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专业化发展论文

2022-04-21

摘要: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角度论证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育改革海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从2006年起正式纳入高中基础会考科目,目前海南高中基础会考成绩是按照10%的比例加入高考成绩里,例如,某学生会考得了360分,则该生高考可以加36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即时通讯专业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即时通讯专业化发展论文 篇1: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对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大时代前提,结合高效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外语教师 专业化 必要性 影响

一、绪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快捷便利的沟通交流推动着英语教学的变革和发展。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担当者,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势必也会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外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新定位自己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同时,还有助于在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知识和思想等方面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另外,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特别指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鉴于此,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日趋复杂、模式日益多元的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其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双重提高,推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已不单单停留在英语知识和技能层面上,另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英语教师只有首先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信息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任。

(二)英语教学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变革,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习得英语技能的唯一场所和途径,通过互联网络,学生亦可以自主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甚至会在某一知识领域会超越教师,挑战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面,强化专业知识,以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教师自身的要求

传统英语教学只要求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专业素养,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师已不能再单纯地用旧的知识和方法教学,同时还需要具备实用的学科实践、先进的信息技术、大胆的教研创新等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以致用,与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等时代变革共同进步。

(四)教师职业的要求

虽然教师职业在我国实行职业准入制度,从业者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但是,与教师专业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首先,认证标准低。在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只对教师的师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条件却未做要求。其次,职前职后培训欠缺。目前,我国教师大多来源于师范院校,其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教育理论和实践,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严重失调;入职以后,新教师的培训多以校规、校纪为主,更不会安排以老教师为教学导师对其进行入职指导,使得入职教育苍白无力,即便是老教师,培训、学习“充电”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使得教师专业化进程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三、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教育的日趋重视,教师的发展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至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具规模。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众多,且硕果累累。国外的有Wallace,他认为教师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模式,匠才模式、应用科学模式和反思模式,认为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可以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推动力;Wenger则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理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国内有孙芳明,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包含扎实的基本功、教学效果好、较强的科研能力、外向的性格和身心健康;吴一安认为优秀的外语教师应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知识、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学观、学习与发展观等四个方面的专业素质;束定芳则认为,合格的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依据前人的论述,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定义,即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通过不断地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技能、养成专业道德、发展专业素养的专业成长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之下,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英语语言知识的指导者和解惑答疑者。本质而言,角色转化源于教学理念的革新,是对 “师生平等”“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等现代教育理念的身体力行。

(二)较高的专业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高校英语教师也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语言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汉语功底和语言修养,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基础、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背景、语言学、语用学、外语教学及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即既要有多元内容和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又要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学生学习风格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

(三)较强的教学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对英语的语言特点、语法知识及应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个性,以及教学策略和效果都有较强的知觉程度。

2.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流利、地道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堂组织能力。熟悉教学组织步骤和原则,能够悉心设置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语言沟通和实践活动,确保英语教学有序、高效开展。

(四)自主学习和教研能力

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教研能力,与时俱进,将学习、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在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同时,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创新思维,并指导和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且,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在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会积极探索,潜心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一)催生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交互高速且密集的时代,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学习不完更新迅速的知识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素质全面、接受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为社会所需。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高等教育也在从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向以人为本、强调实践、突出个体的现代教育方式转变,真正实现从被动教育走向主动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智能教育。而这一切的转变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和平台,各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等信息经过高速交换和碰撞后而产生的结果。可以说,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现代教育理念,同时也为高校外语的教学改革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口,并为其在教学内容、模式、过程、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实施提供了应用支持和物质保证。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为高校外语教学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活力,进而催生高校外语教师现代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情、初步设计教学方案和方法等内容。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大大提高高校外语教师备课的有效性,例如,互联网上信息众多,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先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再对这些信息分析、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充实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英语课堂呈现开放性的特征,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另外,在设计教学手段和呈现方式时,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教师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以多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方式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从而实现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的有效搭配和组合。最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备课中的教学目标、电子课件、提问设置、步骤设计等内容,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根据教学实情进行修改或调整,从而使教师的备课、教学效率都得以有效提高。

(三)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明确将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促使外语教学由知识型教育转向智能型教育。首先,现代信息技术集信息采集、选择、转换、传输、存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既便利了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流,又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退居教学活动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解惑答疑者的合理地位。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语言知识、概念和用法,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影音活动,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师从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解决问题和设计语言实践活动中来,从而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更加巩固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角色定位。

(四)强化教师间的合作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合作,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通力合作提供了迅速、便捷的合作平台。例如,利用校园局域网,教师可以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及时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保证。[15]又如,传统教学中,教师之间要通过互相听课进行互相学习和研讨,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常感分身无术,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采用录影、录像的方式进行,先对被听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时录像,然后再由听课教师闲暇之余观摩、研讨,最后再通过面对面或者即时通讯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将教学中优缺点反馈给授课教师,如课堂氛围是否融洽、课堂导入是否合理自然、内容讲解是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等,从而大大强化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五)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开阔思维,大胆创新,从而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为教师提供了便捷、迅速的通讯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优秀、海量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并观摩他人或者写出自己的教学研究文本,如教学心得、教研论文、教学课件、教学方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取百家之长,补自身之短,教师的教研能力定大幅提高。此外,对于同一教研组的成员可以建立QQ群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员之间可以对备课、教学中遇到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度、及时地探讨。在以QQ群组为平台的教研小组讨论中,每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和同等的权利,教师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的碰撞中开阔思维,凝结共同的教育智慧,从而避免传统教学研讨会中“众人搭台,一人唱戏”的局面,将每位教师的参与意识和教研精神充分激发,真正发挥了教学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心为教的职能。

(六)促发教师的个人风格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课程的思考者和实践者,而绝不能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充当课程的奴隶。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思考研究课程,反思教学实践,充分明确课程是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等基本问题,然后才能对课程教学产生独到的见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事实上,教育科学无非是研究“怎样教书”和“如何育人”两个相互交缠且同时并行的问题。[16]教师,为人师表者,有让学生“信其道”的责任和义务。正如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感化、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利、影响和力量。而且,他认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应当“怀着坚定、勇敢和大丈夫的气概积极而主动、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并且要“不断创新、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身体力行的”,同时还要“热心教育事业并有献身精神,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有娴熟的教育技巧”。[17]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便利地了解和掌握某个具体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还可以更加广泛地学习和接触其他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理论和知识,从而使得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增加教师个人魅力的同时,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论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高校外语教学和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掌握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加强与各位同仁的合作交流,切实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并肩负起培养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4.

[4]袁毅荣.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职业教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J].广西教育,2008(18):19-20.

[5]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6]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孙芳明.教师的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济南),2003(20):22-24+30

[9]邹为城. 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沈冬妮.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与策略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3):19-21.

[11]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2]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

[13]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6-42.

[1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5]桑新民.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室培训模式的变革[J].外语电化教育,2003(3):4-5+7.

[16]荀渊.从政策转变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51-55

[17][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本文系2012年度中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Y028。

作者:郝婷婷

即时通讯专业化发展论文 篇2: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摘 要:从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角度论证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育改革

海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从2006年起正式纳入高中基础会考科目,目前海南高中基础会考成绩是按照10%的比例加入高考成绩里,例如,某学生会考得了360分,则该生高考可以加36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会考科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为此感到无比欣慰。回顾近六个年头的教学生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认为的很好教,到后来的不会教,再到后来的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再到如今的从容地教;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后来的质疑教材,再到后来的重新选定教材,再到后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不断改进,我最终明白了一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教好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除了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外,

及时地开发一套校本课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此拉开了我国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改革的序幕。国家之所以将课程管理权限逐级下放,其目的无外乎是让教育能够更符合各省、各地、各校的实际需求,不搞一刀切,让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国家、地方、学校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由于校本课程生根发芽于各校的实际土壤,因此其在校的适应性和适用性毋庸置疑,对于广大学子和本校教师来说更是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由此可见,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学子和一线教师所热切期盼的。在此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无论是哪门课程,都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当然也不例外。

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各校的实际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学科诞生的时间比较晚,但要求比较高。要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不仅需要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而且在教学软、硬件设施上也有一定的要求。硬件上,理想情况下是要求每所高中学校都要配置足够数量的电脑(学生机)给学生上机实践,做到学生上信息课的时候人手一机。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上应该占到总课时的70%以上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但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校与校之间基础建设的差异性以及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校在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上的投入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校在信息课程硬件配置上必然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于条件较艰苦的学校,在电脑和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上往往“缺衣少食”,学生去电脑室上课总是“僧多粥少”,几个人才能拥有一台电脑,甚至能用的电脑硬件配置还非常陈旧落后,那么这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就不能完全按教材上的内容来授课,而要尽量开发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课程,争取用有限的资源让学生尽量掌握本课程的重点,而非面面俱到。而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其他学科,即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说,不同的学校,其信息技术课堂的展开肯定不尽相同,为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教学需要的校本课程。

三、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而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里的一个分支,所以说无论你大学里学得多么好,计算机水平多高,要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还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包括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信息的采集、加工、集成、存储、表达等技术。另外,信息技术课堂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单单用到的软件就有几十种。例如,高一必修部分涉及软件有:即时通讯软件(QQ/MSN)、文件下载工具(迅雷、网际快车)、编程加工软件(VB)、文本加工软件(Word/WPS)、表格加工(Excel)、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音频处理(Cool Edit/GoldWave)、视频加工(Premiere/超级解霸/绘声绘影)、网页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动画制作(Flash)、数据库管理(Access)等等,再加上高二四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所涉及的软件可谓五花八门。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谁也不敢说每一样都精通,擅长其中的几种就非常不错了,更多的却只是略懂一二。而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为了得到这桶“水”,也为了能够对每一种软件都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边教边学,不

断提升自我。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硬件配置、选修科目、学生的基础以及个人专业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开发一套适合自己教也适合学生学的校本课程。

四、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技术更新换代太快,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我们使用的教材从出版到发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

程,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情况。例如,现在的操作系统都到WIN8了,XP也退休了,而教材上的一些软件却还停留在Windows98系统上,甚至有些学校的电脑室装的系统还是Windows98。又如,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都用上智能手机了,都会聊微信、发微博了,而教材上还在讲电子公告牌、新闻工作组、电子邮箱,我们老师可能在很多方面比学生还落伍,面对如此情况,我们这些教师是不是该重新审视自我了。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方向,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思想和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将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及时地引入课堂,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其学科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发展需要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因此每所高中学校都非常有必要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编辑 薛直艳

作者:文/邓发生

即时通讯专业化发展论文 篇3:

植根“交互社区”空间的网络教研团队新萌动

目前,网络即时交互软件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参与空间和新型在线交互功能,人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方便地找到信息、灵感、志趣相投的朋友、社区或者合作伙伴。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基于网络即时交互的教研社群,正在融入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这种开放的、即时性的、双向交互的媒体,正将教师的教研活动带入一个全新的空间。

植根于网络交互的教研社群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软件群落、内容分享社区,社交网络和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之中。经过发展,这些松散的、自发的社群,逐步成长为联系紧密的、开放的、自觉的网络教研团队,在这些团队之中,志同道合的教师可以公开、便捷地参与,通过连接和整合将多种媒体资源融合到一起,并可以即时进行信息分享、评论、反馈。

不管是一线教师耳熟能详业已普及的Blog平台,充满魔力正在推广的“魔灯”,还是现在大量浮现的基于网络即时交互的社会性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好看簿、GoogleGroup、基于论坛的网上教研室、e—learning大讲堂等),都为Web2.0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跨越过去,挑战未来,我们的网络教研团队开始了新的萌动。

上一篇: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论文