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以及“德”、“知”、“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以培养机电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培养具有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熟悉机电专业岗位工作的专业师资。双师型教师基本素质较高,能实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多层次、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四、結束语

为全面提高现阶段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的水平和质量,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深入研究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为机电技术教师的培养提供指导,同时要大幅度提高机电技术教师的培训水平,满足现阶段机电技术的需要。各级培训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国家和未来负起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机制,为我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姚建平,吴海洪.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化工,2014,000(001):67-68.

[2]薛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65.

[3]陈艳,钱叶旺,刘茹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8(3):3.

[4]孙中涛,赵芹,梁海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9,No.405(10):63-66.

作者简介:赵欣(1981.09),女,汉族,籍贯北京市, 本科  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 :机械。

作者:赵欣

上一篇:写作教学下的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便携式冰箱情感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